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24370  全一頁
類 科:林業技術 
科 目:森林經營學
考試時間:2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請接背面) 
 
 
一、森林經營之目標應考慮森林資源本身的特性、森林所處之環境及社會需求等因子進
行規劃,臺灣的森林以國有林占大多數,需發揮森林的多元效益,請申論臺灣國有
林經營之主要目標可分為那些?不同經營目標和上述因子有何關連性?請分述之。
(25 分) 
二、有關森林之「林分結構」,請回答下列問題: 
請說明「林分結構」的定義。(5分) 
人工建造之純林在生長過程中,「幼齡期」、「壯齡期」和「老齡期」之林分結構有
何差別?請繪圖說明並解釋其變化原因。(10 分) 
人工林在相同林齡及地位的條件下,不同林分密度對林分結構會產生什麼影響?
請繪圖說明並解釋原因。(10 分) 
三、假如有一採用法正林模式所規劃之杉木人工同齡林收穫系統,全林面積為 300 公頃,
且地位皆相同,林分之伐期齡為 30 年,達到伐期時之收穫量為 180 立方公尺/公頃,
當全林達法正狀態時不同年齡林分皆具相等之面積,請回答下列問題: 
請計算林分之伐期平均生長量(請以「立方公尺/公頃/年」表示)。(5分) 
請以伐期平均生長為基礎,計算全林之「春季法正蓄積(剛伐採完成之蓄積)」、「秋
季法正蓄(伐採前之蓄積)」、「夏季法正蓄(伐採前、後之平均蓄積)」。(15 分) 
請計算全部林分經過一個完整的輪伐期可收穫的總材積量。(5分) 
四、臺灣以自然保育為目的之保護區,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採用現行法令可區分
為五大類,請說明不同類型保護區之名稱、主要依據的法源及其在特性上有何不同。
(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