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教學活動設計
搭配教材:E數學繪本 / P28~P35 | 學習領域:圖形探索、數的概念、 錢幣運用、位置關係 |
活動1:購物小幫手 | |
活動目標: ˙學習參與故事的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 ˙學習依指令分辨位置,完成購物遊戲。 引起動機: 1.老師播放多媒體教學光碟或講述故事〈小熊開店了〉,討論故事中誰跟小熊買東西?引導幼兒發現故事裡都是童話人物來買東西。 2.請幼兒在心裡想像自己可以變成誰跟小熊買東西呢? 活動過程: 1.配合故事內容,請幼兒拿出妙妙盒中的七巧板,試著排出和小熊廣告看板一樣的圖形。並隨著故事情節發展,幫小熊解決客人的問題。 2.老師問幼兒:「有沒有到商店買東西自己付錢的經驗? 認識錢幣嗎?」拿出錢幣圖卡向幼兒介紹幣值,並讓幼 兒認識錢幣之間的關係,例如:1個5元等於5個1元, 所以付錢時若是5元,可以付1個5元也可以付5個 1元。 3.老師拿出布題掛圖4和電器圖卡,隨意在布題掛圖4上 擺放部分商品圖,先引導幼兒認識「由下往上數」「由 上往下數」「由左往右數」「由右往左數」的概念, 再找出指定商品的位置。 4.當幼兒熟悉位置關係後,請幼兒介紹自己所扮演的顧客角色是誰(童話或卡通皆可),例如:美人魚、海綿寶寶,請每位顧客拿著自己的錢幣。 5.請一位顧客來買東西,老師先描述物品位置及價錢,幼 兒依判斷找出商品位置在哪裡,再拿出正確的錢幣數 量,才能完成購物,將該商品圖拿走。 6.幼兒熟悉位置判斷後,也可換成讓幼兒自己描述想要買的東西之位置,正確才能付錢買走。 可延伸學習經驗: ˙請幼兒收集賣場的廣告DM,在圖畫紙上畫格子,從廣 告DM上剪下喜歡的商品圖擺上,自己開店和同伴玩 買賣遊戲。 | 學習指標 |
˙語-大-2-2-2針對談話內容表達 疑問或看法。 ˙認-大-1-1-6以自己為定點,辨識 物體與自己位置間的上下、前 後、左右的關係。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多媒體教學光碟、錢 幣圖卡、布題掛圖4、電器圖卡。 ˙配合學具:七巧板、錢幣。 ˙書面紙、廣告DM。 |
搭配教材:E數學繪本 / P36 | 學習領域:位置關係 |
活動2:連成一線 | |
活動目標: ˙嘗試描述位置關係。 ˙理解並遵守遊戲規則。 引起動機: 1.請幼兒想一想有哪些東西是一格格的?觀察教室裡有沒有呢?討論為什麼要一格一格的? 2. 找到教室中一格一格的地方,例如:鞋櫃、置物櫃,請每位幼兒嘗試描述自己的鞋子或書包、水壺等物品放在哪個位置? 3.老師利用E4數學想想掛圖的內容,帶幼兒練習分辨位置關係,學習怎麼說才清楚。 活動過程: 1.詢問幼兒有沒有玩過圈圈叉叉的遊戲?知道怎麼玩嗎?將幼兒分兩人為一組(也可以三個人一組,兩人為參賽者,一人當裁判),各選○或X代表自己。 2.兩人合作在紙上畫出九宮格,每個格子裡用彩色筆畫上物品,例如:筆、褲子等。 3.老師說明遊戲規則,並可示範一次玩法。先猜拳,贏的人可以先選想要的物品,但需描述出正確位置(由○往△數,第?層、由□往★數,第?個,參賽者面對九宮格時,要同一方向),才能用鉛筆在物品圖上畫出代表自己的符號——畫○或畫X。 4.代表自己的符號若能連成一條線(直線或斜線),這些物品都是該幼兒的,最後數數看,誰得到的物品最多,這一局即為獲勝者,可以得一分。 5.一局結束後,用橡皮擦將原本畫的○或X擦掉,兩人就可以再以同方式繼續玩。 6.遊戲過程中,老師隨機觀察與聆聽,聽看看幼兒是否能正確描述物品的位置,給予引導。 7.活動時間結束後,幼兒輪流分享自己得了幾分。 可延伸學習經驗: ˙幼兒兩人為一組參賽,以全開書面紙,畫出九宮格, 每格站一位幼兒,老師描述一位幼兒的位置,參賽者 輪流搶答是誰站在上面,答對且可連成直線或斜線的 三位幼兒要手牽手代表連線完成,再換下一組的九 位幼兒站到格子上體驗遊戲。 | 學習指標 |
˙認-大-1-1-6以自己為定點,辨識 物體與自己位置間的上下、前 後、左右的關係。 ˙社-大-2-3-2理解生活規範訂定 的理由,並調整自己的行動。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多媒體教學光碟、E4 數學想想掛圖。 ˙白紙、彩色筆、鉛筆、橡皮擦。 |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六週P1~P5 | 學習領域:圖形探索 |
活動3:拼拼畫畫過三關 | |
