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自然科第一次段考試卷

pdf
591.39 KB
5 頁
user
侵權投訴
加載中. ..
PDF
高雄市立國昌國民中學 109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三年級自然科試
範圍: 第一章:直線運動、2-1 三年 ___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選擇題 (42 題,1-16 每題 3分,17-42 每題 2100 )
(重力加速度均設為 g10ms2
( )1. 右圖為同一地點甲、乙兩單擺的擺動次數與擺動時間之關係,若 LL
分別代表甲、乙兩單擺的擺長,以 MM分別代表甲、乙兩單擺的擺錘
質量,則下列關係何者正確?(甲、乙兩單擺的擺角皆小於 5度)
(A) LL (B) M M
(C) LL (D) M M
( )2. 東進在筆直的跑道上折返跑,他從 P點起跑,其路徑為
P→Q→P→Q→P→S,總共歷時 15 s,如圖所示。下列何者可表示此次
東進折返跑的平均速度?
(A) 0.33 ms (B) 0.33 ms,方向向西 (C) 3 ms (D) 3 ms,方向向西
( )3. 右圖為一物體運動的位置-時間關係圖,請問下列敘述何錯誤
(A) 05秒的平均速度等於 2 ms (B) 1020 的平均速度等於 20 m
s
(C) 2030 秒的平均速度等於-1 m
s (D) 040 秒的平均速度等於 0 m
s
( )4. 關於物體的加速度,請問下列說法,何者正確?
(A)速度為零,加速度必為零 (B)加速度的方向一定與速度的方向相同
(C)加速度減小,速度必減小 (D)加速度一定時,物體可能做等加速度運動。
( )5. 甲、乙兩車在同一直線上運動,其位置-時間關係圖如右圖所示,請問下列敘
何者正確?
(A)甲車在 5秒後的速率大於乙 (B)兩車在 5秒時相遇
(C)甲車在 10 時的速度為零 (D)乙車在 10 秒時的速度為零。
( )6. 一物體由靜止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最初 4秒走了 40 m,若全部行程為 360 m,由出發開始
完全程需要多少秒? (A) 8 (B) 10 (C) 12 (D)15
( )7. 下列有關自由落體的敘述(不計空氣阻力),何者正確?
(A)物體質量不同時,落下的加速度也不相 (B)下高度不同時,落下的加速度也不相等
(C)物體落下過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時增 (D)體落下過程中,每秒的速度變化量相等。
( )8. 右圖為物體作直線運動的速度(v)-時間(t)關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0 3 秒內的加速度為定值 (B)1 3 秒的平均加速度大於 35秒的平
均加速度 (C)2秒的瞬時加速度等於第 4秒的瞬時加速度 (D) 15
內,物體的加速度愈來愈小。
( )9. 在向東等速行駛的火車上,有一盛水的燒杯靜置於桌面,當火車減速準備進月台停止時,燒杯
內水面的狀態最有可能是以上哪一個圖形?(右方為東方)
(A) (B) (C) (D)
( )10. 關於汽車運動類型、與加速度的方向和影響物體的運動的列表結果,何者錯誤?
汽車運動類型
(以車頭方向為正)
速度 v的方向
加速度 a的方向
運動的變化
(A)
前進時踩油門
正值
正值
變快
(B)
後退時踩油門
負值
負值
變快
(C)
後退時踩煞車
負值
負值
變慢
(D)
前進時踩煞車
正值
負值
變慢
( )11.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時,加速度愈來愈 (B)移方向和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
-P1-
(C)物體運動的速度與加速度方向必相同 (D)瞬時速度能正確描述物體實際的運動情形
( )12. 下列有關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敘述,何者正確?(A)靜置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並未受到任何
外力作用 (B)公路上等速行駛的汽車,符合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C)牛頓經由軌道實驗和觀
察,建立物體慣性的觀念 (D)物體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時,必為靜止狀態。
( )13. 右圖為街道示意圖,丁丁每天先到早餐店買早點,再到小明家,和小明一
起上學。若每小格距離為 100 公尺,且只能沿格線前進,下列敘述何者
確? (A)學校在丁丁家的西南方 (B)丁丁上學和放學所經歷的位移相同
(C)上學時,從小明家學校的位移為 200 公尺,向南 (D)丁丁每天至少走
800 公尺才會到小明
( )14. 平穩站在前進中公車內的乘客,當煞車時,乘客上身會稍向車頭方向前傾,可能原因有()
性定律;()受到向前的推力()摩擦力的存在。這是由於什麼原因造成?
