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縣安招國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
生命源起
—宇宙生成
校長:鄭木城
召集人:鄭木城
研究員:陳俐伶
陳秋梅
石淑芬
李憲郎
高雄縣安招國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
目次
壹、課程設計理念與架構………………………………13
一、課程設計的依據
二、課程設計的原則
三、課程設計的架構
貳、教材與單元教學活動設計…………………………16
一、一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二、二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三、三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四、四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五、五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六、六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參、教學實施與省思……………………………………39
一、低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二、三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三、四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四、五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五、六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肆、結語…………………………………………………41
伍、參考文獻……………………………………………41
壹、課程設計理念與架構
一、課程設計的依據
推行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在協助學生學習如何珍惜生命與尊重生命。透過課程融入對「生命」課題之探索的設計,適切地營造出生命關懷的教學情境,期待學生對生命有深刻的認識,體認生命的真諦,進而培養真誠、真心、真意的關懷與尊重的能力,接納、欣賞自己及他人,找到關心他人與自己的方法。
二、課程設計的原則
生命教育的學習活動包含實踐、體驗、省思與啟發生命智慧及整合知情意行等多元的教學目標,因此,課程設計最重要的原則即是引導學習者主動從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
依據高雄縣安招國小學校願景「安康喜樂、招慧增福」,發展出一系列宇宙觀之生命教育融入課程中,透過此課程主題「宇宙探險記」,增進學生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瞭解,更鼓勵學生尊重宇宙中其他生命體。
三、課程設計的架構
本課程設計主題為「宇宙探險記」,分為「太陽與月亮」、「星空的故事」、「認識地球」、「水中生物—認識生命」、「打造自己的星座」與「太陽系中的地球」六個單元(見圖一),各年級單元設計主要配合生命教育能力指標中「生命源起」項目的「宇宙生成」層面,透過此一課程教學之目的讓學生認識我們的宇宙、這個宇宙中的恆星,進而探索地球以外的生命現象,了解太陽系中太陽與地球及其他行星彼此間的關係。其對應之生命教育能力指標分別為:1-1-1認識和宇宙相關的名詞和概念,如:銀河、太陽等;1-2-1瞭解太陽系生命現象的要素;1-3-1知道地球和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關係與重要的恆星、星座。
二年級 星空的故事
一年級 太陽與月亮 三年級 認識地球
宇宙探險記
六年級 太陽系中的地球
四年級 水中生物— 認識生命
五年級 打造自己的星座
圖一「宇宙探險記」課程設計架構
表一「宇宙探險記」主題課程規劃
主題 | 單元名稱 | 教學 時間 | 能力指標 | 備註 |
宇宙探險記(生命源起│宇宙生成) | 太陽與月亮 | 1節 | 生命1-1-1 生命3-1-10 | |
星空的故事 | 2節 | 生命1-1-1 生命4-1-15 | ||
認識地球 | 3節 | 自然1-2-1-1、1-2-2-1、1-2-3-1、1-2-5-2、1-2-5-3 藝術1-2-3綜合1-2-2 生命1-2-1 | ||
水中生物— 認識生命 | 5節 | 自然2-2-2、3-2-1 生命1-2-1 生命3-1-10 | ||
打造自己的星座 | 4節 | 生命1-3-1 自然1-3-1-2、2-3-4-1 社會5-3-2 藝術1-3-1 | ||
太陽系中的地球 | 3節 | 生命1-3-1 自然1-3-4-1、1-3-4-2、3-3-1-3、2-3-4-4、2-3-3-2、5-3-1-3 |
