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年公務人員特種考試警察人員、一般警察 
人員考試及106年特種考試交通事業鐵路 
人員、退除役軍人轉任公務人員考試試題 代號:30260  全一頁
考試別: 一般警察人員考試
等別: 三等考試 
類科別: 外事警察人員(選試英語)
科目: 社會科學研究法與統計
考試時間 : 2 小時 座號: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請接背面) 
一、當我們要了解事務的現象,往往會採取「非實證方法」(non-empirical method)或「實
證方法」(empirical method),請分別說明「非實證方法」與「實證方法」的意涵,
並請說明「非實證方法」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有那些?(25 分) 
二、社會科學調查研究的「抽樣」(sampling)具有那些優點?其中,隨機抽樣方法中的
「系統抽樣」(systematic sampling)與「分層隨機抽樣」(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的意義為何?請分別說明之。(25 分) 
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中的質性研究常以「焦點團體訪談」進行資料的蒐集,請說明焦
點團體訪談的意義與特性。(25 分) 
四、進行統計檢定時,有所謂的「對立」(Alternative)或「研究假設」(Research 
Hypothesis, H1)和「虛無假設」(Null Hypothesis, H0),以及可能出現「型一誤差」
(Type I Error)或「型二誤差」(Type II Error),請分別說明「對立/研究假設」和
「虛無假設」的意義,及其與「型一誤差」和「型二誤差」的關係;又研究者該
如何儘量排除誤差的發生?(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