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蘭縣冬山鄉武淵國民小學一○八學年度
第二學期五年級社會領域期中定期評量試卷
命題教師:汪耀文 學生座號 ( ) 姓名:( )
一、是非題:每題1分,共27分。
1.( )臺灣開港通商後,許多外國人士到臺灣從事商業、調查研究、傳教和旅遊等活動。
2.( )臺灣在清末開港通商後,主要「進口」的物品包括鴉片、紡織品等。
3.( )斯文豪在多次調查臺灣自然生態之後,發現臺灣的北部山區適合種植茶樹,之後並將茶
業外銷到海外。
4.( )19世紀中期,宜蘭地區利澤簡開港通商後,船隻雲集,很快便發展成國際港口。
5.( )自從清朝政府開始治理臺灣,就已經井然有序地全面管理好當地的人民與土地。
6.( )牡丹社事件過後,欽差大臣劉銘傳在臺灣南部興建了恆春城以抵禦外侮。
7.( )陳富貴先生是清朝末年時住在臺北
大稻埕的商人,當時他可以就從臺北搭乘「騰雲號」
直接到屏東做生意。
8.( )臺灣建省後,劉銘傳成為第一任臺灣巡撫。
9.(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朝政府派李鴻章和日本代表簽訂馬關條約。
10.( )黑旗軍以黑旗作為部隊的旗幟而得名,雖曾英勇抵抗日本軍隊,但在缺乏外援等因素
,而宣告失敗。
11.( )唐景崧在臺灣割讓給日本後被推舉為臺灣民主國的總統。
12.( )發生在日治時期的西來庵事件,羅福星先生正是該事件的主要領導人物之一。
13.(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要求臺灣女性裹小腳,且不允許她們到學校上課。
14.( )目前中華民國的總統府,日治時期曾是臺灣的總督府。
15.( )日本政府為了提升殖民地的經濟利益,以「工業臺灣、農業日本」為目標而開發臺灣
。
16.( )日治時期臺灣民眾的時間觀念,已從一天「24小時」改為與「地支」有關的「12個時
辰」。
17.( )日本人統治臺灣期間,臺灣人在各方面受到不平等的對待。
18.( )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想當公務員,只能做職位較低的工作。
19.( )日治時期,臺灣與日本的兒童雖然上不同的學校,但是學習的內容完全一樣,沒有差
別對待。
20.( )有一句臺灣諺語:「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可以得知蔗農心中對日本人的憤
恨與不平。
21.( )孫中山先生於西元 1911 年推翻清朝,建立中華民國,並將 1913 年1月1日訂為民國
元年 1月1日,所以每年的 1月1日是中華民國的「開國紀念日」。

22.( )戰後臺灣的政府公職因優先聘用本地人,使大陸來臺人士求職困難,形成不公現象。
23.( )戒嚴時期,過於暴力、煽情的書籍或黨外雜誌,都會被禁止出版與販售。
24.( )中華民國首位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的總統是李登輝先生。
25.( )中山高速公路是民國60年代「十大建設」之一。
26.( )「北迴鐵路」是為了連接當時西部平原的南、北部火車運行,便利臺灣南、北部往來,
所進行的交通建設。
27.( )「加工出口區」是政府提供完善的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的商人投資。
二、選擇題:每題 2分,共 56 分。
1.( )臺灣第一所女子學校位於哪裡? ○
1雞籠 ○
2滬尾 ○
3打狗 ○
4安平。
2.( )清末開港通商後,下列哪一種不是
臺灣向國外大量「出口」的物品? ○
1茶 ○
2樟腦 ○
3糖
○
4稻米。
3.( )外國勢力迫使清朝開放臺灣通商港口的原因是什麼? ○
1臺灣具有經濟利益 ○
2臺灣民風
單純 ○
3臺灣景色秀麗 ○
4臺灣居民很有錢。
4.( )清朝末年,「洋行」主要具有下列哪一項功能? ○
1醫療 ○
2教育 ○
3商業貿易 ○
4傳教。
5.( )下列哪一個是臺灣建省後興建的?○
1 大稻埕
六館街 ○
2億載金城 ○
3恆春城 ○
4淡水女學
堂。
6.( )沈葆楨在臺灣南部興建的二鯤鯓炮臺是位於下列哪一個地方? ○
1臺南府城 ○
2打狗 ○
3滬
尾 ○
4大稻埕。
7.( )臺灣的「第一條」鐵路出現於哪一個時期? ○
1荷
西時期○
2明
鄭時期 ○
3清朝初期 ○
4清
朝末年。
8.( )下列哪一個是清朝時期臺灣北部的海防堡壘? ○
1億載金城 ○
2二沙灣炮臺 ○
3恆春城○
4
八通關古道。
9.( )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是由臺灣的原住民族所領導? ○
1林爽文事件 ○
2噍吧哖事件 ○
3苗栗
事件 ○
4霧社事件。
10.( )「藍地黃虎旗」的設計,是強調臺灣與什麼的兄弟情誼? ○
1清朝 ○
2日本 ○
3美國 ○
4法
國。
11.( )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是依據哪一個條約? ○
1馬關條約 ○
2天津條約 ○
3開羅條約 ○
4北
京條約。
12.( )(甲)馬關條約、(乙)臺灣民主國成立、(丙)甲午戰爭,以上事件的發生順序為何? ○
1
(乙)→(丙)→(甲) ○
2(丙)→(甲)→(乙) ○
3(甲)→(乙)→(丙) ○
4(丙)→(乙)→(甲)。
13.( )日治時期,在臺灣車輛行駛的方向為下列何者? ○
1靠左 ○
2靠右 ○
3靠左、靠右皆可 ○
4
馬路中間。
14.( )下列哪一項不是
日治時期引進臺灣的西方現代文明事物? ○
1星期制 ○
2世界標準時間○
3
電影 ○
4鴉片。
15.( )下列哪一位是嘉南大圳的設計者?○
1莫那.魯道 ○
2伊藤博文 ○
3八田與一 ○
4杜聰明。

