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11 依據審計準則公報第 63 號「首次受託查核案件-期初餘額」之規定,有關查核人員首次受託查核
時,對期初餘額有關事項查核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查核人員應對期初餘額是否存有重大影響本期財務報表之不實表達,執行必要查核程序以取得
足夠及適切之查核證據
驗證期初應收帳款於當期收現可對其存在、權利與義務、完整性及評價提供部分查核證據
驗證期初存貨於當期轉列銷貨成本之查核程序可提供存貨期初餘額之主要證據
針對不動產、廠房及設備之期初餘額,可藉由檢查會計紀錄及其他相關資訊取得部分查核證據
12 有關查核證據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以往查核及事務所對客戶承接與續任之品質管制程序亦屬查核證據之來源
作為查核證據之資訊,其攸關性可能受測試之方向所影響
自受查者往來銀行取得函證比受查者所提供銀行對帳單影本作為查核證據較具可靠性
查核人員可直接採用管理階層所聘任之評價師所出具評價報告作為查核證據,並無須執行任何
查核程序
13 為設計證實分析性程序判斷資料是否可靠時,下列何者非為應考量因素?
可取得資訊之可比較性
可取得資訊之來源
可取得資訊之金額重大性
為確保資訊之完整性、正確性及有效性,而對資訊之編製所設計之控制
14 「交易與事件均登錄於正確之會計期間內」為下列何項聲明之意義?
分類 存在 正確 截止
15 查核人員參與受查者年底存貨盤點之查核程序,通常不包括:
檢查 驗算 觀察 重新執行
16 查核人員覆核受查者對其客戶的信用評等政策,驗證所有的賒銷皆經授信單位事先授權,最能夠
支持財務報表的那項聲明?
完整性 權利與義務 評價或分攤 表達與揭露
17 查核人員因應與存貨數量有關之重大不實表達風險,下列何者係最可能之查核程序?
於期末執行適當之銷貨截止測試
查詢受查者銷售人員或法務人員,有關接近期末之銷售或出貨有無任何不尋常條款或情況
將重要存貨比率與同業相比較
依存貨之等級或種類、地點或其他標準,比較當期與前期之數量,或將盤點數量與帳載紀錄相
比較
18 「政府內部控制監督作業要點」規範之監督作業,不包括:
自行評估 內部稽核 上級機關督導 例行監督
19 審計人員發現有影響各機關施政效能之潛在風險事項時,下列敘述何者最適當?
審計人員因缺乏確切之評估標準(criteria),無法對未來事件提出意見
該事項之評估屬事前審計,審計人員僅能持續關注其後續之發展
以諮詢顧問之角色,可提出預警性意見於各機關或有關機關妥為因應
審計法並未明確規範,實務上係由審計人員依專業判斷,如認為可提升機關施政效能時,則提
出建議意見於各機關
20 查核人員若建置一虛擬單位(如虛擬之部門或員工),並於正常作業中處理測試交易,係採用下列
何種電腦輔助查核技術?
特定用途程式
整合測試措施(Integrated test facility)
系統控制稽核覆核檔(System control audit review file)
嵌入式例行性稽核程式(Embedded audit rout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