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科:
13.大雄在《漫畫台灣史》看到如下圖漫畫,請問,其中的「大臣」是施琅,
那麼「皇帝」 指的是誰?(A)康熙(B)雍正 (C)鄭經(D)鄭成功
14.靜香坐著時光機回到了明鄭時代遊覽。請問:她不可能經歷下列
哪一種情形? (A) 在承天府發現了正在辦公的陳永華 (B) 在
港口發現人手一張渡臺證照,準備入關(C)參觀了臺灣的第一座孔
子廟(D)到了布莊買一疋英國進口布。
15.附圖是清帝國時期臺灣行政建置的轉變。從圖(二)變為圖(三)的關鍵事件為何?
(A)1884 年--清法戰爭 (B)1874 年--日軍侵臺 (C)1858 年--英法聯軍 (D)1786 年—林爽文事件
16.李大成是位東南亞華僑,下午茶時間習慣品嘗一杯風味獨特的「福爾摩沙烏龍茶」以提振精神。東南亞地區從
何時開始,可以品嘗到這種美味的臺灣茶?
(A)荷治時期 (B)鄭氏治臺時期 (C)清帝國統治初期 (D)臺灣開港通商後
17.依據圖四判斷,這些地名的設置,與鄭氏政權的何項政策有密切關係?
(A)海禁政策 (B) 軍屯政策 (C)鎖國政策 (D)反清廷經濟封鎖
18.桃園目前有花彩節,彰化也曾經是花卉重鎮,且其稻米產量亦豐。由歷史的眼光視
之,彰化由草萊之地成為臺灣中部重要米倉是因下列何者的灌溉之功?
(A 瑠公圳 (B)曹公圳 (C) 八堡圳 (D) 高屏溪
19.小夫家中有一張祖傳的土地契約,他發現其中有些文字看不懂,後來經過詢問才知
原來這些文件叫做「新港文書」,現在幾乎已經失傳,小夫因此非常好奇,想進一步
了解契約的歷史背景。下列有關「新港文書」的敘述,那一項與史實不符? (圖四)
(A)臺灣原住民最早使用的文字 (B)荷蘭人為了通商貿易和買賣土地,用以訂立契約的文字
(C)用羅馬字拼寫新港社的西拉雅族語言而成 (D)荷蘭人退出臺灣後,新港文書仍然流行百餘年。
20.胖虎是清帝國統治前期在臺灣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商人,有關他的貿易情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進口紡織品、中藥材 (B)出口稻米、蔗糖 (C)為了保障商業利益,需加入郊商
(D)透過廈郊 與南洋、英國等地區貿易
21.清朝統治初期,即採消極治臺的態度,當時在臺灣設置的行政區僅有「一府三縣」,但因康熙末年
發生了哪一個事件,使得清朝於雍正年間在臺灣增設了廳、縣?
(A)郭懷一事件 (B)戴潮春事件 (C)林爽文事件 (D)朱一貴事件。
22.清領前期,郊商在臺灣發展活躍,對於當時經濟的影響極大,但後來郊商在臺灣的重要性逐漸降低
而沒落,其主要的原因是由於什麼的出現,逐漸取代了郊商在臺灣的經濟地位?
(A)商幫 (B)洋行 (C)行會 (D)會黨。
23.幾位同學探討清帝國統治時期,臺灣的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的意義。下列哪位同學的說法不正確?
(A)大德:「清帝國初期,鹿耳門是台灣與中國大陸貿易的正口。」
(B)城城:「臺灣進口物品以紡織品和中藥材為主。」
(C)阿國:「反映臺灣的開發由北向南發展。」
(D)阿中:「貿易需求日增,清廷陸續開放鹿港和八里坌等港口。」
24.清帝國治臺前期受到法令的影響,許多人民以偷渡的方式渡臺,在靠近臺灣沿海之際,為了躲避官員的查緝,
船主常常欺騙渡臺者已可以下岸行走,隨後棄之於沙洲上,渡臺者往往身陷泥沼,待潮水來時慘遭溺斃,此被
稱為「種芋頭」。上述法令指的是何者?
(A) 遷界令 (B)海禁令 (C)鎖國令 (D)渡臺禁令
【第二頁,共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