貳、教材與單元教學活動設計
一、一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一)一年級生命教育融入生活課程教材
1.透過太陽、月亮給我們光和熱,引導小朋友感受大自然的溫暖。
2.透過陽光的接觸讓小朋友發揮創造力畫出太陽公公的溫暖。
3.小朋友能藉著圖畫和大家分享自己對溫暖的感受。
(二)一年級生命教育融入生活課程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 太陽與月亮 | 教學班級 | 一年忠班 | ||||
教材來源 | 自編 | 教學日期 | 93年5月 | ||||
設計者 | 陳秋梅 | 教學領域 及時間 | 生活課程 1節(40分) | ||||
教學目標 | 1.能體會太陽的溫暖。 2.能創作表現溫暖情景的作品。 3.能瞭解要帶給別人溫暖。 | 能力指標 | 生命1-1-1認識和宇宙相關的名詞和概念。 生命3-1-10感謝長輩的照顧與關懷。 | ||||
教材分析 | 藉著太陽、月亮給我們光和熱,引導小朋友知道要給別人溫暖的感覺。 | ||||||
教學資源 | 教師準備 | 故事書、圖片、問題條、圖畫紙 | |||||
學生準備 | 彩色筆 | ||||||
教 學 時 間 | 教 學 目 標 | 教學活動 | 教學資源 | 評量重點 | |||
5' 5' 15' 5' 5' 5' | 1 2 3 | 1.教師以一個小故事來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太陽公公和月亮小姐本來是一對夫妻,他們原本很恩愛的,整天都膩在一起,但是有一天,他們吵架了……,月亮小姐就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就這樣,太陽公公到處找她……。 2.教師問小朋友: (1)「太陽公公找到月亮小姐了嗎?」 (2)「太陽公公是不是白天出來?」 「月亮小姐是不是晚上出來?」 (3)「太陽公公和月亮小姐是不是整年都不休息的在找對方?」 3.教師帶小朋友到戶外,感受一下陽光的溫暖,並讓小朋友拿彩色筆和圖畫紙把這種溫暖畫下來。讓他們運用想像力覺得太陽公公的溫暖像什麼?ex:爸爸、媽媽的手、家庭、棉被、老師的關心、愛心便當盒……等。 4.教師請問小朋友,並將情景畫出來。 (1)你覺得太陽公公的光芒像什麼? (2)它們很辛苦,一年四季都不休息,就像什麼啊? 5.教師請小朋友分享彼此的圖畫。 6.教師作總結:我們要像爸、媽、師長那樣擁有太陽的光和熱,帶給別人快樂、溫暖,要常常關心別人,不可以對別人大聲小叫,要給別人有一種「愛」的感覺,給予他人溫暖,溫暖我們的心。 第一節結束 | 故事書或圖片 問題條 彩色筆和圖畫紙 | 小朋友能仔細聆聽並欣賞圖片 能清楚、正確地回答問題 能體會太陽的溫暖 能創作出溫暖情景的作品 能了解要帶給別人溫暖 |
二、二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一)二年級生命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教材
這世界告訴孩子:「如果你……聰明、美麗、有才能,你就很特別。而作者藉由微美克的小木頭人,傳遞一個生命的信息,在神的眼中,你是寶貝。」無論世人怎麼評估他們,上帝總按著他們的本相,珍愛他們每一個人,祂讓孩子們知道:「你很特別,因為你就是很特別,不需要任何條件。」
(二)二年級生命教育融入綜合活動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 星空的故事 | 教學班級 | 二年仁班 | ||||
教材來源 | 自編 | 教學日期 | 93年5月 | ||||
設計者 | 陳秋梅 | 教學領域 及時間 | 綜合活動 2節(80分) | ||||
教學目標 | 1.能欣賞繪本<你很特別>。 2.能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並欣賞他人的優點。 3.能看重自己、喜愛自己。 | 能力指標 | 生命1-1-1認識和宇宙相關的名詞和概念。 生命4-1-15說出自己的特色,知道自己與他人不同之處。 | ||||
教材分析 | 1.本教材運用繪本作啟發,了解生命與生俱來的特質,進而培養尊重生命的情操。 2.<你很特別>作者:陸可鐸(Max Lucado) 畫者:馬第尼斯(Sergio Martinez) 譯者:丘慧文.郭恩惠出版社:道聲出版社 | ||||||
教學資源 | 教師準備 | 投影片及投影機 | |||||
學生準備 | 星星卡 | ||||||
教 學 時 間 | 教 學 目 標 | 教學活動 | 教學資源 | 評量重點 | |||