()甲丙 () ()甲乙丙 ()甲。
( )15. 三年某班體育課舉行體能測驗男生要跑 1600m(操場 8圈),女生要跑 800m(操場 4圈)
女生組完成測驗,到達終點順序依序為郭小恩,包小文,酥小皓,下列何者一定正確?()
小恩平均速度最快 ()包小文瞬時速度最快 ()小皓瞬時速率最慢 ()酥小皓平均速率最
慢。
( )16. 承上題男生組不斷抱怨,兩性平權的年代男生為何要多跑四圈,東進就用一個理由安慰大
家,『不管是對男生組或女生組,因為□都相同,所以很公平』!請問,文中□代表的是?
()位移 ()路徑長 ()瞬時速度 ()均速率。
( )17. 折返跑測驗中,同學需由靜止開始從 A點跑到 B點,到 B點瞬間需停止,並折返,加速一
路衝刺回 A點,並記錄測驗時間。在『為了取得好成績』的前提下,下列何者錯誤?
()A→B 過程中,速度與加速度方向一定要相同 () A→B 過程中,無法維持等加速度運動
()B→A 過程中,速度和加速度方向一定要相同 ()B點折返前後那一瞬間內,加速度方
向均為 B→A
( )18. 短跑好手-閃電波爾特邀請東進參加運動會百米競賽,經測速槍測量,當跑到 50 時,瞬時速
率為 11.60 ms。當跑到終點時,瞬時速率為 9.40 ms,成績 11 秒整。則東進競賽全程的
平均速率為? (A)9.09 ms (B)9.40 ms (C)10.5 ms (D)11.6 ms
( )19. 某物自靜止,持續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在 03秒,此物的平均速度為 3公尺/秒,則在 0
6秒,此物的位移為多少公尺? ()12 ()18 ()24 ()36
( )20. 從空中自由落下一物體,4後抵達地面,全程的平均速率為何?
()20m/s ()25m/s ()30m/s ()45m/s
( )21. 承上題,該物體抵達地面前一秒內( 3秒末至 4秒末)的平均速率為何?
()15m/s ()25m/s ()35m/s ()45m/s
( )22. 物體作等加速度直線運動,其運動軌跡摘取部分如圖所示,已知每兩點的時間間隔為 0.1 秒,
試回答下列問題:加速度大小為? ()10 cm/s2 ()50 cm/s2 ()100 cm/s2 ()200cm/s2
( )23. 如右圖為東進的運動速度(v)與時間(t)的關係圖。若他一開始的運動方向
是向著西方,則下列哪一段期間,代表他的速度愈來愈快且向著西方?
() () () ()丁。
( )24. 小汽車作直線運動,其位置(x)與時間(t)的關係如附表所示,則下列哪一
個圖形可描述他在 05s 期間的運動?
