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頁次:
-
三、有一個包括 m,n 兩成員的經濟體系,兩成員對公共財 G的需求分別為
與
;假設該財貨的生產具有規模報酬不變之特性,且其單位生產成本全
數由這兩個「選民又是納稅人的消費者」(voter-taxpayer-consumer)分攤。
請根據「自願交易理論」(voluntary exchange theory),繪圖申述:該
財貨之預算水準的表決過程。又,在此一類似「雙邊獨占」(bilateral
monopoly)的決策過程中,為避免受到任何選民所「支配」(dominate),
Wicksell 和Lindahl 對決策規則與所得分配分別採取那些假設?(10 分)
何謂「林達爾價格」(Lindahl price)?又,該定價法是根據那一種「課
稅原則」(principle of taxation)課稅?根據該課稅原則,對公共財的所
課徵的「稅價」(tax price)是否能達到課稅的垂直公平性?為達到「社
會正義原則」(principle of social justice),政府必須採取何種預算編制
程序(budgeting process)?(10 分)
根據「林達爾定價法」(Lindahl pricing)課稅,是否能使選民所分攤的
公共財生產成本之份額(share)達到公平?(5分)
四、請回答以下有關公共財供給面的問題:
何謂「公共失靈」(public failure)?(2分)
政府官員(bureaucrat)從政的效用或滿足感主要來自那 4Ps?(2分)
政府官員通常藉由何種手段,以達成此 4Ps 的極大化?(3分)
若某公共財的生產具有規模報酬不變之特性,且其預算核准機關對它的
需求為一直線型函數。請根據 Niskanen 的論點,繪圖申述:政府官員是
否有辦法透過和預算核准機關進行協商的程序(process of bargaining),
而將其所提出的預算規模極大化到僅略小於(marginally less than)「柏
瑞圖產出水準」的兩倍?(10 分)
何謂「全要或全不要的需求」(all-or-nothing demand)?(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