10' 20' 10' 20' 20' | 1 2,3 | 1.唱跳小星星歌曲(國語及臺語版)。 2.老師播放生命教育繪本「你很特別」。 3.每人發一張星星卡,寫下小朋友的五項優點,下節課發表。 第一節結束 4.師生討論: (1)每人天生都有他們的外表與能力嗎?(像微美客人) (2)有的外表不好看、智力差或是有肢體障礙,我們怎麼對待她們呢? (3)我們天天都在學習,有的各方面能力表現都相當不錯,原因何在? (4)多多欣賞別人的優點對自己有何好處? (5)嫉妒他人的優點對自己有何壞處? (6)嘲笑他人的缺點(外表及能力)對他人及自己有何不好?(像小胖) (7)大家可想想自己的一切外表與能力?並想想如何讓它更好?(像小胖) (8)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要如何喜愛自己? 5.請數位小朋友發表閃亮星星卡中小朋友的優點,並請受優點轟炸的小朋友能發表自己的感受。 6.其他的星星卡還給受轟炸小朋友並請小朋友將感受寫下來交給老師。 第二節結束 | CD收錄音機 投影片及投影機 閃亮星星卡 低年級生命教育繪本<你很特別> | 能專注的欣賞繪本 能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並欣賞他人的優點 能看重自己並喜愛自己 |
三、三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一)三年級生命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材
民國八十六年前後,校園一再發生暴力與自戕案件,媒體也頻頻加以大幅報導。有鑑於此,前省教育廳陳英豪廳長認為有必要在校園施行生命教育,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並瞭解生命的可貴。同年年底,前省教育廳便開始在全省各地推動中等學校的生命教育。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並宣布民國九十年為「生命教育年」,希望透過生命教育一系列的規劃推展,讓學生體認生命的可貴,進而能尊重生命、關懷生命與珍愛生命。
民國九十年七月,教育部正式對外公布「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九十年至九十三年),該計畫表示,每個學生都是社會的寶貴資產,更是國家發展的指標。然而,處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E世代的學生受到科技的影響,對於生命的價值、人生的意義、人我關係、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以及生死問題,常無法真正瞭解,而衍生出許多不尊重他人生命與自我傷害的事件。因而該計畫希望為學生營造一個互助合作、共同學習討論的環境,讓每位學生都能尊重並珍惜彼此的生命。
(二)三年級生命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 認識地球 | 教學班級 | 三年級 | ||||
教材來源 | 詳見參考文獻 | 教學日期 | |||||
設計者 | 李憲郎 | 教學領域及時間 | 自然與生活科技 三節(120分) | ||||
教學目標 | 1.能認識對地球的認識 2.能了解維持生命的重要因素 3.能了解生物成長的變化歷程 4.對資料獨力思考、能具備推敲的能力 5.能具備表達的能力 6.能具備感謝大地的心 7.能瞭解地球是太陽系裏的一顆行星,也是唯一具有孕育生命條件的星球。 8.能夠體認珍惜資源維護環境的重要性;並學習解釋資料的科學方法,培養好奇進取的科學態度。 | 能力指標 | 生命1-2-1瞭解太陽系生命現象的因素 自然1-2-1-1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自然1-2-2-1運用感官或現成工具去度量,做量化的比較。 自然1-2-3-1對資料呈現的通則性作描述(例如物體愈大則愈重…)。 自然1-2-5-2能傾聽別人的報告,及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自然1-2-5-3能由電話、報紙、圖書、網路與媒體獲得資訊。 藝術1-2-3記錄與表現自己所見及所觸的事物與情感。 綜合1-2-2參與各式各類的活動,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 ||||
教材分析 | 1.透過本教材讓學生認識地球。 2.讓學生知道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星球。 3.以製作“粉圓”的原理,讓學生了解“地球的誕生”。 4.以“雞蛋”來說明地球的組成。 5.本教材以“認識地球”為主軸,讓學生了解生命與生俱來的特質,進而培養尊重生命的情操。 | ||||||
教學資源 | 教師準備 | 課本、粉圓製作材料與工具、雞蛋、地球儀、從報章和雜誌蒐集的資料、電腦、單槍投射器。 | |||||
學生準備 | 要求學生從報章和雜誌蒐集有關地球科學的最新報導,並試著把資料分類。 | ||||||
教 學時 間 | 教 學 目 標 | 教學活動 | 教學資源 | 評量重點 | |||
