【長幹行】學習單:從古詩看留守家庭的前世今生——李白詩歌與社會現象探究課

格式
doc
大小
113.5 KB
頁數
9
上傳者
Iris Lan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08-16,离现在 5 6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長干行】學習單 設計者:淡江中學許熒純

以古鑑今──從〈長干行留守家庭的前世今生

課前學習單

一、李白知多少

〈長干行〉寫作於李白第一次漫遊時期,作者沿著長江抵達武昌、襄陽、南京、揚州一帶寓居和漫遊金陵。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繁榮,如〈吳都賦〉所描寫:「江東謂山岡間為『干』。建業南五里,山崗間平地,吏民雜居,故號為『干』。」不難想像這裡阡陌交通,一派繁榮的景象,然也因經商的需求,造成不少家庭的分離。

  反觀今日臺灣已經出現超過百萬的「留守家庭」,隨著工作遷徙,家人多半必須長時間遠距分離,區域移動成為臺灣工作者的新形態。也因此〈長干行〉一詩所凸顯的,是超越時代的人情分離,所傳遞的不只是愛情,更是一種社會現象。

(一)詩文關鍵字

閱讀以下(甲)(乙)兩首詩文,並回答問題。

(甲)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語譯:從前有位自號四明狂客的賀知章,因為看了你的《烏棲曲》稱你做「謫仙人」,你一下筆寫作文章,連風雨都為之感嘆震驚;一寫完詩,連鬼神都為之感動哭泣。

(乙)荐汾陽再造唐家,並無尺土酬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當日神仙笑傲;

喜妃子能讒學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脫去名疆利鎖,讓先生詩酒消遙。

(安徽.采石磯.太白樓聯)

語譯:李白解救郭子儀,並把他薦入朝廷,郭子儀後來在安史之亂調兵遣將,再造李唐王朝,然而李白並沒有任何功勞,最後淒涼地死在采石磯,只留下這樣一個風景名勝之地,供當時的神仙取笑;後來李白因為〈清平調〉一詩,受高力士讒言毀謗,唐玄宗賜金放還,但開心的是,李白因此脫去名韁利鎖,而能成就詩酒逍遙美名。

1.下列敘述,符合(甲)文作品文意的選項有:(多選題)

「謫仙」名號來自「四明狂客」賀知章

詩中「謫仙」意指李白為被貶謫的神仙

後兩句所說的是杜甫自己韻詩成就非凡

由詩名可以推知李白的家族排行是十二


2. 下列敘述,符合(乙)文作品文意的選項有:(多選題)

「荐汾陽再造唐家」前半段所指為李白,後半段為郭子儀

「並無尺土酬功」寫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並能功成不居

「只落得采石青山,供當日神仙笑傲」引用李白捉月之傳說

「七言招怨」是指李白為楊貴妃作〈清平調〉為高力士陷害

「喜」的原因在於肯定李白受讒言流放之後,留下優秀詩篇


(二)名號與由來

名號

由來

李太白

傳說李白出生時,母親曾夢見金星。金星又稱太白星、啟明星,又名長庚。

李十二

堂兄弟中排行第十二。

詩仙

賀知章觀《蜀道難》未畢,嘆為「天上謫仙人」,故又有人稱之「謫仙人」、「李謫仙」。

醉仙翁

與「竹溪六逸」共隱徂來山,酣飲縱酒。

詩俠

為人任俠好施,輕財重義。

李翰林

曾任翰林供奉,又稱「李供奉」、「李學士」。

李拾遺

唐代宗時追封為「左拾遺」。


(三)李白與成語

請圈出與李白相關的「成語」,只有直排或橫排,共有6個喔!

