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5602
頁次:4
-
4
39 下列關於我國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7 條之敘述,何者正確?
非中華民國國民死亡時仍須就其在我國境內遺產計算課徵我國遺產稅,且其亦準用各項遺產免稅額及
扣除額之規定
各繼承人若拋棄其繼承權,則不可減除其自身之繼承扣除額
非中華民國國民死亡前在國外發生的未償之債務,確實有證明者,即可於遺產中扣除
非中華民國國民為管理海外遺產所發生之海外遺囑執行及管理必要費用,確實有證明者,即可於遺產
中扣除
40 納稅義務人因稅捐稽徵機關適用法令錯誤、計算錯誤或其他可歸責於政府機關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
依稅捐稽徵法之規定應如何處理?
稅捐稽徵機關應自知有錯誤原因之日起五年內查明退還,其退還之稅款不以五年內溢繳者為限
稅捐稽徵機關應自知有錯誤原因之日起二年內查明退還,其退還之稅款不以五年內溢繳者為限
稅捐稽徵機關應自知有錯誤原因之日起五年內查明退還,其退還之稅款以五年內溢繳者為限
稅捐稽徵機關應自知有錯誤原因之日起二年內查明退還,其退還之稅款以五年內溢繳者為限
41 關於稅捐稽徵法第 11 條之 1所稱之相當擔保品,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政府發行的可十足提供公務擔保的公債,按其面額計算
銀行存款單摺,按存款本金額度計算
純黃金可按當時金價市值十足計算
經中央銀行掛牌之外幣,按八折計算
42 稅捐稽徵法第 12 條之 1規定,稅捐稽徵機關認定課徵租稅之構成要件事實時,應以實質經濟事實關係及
其所生實質經濟利益之歸屬與享有為依據。而此一課徵租稅構成要件事實之認定,稅捐稽徵機關及納稅
義務人各扮演何種角色?
稅捐稽徵機關及納稅義務人皆須就其事實負有舉證之責任
稅捐稽徵機關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納稅義務人負有協力義務
納稅義務人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稅捐稽徵機關負有協力義務
稅捐稽徵機關及納稅義務人皆無須就其事實負有舉證之責任
43 我國稅捐稽徵法規定,在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或境內的營利事業,其已確定之應納稅捐逾法定繳納期限
尚未繳納完畢,所欠繳稅款及已確定之罰鍰單計或合計,個人及營利事業各在新臺幣多少以上者,該欠
稅個人或營利事業負責人會被限制出境?
個人在 50 萬元以上,營利事業在 100 萬元以上 個人在 100 萬元以上,營利事業在 150 萬元以上
個人在 100 萬元以上,營利事業在 200 萬元以上 個人在 150 萬元以上,營利事業在 300 萬元以上
44 對於共有財產之課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其為分別共有時,應由管理人負擔納稅之義務
其為分別共有,若無管理人時,應由共有人各按其應有部分負擔納稅之義務
其為公同共有且未設管理人時,應由全體共有人為納稅義務人
由實際占有使用之人為納稅義務人
45 下列何項稅捐之徵收,不符合稅捐稽徵法第 6條優先於一切債權及抵押權之規定?
土地增值稅 地價稅 所得稅 房屋稅
46 稅捐之徵收,依稅捐稽徵法之規定,於徵收期間屆滿前已移送執行者,自徵收期間屆滿之翌日起,幾年
內未經執行,不再執行?
三年 五年 七年 十年
47 稅捐稽徵人員因調查納稅義務人之財產、所得、營業及納稅等而取得之資料,依稅捐稽徵法之規定,對
下列何者應絕對保守秘密?
監察機關 債權人已取得民事確定判決或其他執行名義者
納稅義務人所授權之代理人或辯護人 民意代表
48 設某年所得稅繳款截止日 5月31 日為星期六,甲公司遲至 6月4日星期三才繳納其營利事業所得稅款,
試問甲公司應被加徵多少滯納金?
無須被處罰滯納金 須加徵 1%滯納金 須加徵 2%滯納金 須加徵 3%滯納金
49 營利事業對各級政府之捐贈,在何種範圍內得列為當年度之費用或損失?
以不超過收入額百分之十為限 不受金額之限制
以不超過收入額百分之二十為限 以不超過收入額百分之五為限
50 納稅義務人對於稅捐稽徵機關所核定之處分如有不服時,應如何提起行政救濟?
應於繳款書送達後,於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三十日內,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復查
應於繳款書送達後,於繳納期間屆滿之當日起三十日內,向高等法院提出行政訴訟
應於繳款書送達後,於繳納期間屆滿之當日起三十日內,向行政院提出訴願
應於繳款書送達後,於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三十日內,向財政部提出訴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