20′ 10′ 10′ 20′ 10′ 10′ 20′ 20′ | 1 2 3 5 4,5 4,7 6,8 | 活動過程: 1.講解地球: 以製作“粉圓”的原理,讓學生了解“地球的誕生”。 在很古老的年代以前,在太空中有非常濃厚的太空塵,由於這些太空塵的運動堆積,於是形成太陽系和太陽系諸行星,地球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生成的。 2.發問:地球的形體如何? 地球的外形像橢圓形,地球可分成地殼、地函、地核,好比是雞蛋的蛋殼、蛋白與蛋黃。 3.講解維持生命的重要因素。 說明:水、空氣、陽光…等,是生物的生長要素。 第一節結束 4.了解生物成長的變化歷程。 生物都有出生、成長、茁壯、衰老、死亡的過程。 5.舉例說明:人的死亡過程。 6.說明生命的可貴,要愛護身體、珍惜生命。 第二節結束 7.教師說明地球是太陽系唯一具有孕育生命條件的星球。 8.在討論過程中能夠體認珍惜資源及維護環境的重要性。 第三節結束 | 粉圓製作材料與工具 地球儀 雞蛋 電腦、單槍投射器 電腦、單槍投射器 報章和雜誌蒐集的資料 電腦、單槍投射器 | 能認識地球誕生的過程 能了解維持生命的重要因素 能理解生物成長的變化歷程 能表達自己的看法 能獨立思考並發表己見 能理解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具有孕育生命條件的星球 能體認珍惜資源及維護環境的重要性並具備感謝大地之心 |
四、四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一)四年級生命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材
本設計配合南一書局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三單元水中生物,活動一水中生物的生長環境(4節),研討水中生物的生長環境(溫度、水流、水質…等),用水族箱進行養殖工作,開始研究水中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藉由各種活動中探索大自然的奧妙,了解生物的生命共同性及多樣性,珍惜生命。並配合母親節實施「孕育生命」的活動,讓兒童在活動中體察生命的可貴、更懂得尊重與珍惜生命;體驗母親懷孕的辛苦與辛勞,進而感恩母親的無私付出。
我們相信,藉由生命教育讓人人都可以產生動能,去創造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的設計上生命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引導;不是傳授,而是啟發;不僅是認知與了解,而是生命展開對話的體驗與領悟。
(二)四年級生命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 水中生物—認識生命 | 教學班級 | 四年級 | ||||
教材來源 | 南一書局四下第三單元 | 教學日期 | 93年5月 | ||||
設計者 | 石淑芬 | 教學領域 及時間 | 自然與生活科技 五節(200分) | ||||
教學目標 | 1.進行水中生物養殖活動,以探討水中生物生存的條件。 2.體會生命的源起與發展過程,並分享個人的經驗與感受。 3.體會母親孕育子女的辛勞。 | 能力指標 | 自然2-2-2研討水中生物的生長環境。 自然3-2-1用水族箱進行養殖工作,開始研究水中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生命1-2-1了解太陽系生命現象的要素,如水、空氣、陽光。 生命3-1-10 感謝長輩的照顧與關懷。 | ||||
教材分析 | 1.學生舊經驗已認識當地常見的植物,也學過生物生長需要水、空氣、陽光、和養分,及陸生植物動物構造功能生長等。 2.本單元著重水中生物的生長環境探討,並進行水中生物養殖活動的過程,含攝生命源起、營造、相融相生…體驗生活的內涵。培養學生欣賞自然生態、尊重生命的理念。 3.本單元透過各種方式,討論、圖畫書、報章雜誌、生活體驗、影片等,與學生一起分享生命的開始。 4.藉著新生命的誕生、懷孕初體驗活動,探討生的意義,進而知道感恩,讓兒童在活動中體察生命的可貴,懂得尊重與珍惜生命。 5.下一單元延伸課程「植物繁殖」的單元裡,觀察各種植物繁殖的形態,尤其在每個小朋友種植的植物中,可以看到以插莖、地下根、葉片繁殖不同形態繁衍下一代生命,教師可以在綠意盎然的植物群中,指導小朋友親自去認識生命的延續,與欣賞生命成長的美好。 | ||||||
教學資源 | 教師準備 | 1.準備問題條、長條卡、學習單。 2.蒐集家鄉水生植物及河流、池塘、海邊等生態環境圖片。 3.蒐集動物育幼圖片、有關胎兒圖片和錄影帶。 | |||||
學生準備 | 1.各組水族箱一個,水草,魚、蝦、文蛤或河蜆等,小的撈網。 2.蒐集家鄉水生植物及河流、池塘、海邊等生態環境圖片。 3.蒐集動物育幼圖片。 | ||||||
教 學 時 間 | 教 學 目 標 | 教學活動 | 教學資源 | 評量重點 | |||
