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注意: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一、國際社會從 1992 年開始透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展開氣候變
遷的法律因應,臺灣也修改原本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於 2023 年
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採取碳費與總量管制排放交易制度,請問二者
有何異同?(20 分)並說明下列名詞:氣候變遷調適;(10 分)公正
轉型;(10 分)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的主要內容。(10 分)
二、近年來,國際社會與國內民間團體越來越重視濕地的生態價值,我國也
在2013 年參酌「拉姆薩公約」(又稱「特殊水鳥棲息地國際重要濕地公
約」)制定濕地保育法。濕地保育法特別納入「明智利用」與「生態補償」
等原則,以平衡開發與濕地保育。請說明:
依據拉姆薩公約,何謂濕地?何謂生態補償?(20 分)
假設臺灣桃園沿海 A處濕地被列入國際級重要濕地,經濟部擬在 A地
附近 500 公尺左右之 B地海岸興建天然氣接收站,以協助國內供電穩
定以及能源轉型的需求。試問根據拉姆薩公約與濕地保育法的生態補
償原則,經濟部在 B地進行開發應該注意什麼限制與程序?(3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