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小學 112學度 下學期 社會科 第一次成績考查 四年 班 號姓名: 
一、是非題 32% 
1. (      )透過親水公園的設計,可以提供附近居 
 民親近水資源環境的機會。 
2.(      )早期居民合力將漁網拉上岸的捕魚方式, 
 稱為石滬。 
3.(      )由於現代的科技越來越進步,人們可以透 
 過各種方式來取得更多的水,讓水資源源 
 源不絕。 
4.(      )古蹟能夠從早期保留到現在,代表結構十 
 分堅固,所以不用特別照顧。 
5.(      )土地的開發與建設是造成水資源漸漸不足  
 的原因之一。 
6.(      )阿德想要了解家鄉的古蹟特色,他可以到 
 圖書館蒐集和閱讀資料。 
7.(      )鹽水港曾經因為人口聚集,商業興盛,形 
 成熱鬧的巿街。 
8. (      )先民為了種植水稻,會建埤塘、開水圳 
 ,以方便灌溉農田。 
9.(      )山林中的野菜是現在原住民族的重要食物  
 來源。 
10.(      )家庭的用水設施加裝一些省水設備,不 
 能有效節省水資源。 
11.(      )隨著造船技術及漁船設備的進步,漁民 
 可以到更遠的海域尋找漁場。 
12.(      )早期河邊常常成為許多婦女洗衣、洗菜 
 與聯絡感情的好地方。 
13.(      )除了出海捕撈魚類外,隨著現代科技的 
 進步也可以利用人工養殖的方式養殖食 
 用魚。 
14.(      )早期漢人擅長在河邊放置陷阱捕捉魚蝦 
 ,從水中得到許多生活資源。 
15.(      )現在漁業技術進步,但漁民仍無法利用 
 衛星電話即時與漁港人員聯絡。 
16.(      )早期渡海移入臺灣生活的閩南人和客家 
 人,大都來自中國福建、廣西。 
 
二、選擇題 32% 
1.(      )  哪一個地區的孔子廟被稱為「全臺首學
」? ○
1高雄 ○
2臺南 ○
3臺中 ○
4臺北。 
2.(      )下列哪一個可能是李騰芳古宅在保存時遇 
 到最大的問題? ○
1年久失修而漏水汙損 
  ○
2宅內遊民眾多 ○
3參觀人潮不斷 ○
4古 
 宅內有靈異事件。 
3.(      )早期人們將貨物集中到出海口附近之後, 
 會用哪一種交通工具將貨物運送到其他國 
 家? ○
1郵輪 ○
2渡輪 ○
3貨櫃船 ○
4中 
 式帆船。 
4. (      )卑南族的阿悟有上學接受教育的權利, 
 若他是三百多年前的居民,較有可能會到 
 下列哪個場所接受教育? ○
1書院 ○
2私 
 塾 ○
3教堂 ○
4集會所。 
5.(      )早期先民於農耕時哼唱的曲調,屬於哪一 
 種類型的文物? ○
1文書 ○
2歌謠 ○
3圖 
 像 ○
4生活器物。 
6.(      )哪一個不是家鄉常見的古蹟? ○
1風鼓車  
 ○
2書院 ○
3廟宇 ○
4隘門。  
7.(      )家裡的除溼機除溼後,裝滿的水可以用來 
 做什麼才不會浪費水資源? ○
1倒進熱水 
 瓶喝 ○
2倒入水塔使用 ○
3倒入馬桶沖水   
 ○
4放到冷凍庫當飲料冰塊。 
8.(      )「張達京與巴宰族協調水源分配,引大甲 
 溪水興建水圳,成為中部地區重要的農業 
 灌溉水源。」上述所指的水圳是下列哪一 
 個? ○
1曹公圳 ○
2八堡圳 ○
3葫蘆墩圳  
 ○
4嘉南大圳。 
9. (      )漢人移居臺灣後,將家鄉的什麼植物種 
 植於山坡地,經過改良後提高品質,販賣 
 到國外並享譽國際? ○
1茶苗 ○
2樟樹  
 ○
3小米 ○
4以上皆是。 
10.(      )下列哪一項不是
 
漢人移入臺灣後,進行 
 的山林資源開發? ○
1引進茶苗 ○
2種 
 植小米 ○
3提煉樟腦 ○
4砍伐樟樹。 
11.(      )透過家鄉的古蹟,我們可以了解到什麼 
 事? ○
1先民的交通路線 ○
2先民的男 
 女比例 ○
3先民的宗教信仰 ○
4先民的 
 人口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