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年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三級考試試題
※注意:可以使用電子計算器。
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代號:
頁次:
-
112 年9月22 日傍晚位於屏東加工出口區的臺灣高爾夫球代工廠發生大
火,引發爆炸導致多名救災消防人員致死的工安意外,最大原因是救災
人員對現場儲存的化學品資訊未能充分瞭解,在進入火場救災時化學品
因熱發生失控反應,突然發生爆炸所致,試說明依「公共危險物品及可
燃性高壓氣體製造儲存處理場所設置標準暨安全管理辦法」第 3條,公
共危險物品可分為幾類?名稱為何?請各舉二例。(25 分)
密閉容器破裂之後產生 BLEVE 之火球,對人體皮膚的病理效應,與閃
火類似。假設 LPG 的燃燒熱 43 MJ/kg,燃燒熱輻射比率為 0.4,燃燒速
率為 1,000 kg/s,大氣傳播係數為 1,周圍溫度為 150 °C,相對溼度為
70%,受熱者暴露於 10 公噸 LPG 火球達 4秒,求熱劑量達 50%致死機
率,受熱者與火球中心的最遠距離為何?(25 分)
Hint 1:V=t×I4/3
,V為熱劑量,t為暴露時間(s),I為熱輻射強度(W/m2)
Hint 2:不同熱劑量對人的不良影響對照表
基準 熱劑量,s(W/m–2)4/3
皮膚起泡,第二度灼傷下限值 2.1×106–7×106
1%致死機率 1.05×107
皮膚第二度以上灼傷(> 0.1 mm深度) 1.2×107–2.6×107
50% 致死機率 2.3×107
皮膚第三度灼傷(2 mm深度) 2.6×107
假設 1:I=Q×M×R÷T×τ
4πL2×1000
假設 2:T=M÷G
I=熱輻射強度(W/m2)T= LPG 燃燒時間(s)
Q=燃燒熱(kJ/kg)τ=大氣傳輸係數(可假設= 1)
R=燃燒熱輻射比率(=0.4,LPG)L=火球與受熱者的距離(m)
M= LPG 質量(kg)G=燃燒速率(kg/s)

代號:
頁次:
-
滅火系統可分為手提滅火器、固定滅火裝置及消防車等,請問固定滅火
裝置依據所用滅火劑的不同,可分為那些系統?試說明之。(25 分)
在製造生產過程中若產生大量粉塵,就潛藏粉塵爆炸危險的可能性,必
須設法修改部分的製程或完全變更替換。此時可能需要考量可行性、生
產成本及事故成本等現實問題,這些問題若能解決,則「本質較安全設
計」(Inherently safer design)觀念可應用來防範粉塵爆炸。試說明「本質
較安全設計」觀念的要點。(2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