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海佃國小 110 學年度下學期五年級期中國語科 考試卷 ___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國字注音,Fill in the blanks:22%(每格 1分)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不能想像沒有朱銘的臺灣。」
朱銘,生在苗栗一個清寒的家庭,家中排行老么,出生時雙親年
紀加起來已九十二歲,故暱稱朱銘「九二」。父親因為氣喘不能工作,
只能靠母親每日坐在板( )上,辛(勤)的編著草蓆養活一家十三
個,深夜裡母親的手從不停歇,若是孩子們叫她休息,她就會說:「戇
囡仔咧,我若去睏,恁明仔載欲食啥物?」朱銘國小一年級接受日本
教育,後來因為二戰而躲在山中一年,直到被人發現山中有炊煙而抓
回到學校,校長要他隔日開始上課,那一年他已是三年級。「老師上課
我都聽不懂,只喜歡自然和歷史,在課本上看著圖,畫了文天祥和孔
子畫像,那應該是我創作的原點了。」朱銘還記得考完試,五張考卷
發下來,至少有兩張零分,但從沒學過畫畫的他卻在臨摹歷史人物的
過程中自得其樂。十三歲那年,他拿到了生平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
畢業證書,隨後開始( )起( )子協助家計,在雜貨店當店員。
凳 勤 捲 袖
十五歲時,鎮上媽祖廟進行翻修工程,在父親作主下,朱銘辭去
雜貨店工作,跟隨雕刻師李金川學習雕刻及繪畫手藝。李金川告訴
他:「雕刻師不會畫圖,就像建築師不會畫設計圖一樣。」要把東西刻
好,一定要懂得畫草圖,不要只是照別人的圖或樣子來刻,於是,朱
銘白天雕刻、晚上學畫,沉(浸)在藝術的世界中,就算因此腰( )
背痛,也比別人展現更( )強的決心。除了老師教的木板雕刻、家具
雕花,他也摸索雕刻水牛,並問老師能否送去參展比賽,李老師跟他
說:「要參加比賽,必須得刻得像雕刻家黃土水那樣才行。」於是朱銘
追求藝術創作的心就此萌芽。三年四個月後,朱銘出師了,並賺到生
平第一筆錢,46 塊錢!喜孜孜的拿這筆錢回家給母親,這份喜悅遠勝
過他日後( )出作品所賺的任何一筆錢。
浸 痠 頑 售
三十歲以前,朱銘的作品已獲得全國美展的肯定,但他不
因此自滿,捨棄高薪,變賣土地,舉家北遷,只為了拜國際知名雕刻
家楊英風為師,希望在藝術領域中更上層樓。但楊老師是大學教授,
自己卻只有小學畢業,身份學識如此懸殊,所以當要拜託朋友代為引
見,朋友總是面面相(覷),委( )的拒絕他,甚至羞(辱)他,但
是他不放棄,打聽到楊英風的住所,帶著自己的作品前去拜訪。楊老
師問他:「你要學多久?」他說:「要學一輩子。」楊老師說:「好!你
講得很好,你通過了。」跟著楊老師學習的七個年頭,學的不是使用
雕刻工具來創作,而是從生活的點滴中來學習現代雕塑的概念與精
神,引導出朱銘屬於自己的氣質與風格。西元 1976 年,楊老師( )
(慨)的把自己的個展檔期讓給了朱銘,展方原本勉為其難的答應給
沒名氣的朱銘五天檔期,沒想到當時展出的《太極系列》造成轟動,
原本的五天延長到一個月,最後再延長一年,那年,整個臺灣都認識
朱銘了。
覷 婉 辱 慷 慨
四十六歲的朱銘在臺灣藝術界已享有名( ),但仍思考著自己的
藝術是否能被全世界接受,於是他暫別妻小,飛到美國紐約,不理會
外界笑他(傻)瓜,為了不想留下遺( ),忍受著離鄉背井的孤寂,
埋首創作,跳脫了以往的木雕作品,創作素材再無( )限,利用陶
