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東石鄉龍港國民小學一○八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知能考查四年級社會領域試卷
座號: 姓名:
一、是非題:每題 2分,共 40 分
( )1.臺北市的地形是台地地形。
( )2.家鄉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會影響先民對生
活場所的選擇。
( )3.濁水溪的水量在乾季和雨季有明顯的差
別。
( )4.養殖漁業不需要互助合作,因此居民大多
分散居住,互動較少。
( )5.原住民族的住屋有時建得比較低矮,這是
為了適應溼熱的天氣。
( )6.居住在丘陵、山地地區的居民,因受到地
形和水源的限制,大多集中居住。
( )7.臺灣南部冬天的氣溫比北部溫暖。
( )8.高麗菜是屬於平地作物,在高山上是無法
栽種的。
( )9.有些河川會在下游興建水庫蓄水,供應發
電與民生用水等。
( )10.我們現在所說的老街,部分是由早期的
商店街演變而來的。
( )11.為了趕上時代潮流,應該將所有老街街
屋全部拆除,改建成高樓大廈。
( )12.家鄉的教堂是信徒聚會及情感交流的地
方。
( )13.原住民的高腳屋是用木頭將房屋架高,
可以方便排水,並防止蟲、蛇入侵。
( )14.廟宇的周遭通常人潮很多,較容易形成
市集或商店街。
( )15.早期原住民族建造住屋時,大多就地
取材,以磚瓦來搭建。
( )16.正廳在三合院中,地位最崇高,所以是
在左護龍。
( )17.家鄉老街都是中國式的紅磚斜屋頂,建
築物風貌不受外來文化的影響。
( )18. 隨著工商業發展,有些傳統住屋被改
建為特色民宿,吸引遊客入住。
( )19.各地的環境不同,發展的產業也會有差
異。
( )20.一般來說,農民種植旱作作物所付出的
勞力和時間,比種植水稻多。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34 分
( ) 1.臺灣的雨量大多集中在哪一個季節?
①春天②夏天③秋天④冬天。
( )2.過去的家鄉先民選擇生活場所的主要
因素是什麼?①自然環境②交通狀況
③就業機會④教育機會。
( )3.下列何者是家鄉水資源的用處?①灌溉
農田②提供民生用水③養殖水產④以
上皆是。
( )4.加蓋在正身的一側或兩側的建築,我們
稱為什麼?①護龍②一條龍③三合院
④騎樓。
( )5.臺灣那些地方一年四季都呈現多雨現
象?(甲)宜蘭(乙)嘉義(丙)屏東(丁)
基隆?①甲乙②乙丙③丙丁④甲丁。
( )6.在水源充足、取水方便的平原地區,
人們大多種植哪一種作物維生?①甘
蔗②甘藷③水稻④茶樹。
( )7.老街的騎樓,主要的功能是什麼?①
擺放商品②供行人顧客遮陽避雨③停
放車子④供小朋友玩耍。
( )8.各種產品的加工與製造,以及商品買
賣的主要場所,大多在下列哪一個地區
?①都市地區②海岸地區③丘陵地區
④山地地區。
( )9.家鄉的老街通常位於什麼地方?①交
通便利②人潮多③貨物進出容易④以
上皆是。
( )10.哪一項不是雨量變化所造成的影響
?①淹水②水庫蓄水量不足③魚群被
凍死④土石流。
( )11.現代社會的住宅大多是樓房形式,主
要是用哪一種材料建造而成?①紅磚
②鋼筋混凝土③石板④茅草和竹子。
( )12.下列何者不是三合院前水池的功用
?①洗東西②滅火③游泳玩水④養
魚。
( )13.下列哪一項不是正廳的用途①供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