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號:
-
頁次:
-
5社會學家安格紐(Robert Agnew)於 1992 年提出一般化緊張理論(General Strain Theory),其嘗試
解釋遭遇到緊張及壓力的個人容易觸犯犯罪行為,而安格紐認為壓力有四種來源,下列何者錯誤?
負面刺激之移除 期望與成就之差距
正向價值刺激之移除 未達正向價值之目標
6西元 1764 年出版之《犯罪與刑罰》(Crime and Punishments),成為當時刑法之基本理論,對日後
刑法改革與犯罪學發展有很大影響,其作者為:
貝加利亞(Beccaria)龍布羅梭(Lombroso)
加洛法洛(Garofalo)費利(Ferri)
7美國犯罪學學者葛魯克夫婦(Sheldon and Eleaneor Glueck)曾對 500 名少年犯與相同環境、相同
年齡之 500 名非少年犯做比較研究,認為少年犯與非少年犯有以下顯著差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少年犯在氣質上經常表現侵略攻擊性及破壞性
少年犯在情感或態度上經常表現敵對或挑釁
少年犯心理上喜歡做間接的學習
少年犯多是在不適當管教之下長大
8關於犯罪社會學中芝加哥學派(The Chicago School),蕭氏及馬凱(Shaw and Mckay)對少年犯罪
的研究結論中,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某些地區少年犯特別多而形成少年犯罪地帶
少年犯罪集中於靠近市區之高房價地區,離市區愈遠愈多
小孩逃學率高的地區,少年犯較多
市中心的少年犯罪行為發生率較高,而愈向郊區則愈低
9根據學者 Bartollas(1985)的觀點,認為犯罪矯正有三大主流哲學,下列何者不是其所提及的模式?
理性選擇模式(Rational Choice Model)
矯治模式(Rehabilitation Model)
懲罰模式(Punishment Model)
正義模式(Justice Model)
10 有關梅爾頓(Robert Merton)提出的無規範理論(亂迷理論,Theory of Anomie),下列敘述何者
正確?
梅爾頓認為每一個社會及文化均由物質目標和手段所組成
根據目標與手段間不同的組成,提出守法者(Conformity)、標新者(Innovation)、精通儀式者
(Ritualism)、無助者(Helplessness)及反叛者(Rebellion)等適應模式
梅爾頓認為犯罪是手段無規範(手段亂迷)的結果,而涂爾幹(Emile Durkheim)則認為是目標
無規範(目標亂迷)的結果
標新者(Innovation),是指其內心有不法之企圖、目的,但外顯的行為卻是遵循固有的文化及
規範
11 下列何者不是內政部警政署界定的「暴力犯罪」案件?
槍砲彈藥刀械案件 搶奪案件
強制性交案件 重大恐嚇取財案件
12 一般而言,有關職業竊盜集團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職業竊盜集團認同竊盜之職業
職業竊盜集團有共通的黑話
職業竊盜集團之竊盜犯會同情受害者
職業竊盜集團之竊盜犯對其同夥不會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