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 高普考 高考三級 環境工程 環境規劃與管理 試卷

pdf
136.82 KB
2 頁
win7 2007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104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 23850
25850 全一張
(正面)
科: 環保行政、環境工程
目: 環境規劃與管理
考試時間: 2小時
※注意:
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請接背面)
一、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制定氣候變遷調適策略,降低與管理溫室氣體排放,善盡共
同保護地球環境之責任,立法院於 2015 6月中旬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除明訂國內碳排放量之減量目標及時程外,另揭櫫應該因應國際溫室氣體減量規定,
實施溫室氣體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
何謂氣候變遷調適(Adaptation)策略?何謂溫室氣體總量管制、排放交易?
試說明之。(15 分)
若甲、乙兩碳排放源,擬進行碳排放交易。如下圖所示,其中,P為碳排放費
(或碳稅)(單位:千元/公斤),代表排放源外部(或環境破壞)成本之內化;
而圖中兩條 MCC 曲線,分別表示兩碳排放源目前之「邊際控制成本(Marginal
Control Cost, MCC)」,即分別表示兩碳排放源之內部成本,且乙碳排放源
MCC 曲線位於甲碳排放源 MCC 曲線之上方;另,○a 分別表示圖中封閉區域
面積。試以污染控制經濟理論,依該圖示並嘗試以碳排放量 W(公斤)為基準,
論述對甲、乙兩碳排放源可接受(或可行)之單位碳交易價格,應分別為何?(10 分)
「應用大數據優化政府施政」為當前行政院「網路溝通與深化施政」的三支箭之
「前瞻施政」主軸,為期望將政府巨量資料或開放資料(Open Government Data
進行深度分析,發掘其應用潛能,並產出有助於提升政府施政效率、效能的研究成果。
試說明如何規劃一套進行大數據(Big Data)或資料探勘(Data Mining)分析之
標準作業程序(SOP)(例如:「跨產業資料探勘過程標準(Cross Industry
Standard Process for Data Mining, CRISP-DM)」)。(10 分)
Data Mining 可從資料中發掘或焠煉出有用但隱藏的知識、規則或行為模式,進一
步作為決策支援之用。而 Data Mining 演算技術或模型,一般可區分為「監督式
Supervised)」學習及「非監督式(Unsupervised)」學習兩種形式,試論述兩
者間之使用時機?並分別列舉三種常用之演算技術或模型。(15 分)
i
104
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代號: 23850
25850 全一張
(背面)
科: 環保行政、環境工程
目: 環境規劃與管理
環境資料/資訊是環保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正確的決策必須依據正確的數據或資訊。
因此,如何獲得正確的環境數據,以避免決策之錯誤,是極為重要的事。
為確保空氣品質監測資料之「品保作業(Quality Assurance, QA)」,以達成空氣
品質監測網之「數據品質目標(Data Quality Objectives, DQO)」,通常會以那五
種定量或定性特性來加以表示?試說明之。(15 分)
針對空氣品質監測儀器,何謂「零點偏移(Zero drift)」、「全幅偏移(Span drift)」?
試說明之。(10 分)
四、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落實水污染防治法,特訂推動水污染總量管制作業規定。而該
作業規定揭櫫針對優先實施總量管制之水體,應擬訂其污染總量管制計畫,且水質
模擬模式列為該管制計畫中應包含項目內容之一。
而河川水質評估之水理模式(Hydrodynamic model),一般用於模擬感潮河川之
位及流場變化。假設某一感潮河川流場可依據以下一維度 Saint-Venant「連續方程
式(Continuity equation)」(1)及「動量方程式(Momentum equation)」(2),再分
別簡化為方程式(3)(4)。其中,x代表 X軸向卡氏座標距離(L)、t代表時間(T)、
g代表重力加速度(L/T2)、S0代表河段底床無因次坡度(Bottom slope)、Q代表
河段流量(L3/T)、A代表河段斷面積(L2)、h代表河段水位或水深(L)、u
表河段流速(L/T)、n代表河段曼寧粗糙係數(Manning's roughness coefficient,
31
L/T )、Sf代表河段無因次摩擦坡度(Friction slope),且可簡化為該河段 hu
n之已知函數型式。
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影響評估河川水質評估模式技術規範」,河川水質
評估模式之使用,應考量那三項因素?試說明之。此外,試就河川之「穩態
Steady)」、「非穩態(Unsteady)」、「均勻(Uniform)」、「非均勻(Non-
Uniform等流場條件,討論方程式(2)之簡化形式應為何?(10 分)
若將模擬之感潮河川劃分為諸多河段網格,且不考慮數值解之穩定、收斂條件下,
針對方程式(3)(4),試應用數值分析定網格(Uniform grid)「有限差分法(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DM)」中之外顯式(Explicit)「FTCSForward-T i me
Central-Space)」方法說明,為何在給定所需河段水理參數(例如 S0n)及適當
上游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 BC)、下游邊界條件(例如利用潮汐調和分析
Harmonic analysis)模擬或實際量測之潮位資料)、初始條件(Initial condition,
IC),則可求解各河段流速(u)及水位(h)之動態變化情形?(15 分)
0=
+
t
A
x
Q (1)
()
0
11 0
2
=
+
+
f
SSg
x
h
g
A
Q
xAt
Q
A (2)
()
0=
×
+
x
hu
t
h (3)
()
0
0=
+
f
SSg
x
h
g
t
u and
()
nuhfSf,,= (4)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