活動目標: ˙與同伴共享用具,合作組合圖形。 ˙學習用七巧板排出指定圖形。 引起動機: ˙觀察E4評量本P1~P5內容,引導幼兒思考可能用到哪些形狀呢?請幼兒拿出七巧板試著組合出一樣的圖案。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用七巧板自行組合圖案,並畫出組合的圖案。 2.恭喜幼兒通過第一關,接下來挑戰兩人合作,用兩人份的七巧板拼出圖案,再畫出來。說說看用了哪些形狀。 3.第三關,三人一組,用更多七巧板能變化出更不一樣的圖案,合作畫下來。說說看用了哪些形狀。 4.各組交換所畫的圖案,練習拼拼看他人創作的圖案。 可延伸學習經驗: ˙指定創作主題,例如:車子,幼兒用七巧板會出現哪 些不同形狀組合的車子呢? | 學習指標 |
˙認-大-1-1-5覺知物體的形狀會 因觀察角度的不同而不同。 ˙身-大-3-2-1與他人合作運用各 種素材或器材,共同發展創新玩 法。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泡棉七巧板。 ˙配合學具:七巧板。 ˙畫筆、圖畫紙。 |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六週P1~P5 | 學習領域:圖形探索 |
活動4:形狀創作小書 | |
活動目標: ˙學習運用數字記錄組合圖形中的形狀數量。 ˙學習運用各種形狀組合圖形。 引起動機: ˙展示泡棉七巧板複習形狀,再運用各種形狀色紙,認 識其它形狀的名稱。 活動過程: 1.請幼兒運用形狀色紙組合圖形,再貼在圖畫紙上,數數看用了哪些形狀?各用了幾個?在圖畫紙的一角記錄每種形狀用的數量。 2.鼓勵幼兒繼續創作不同圖形組合,每人完成4~6張。 3.將幼兒完成的各張作品裝訂在一起,並請幼兒加上封面 的設計,成為一本形狀小書。 4.請幼兒自己拿著小書找其他幼兒分享,互相交換,欣賞形狀小書裡的作品。 可延伸學習經驗: ˙幼兒可運用創作不同主題的小書,如:交通工具、動 物園。最後開個小書展,邀請其他班級或家長參觀。 | 學習指標 |
˙認-大-1-1-4運用數字符號記錄 生活環境中的訊息。 ˙美-大-2-2-2運用線條、形狀或色 彩,進行創作。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泡棉七巧板。 ˙裁剪成各種形狀的色紙、十六開圖畫紙、膠水、畫筆。 | |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七週P6~P10 |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
活動5:小手抓豆 | |
活動目標: ˙學習5個及10個一數。 ˙增進1~100的說、讀、聽的能力。 引起動機: ˙老師展示E4第十七週學數學掛圖,引導幼兒一起從1 唱數到100,介紹掛圖上以方形框起來的黑數字與紅數 字,發現了什麼?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念念看,從5、10、15……數到100,再從10、20、30……數到100,發現尾數都是5或0。 2.利用布題掛圖5、雪花片圖卡,練習5個及10個一數。 3.實際做點數練習,每位幼兒將小手變成小挖土機,從碗裡抓起一把豆子放到小紙盤上。 4.在桌上放數條橡皮筋,在每個橡皮筋裡放入5顆或10顆豆子,數出總共有幾顆,比較誰抓了最多的豆子。 可延伸學習經驗: ˙多利用分點心時,讓幼兒練習5或10個一數,例如: 餅乾、葡萄都可。 | 學習指標 |
˙認-大-1-1-2運用點數蒐集生活 環境中的訊息。 ˙認-大-1-1-1認識數字符號。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布題掛圖5、E4第十七週學數學掛圖、雪花片圖卡。 ˙水性筆、豆子(大紅豆或黃豆或黑豆)、小紙盤、橡皮筋。 |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七週P6~P10 |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
活動6:關鍵數字 | |
活動目標: ˙學習5個及10個一數。 ˙增進變換肢體動作的靈敏度。 引起動機: ˙展示E4第十七週學數學掛圖,帶幼兒從5、10……數 到100,再從10、20……數到100,發現尾數都是5或 0,再複習5個及10個一數。 活動過程: 1.老師說明遊戲規則:念到個位數是5數字,就要做出指定動作,例如:念到5個一數的數字就要「拍手」。 2.更換個位數字是0的數字及指令,變換動作如:轉一圈、點頭、踏步、跳起來和旁邊的人擊掌等。 3.練習數次後收起掛圖,一起唱數5及10個一數。 可延伸學習經驗: ˙幼兒用接龍方式以5個或10個一數練習唱數,例如: 前一位幼兒唱數5,下一位需唱數10。 | 學習指標 |
˙認-大-1-1-2運用點數蒐集生活 環境中的訊息。 ˙身-大-2-1-1在合作遊戲的情境 中練習動作的協調與敏捷。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E4第十七週學數學掛 圖。 |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八週P11~P15 | 學習領域:錢幣運用 |