40′ 80′ 40′ 40′ | 1 2 3 | 一、研討水中生物的生長環境。 1.各地水中生物的生長環境都相同嗎? (學生自由回答) 2.生長環境是指什麼? 引導由課本圖片或蒐集圖片思考:水溫、水質、水流的速度、水中空氣量、食物、陽光… 3.你怎麼知道的呢? (1)珊瑚是熱帶海洋生物,水溫、水質、食物量、鹽分會影響牠的生長。 (2)海岸邊的生物要適應日照、潮汐的變化。 (3)池塘的生物,其生存受水溫、水流、日照、水質、食物量等影響。 (4)溼地的生物,其生存受水質、食物量、鹽分等因素影響。 二、養殖水中生物活動 1.各組要準備用水族箱來養殖水中生物。想想看,用什麼樣的箱子?放些什麼?放在哪裡?去哪裡找水中生物? 2.如果用水族箱來養殖水中生物,怎麼照顧其生存環境? 打氣、照明、換水… 食物量不可供給過多… 有生物死亡,立即撈掉… 種水草… 加溫度計… 3.養殖工作進行時,可以找到哪些值得研究的事呢? 三、體驗媽媽懷孕的辛苦 1.引起動機: (1)老師說出胎兒的故事,並放出胎兒的錄影帶。 (2)讓學生說出心裡的想法? 2.發展活動: (1)展示動物育幼圖片. (2)說明父母的辛苦 (3)刺激學生的想法 (4)懷孕初體驗 分組-將學生分作4組 講解規則: 100公尺折返跑,去捧返揹,不可掉落。 競賽-計時優勝組計分 3.綜合活動 (1)填寫附件一學習單 (2)讓全班每一位學童均能充分分享個人經驗。 | 圖片 單槍投射器、電腦 圖片 各組水族箱一個 水草、魚、蝦、文蛤或河蜆等小的撈網 錄影帶 圖片 西瓜 計時器 背孩袋4條 | 了解水中生物生存的條件 體會生命的源起與發展過程 體會母親孕育生命的辛苦 |
附件一:四年級學習單
學習單
班號姓名:
一、請訪問媽媽,「當您知道懷了我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二、「您是怎麼學習當媽媽的啊?」
三、「您覺得懷胎時最辛苦的事是什麼?」
四、在這體驗活動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看法是?請用文字寫下來或用圖畫出來。
家長迴嚮:
五、五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五年級生命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 打造自己的星座 | 教學年級 | 五年級 | ||||
教材來源 | 自編 | 教學日期 | |||||
設計者 | 陳俐伶 | 教學領域及時間 | 自然與生活科技 4節(160分) | ||||
教學目標 | 1.能認識重要的星座。 2.能了解星座命名的由來。 3.能操作星座盤---明白星座會因季節不同而有所異---認識四季星座。 4.能發表有關星座的故事。 5.能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星座。 | 能力指標 | 生命1-3-1知道地球和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關係與重要的恆星及星座。 自然1-3-1-2察覺一個問題或事件,常可由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而看出不同的特徵。 自然2-3-4-1長期觀測,發現在夜晚同一時間,四季的星象也不同,但它們有年度的規律變化。 社會5-3-2了解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並且突破傳統風俗或社會制度的期待與限制。 藝術1-3-1探索各種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表現創作的想像力。 | ||||
教材分析 | 1.本教材利用星座的故事來說明星座名稱的由來,進而連結「一個星座一個故事」,讓孩子思索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 2.透過星座盤進行星座的觀察,以認識春夏秋冬各有其星座。 3.從星座故事中綜合歸納東西方賦予星座故事的異同點。 4.使學生在設計自己星座時,思索如何讓自己能夠活出與眾不同的精采生活。 | ||||||
教學資源 | 教師準備 | 星座圖卡、畫有星點若干及空白的4開圖畫紙每組各一張、學習單。 | |||||
學生準備 | 星座盤、小組小白板、繪圖及書寫工具、事先搜尋的「星座故事」資料。 | ||||||
教 學 時 間 | 教 學 目 標 | 教學活動 | 教學資源 | 評量重點 | |||
