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4510
頁次:4
-
4
35 消費理論中的可支配所得指的是:
所得減儲蓄 所得減租稅 所得減儲蓄再減租稅 所得減折舊
36 消費函數 bYaC += (C =消費,Y =可支配所得),此式中的「a」代表:
自發性消費 誘發性消費 邊際消費傾向 均衡所得時的消費水準
37 簡單凱因斯模型中,當邊際消費傾向等於 0.6 時,則乘數會等於多少?
0.4 0.6 1.667 2.5
38 在其他條件不變下,貨幣供給的減少會導致利率:
下跌 上升 不變 變化不確定
39 下列有關貨幣創造之敘述,何者錯誤?
準備貨幣與貨幣供給量成正向關係 法定存款準備率越高,貨幣供給量越高
銀行的超額準備與貨幣供給量成反向關係 信用擴張是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原因
40 假設一經濟體系的法定存款準備率為 20%,則貨幣乘數最大為:
0.2 0.8 4 5
41 在下列各敘述中,何者會造成香菸市場供給線的左移?
政府對香菸課從量稅 大量宣導香菸有害健康的訊息
香菸價格的下降 菸葉價格的下降
42 下列有關金融市場之敘述,何者錯誤?
信用卡的利率較一般的房貸利率高
一般而言,直接金融的融資量較間接金融的融資量來得大
金融市場不發達的國家,其人民的儲蓄較難轉成具有生產性的資本
銀行主要的業務是存放款
43 下列有關理財選擇之敘述,何者錯誤?
如果金融創新使得基金可以用來支付貨款,則基金應該納入貨幣的總計數中
如果政府對銀行的信用擴張加以限制,一方面將使貨幣供給減少,另一方面將使利率上升
如果大家對未來有通貨膨脹的疑慮,將使現行固定利率的存款需求上升,而浮動利率的存款需求下降
如果大家對未來有通貨膨脹的疑慮,將使債券需求減少而股票需求增加
44 「理性預期學派」強調的政府政策無效,其立論基礎是:
民眾對預期中的政策做理性的反應 政府的政策達到預期效果
政府政策對民眾的預期做理性的反應 民眾是不理性的,政府是理性的
45 下列那一項經濟變數與景氣擴張呈反向變動?
股價 物價水準 利率 失業率
46 臺灣在下列那一個時期並沒有呈現景氣衰退的現象?
1974-1975 年 2001-2002 年 2006-2007 年 2008-2009 年
47 A國與 B國皆為貿易大量順差國家,假設兩國其他條件均相同,但 A國採取自由浮動匯率制度,B國採取
固定匯率制度,則那一國的外匯存底成長較快?
A國 B國 兩國一樣快 無法判定
48 貿易的進行可以創造雙贏,是因各國基於:
比較利益原則 絕對利益原則 技術進步 政府對出口的獎勵
49 若新臺幣對美元的名目匯率為 30 元,美國物價指數為 110,臺灣物價指數為 120,則實質匯率為:
27.5 30 30.5 32.7
50 下列那種情況會發生「節儉的矛盾」?
經濟已達充分就業 總和供給線為垂直線 失業人口很多 資本設備利用滿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