活動7:誰來付錢 | |
活動目標: ˙認識1元、5元和10元的錢幣。 ˙學習換算錢幣並用圖像符號記錄下來。 引起動機: ˙老師拿出大型紙偶卡,說明他們要去買東西,但是不 會算錢,請幼兒幫忙。配合第十八週學數學掛圖,先 認識錢幣,再進行錢幣換算。 活動過程: 1.陳列出家電圖卡與價目卡,一一指認家電名稱及價錢。 2.老師指定各紙偶要買的物品,問幼兒:「誰要來幫忙付錢?」輪流請幼兒判斷價目卡上的價錢,拿出正確的錢幣圖卡。 3.幼兒熟練後,老師可再另外出題,請幼兒拿妙妙盒中的紙偶卡、腳座、錢幣,自行練習,並在紙上記錄如何付錢,例如:畫出付了幾個5元?幾個1元? 可延伸學習經驗: ˙認識生活中使用的錢幣、紙鈔,觀察比較其差異。 | 學習指標 |
˙認-大-1-1-3辨識生活環境中數 字符號的意義。 ˙認-大-1-1-2 運用點數蒐集生活 環境中的訊息。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E4第十八週學數學掛圖、家電圖卡、錢幣圖卡、大型紙偶卡。 ˙配合學具:紙偶卡、腳座、錢幣 ˙物品數樣、自製價目卡。 |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八週P11~P15 | 學習領域:錢幣運用 |
活動8:老闆與客人 | |
活動目標: ˙從買賣遊戲中學習錢幣運用。 ˙學習買賣物品的禮儀表現。 引起動機: ˙請幼兒分享購物的經驗,喜歡當老闆還是客人?依喜 好將幼兒分組。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運用老師提供的素材,製作道具與布置商店。 2老師與幼兒討論老闆和客人的角色關係,及買賣禮儀。 3.老師再次複習錢幣的換算。 4.引導幼兒進行買賣遊戲,在模擬的情境中,練習錢幣的運用。 5請幼兒分享買賣時最有趣及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可延伸學習經驗: ˙教導幼兒學習如何找零錢。 ˙介紹買賣行為中其它付款方式,例如:信用卡、禮券。 | 學習指標 |
˙認-大-1-1-3辨識生活環境中數 字符號的意義。 ˙社-大-2-3-1因應情境,表現合宜 的生活禮儀。 | |
教學資源 | |
˙配合學具:錢幣 ˙各種布置商店的素材、物品數 樣、自製價目卡。 | |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九週P16~P20 | 學習領域:位置關係 |
活動9:比手畫腳 | |
活動目標: ˙學習描述指定物品的位置。 ˙嘗試用肢體動作與口語表達。 引起動機: ˙配合第十九週學數學掛圖,引導幼兒描述位置:從上或下數起第( )層;從左或右數起第( )個。 活動過程: 1.老師先引導幼兒認識家電圖卡名稱,在布題掛圖4擺上 家電圖卡,帶幼兒指認掛圖上有哪些家電,位置在哪裡。 2.老師示範用肢體表達出想買的家電,讓幼兒猜答案,需說出正確位置及家電名稱才算答對。 3.換幼兒輪流用肢體表達出想買的家電,讓其他幼兒猜答案,需說出正確位置及家電名稱才算答對。 可延伸學習經驗: ˙老師畫出更多格子數的櫃子,增加辨識位置的難度。 | 學習指標 |
˙認-大-1-1-6以自己為定點,辨識 物體與自己位置間的上下、前 後、左右的關係。 ˙認-大-1-1-3 辨識生活環境中數 字符號的意義。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第十九週學數學掛圖、布題掛圖4、家電圖卡。 |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九週P16~P20 | 學習領域:位置關係 |
活動10:動物搬新家 | |
活動目標: ˙培養捏塑黏土的創作能力。 ˙增進對位置關係的概念。 引起動機: 1.老師用大型紙偶卡自編故事對話:大家都知道我們是什麼動物嗎?我們要搬新家嘍!希望有更多動物朋友搬來一起住。 2 .拿出事先用牛奶盒黏好的牛奶盒大樓。(裁剪掉新鮮屋頂端,摺成方形盒子,三個疊成一棟,三棟黏成一組,標上1號、2號、3號;1樓、2樓、3樓) 活動過程: 1.指導幼兒使用各色黏土創作動物。 2.完成的人可幫作品選一間房子,放入格子中。 3.請幼兒輪流介紹作品的名稱及位置,例如:「我的小豬 住在2號3樓」。 可延伸學習經驗: ˙請住在大樓的幼兒說說自己住在幾號幾樓。 ˙幼兒運用各種素材,合作設計製作大樓的屋頂,或蓋 更高的大樓,分辨更多的位置關係。 | 學習指標 |
˙美-大-2-1-1玩索各種藝術媒 介,發揮想像並享受自我表現的 樂趣。 ˙認-大-1-1-6以自己為定點,辨識 物體與自己位置間的上下、前 後、左右的關係。 | |
教學資源 | |
˙配合教具:大型紙偶卡。 ˙新鮮屋牛奶盒、黏土、黏土工 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