五年忠班 座號 姓名
16.( )下列哪一項不是
臺灣早期較「大眾化」的表演藝術與娛樂活動? ○
1布袋戲 ○
2鋼琴 ○
3
歌仔戲 ○
4北管。
17.( )下列何者不是
臺灣兒童在「公學校」所接受的教育? ○
1學習日語 ○
2守時與守法 ○
3注
意禮儀及衛生 ○
4學習閩南語。
18.( )為了紀念蔣渭水而定名為「蔣渭水高速公路」的是下列哪一條高速公路? ○
1 國道 1
號 ○
2國道 3號 ○
3國道 5號 ○
4國道 8號。
19.( )下列哪個人是以非武力的方式向日本政府抗爭? ○
1莫那.魯道 ○
2林獻堂 ○
3羅福星○
4
余清芳。
20.( )日治時期「唯一」由臺灣人發行的刊物是哪一項? ○
1風俗畫報 ○
2臺灣日報 ○
3臺灣民
報 ○
4 臺灣新報。
21.( )臺灣在哪一年脫離日本統治? ○
1西元 1895 年 ○
2西元 1934 年(民國 23 年) ○
3西元 1937
年(民國 26 年) ○
4西元 1945 年(民國 34 年)。
22.( )下列哪一項不是導致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原因? ○
1日本政府剝削壓迫 ○
2臺灣本地的民
眾求職困難 ○
3治安惡化 ○
4語言和文化的衝擊。
23.( )臺灣媒體在何時開始走向百家爭鳴的時代? ○
1 民國元年 ○
2二二八事件發生時 ○
3戒
嚴時期 ○
4解嚴之後。
24.( )政府受到什麼壓力而宣布解嚴?○
1恐怖分子威脅 ○
2各界的與論 ○
3民主素養低落 ○
4人
民求職困難。
25.( )臺灣「第一座」科學園區在哪裡成立?○
1臺北 ○
2臺中 ○
3新竹 ○
4臺南。
26.( )民國幾年起,政府開始推動土地改革? ○
126 年 ○
238 年 ○
328 年 ○
423 年。
27.( )為了減輕基隆港與高雄港的負荷,政府闢建了哪一個港口? ○
1蘇澳港 ○
2臺北港 ○
3臺
中港 ○
4安平港。
28.( )戰後,政府實施的經濟政策中,哪一項「最早」推行? ○
1十大建設 ○
2設置加工出口
區 ○
3 發展電子、資訊產業 ○
4土地改革。
三、 勾選題:每小題 1分,共 6分。
下列哪些是劉銘傳積極建設臺灣的項目呢?請將正確的敘述打;不符者,請留白:共 6分
1.( )興建從基隆到高雄的鐵路。
2.( )開辦郵局。
3.( )興建大稻埕
六館街。
4.( )廢除渡臺限制。
5.( )購買輪船,行駛於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
6.( )興建億載金城。

四、填「代號」:每小題 1分,共 3分。
日治時期,有三個小朋友的身分如下,請依照他們所就讀的學校,在( )中填入正確的「代
號」:
A. 在臺灣土生土長的兒童
B. 跟隨父母從日本到臺灣定居的日本兒童
C. 住在山區的原住民族兒童
1.( )就讀小學校。
2.( )就讀蕃童教育所。
3.( )就讀公學校。
五、回答問題:共 8分。
1.西元 1860 年代,外國勢力迫使清朝政府開放臺灣四個通商港口?現請寫出其中任一個。(2分)
答:
2.西元 1895 年「臺灣民主國」失敗、未能獨立以成國,請寫出其中一項原因。(2分)
答:
3.過往戒嚴期間,我國人民的自由往往受到限制,請寫出其中任一項。(2分)
答:
4.「十大建設」是指中華民國政府於 1974 年至 1979 年間,由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為了改善臺
澎
金
馬地區的基礎設施及產業升級所提出的一系列國家級基礎建設工程,總共分為十大項目,
其中有六項是交通運輸建設,三項是重工業建設,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現請寫出其中與宜蘭
有關的一項建設?(2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