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教學活動設計:購物小幫手——結合數學繪本探索圖形、錢幣與位置關係

格式
doc
大小
106.5 KB
頁數
7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4-06-25,离现在 11 12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E4教學活動設計

搭配教材:E數學繪本 / P28~P35

學習領域:圖形探索、數的概念、

錢幣運用、位置關係

活動1:購物小幫手

活動目標

˙學習參與故事的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

˙學習依指令分辨位置,完成購物遊戲。

引起動機:

1.老師播放多媒體教學光碟或講述故事〈小熊開店了〉,討論故事中誰跟小熊買東西?引導幼兒發現故事裡都是童話人物來買東西。

2.請幼兒在心裡想像自己可以變成誰跟小熊買東西呢?

活動過程:

1.配合故事內容,請幼兒拿出妙妙盒中的七巧板,試著排出和小熊廣告看板一樣的圖形。並隨著故事情節發展,幫小熊解決客人的問題。

2.老師問幼兒:「有沒有到商店買東西自己付錢的經驗?

認識錢幣嗎?」拿出錢幣圖卡向幼兒介紹幣值,並讓幼

兒認識錢幣之間的關係,例如:15元等於51元,

所以付錢時若是5元,可以付15元也可以付5

1元。

3.老師拿出布題掛圖4和電器圖卡,隨意在布題掛圖4

擺放部分商品圖,先引導幼兒認識「由下往上數」「由

上往下數」「由左往右數」「由右往左數」的概念,

再找出指定商品的位置。

4.當幼兒熟悉位置關係後,請幼兒介紹自己所扮演的顧客角色是誰(童話或卡通皆可),例如:美人魚、海綿寶寶,請每位顧客拿著自己的錢幣。

5.請一位顧客來買東西,老師先描述物品位置及價錢,幼

兒依判斷找出商品位置在哪裡,再拿出正確的錢幣數

量,才能完成購物,將該商品圖拿走。

6.幼兒熟悉位置判斷後,也可換成讓幼兒自己描述想要買的東西之位置,正確才能付錢買走。

可延伸學習經驗:

˙請幼兒收集賣場的廣告DM,在圖畫紙上畫格子,從廣

DM上剪下喜歡的商品圖擺上,自己開店和同伴玩

買賣遊戲。

學習指標

˙--2-2-2針對談話內容表達

疑問或看法

˙--1-1-6以自己為定點,辨識

物體與自己位置間的上下、前

後、左右的關係。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多媒體教學光碟、錢

幣圖卡、布題掛圖4、電器圖卡。

˙配合學具:七巧板、錢幣。

˙書面紙、廣告DM




搭配教材:E數學繪本 / P36

學習領域:位置關係

活動2:連成一線

活動目標:

˙嘗試描述位置關係。

˙理解並遵守遊戲規則。

引起動機:

1.請幼兒想一想有哪些東西是一格格的?觀察教室裡有沒有呢?討論為什麼要一格一格的?

2. 找到教室中一格一格的地方,例如:鞋櫃、置物櫃,請每位幼兒嘗試描述自己的鞋子或書包、水壺等物品放在哪個位置?

3.老師利用E4數學想想掛圖的內容,帶幼兒練習分辨位置關係,學習怎麼說才清楚。

活動過程:

1.詢問幼兒有沒有玩過圈圈叉叉的遊戲?知道怎麼玩嗎?將幼兒分兩人為一組(也可以三個人一組,兩人為參賽者,一人當裁判),各選○或X代表自己。

2.兩人合作在紙上畫出九宮格,每個格子裡用彩色筆畫上物品,例如:筆、褲子等。

3.老師說明遊戲規則,並可示範一次玩法。先猜拳,贏的人可以先選想要的物品,但需描述出正確位置(由○往△數,第?層、由□往★數,第?個,參賽者面對九宮格時,要同一方向),才能用鉛筆在物品圖上畫出代表自己的符號——畫○或畫X

4.代表自己的符號若能連成一條線(直線或斜線),這些物品都是該幼兒的,最後數數看,誰得到的物品最多,這一局即為獲勝者,可以得一分。

5.一局結束後,用橡皮擦將原本畫的○或X擦掉,兩人就可以再以同方式繼續玩。

6.遊戲過程中,老師隨機觀察與聆聽,聽看看幼兒是否能正確描述物品的位置,給予引導。

7.活動時間結束後,幼兒輪流分享自己得了幾分。

可延伸學習經驗:

˙幼兒兩人為一組參賽,以全開書面紙,畫出九宮格,

每格站一位幼兒,老師描述一位幼兒的位置,參賽者

輪流搶答是誰站在上面,答對且可連成直線或斜線的

三位幼兒要手牽手代表連線完成,再換下一組的九

位幼兒站到格子上體驗遊戲。

學習指標

˙--1-1-6以自己為定點,辨識

物體與自己位置間的上下、前

後、左右的關係。

˙--2-3-2理解生活規範訂定

的理由,並調整自己的行動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多媒體教學光碟、E4

數學想想掛圖。

˙白紙、彩色筆、鉛筆、橡皮擦。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六週P1~P5

學習領域:圖形探索

活動3:拼拼畫畫過三關

活動目標:

˙與同伴共享用具,合作組合圖形。

˙學習用七巧板排出指定圖形。

引起動機:

˙觀察E4評量本P1~P5內容,引導幼兒思考可能用到哪些形狀呢?請幼兒拿出七巧板試著組合出一樣的圖案。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用七巧板自行組合圖案,並畫出組合的圖案。

2.恭喜幼兒通過第一關,接下來挑戰兩人合作,用兩人份的七巧板拼出圖案,再畫出來。說說看用了哪些形狀。

3.第三關,三人一組,用更多七巧板能變化出更不一樣的圖案,合作畫下來。說說看用了哪些形狀。

4.各組交換所畫的圖案,練習拼拼看他人創作的圖案。

可延伸學習經驗:

˙指定創作主題,例如:車子,幼兒用七巧板會出現哪

些不同形狀組合的車子呢?

學習指標

˙--1-1-5覺知物體的形狀會

因觀察角度的不同而不同

˙--3-2-1與他人合作運用各

種素材或器材,共同發展創新玩

法。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泡棉七巧板。

˙配合學具:七巧板。

˙畫筆、圖畫紙。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六週P1~P5

學習領域:圖形探索

活動4:形狀創作小書

活動目標:

˙學習運用數字記錄組合圖形中的形狀數量。

˙學習運用各種形狀組合圖形。

引起動機:

˙展示泡棉七巧板複習形狀,再運用各種形狀色紙,認

識其它形狀的名稱。

活動過程:

1.請幼兒運用形狀色紙組合圖形,再貼在圖畫紙上,數數看用了哪些形狀?各用了幾個?在圖畫紙的一角記錄每種形狀用的數量。

2.鼓勵幼兒繼續創作不同圖形組合,每人完成46張。

3.將幼兒完成的各張作品裝訂在一起,並請幼兒加上封面

的設計,成為一本形狀小書。

4.請幼兒自己拿著小書找其他幼兒分享,互相交換,欣賞形狀小書裡的作品。

可延伸學習經驗:

˙幼兒可運用創作不同主題的小書,如:交通工具、動

物園。最後開個小書展,邀請其他班級或家長參觀。

學習指標

˙--1-1-4運用數字符號記錄

生活環境中的訊息。

˙--2-2-2運用線條、形狀或色

彩,進行創作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泡棉七巧板。

˙裁剪成各種形狀的色紙、十六開圖畫紙、膠水、畫筆。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七週P6~P10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活動5:小手抓豆

活動目標:

˙學習5個及10個一數。

˙增進1100的說、讀、聽的能力。

引起動機:

˙老師展示E4第十七週學數學掛圖,引導幼兒一起從1

唱數到100,介紹掛圖上以方形框起來的黑數字與紅數

字,發現了什麼?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念念看,從51015數到100,再從102030數到100,發現尾數都是50

2.利用布題掛圖5、雪花片圖卡,練習5個及10個一數。

3.實際做點數練習,每位幼兒將小手變成小挖土機,從碗裡抓起一把豆子放到小紙盤上。

4.在桌上放數條橡皮筋,在每個橡皮筋裡放入5顆或10顆豆子,數出總共有幾顆,比較誰抓了最多的豆子。

可延伸學習經驗:

˙多利用分點心時,讓幼兒練習510個一數,例如:

餅乾、葡萄都可。

學習指標

˙--1-1-2運用點數蒐集生活

環境中的訊息。

˙--1-1-1認識數字符號。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布題掛圖5E4第十七週學數學掛圖、雪花片圖卡。

˙水性筆、豆子(大紅豆或黃豆或黑豆)、小紙盤、橡皮筋。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七週P6~P10

學習領域:數的概念

活動6:關鍵數字

活動目標:

˙學習5個及10個一數。

˙增進變換肢體動作的靈敏度。

引起動機:

˙展示E4第十七週學數學掛圖,帶幼兒從510

100,再從1020數到100,發現尾數都是5

0,再複習5個及10個一數。

活動過程:

1.老師說明遊戲規則:念到個位數是5數字,就要做出指定動作,例如:念到5個一數的數字就要「拍手」。

2.更換個位數字是0的數字及指令,變換動作如:轉一圈、點頭、踏步、跳起來和旁邊的人擊掌等。

3.練習數次後收起掛圖,一起唱數510個一數。

可延伸學習經驗:

˙幼兒用接龍方式以5個或10個一數練習唱數,例如:

前一位幼兒唱數5,下一位需唱數10

學習指標

˙--1-1-2運用點數蒐集生活

環境中的訊息。

˙--2-1-1在合作遊戲的情境

中練習動作的協調與敏捷。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E4第十七週學數學掛

圖。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八週P11~P15

學習領域:錢幣運用

活動7:誰來付錢

活動目標:

˙認識1元、5元和10元的錢幣。

˙學習換算錢幣並用圖像符號記錄下來。

引起動機:

˙老師拿出大型紙偶卡,說明他們要去買東西,但是不

會算錢,請幼兒幫忙。配合第十八週學數學掛圖,先

認識錢幣,再進行錢幣換算。

活動過程:

1.陳列出家電圖卡與價目卡,一一指認家電名稱及價錢。

2.老師指定各紙偶要買的物品,問幼兒:「誰要來幫忙付錢?」輪流請幼兒判斷價目卡上的價錢,拿出正確的錢幣圖卡。

3.幼兒熟練後,老師可再另外出題,請幼兒拿妙妙盒中的紙偶卡、腳座、錢幣,自行練習,並在紙上記錄如何付錢,例如:畫出付了幾個5元?幾個1元?

可延伸學習經驗:

˙認識生活中使用的錢幣、紙鈔,觀察比較其差異。

學習指標

˙--1-1-3辨識生活環境中數

字符號的意義。

˙--1-1-2 運用點數蒐集生活

環境中的訊息。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E4第十八週學數學掛圖、家電圖卡、錢幣圖卡、大型紙偶卡。

˙配合學具:紙偶卡、腳座、錢幣

˙物品數樣、自製價目卡。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八週P11~P15

學習領域:錢幣運用

活動8:老闆與客人

活動目標:

˙從買賣遊戲中學習錢幣運用。

˙學習買賣物品的禮儀表現。

引起動機:

˙請幼兒分享購物的經驗,喜歡當老闆還是客人?依喜

好將幼兒分組。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運用老師提供的素材,製作道具與布置商店。

2老師與幼兒討論老闆和客人的角色關係,及買賣禮儀。

3.老師再次複習錢幣的換算。

4.引導幼兒進行買賣遊戲,在模擬的情境中,練習錢幣的運用。

5請幼兒分享買賣時最有趣及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可延伸學習經驗:

˙教導幼兒學習如何找零錢。

˙介紹買賣行為中其它付款方式,例如:信用卡、禮券。

學習指標

˙--1-1-3辨識生活環境中數

字符號的意義。

˙--2-3-1因應情境,表現合宜

的生活禮儀


教學資源

˙配合學具:錢幣

˙各種布置商店的素材、物品數

樣、自製價目卡。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九週P16~P20

學習領域:位置關係

活動9:比手畫腳

活動目標:

˙學習描述指定物品的位置。

˙嘗試用肢體動作與口語表達。

引起動機:

˙配合第十九週學數學掛圖,引導幼兒描述位置:從上或下數起第( )層;從左或右數起第( )個。

活動過程:

1.老師先引導幼兒認識家電圖卡名稱,在布題掛圖4擺上

家電圖卡,帶幼兒指認掛圖上有哪些家電,位置在哪裡。

2.老師示範用肢體表達出想買的家電,讓幼兒猜答案,需說出正確位置及家電名稱才算答對。

3.換幼兒輪流用肢體表達出想買的家電,讓其他幼兒猜答案,需說出正確位置及家電名稱才算答對。

可延伸學習經驗:

˙老師畫出更多格子數的櫃子,增加辨識位置的難度。

學習指標

˙--1-1-6以自己為定點,辨識

物體與自己位置間的上下、前

後、左右的關係。

˙--1-1-3 辨識生活環境中數

字符號的意義。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第十九週學數學掛圖、布題掛圖4、家電圖卡。


搭配教材:E4評量本 / 第十九週P16~P20

學習領域:位置關係

活動10:動物搬新家

活動目標:

˙培養捏塑黏土的創作能力。

˙增進對位置關係的概念。

引起動機:

1.老師用大型紙偶卡自編故事對話:大家都知道我們是什麼動物嗎?我們要搬新家嘍!希望有更多動物朋友搬來一起住。

2 .拿出事先用牛奶盒黏好的牛奶盒大樓。(裁剪掉新鮮屋頂端,摺成方形盒子,三個疊成一棟,三棟黏成一組,標上1號、2號、3號;1樓、2樓、3樓)

活動過程:

1.指導幼兒使用各色黏土創作動物。

2.完成的人可幫作品選一間房子,放入格子中。

3.請幼兒輪流介紹作品的名稱及位置,例如:「我的小豬

住在23樓」。

可延伸學習經驗:

˙請住在大樓的幼兒說說自己住在幾號幾樓。

˙幼兒運用各種素材,合作設計製作大樓的屋頂,或蓋

更高的大樓,分辨更多的位置關係。

學習指標

˙--2-1-1玩索各種藝術媒

介,發揮想像並享受自我表現的

樂趣

˙--1-1-6以自己為定點,辨識

物體與自己位置間的上下、前

後、左右的關係。


教學資源

˙配合教具:大型紙偶卡。

˙新鮮屋牛奶盒、黏土、黏土工

具。


7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