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頁,共 6頁
10. 以下何者不符合地上權設定之目的?
(A)在他人土地建房屋 (B)在他人土地建農業器材室
(C)在他人土地建橋梁 (D)在他人土地種植竹木
11. 夫妻未以契約訂立夫妻財產制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以何種財產制為其夫妻財產制?
(A)分別財產制 (B)共同財產制 (C)法定財產制 (D)合成財產制
12. 甲將A地設定不動產役權於乙,供乙眺望之用,嗣後A地經分割成B、C、D三地,乙之
不動產役權就B、C、D仍為存續,此為不動產役權之何性質?
(A)不可分性 (B)從屬性 (C)物上代位性 (D)相容性
13. 關於民法第一一七三條特種贈與之歸扣,性質上屬於:
(A)遺產之特殊給付 (B)生前之遺贈
(C)履行道德意義之給付 (D)遺產之事先給與
14. 甲死亡,遺有遺產1200萬,甲未立遺囑。甲有配偶乙,甲、乙未育有子女,甲之父母
已亡,甲有兄二人及妹一人。甲之遺產如何繼承?
(A)配偶1200萬 (B)配偶得600萬,兄、妹各得200萬
(C)兄、妹各得400萬 (D)配偶及兄、妹各得300萬
15. 以公益為目的之法人解散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其賸餘財產之歸屬為:
(A)歸屬於公益法人之員工 (B)歸屬於捐助人
(C)歸屬於國庫 (D)歸屬於法人住所所在地之地方自治團體
16. 就相鄰關係產生的不動產所有權擴張或限制,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隨不動產而存在 (B)具有物權效力
(C)登記才生效力 (D)不因權利人變更而受影響
17. 區分所有建築物之所有人基於法令所生之權利義務,繼受人是否應該受到拘束?
(A)以明知或可得而知者為限,繼受人應該受到拘束
(B)不論是否明知或可得而知,繼受人都應該受到拘束
(C)不論如何,均不受拘束
(D)是否受拘束,須視繼受人是否善意而定
18. 關於遺失物之拾得,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遺失物自通知或最後招領之日起逾六個月,未經有受領權之人認領者,由拾得人取
得其所有權
(B)有受領權之人認領遺失物時,拾得人得請求報酬。但不得超過其物財產上價值十分
之三
(C)遺失物價值在新臺幣五百元以下者,自通知或招領之日起逾十五日,或自拾得日起
逾一個月,未經有受領權之人認領者,由拾得人取得其所有權
(D)拾得人受領取通知或公告後三個月內未領取者,其物或賣得之價金歸屬於保管地之
地方自治團體
19. 「物權之標的物,無論移轉於何人之手,權利人均得追及物之所在,而主張權利」,
是指物權的何種性質?
(A)排他性 (B)優先性 (C)追及性 (D)物權法定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