(四)歌行命名學

  「歌行」,古典詩歌中的一體。漢魏以來,樂府詩題名為「歌」、「行」,或「歌行」等,其名稱雖不同,但其內容並無顯著的差異,後世遂有歌行體之名,而樂府常用「歌、行、吟、怨、弄、謠、辭、引、曲、調、詠、唱、操」等為題,故「歌行體」也成為「樂府詩」的代稱。

  無論稱為「歌」是「行」,或是「吟」是「引」,都是指「樂曲」的意思,可視為合樂的歌詩。因此從題目上,可作為判斷是否為樂府的其中一種依據。而命名方式大多是以「地名」或「事件」等,加上「體裁代稱。,以下就以唐代作品為例:

以「【  】」命名的: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

以「【  】」命名的: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車行〉、李白的〈少年行〉等。

以「【 歌行】」命名的:高適的〈燕歌行〉。

以「【  】」命名的: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韋莊的〈秦婦吟〉等。

以「【 謠 】」命名的:李白的〈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下列參考選項所列的詩題,那些與〈長干行〉同是「地名+體裁」的形式?    

A. 江夏行  B. 麗人行  C. 遊子吟  D. 木蘭辭  E. 子夜歌  F. 兵車行

G. 長恨歌  H. 孤兒行  I. 番婆弄  J. 箜篌引  K. 琵琶行 L. 襄陽曲

課中學習單

二、留守家庭三部曲

  在〈長干行〉中,李白以女子自述的口吻,寫出情感純真、忠於愛情的女子形象,整首詩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文中分別從過去、現在、未來描寫女子從初識青梅竹馬,結為夫婦的深情與等待,更寫盡了留守家庭的相思情長:

(一)首部曲之一:青春是首懵懂的詩

閱讀以下兩首詞與詩,分析比較兩首作品的「人物」和「物件」的運用特色。

甲、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

(語譯:盪罷鞦韆起身,懶得揉搓細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突然進來一位客人,她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她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又聞了一陣青梅的花香。)

乙、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李白〈長干行〉)

Q1:兩首作品在人物與視角的設定上,共通之處有(多選題)

皆由女性視角□皆由男性視角□皆是第一人稱視角□皆是第三人稱視角

Q2:兩首作品分別運用哪些「物件」進行人物神態描寫?這些物件的運用,帶來何等效果?

答:甲文運用了「鞦韆」、「襪剗」、「金釵」、「青梅」等物件進行人物神態描寫,藉此勾勒出一純樸天真的少女形象。乙文則運用「花」、「竹馬」、「青梅」等物件描摹人物,勾勒出一派天真無邪的童年嬉戲場景。

Q3:根據乙詩的內容,「妾」與「郎」的關係可能是:

答:俗稱的「青梅竹馬」。

Q4:所謂的「示現」修辭分為:

1.追述示現(把過去的或剛剛發生過的事情描述得好像仍在眼前)

2.預言示現(根據事物發展的常規,推斷其可能的發展,把未來的情景描寫得如在眼前一樣)

3.懸想示現(在同一時間內,憑著想像,把另一空間的人物、事物,描述得如在眼前)

根據以上說明,此段童年場景的描寫為示現手法中的:

追述示現 □預言示現□懸想示現

(二)首部曲之二:初嫁的盟約

Q1:依據底下的詩文內容,分析此段落詩文意涵以及景物所暗示的人物心境。

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李白〈長干行〉)

請根據上述的內容,完成以下的人物心境表格。

詩文

句意及人物動作分析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初嫁  □嬌羞 □羞愧 □愁苦

而不曾   □開啟話題   □開顏歡笑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初嫁  □嬌羞 □羞愧 □愁苦

而不敢   □抬頭回應   □俯首應答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婚後恩愛,女子能【 開顏歡笑】,並誓願如同【 】、【 】,希望長相廝守,永不分離。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以【 抱住信 】和【 望夫臺】二典故表意,表示堅守愛情的信約。典出莊子.盜跖篇 》,【 尾生 】與女子約定之故事。

Q2:此段以思婦的年齡順序描寫夫妻狀態與思婦心情,所使用的示現法是:

追述示現 □預言示現□懸想示現

Q3:此段文字描摹了長干女從十四歲到十五歲心境轉變,以下說明有誤的是:

最初是新婚嬌羞,後因婚後恩愛而想望長相廝守

夫妻因為有了信任的基礎,情感由羞澀轉為深刻

長干女堅信愛情信約,表示願意登上望夫臺等候

(三)二部曲之一:初別新憂

在〈長干行〉中,長干女面對丈夫遠行想到各種可能的險阻,因此女子的心情彷彿與長江三峽高低的水勢與麗景一般,忐忑而焦急。閱讀下列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甲、

  灩澦堆,亦作淫預堆、猶豫堆、燕窩石、英武石等,在四川省奉節縣東十里瞿塘峽口。巉崖矗立江中,堆旁水勢湍急,湍成漩渦,往往為舟行之患。崖上不知何朝代就刻有「對我來」三個大字,據說,此三字是警示,舟船要正對石而行,則隨水旁流,可以避石。若避石而行,反而適為漩渦捲入,舟將觸石立碎。

  瞿塘峽當地還流傳〈灩澦歌〉:「灩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灩澦大如牛,瞿塘不可留。灩澦大如馬,瞿塘不可下。灩澦大如袱,瞿塘不可觸。灩澦大如龜,瞿塘不可窺。灩澦大如鱉,瞿塘行舟絕。」(節錄自周玲惠〈「美哉斯土」瞿塘灩澦堆與羅蕾萊〉)


乙、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李白〈長干行〉)

Q1:甲文的〈灩澦歌〉,透過哪些動物及形象的比擬,並以之說明長江江水的何種變化?

答:這首〈灩澦歌〉說明灩澦堆在長江不同水位時,水位高低的變化,灩澦堆的形態變化如象、牛、馬、袱、龜和鱉,成為古代船家舟子的航行守則。如日月潭中的九蛙,可以知道水位之高低。

Q2:在乙文中,長干女與丈夫的關係產生變化,其事件原因是丈夫:

進京科考 □任官遠宦□經商遠遊□遠地戍守

Q3:根據兩段文字,說明丈夫遠行的路上,可能遇到的險阻為何?李白如何用景物來烘托女子的心緒?

答:1.灩澦堆在每年五月水漲時,即淹沒水中,行船容易觸礁沉沒。

2.此地兩岸高山夾峙,山中多猿,鳴聲哀切,聞之令人悲切。李白藉猿的悲鳴,來烘托女子的擔憂之情。

Q4:此段以思婦的想像筆法,表示對丈夫遠行擔憂的心情,其所使用的示現法是:

追述示現 □預言示現□懸想示現

(四)二部曲之二:別後深愁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李白〈長干行〉)

Q1:本段文字將客觀景物與思婦主觀的感情融於一體,以景物寓託愁懷,請依序填答以下的問題:

客觀景物

文句解釋

思婦主觀情感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門前丈夫臨別時,(多選)

舊日所留下的足跡

臨別時徘徊、佇立的足跡

遲來報音訊的足跡都長滿了綠色的青苔

生綠苔,象徵:(多選)

女子等待丈夫時間漫長

女子丈夫離去時日已久

女子期盼丈夫歸家心切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綠苔長得很深厚,以致無法掃除,早來的秋風又吹得落葉滿地

苔深,象徵:(多選)

女子相思無法掃除

女子愁思無法掃除

女子家事無法掃除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八月到處都是黃色的蝴蝶,雙雙對對飛舞在西園的草地上

蝴蝶雙飛,【】襯主角形單影隻

「草」也透露出,女子因【思念】,無心於灑掃,庭院也久未整理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這種景象使我感到非常難過,因為憂愁使美麗的容顏衰老了

觸景傷情,因為【愁緒】使女子的容顏因而顯得衰老

「老」的原因是:(多選)

等待太漫長

相思催人老

抱怨人未歸

Q2:閨怨詩大多透過描寫景物,以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並藉此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與心理活動。試說明「苔」、「蝴蝶」在此段的象徵意涵,如何與長干女的「愁」及「孤單」相應?

