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肇危險。
3.調度員頒布命令亦可能發生錯誤。
4.傳發命令費時,影響行車效率。
5.同向列車間隔過長,行車密度受限制。
6.採用列車本位,小站避讓均由列車人員
自行搬道,停車次數增加,列車人員工作
量大且緊張。
7.僅以手動號誌、響燉、火炬等為防止列
車頭尾相撞的工具,缺乏安全保障。
四、
(一)大眾運輸為導向的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或稱「新傳統設計(Neo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sign)」, 規劃設計的方向都是要重新回到二次大戰前美國社區發展
的型態。設計方式與早期類似,如:混合土地使用、明顯的鄰里中心、四通八達的棋盤式路網。希望建立一個有別於
傳統都市發展之規劃方式與程序,經由提倡回復混合土地使用(Mixed Land-Use)以鼓勵大眾運輸的使用、提高行人搭乘
旅次,從「永續都市發展理念」出發,以高效率的大眾運輸系統為都市發展的主幹,全方位的落實大眾運輸優先觀念,
鼓勵搭乘大眾運輸,抑制私人運具使用,使民眾降低對自用小汽車的倚賴,習慣於使用以大眾運輸系統為主要運輸工
具,以期創造高品質之都市環境,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TOD 發展模式有下列五點特性:
1.TOD 必須在有相當人口密度的地方實施,方能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
2.住宅區、工作區及零售商店必須散佈在運輸系統沿線。
3.TOD 必須包括各種都市活動及工作和購物,且均需在步行可及之範圍內。
4.TOD 之計畫必須建構在棋盤式的運輸系統上,而非一般郊區中主要幹道、次要幹道和地區街道所形成的道路系統。
5.大部份以 TOD 概念設計的都市,均配合良好都市景觀設計,來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系統,避免使用小汽車。
(二)軌道運輸系統相關議題:建立「大眾運輸村(Transit Village) 」
1.定義
將都市設計、運輸與市場經濟等學科結合而成,其部分係為了創造一個鼓勵大家多使用大眾運輸系統社區。但是,同
樣重要的,它也包含了鄰里凝聚力、社交、保安、公共安全與社區活化等相關的目標。
2.屬性
利用大眾運輸人數增加的重要因素,即讓大眾運輸村能夠成功三之個面向,即「密度」(Density)、「混合使用」(Diversity)
與「設計」(Design),合稱 3D。
(1)密度
係指至捷運站合理的步行範圍內,有足夠的居民及通勤者,足以產生很高的搭乘旅次而言。
(2)混合使用
係指混合土地使用、房屋型式以及大眾運輸村內各種人車流通型式。
(3)設計係指良好的都市設計有助於步行、騎車與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等相關實體建築或基地位置。
綜合而言, 大眾運輸村可以增加選擇-開啟更多民眾對運具的選擇、對居住與工作地點的選擇及休閒渡假的地點與
方式的選擇。大眾運輸系統對大多數不住在都市的人們來說並不實用,因為搭乘人數不多,需要要等候很久,駕駛小
汽車較為便利;相反的,對於住在有捷運系統的都市居民來說,開車到很遠的地方停車再輾轉到目的地是相當麻煩不
便的。因此,大眾運輸村提供的完整的大眾運輸網路系統,正好將社區與捷運車站緊緊結合在一起,透過捷運車站為
大門,使捷運的便利深入每一個家庭,大眾運輸村將帶給民眾更多行的便利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