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50360
頁次:4
-
2
3 實施犯罪調查,必要時得封鎖犯罪現場,並為即時之勘察。有關現場保全,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實施犯罪現場封鎖時,應派員於封鎖線外警戒
現場封鎖範圍應視現場環境及事實需要而定,必要時得實施交通管制
為避免風吹、雨淋、日曬等自然力所破壞,初抵現場人員不宜使用帳篷、雨棚保全跡證
現場封鎖範圍,原則以三道封鎖線為準,必要時得實施交通管制
4 為調查犯罪情形及蒐集證據之必要,警察機關得使用通知書,通知被害人(親屬)、告訴人、告發人或
證人、關係人到場說明,而通知證人之通知書應於應到時間多久之前送達之?
12 小時 24 小時 48 小時 72 小時
5 依刑事鑑識手冊規定,刑案證物除有特殊情形外,應派專人送鑑及領回。送鑑時效除有特別規定者外,
應於採證後幾日內送鑑?
10 日 15 日 20 日 30 日
6 有關犯罪案件之管轄責任區分,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境外犯罪,以被害人之居住地、工作地、家屬居住地,依序之警察機關為管轄機關
涉及內政部警政署鐵路、航空、國道、各港務警察總隊之管轄區域,及保二、保三、保七總隊管轄責
任之案件,由當地縣(市)警察機關主辦,各專業警察機關應將有關資料送請併案偵辦
一般網路犯罪案件,以被害人發生權益受損之網頁、電子郵件、新聞群組、BBS 站等各項網路服務及
網路位址伺服器所在地之警察機關為管轄機關
涉竊車恐嚇取財案件,由車輛失竊地之警察機關負責偵辦
7 警察人員基於偵防犯罪需要,應於其轄區內廣為情報諮詢布置,秘密掌握運用,有關情報諮詢原則,下
列敘述何者錯誤?
網咖、電子遊戲場、撞球場等應定為重點諮詢地點
情報之處理,應依登記、分析、研判、運用等程序為之
交付諮詢對象任務,應謹慎保密,講求方法,並以蒐集危害國家安全、社會犯罪偵防有關情報為要點,
不得使其直接參與辦案行動
凡經遴選諮詢工作請求合作之對象,應依規定列冊備查,並給予名義及證明文件
8 有關偵辦擄人勒贖案件所成立之專案小組中各組之任務分工,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負責現場照相、錄影、跡證採集、測繪等鑑識工作者為調查組
負責安撫「肉票」家屬,並提供與綁匪應對之技巧與方法,兼任家屬保護責任者為談判組
擔任專案小組幕僚,負責協調聯繫及資料之彙整分析、專案小組會議紀錄及執行情形管制者為情報組
建立被害人家屬之信任關係,以獲取充分之合作者為秘書組
9 有關組織犯罪案件之處理,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關於組織犯罪案件檢舉人身分資料,應附入移送法院審理之文書
偵辦組織犯罪案件,應對該組織及成員等不法所得及所有財產之來源與流向詳細查明原委,建議宣告
追繳(徵)、沒收及強制工作保安處分
犯罪證物之蒐集,應注意公司企劃書、帳冊(含電腦磁片、隨身碟、抽取式硬碟)等物件,必要時並
得協請會計或資訊等專業人員支援解讀
對組織犯罪案件之證人或與其有密切利害關係之人、檢舉人及被害人,應依證人保護法克盡保密與保
護的責任,並注意公務員洩密之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