2′ 10′ 10′ 5′ 10′ 3′ 3′ 3′ 4′ 50′ 8′ 2′ 10′ 30′ 10′ | 1 2 3 3 4 4 4 5 | 1.(備課)教師上課前將已在背面貼好磁鐵的星座圖片教具,引起學生動機。 2.(上課後)教師以圖片引起動機,詢問學生在這些星座圖中認識哪些星座? 3.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會說出某些星座圖的星座名稱。 4.教師重述學生所做之歸納。 5.利用星座圖片教導學生觀察星座命名和星點連結的相關位置,並教導學生知道星座的由來。 6.教師指導觀看星座盤。 7.教師指導學生分別找出夏季星座和冬季星座。 8.請學生將找到的冬、夏季星座名稱做歸納並記在小組白板上。 9.請學生發表課前預習搜尋到與冬夏季相關星座的故事。 10.教師給予回應,並做結語。 第一節結束 11.教師針對上節課學生發表的星座故事再做若干其他星座的補充。 12.請學生對任何一個星座故事自由發表心得。 13.請各組討論東西方星座故事有何異同點並進行發表。 14.隨機發給每組一張畫有數顆星點及一張空白的4開圖畫紙,請小組共同討論創作成一個獨一無二的星座,並在空白畫紙上以四格(或六格)漫畫及簡單文字設計一個屬於這個星座的故事。 15.請小組代表展示該組創作並說出所設計的星座故事並接受發問(小組代表發表、小組成員得以進行補充,其他組成員提問)。 16.教師說兩個故事…耶穌誕生時,在東方的天空上出現一顆星星,三位智者也經由星星的引導來到耶穌出生的地方。孔子出生的當晚也是五星並列。由此,傳說每一個人出生之時都會伴隨著一顆屬於自己的星星。 17.發下學習單,請學生設想若是這些傳說為真,他將化作什麼「守護星座」來守護著自己和家人?利用回家作業來表達並做思考。 第二、三節結束 18.教師於上課前批閱完所有的學習單並針對學生的學習單予以回應。 19.請學生分享自己所做的學習單,表達自己依什麼來設計自己所要幻化星座。 20.教師將學生所分享的星座名稱記下並依設計理由做分類,並藉此了解學生對自己的看法或其他思考點。 第四節結束 | 星座圖片 星座圖片 星座圖片 星座圖片 星座盤 學生蒐集之資料 畫有星點若干及空白的4開圖畫紙每組各一張 「自己的星座故事」學習單(附件一) 習寫、批閱完畢的學習單。 | 能說出重要星座 能了解星座的由來 能操作星座盤 能知道四季的星座 能自由發表有關星座的故事 能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星座 |
附件一:五年級學習單
自己的星座故事
五年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___
曾經,有一個傳說----當人們出生時,在天際就會伴隨著升起一顆星星,在天空中靜靜的守護著自己和家人。而長久以來,人們將點點繁星連成一個個的星座,同時也為星座取名。如果真能選擇,你將為自己塑造一個什麼樣的星座來展現你生命中的特質,請畫下來(別忘了要連接的星點喔!)與我們分享。
寫下你的設計理念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可以選擇,你希望你會是哪一個季節的星座?_______季。
為
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六年級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六年級生命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 太陽系中的地球 | 教學年級 | 六年級 | |||
教材來源 | 南一版六下自然課本 | 教學日期 | ||||
設計者 | 陳俐伶 | 教學領域及時間 | 自然與生活科技 3節(120分) | |||
教學目標 | 1.能辨認行星。 2.能認識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名稱、特色和排序位置。 3.能推論行星的顏色為何不同。 4.能知道太陽系中只有地球具備有生物生存的條件:水、空氣和岩石資源。 5.從天空、大地、森林的改變,了解自然資源被人過度使用後,造成自然環境的浩劫。 6.能以綠色行動來愛護地球,以求環境之永續經營。 | 能力指標 | 生命1-3-1知道地球和太陽系中其他行星的關係與重要的恆星及星座。 自然1-3-4-1能由一些不同來源的資料,整理出一個整體性的看法。 自然1-3-4-2辨識出資料的特徵及通則性並做詮釋。 自然3-3-0-3發現運用科學知識來作推論,可推測一些事並獲得證實。 自然2-3-4-4知道生活環境中的大氣、大地與水,及它們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自然2-3-3-2探討氧及二氧化碳的性質;氧的製造、燃燒之了解、氧化(生銹等),二氧化碳的製造、溶於水的特性、空氣污染等現象。 自然5-3-1-3相信現象的變化有其原因,要獲得什麼結果,需營造什麼變因。 | |||
教材分析 | 1.本教材藉由師生資料的蒐集認識九大行星,由內向外的排列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2.透過舊經驗的結合,推論所觀察行星顏色有所不同之成因。 3.使學生由科學探測資料明瞭…截至目前為止,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各行星都因不同原因而尚未發現有生物存在,因此更顯地球擁有生命現象的可貴,人們更當維護地球生命的平衡及延續。 4.了解自然資源被人類過度使用後,製造出來的廢棄物和有毒物質也愈多,使得天空、大地和森林都改變了原貌,並造成自然環境的浩劫;因此藉由教材引導學生落實綠色行動以求環境之永續經營。 | |||||