答:


Q3:下列詩文中,有關「苔」所象徵的意涵與「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相異的是:

心事一春猶未見,餘花落盡青苔院(晏殊〈蝶戀花〉)

  □草綠長門掩,苔青永巷幽。(杜審言〈賦得妾薄命〉)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袁枚〈苔〉)

三部曲:望君早歸

為全詩的總結:只要一接到預報回家的書信,哪怕遠至幾百里外有急流的「長風沙」,她也會去迎接。詩句帶有一絲脫離封建禮教的解放色彩,鮮明生動的表現了古代婦女真實的生活風貌,讓我們理解古人「男主外、女主內」這種生活重心。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李白〈長干行〉)

Q1:請依據甲文文意,填入相應的字詞解釋:

詩文

意涵解釋

早晚下三巴,

預將書報家。

1. 「早晚」:【何時之意

2. 「下」:順江而下

3. 「三巴」:指的是【巴東】、【巴郡】、【巴西】的總稱

4. 「書」:指的是【】。

5.修辭:屬於【預言】示現

5.此句表示思婦期待丈夫早日返程回家。

相迎不道遠,

直至長風沙。

1. 「相」迎:代詞性助詞,指迎接【你(丈夫)

2. 不道:【不顧

3. 會從長干到【長風沙】去迎接你

4. 修辭:屬於【預言】示現

5.筆法:運用【誇飾】的筆法,寫思婦迫不及待的想見丈夫

Q2:「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此段預言了未來可能發生的事實,將丈夫歸來的場景,化作熱烈的企盼。下列詩句與此處示現手法相同的是: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杜甫〈月夜〉)

Q3在此段詩文中,李白並未道出故事的結局,而是用一種不停歇的「盼望」和一個不確定的明天收尾,請說明詩中「不停歇的盼望」和「不確定的明天」指的是什麼?(請引用詩句說明。)

答:「不確定的明天」指的是「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以問句寫長干女盼望丈夫早日歸來的殷切之情;而「不停歇的盼望」指的是「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寫出長干女積極的人生觀,只要丈夫回來,必去相迎的決心。

(六)延伸閱讀

我永遠不能忘記最悲慘的一幕送行。一個嚴寒的冬夜,車站上並不熱鬧,客人和送客的人大都在車廂取暖,但是在長得沒有止境的月台上卻有黑查查的一堆送行的人,有的圍著斗篷,有的戴著風帽,有的腳尖在洋灰地上敲鼓似地亂動,我走近一看,全是熟人,都是來送一位太太的。車快開了,不見她的蹤影,原來在這一晚她還有幾處餞行的宴會。在最後的一分鐘,她來了。送行的人們覺得是在接一個人,不是在送一個人,一見她來到大家都表示喜歡,所有惜別之意都來不及表現了。她手上抱著一個孩子,嚇得直哭,另一隻手扯著一個孩子,連跑帶拖,她的頭髮蓬鬆著,嘴裡噴著熱氣,像是冬天載重的騾子,她顧不得和送行的人周旋,三步兩步就跳上了車。這時候車已在蠕動。送行的人大部份都手裡提著一點東西,無法交付,可巧我站在離車門最近的地方,大家把禮物都交給了我:「請您偏勞給送上去罷!」我好像是一個聖誕老人,抱著—大堆禮物,一個箭步竄上了車,來不及致辭,把東西往她身上一扔,回頭就走,從車上跳下來的時候,打了幾個轉才立定腳跟。事後我接到她一封信,她說:那些送行的都是誰?你丟給我那一堆東西,到底是誰送的?我在車上整理了好半天,才把那堆東西聚攏起來打成一個大包袱。朋友們的盛情算是給我添了一件行李。我願意知道哪一件東西是哪一位送的,你既是代表送上車的,你當然知道,盼速見告。計開水果三筐,泰康罐頭四個,果露兩瓶,蜜餞四盒,餅乾四罐,豆腐乳四罐,蛋糕四盒,西點八盒,紙菸八聽,信紙信封一匣,絲襪兩雙,香水一瓶,菸灰碟一套,小鍾一具,衣料兩塊,醬菜四簍,繡花拖鞋一雙,大麵包四個,咖啡一聽,小寶劍兩把……