位置 xm
3
7
18
25
33
時間 ts
0
1
3
4
5
() () () ()
-P2-
( )25. 馬路上行車皆應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東進駕駛一台汽車質量 1000 公斤,以 V36km/hr
速行駛,前方突然出現一個不明行車狀況,需緊急煞車。東進看到緊急狀況到踩煞車期間需
0.3 秒的反應時間,踩煞車後,車子可於 1秒內完全停止。若在相同的條件下,行車速度提
72km/hr 時,東進為了行車安全,需與前車保持至少多少距離,遇到緊急狀況之下,才可以
把車子安全的停下來 ()20 公尺 ()23 公尺 ()26 公尺 ()28 尺。
( )26. 國昌遊樂園引進一款最新的高速直線飛車,這輛飛車會先由靜止開始,以加速 a做等加速度
運動。當飛車到達速度極大值時,立刻又以加速-a 做等加速度運動,最後停止於終點。已知直
線軌道長 100 公尺,飛車從靜止出發,到完全停止,總共花了 5秒。試問加速 a大小應為
多少 m
s2(A) 4 (B) 8 (C) 16 (D) 40
( )27. 高空彈跳(Bungee Jumping,是一種人們利用有彈性的繩(可以當成是一種彈簧)一邊繫著
身體或腳踝,另一邊繫著高處平台(通常是數十,甚至超過百公尺),然後從高台上一躍而下
的活動。當玩家躍下後,繩索會伸展,繩索繼而收縮把身體拉高,經過數次上下擺動後,玩家
的擺動會靜止。請問下列說明何者錯誤 (A)玩家剛跳下高台時,身體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
隨著繩索伸展超過原長度後,玩家受到繩索的拉力會漸漸變大 (C)玩家全程受到的重力加速度
均為 10 ms2 (D)玩家第一次掉落到最低點時,瞬時速度為零,所以受重力也恰為
( )28. 賽車比賽中,一輛賽車進入直線跑道,並作等加速度運動東進坐在觀眾席上利用連拍照相
機,拍下精彩畫面。回家後,加以分析整理成以下表格:
照片編號
1
2
3
4
5
賽車位置(公尺)
0
1.4
3.0
4.8
6.8
已知相機每秒鐘可以 10 張照片,車子的位置座標是以第一張照片為參考點。請問賽車的
速度為多少 m
s2 (A) 2 (B) 14 (C) 20 (D) 140
( )29. 承上題,拍下第一張片時,賽車的瞬時速率為多少 m
s (A) 13 (B) 17 (C) 26 (D) 54
( )30. 甲、乙兩車做直線運動,其速度對時間的關係,如圖所示,若 0秒時兩車在相同位置,求 3
時兩車相距多遠?
()5 公尺 ()8 公尺 ()10 公尺 ()12 公尺。
( )31. 對沿直線運動的物體而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為零 ()速度漸增,加速度必漸增
()加速度不為零,速度必不為零 ()加速度與速度成正比。
( )32. 小翰在直線跑道上運動,如圖是小翰兩次運動過程中,第一次紀錄:速度與時間(vt)關係
圖、第二次紀錄:位置與時間(xt)的關係圖,試問小翰在兩次運動過程中各折返幾次?
()第一次折返 3次,第二次折返 3 ()第一次折返 2次,第二次折 3
()第一次折返 3次,第二次折返 2 ()第一次折返 0次,第二次折 3次。
第一次 第二次
( )33. 右圖為某飛行器垂直向上試射時,紀錄器傳回的訊號轉換成速度與時間的關
係圖,請問飛行器發射幾秒後升到最高點?(設向上為正)(A) 5 (B) 15
(C) 25 (D) 30
( )34. 承上題當飛行器升至最高點後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式落下。請問:著地
的時間距離發射開始時間約幾秒?(計算至小數點第一位無條件進位)
(A) 15 (B) 25 (C) 26 (D) 28
( )35. 將一小球鉛直上拋,忽略空氣阻力的作用,達到最高點時速度為零,繼而下墜至原處。有關小
球的運動情形,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在最高點時靜止,加速度為零 ()上升和下降過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上升時加速度方向向上,下降時加速度方向向下 ()上升時加速度方向向下,下降時加
速度方向向上。
-P3-
( )36. 在什麼情況下,位移大小與路徑長相等?