教學資源 | 教師—九大行星運行軌道圖、九大行星圖片和簡介、地球三圈物質循環簡圖、「環境污染」錄影帶、從報章雜誌或網路蒐集台灣地區自然資源耗竭的現況資料、印地安酋長西雅圖的演講稿影本每生一張。 | |||||
學生—星座盤、從報章雜誌或網路蒐集台灣地區自然資源耗竭的現況及環保團體資料。 | ||||||
教學 時間 | 教學 目標 | 教學活動 | 教學資源 | 評量重點 | ||
5′ 8′ 20′ 7′ 5′ 3′ 3′ 10′ 4′ 15′ | 1 2 3 4 4 5 | 1.引導學生如何辨認星空中的行星---我們時常會看到夜空中有一顆特別明亮的星星,它的位置會移動,但是在星座盤上找不到它,它就是繞著太陽運行的一顆行星。 2.由掛圖引導學生認識太陽系中,九大行星的名稱和繞行太陽軌道順序。以太陽為中心點,由內而外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冥王星。用肉眼可見的分別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因為它們距離地球比較近,因此也都比一般行星還要亮。 3.請學生自由以所蒐集的資料分別介紹九大行星。 4.教師進行補充。 第一節結束 5.請學生由舊經驗及所蒐集的資料以小組進行討論「行星的顏色為什麼不同」。 6.小組代表進行發表、其他組員可就不足部分進行補充;所有學生皆可就發表提問。 7.教師由學生的發表引導出太陽系各行星,除地球外,經太空科技的探測得知,其他行星無生物生存的條件。 8.教師引導學生依舊經驗提出「地球上有哪些適合生物生存的特殊條件?」 提問: (1)地球的大氣層有什麼特色? (2地球有水,對生物有什麼功用? (3)地球上有岩石圈對生物有什麼作用? 9.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地球上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對生物生存的貢獻。 10.觀看「環境問題的探索」影片。 第二節結束 | 星座盤 九大行星運行軌道圖一一一 九大行星圖片和簡介一一一 「環境問題的探索」影片 | 能辨認星空中的行星一一一 能認識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 能分辨行星的顏色 能了解僅地球具有生物生存的條件一一一 能體會過度使用生活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 ||
7′ 8′ 10′ 10′ 5′ | 5 6 | 11.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生活方式改變與自然資源過度利用的交互關係,對地球造成的影響;再進行發表與分享。 12.發給每生一張印地安酋長西雅圖的演講稿影本,師生共同閱讀、討論,並請學生自由發表心得。 13.請學生自由發表所知道的環保團體及其實際行動。 14.引導學生以小組共同討論填寫學習單,並發表這些綠色行動該如何落實在生活之中,以求地球環境之永續經營。並討論有哪些是我們個人目前可以做到的? 15.綜合活動---進行學習報告之解說。 第三節結束 | 從報章雜誌或網路蒐集台灣地區自然資源耗竭的現況資料 師生所蒐集之環保團體資料 學習單 (附件一) | 能說出以綠色行動維護環境的具體方法一一一 |
附件一:六年級學習單
---發現環境問題和追尋永續
六年_____班
組員: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工:)
組員: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工:)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而這地球正是所有太陽系九大行星中,截至目前為止,經太空探測所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這是何等珍貴啊!然而,隨著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不當的使用,逐漸使得地球遭到破壞、資源枯竭,整個生態環境都正趨向失衡。上完這個單元的課程後,請你和你的學習夥伴共同合作完成這一份主題報告,共同尋求讓地球永續經營的方法。
這份報告裡基本上要包含:
一、發現的環境問題
二、問題概述
三、討論或推測形成問題之原因
四、討論之可行對策
五、深入思考---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這問題獲得積極性的解決,以求地球環境的永續經營。
報告請儘量以A4紙張呈現,電腦打字或手寫都不拘,若有相關剪報或網路資料請一併附上。
參、教學實施與省思
一、低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透過繪本及媒體器材的使用,對於懵懵懂懂的低年級而言,是相當棒的教材,對孩子是百聽不厭、百看不倦的!再與生活中的事件連結、啟發,應可增強孩子對週遭人、事、物的瞭解。