  這問題我無法答覆,至今是個懸案。

  我不願送人,亦不願人送我,對於自己真正捨不得離開的人,離別的那一剎像是開刀,凡是開刀的場合照例是應該先用麻醉劑,使病人在迷濛中度過那場痛苦,所以離別的痛苦最好避免。一個朋友說: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賞識那種心情。(節錄自梁實秋〈送行〉)

延伸思考:梁實秋〈送行〉結尾處作者提到「我最賞識那種心情」,和〈長干行〉尾段長干女的心情有何異同?請說明二者的心情。

答:





學習單

三、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留守妻子的心情寫照

甲、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李白〈長干行〉)

乙、

  憶昔嬌小姿,春心亦自持。爲言嫁夫婿,得免長相思。誰知嫁商賈,令人卻愁苦。

自從爲夫妻,何曾在鄉土。去年下揚州,相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使妾腸欲斷,恨君情悠悠。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未知行李遊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適來往南浦,欲問西江船。正見當壚女,紅妝二八年。

  一種爲人妻,獨自多悲悽。對鏡便垂淚,逢人只欲啼。

  不如輕薄兒,旦暮長相隨。悔作商人婦,青春長別離。

  如今正好同歡樂,君去容華誰得知。(李白〈江夏行〉)

【江夏行翻譯】

  回憶起以前未嫁之時,尚是一個嬌小之女,雖有思春之情,芳心亦可自持。想早日嫁個乘龍快婿,免得常在空閨相思。誰知今日卻嫁給了個商人,卻令人好不愁苦。自從結婚為夫妻以來,他何曾一日在家呆過?去年他下揚州時我在黃鶴樓前為他送行。眼看帆已去遠,我的心也隨江流逐他而去。只說去一年就回來,可是,過了三年他還沒有回來。使得我想得愁腸欲斷,怨恨夫君之情如悠悠的江水。與他一起出發的東鄰西舍,人家北去南來不到一個月都回來了。也不知道夫婿的影蹤如今在何方?給他寫封書信也沒處投遞。於是前來南浦,想打聽一下是否有西江來的商船。正好見一個賣酒的少婦,年方二八,紅妝靚然,與夫一同當壚賣酒。同樣是為人之妻,唯有我影只人單,獨然一身,好不悽然。我如今對鏡垂淚,逢人慾泣,好不後悔。還不如當初就嫁給一個輕薄少年,也能與他早晚相隨。我悔作商人之婦,大好青春卻長期過著別離的生活。如今正好是同歡樂的大好時光,夫君一去,我的青春容華誰得知?

Q1:閱讀完甲、乙兩文,比較兩首詩在畫線處寫作手法的異同:(多選題)

著眼於主角人物因等待而愁苦的心情描述

  □ 使用「對比」的手法,表達主角人物的心情

  □〈長干行〉透過賣酒少婦與丈夫當壚賣酒,對比自己形單影隻

  □〈江夏行〉透過所見景物,如綠苔、蝶等對比襯托自己的孤寂

Q2:兩首詩在描寫留守妻子的心情上,表現出悽苦較多而幸福的回憶卻較少的是:

〈長干行〉□〈江夏行〉

Q3:兩首詩在「結局」的描寫上,呈現的心情有:(多選題)