()物體沿直線運動且沒有折返時 ()物體在直線上運動時
()物體做等速率運動時 ()物體的起點與終點相同時。
想透過實驗分析擺錘質量、擺長和擺角等因素是否影響單擺的擺動週期,經實驗操作後,得到數據
如下表,請依此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
擺錘質量
(克)
擺長
(公分)
擺角
(度)
擺動10次的時間
(秒)
擺動週期
(秒)
1
30
100
5
20
2.0
2
30
100
10
20
2.0
3
60
100
10
20
2.0
4
30
25
10
10
1.0
5
60
25
10
10
1.0
6
60
25
5
10
1.0
( )37. 由實驗 2、實驗 3的數據可以做何種推論?
(A)擺動週期和擺錘質量有關 (B)擺動週期和擺長無關
(C)擺動週期和擺角無 (D)動週期和擺錘質量無
( )38. 若想知道擺角是否
(A)實驗 1和實驗 2 (B)實驗 3和實驗 4
(C)實驗 4和實驗 5 (D)實驗 1和實驗 5
東進暑假參觀曾經是世界第一高樓的台北 101 大樓,乘坐高速電梯登上 89 樓觀景台:
( )39. 乘坐電梯上樓時,發現電梯由地面層靜止開始加速 12 ,速度到達 1020 公尺/分鐘後,電梯便
以等速度上升 8秒,隨後開始均勻減速至靜止,並到達觀景台,搭乘電梯全程共計 36 秒,請
問觀景台高度為多少公尺? (A) 364 (B) 374 (C) 384 (D) 1122
( )40. 在觀景台可以聽取導覽並且鳥瞰台北市區街景。參觀結束後走下一層樓(度減少 4
),再乘坐電梯下樓電梯先以 1.25 m/s2的等加速度加速至 600 公尺/分鐘後便等速度下
最後以1 m/s2的等加速度讓電梯漸漸變慢至靜止。請問下樓搭乘電梯的過程需要
多少秒? (A) 56 (B) 46 (C) 38 (D) 36
政府為管理交通安全。除了現行雷達測速執法設備(固定桿
或活動式)外,隨著科技進步也導入科技執法:一種取締駕
駛人行車超速的方法,稱為區間平均速率科技執法。使用
雷達測速執法設備取締超速行為時,多數駕駛人在接近固
定桿前,會將車速降低至速限以下,一旦通過偵測區間便
又回復超速行駛的行為,對於交通安全管理的成效有限。
而「區間平均速率」指車輛行經某路段特定兩點之間(距離
固定),除以所行駛的時間,即為平均速率
( )41. 在高速公路發生超速駕駛行為(時速超 110 公里)時,會被雷達測速照相機拍照並且開罰。請
問『時速超過 110 公里』是指車子的哪一個運動狀態?
(A)平均速率 (B)瞬時速率 (C)平均速度 (D)瞬時速度
( )42. 假設某一直線路段執行『區間平均速率科技執法』:限速 54 公里/小時,偵測點 A和偵測點 B
相距 1.5 公里。東進開車時,以等速率 72km/hr 進入偵測點 A,一分鐘後才想起這個路段有
限並且立刻踩剎車減速。以下三種方式何者可以避免他收到超速罰單?
甲、 -1m/s2加速度減速 36km/hr 之後等速率前進,直到離開偵測點 B
乙、 -2m/s2加速度減速 36km/hr 之後等速率前進,直到離開偵測點 B
丙、 -5m/s2加速度減速 36km/hr 之後等速率前進,直到離開偵測點 B
(A)只有丙方法可以不收到罰單 (B)和丙方法都可以不收到罰單
(C)甲、乙和丙方法都可以不收到罰單 (D)甲、乙和丙方法都會收到罰單
-P4-
109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
三年級自然科試卷
1-10 CBBDB CDCBC
11-20 DBDAD AAADA
21-30 CCABC CDCAB
31-40 ADBDB ADABB
41-42 BD
收藏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