土、海綿、青銅、陶( )、不銹鋼,題材上融入了俗世的眾生百態,
作品好像被(嵌)入靈魂一般,終於成就了《人間系列》,也在紐約展
出獲得迴響,第一次展出就賣出作品,被藝廊老闆稱為「奇蹟」。
譽 傻 憾 侷 瓷 嵌
西元 1999 年(當時朱銘已 61 歲),朱銘美術館正式開幕,從買
地、設計、建造都是朱銘親力親為,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作品,
他把畢生的摯愛都放在這個園區內,包括他的木雕作品〈慈母像〉。他
會時不時來到這裡,溫柔的和母親說些悄悄話,( )誠的(祈)求母
親在天上能安樂自在,相信母親的靈魂會守護著美術館。從學徒到大
師,朱銘始終知道自己要什麼,也知道為了達成目標,該如何規劃、
發展自己的生涯,不僅作品風格不拘泥於傳統,每一種都願意嘗試,
也展現出個人修為及社會關懷,即便已是耳熟能
( )的藝術大師,還持續的用他的作品感動人間。
虔 祈 詳
二、改錯,Correct and rewrite:12%(每格 1分)
三、閱讀測驗,Read and choose:12%(每題 2分)
閱讀完一、二大題後,回答下列問題
( ) 1. 第一大題文章開頭所使用的是以下何種方法? ○
1主題情
境法 ○
2開門見山法 ○3時間法 ○4擬人法
( ) 2. 前兩大題的文體分別是? ○
1記敘文 / 議論文 ○
2記敘文
/ 應用文 ○3說明文 / 議論文 ○4說明文 / 應用文
( ) 3 「戇囡仔咧,我若去睏,恁明仔載欲食啥物?」並對照
前後文,可知這句話表示? ○
1母親是很愛錢的人,所以
工作到半夜 ○
2家中相當窮困,母親辛勤工作為了讓全家
溫飽 ○3晚餐吃太多,以至於太飽而睡不著 ○4為了要讓
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所以母親辛勤工作。
( ) 4. 關於朱銘的敘述,何者正確? ○
1自幼家境富有,為苗栗
藝術世家 ○
2年少時先拜楊英風為師,後再拜李金川為師
○3《人間系列》讓朱銘初嚐成名的滋味 ○4將生平第一份
薪水送給了母親。。
( ) 5. 為什麼楊英風要朱銘「不要學他」? ○
1楊英風不想讓自
己的技術被朱銘學走 ○
2朱銘已經很厲害了,楊英風沒什
麼可教 ○3楊英風不希望朱銘只會模仿而走不出自己的路
○4楊英風覺得朱銘比較適合學李金川的風格。
( ) 6. 以下何者不適合形容朱銘追求藝術顛峰的過程? ○
1緣
木求魚 ○
2發憤忘食 ○3滴水穿石 ○4任勞任怨
訪問朱銘這天,先雨後晴,雲務繚繞,偶有奔藤之姿,像極了千
軍萬馬,朱銘美術館園區枯歇的草地被雨水滋潤,特別翠綠。在「太
極廣場」漫步拍照的空檔,朱銘突然問起知不知道有種走法叫做「踮
步」,隨即一次次認真示範起來,大家紛紛跟著他抬腳,踢達、換
腳,若從草坪另一頭望過來,不就好比一幅踩著舞步的人間群像?
( ) ( ) ( ) ( )
朱銘記得當年跟楊英風學習時,老師曾說過「你千萬不要學我」
這句話,「這句話很深啊。」那時他聽不懂,但一直僅記在心,不敢
有所遺露,提醒自己不能做得跟老師一樣,因為那是抄襲,走不出自
己風格。朱銘越是用細逆的心去感受,越能張顯出老師的苦心。
( ) ( ) ( ) ( )
朱銘美術館攜來儴往的冰客,是館內動態的《人間系列》,藉由
人與作品的連接,感受到朱銘大師不凡的一生以及超凡的藝術造詣,
暫且放下心煩意亂的塵世紛擾,來一趟不需此行的藝術之旅。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