透過孩子對大自然的感受,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並繪畫出屬於自己的溫暖。
二、三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本教案係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主軸,延伸至生命教育之領域,同時融入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之能力指標,因此在授課之前,教師需先針對各能力指標、教學資源,做好課前準備。
教師可針對教學活動,本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之原則,慎選教材、補充資料,融合健康與體育之教材內容,讓教學生動、活潑,使學生快樂學習。
三、四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每個個體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透過各種生命教育課程設計,在體驗活動中,讓學童得以在自然、安全的情境中充分探索、體驗與省思。小朋友經過很多故事的薰陶,在活動中培養他們一顆微笑的心、柔軟的心、清涼的心,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體驗母親懷孕的辛苦,進而知道感恩,也願意去幫助別人。生命教育是細水長流的歷程,只要每位老師、家長的努力用心和付出,將會逐漸發出綠葉並開花結成果實。
教學時應注意事項:
(一)養殖水中生物的水可以直接用池水、溪水、地下水。若用自來水,則須靜置2天,使其中漂白劑逸出水外面再使用。
(二)照光不可過量,飼料不可過量。
(三)養殖魚蝦等動物,可同時放入水草以供應氧氣(光合作用產生氧)。
(四)觀察紀錄完成習作。
(五)小朋友,訪問媽媽或任一位老師,再以小組為單位,將資料整理完成,在上課時間請各組口頭報告並配合海報展示。
四、五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在教科書出版社的教學學習單中,常常可見給學生幾個星點要他們以星點的連結來設計星座,卻沒有讓孩子自己做「屬於自己星座」的設計,因此教學重點除了傳達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材中原先要傳達的星座知識,更希望從學生設計自己星座及發表設計理念中,了解學生對自己生命的看法。
談「死亡」對孩子來說往往是沉重的,對許多家庭而言它也會是一個避談的話題,因此,雖有傳說人死後會化成星星守護著家人,但若以「誕生」時的守護星來做引導會正向許多。
學生對自己為什麼賦予本身何種星座的表達會不盡相同,學生能清楚表達自己幻化為何種星座為本教學活動目標之一,發表之前教師若先營造和緩溫馨的氣氛,並先找表達能力佳的學生做發表,較能引發學生的發表和討論。
五、六年級教學實施與省思
在有關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材當中仍延續五年級談星星的觀察,因此將兩個單元結合,連結星球中目前僅發現地球具有生物生存條件的獨特性和地球環境永續經營的概念,傳達人類為求生命的繁衍,應尊重週遭環境。也因這是兩個單元教材的結合,因此在撰寫課程總體計劃時就須預做考量教學時間與教學單元的順序。
由於並非每位學生都能有蒐集網路資料的條件,且為了鼓勵學生多接觸紙本資料,在學習單的設計上會強調手寫和剪報、書籍資料;同時為了讓學生能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責任心,要求寫出合作成員的分工,並鼓勵異質分組。
肆、結語
生命教育是透過具生命內涵課程的教學與體驗的過程,讓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進而欣賞生命、珍惜生命,最後學習包容、接納並尊重他人的生命。再者,生命教育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技巧的運用上均應力求有趣又具啟發性的動態課程,讓學生在其間獲得啟示和有所體悟。
伍、參考文獻
高源益(1984)。科學教育續編。台北:故鄉出版社。
牛頓出版社(1984)。基礎科學。
華一書局(1992)。華一兒童知識寶庫太空篇。頁51-55。
圖文出版社(1990)。探訪月球。
漢聲雜誌社(1982)。中國童話8。
何秀珠(2004)。生命教育「體驗活動」實施之省思:從國小全校性「護蛋活動」談起。
http://210.60.194.100/life2000/net_university/paper/net_uni_paper_Q1.htm。網路大學。
http://www.nmns.edu.tw/New/Introduction/nmns/c/5-02.htm。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命科學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