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試題 代號:41320 
41820  全一張
(正面)
類 科:金融保險、經建行政
科 目:貨幣銀行學概要
考試時間: 1小時 30 分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請接背面) 
 
 
一、請回答下面幾個與貨幣(money)有關的問題: 
請列舉說明貨幣的功能?(9分) 
悠遊卡、icash 所儲值的貨幣餘額,已是經濟學家所定義的電子貨幣(electronic money),
至於摩斯卡(MOS CARD)、星巴克隨行卡目前則不是,請問原因為何?另外,請
問我國中央銀行在貨幣總計數(monetary aggregates)的統計中,如何處理電子貨
幣?(4分) 
比特幣(bitcoin)是經濟學家眼中的虛擬貨幣(virtual money),論者以其不是法定
貨幣(legal tender),所以認為它不是真正的貨幣,請說明法定貨幣的意義。另外,
請根據貨幣的功能,說明目前妨礙比特幣成為貨幣的真正原因。(6分) 
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若干經濟學家(包括前 Fed 主席 Alan Greenspan)主張,廢止
命令貨幣(fiat money)、恢復金本位制度(gold standard system)。請說明支持恢復
金本位制度的主張,以及其所面臨的困難。(6分) 
二、請回答下面幾個與貨幣需求有關的問題: 
根據古典貨幣數量學說,貨幣只是一層面紗(veil)。請利用費雪交易方程式(Fisher’s 
equation of exchange),說明古典學派的貨幣中立性(money neutrality)假說。(5分)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理論(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將一般大眾的貨幣需求分
為那三大動機?那二大類?這二大類貨幣需求各取決於什麼因素?(7分) 
貨幣學派認為,貨幣需求函數十分穩定、具可測性,請問其所持的理由為何?另
外,根據吉普生矛盾(Gibson’s paradox),貨幣供給增加有可能導致名目利率不降
反升,請說明造成此一結果的可能原因。(8分) 
1970 年代後期,國際間若干中央銀行放棄採貨幣目標化(monetary targeting)的
貨幣政策架構,主要原因是源自貨幣需求函數不穩定、不具可測性,請說明造成
此一結果的可能原因。(5分) 
三、比較名詞異同(請就各小題的二個名詞,列舉兩者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請勿逕自以
名詞解釋作答,否則不予計分)。(每小題 5分,共 25 分) 
直接金融(direct financing)vs.  間接金融(indirect financing) 
綜合銀行(universal banking)vs.  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傳統遠期外匯(traditional forward exchange)vs.  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on-delivery 
forward exchange) 
總體審慎政策(macro-prudential policy)vs.  個體審慎政策(micro- prudential policy) 
需求拉動型通膨(demand-pull inflation)vs.  成本推動型通膨(cost-push inf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