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11 警察甲接獲家庭暴力案件前往處理,然而相對人拒不開門及回應,惟警察甲透過勤務指揮中心向
報案人查證,報案人時常看見被害人外觀有明顯傷痕且適才確有聽見淒厲慘叫聲,另警察甲於門
口外觀察後聽見門內傳出呼救聲及物品撞擊的聲響,警察甲處置作為,下列何者正確?
考慮進入相對人住處於法無據,惟可向左右鄰居、上下樓住戶等蒐集相關資訊了解案情後,再
返所向所長報告
依據刑事訴訟法規定,進入私人住處須持搜索票或得他人同意方得為之,警察甲並無搜索票,
亦未取得相對人或被害人同意,故不可進入相對人住處
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6條規定,警察甲僅可進入相對人住處向相對人進行身分查證
依據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26 條規定,警察甲得進入相對人住處進行即時救護
12 警察機關依事實足認集會遊行參與者之行為,對公共安全或秩序有危害之虞時,得於該活動期間
蒐集參與者現場活動資料。其法律依據為下列何者?
集會遊行法 社會秩序維護法 警察職權行使法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13 警察機關為維護治安暨交通工作,運用監視錄影設備已相當普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警察對於經常發生犯罪案件之公共場所,為維護治安之必要,得協調相關機關裝設監視器。所
蒐集之資料,應一律於資料製作完成時起 1年內銷毀,不得延長之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7條之 2規定略以:汽車駕駛人「經以科學儀器取得證據資料證明其
行為違規」,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得逕行舉發。故可利用城市普遍架設之監視錄影
設備來取締交通違規
基於目的拘束原則,警察機關為監控治安與交通流量而於街道普遍架設之監視錄影設備,不得
用以取締交通違規
利用城市架設之監視錄影設備取締交通違規,尚無違反正當程序原則之疑慮
14 警察甲於公園內對其合理懷疑有犯罪嫌疑之民眾乙進行身分查證,惟民眾乙拒絕陳述且不出示身
分證明文件,甲顯然無法達到查證身分之目的,而民眾乙又不同意同行至勤務處所,亦無抗拒之
舉動,警察甲之處置作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7條第 2項,使用強制力將該民眾帶往勤務處所查證身分
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7 條第 1項第 2款,將該民眾移送該管簡易庭裁處 3日以下拘留或處新
臺幣 12,000 元以下罰鍰
依行政罰法第 34 條,經勸導無效,致確實無法辨認其身分且情況急迫者,得強制其隨同到指定
處所查證身分
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6 條第 2款,將該民眾移送該管簡易庭裁處 3日以下拘留或處新臺幣
18,000 元以下罰鍰
15 某縣市發生某大學女學生遭性侵殺害棄屍案,連帶引發民眾報案遭「吃案」疑雲。內政部警政署
為提升受理報案效率,減少民眾對警察機關受理案件後有關相關證明文件產生疑義,簡化報案流
程並改革相關表單。有關現行受理案件流程與作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受理一般刑事案件,應給予報案民眾報案三聯單;受理汽機車失竊案類,應給予報案民眾車輛
協尋電腦輸入單,俗稱四聯單
受理兒少性剝削擅離安置案件時,應給予報案民眾受(處)理案件證明單
派出所開立之報案三聯單第一聯應交付報案人;第二聯應交由分局勤務指揮中心;第三聯應由
實際處理單位妥存備查
若e化平臺內各作業系統因天災或不可抗力等因素,無法於線上受理報案時,應以人工製單方
式交予民眾,並將人工表單陳報所屬上級機關(構),不須於系統補登
16 關於警察執行路檢攔檢身分查證作業程序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受檢人未攜帶證件或拒不配合表明身分,顯然無法查證身分時,得帶往勤務處所查證身分
對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交通工具,得予以攔停並檢查引擎或車身號碼或其
他足資識別之特徵
遇駕駛人或乘客有異常舉動,警察合理懷疑其將有危害行為時,得要求駕駛人熄火離車
帶往勤務處所查證身分時,其時間自到達勤務處所起算,不得逾 3小時
17 為避免員警酒後服勤,影響警察執法形象,下列敘述何者符合「員警飲用酒類禁止服勤規定」?
①員警服勤前飲用酒類,於服勤時間仍有酒容或酒味者,應報請主管調整勤務項目 ②各級警察
機關及勤務機構主官、主管對於所屬有酗酒習性或曾有酒後駕車紀錄,經提列違紀傾向、關懷輔
導或教育輔導尚未撤銷列管員警,應確為勤前教育及檢查儀容,並於其每日第一班出勤前施予酒
測 ③有酗酒習性或曾有酒後駕車紀錄,經提列違紀傾向、關懷輔導或教育輔導尚未撤銷列管之
員警,執勤時宜否佩槍,由主官(管)審慎考核,並無明文禁止
②①② ②③ 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