長干行〉:□歡快 □後悔 □急切 □惋惜 □期盼

〈江夏行〉:□歡快  □後悔 □急切  □惋惜 □期盼

延伸思考

閱讀下列文字,並回答相關問題。

近十年來,台灣出現了一種新的家庭型態:留守家庭。它指的是:許多家庭中的主要經濟支柱,為了保存工作機會或追求更優渥的待遇,必須接受公司外派,遠赴他鄉。

  在這種家庭型態裡,有「離開的一方」、「留守的一方」、「留守的孩子」等家庭成員。一個家庭,三種心情。例如:離開的一方,常常懷著對家人的愧疚奔赴異鄉,夾雜愧疚感、失落感與陌生感,獨自生活;留守的一方,理智上雖知道另一半所肩負的任務,但情感上無不時時期盼伴侶能早日返家,靠岸停泊,毋須再遠行。

  至於留守的孩子,對於父親(或母親)長期的缺位,特別是在成長過程中重要里程碑(如:入學第一天、畢業典禮)的缺席,心裡不免有遺憾與失落,甚至轉為不諒解。

  然而,這豈只是留守家庭的困境,更是許多「假性單親家庭」的寫照。我們時常陷溺在衝突中,忘記「愛」的本質,明明希望更靠近彼此,卻因為方法錯了,導致把彼此推得更遠。也提醒我們:愛的表達,需要更多的練習。

療心練習與叮嚀

給孩子的「情緒書寫」與「分享練習」:

1. 寫下自己對於父親(或母親)長久缺席的所有正、負向感受。

2. 檢視每個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例如:「憤怒」情緒的背後,可能是因為「愛與關注」的需求被漠視,所以由失落轉為憤怒。

3. 正視負向情緒背後的需求,並與主要照顧你的人分享。

4. 將心理需求轉為正向且直接的表達,讓對方知道。

5. 表達自己期待的陪伴方式,並經過討論與修正。

給缺位父母的「陪伴練習」:

1. 與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或你的伴侶懇切地談,去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麼?」而非「你想給什麼?」

2. 了解孩子這些日子以來的感受與情緒,專注聆聽並尊重「專屬於孩子的述說時間」,不急於為自己的缺席辯解。因為:關於辯解,孩子與我們一樣,都已聽得太多。

3. 表達自己的遺憾與感受,但不加批判性的字眼。

4. 與孩子及伴侶討論:他們希望你用何種方式逐步融入他們的生活,以及參與他們的生命。並約定給彼此多少時間相互適應,再進行檢核與調整。

(節錄及改寫自陳鴻彬《鋼索上的家庭》)

Q1:依據引文,所謂的「留守家庭」指的是何等型態的家庭?家庭成員為何?(依據原文回答)

答:留守家庭指的是:許多家庭中的主要經濟支柱,為了保存工作機會或追求更優渥的待遇,必須接受公司外派,遠赴他鄉。在這種家庭型態裡,有「離開的一方」、「留守的一方」、「留守的孩子」等家庭成員。

Q2:以下關於留守家庭親子關係的對話,容易導致情感疏離的情形是:

 爸爸說:你為什麼這麼自私;只想到自己的難過,都沒看見別人在外奔波是多辛苦

 □孩子說:我這麼生氣,是因為我其實很渴望你能出席我的重要日子,可是卻要不到

 □媽媽說:和孩子相處的質」更勝於「量」,不要每次都買一堆東西來當作彌補小孩

Q3:在「療心的訓練與叮嚀」段落,關於「孩子」的書寫與抒發,下列敘述不適當的是:

 寫下對父母的正、負感受有助於讓父母理解需求

 □檢視情緒背後的原因,往往來自需求被漠視

 心理需求應用間接的方式,婉轉讓父母得知

Q4:在「療心的訓練與叮嚀」段落,關於「父母」的溝通與聆聽,下列敘述合宜的是:

 想給孩子什麼遠比孩子需要什麼來得重要

 □不要急著辯解,而是專注於傾聽與瞭解

 用批判性字眼,檢核及調整家庭的生活

9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