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 )溫泉關戰役是斯巴達國王帶領著國內三百壯士抵禦數量多出數倍波斯軍隊的戰役,經此一戰雖然殿
後的斯巴達軍隊全軍覆沒,但在歷史上留下了英勇的名聲。請問:如果語岑想要閱讀更多相關史料,
她應該要鍵入哪一個關鍵字? (A)伯羅奔尼撒戰爭 (B) 波希戰爭 (C)亞歷山大東征 (D)特
洛伊戰爭。
28. ( )歐幾里德在亞歷山大港教書並度過一生,致力於科學的研究,其著作被認為是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
請問:關於歐幾里德的生平與影響,下列何者錯誤? (A)他生活在希臘化時期 (B)明末來華傳教士
利瑪竇曾與徐光啟將他的名著翻譯成中文 (C)他提出槓桿、浮力等原理 (D)他著有《幾何原本》,
至今仍為幾何學的權威作品。
29. ( )博鈞看世界新聞時發現有一個民族分散在全世界,但多數人都保持傳統的習俗,也希望可以與同民
族的人結婚。他們以「上帝的選民」自居,信仰唯一的真神耶和華,在亡國千年之後,終於在
20
世
紀時建國。請問:此民族應是指下列何者? (A)希伯來人 (B)波斯人 (C)埃及人 (D)印度
人。
30. ( )下列是有關「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的資料,其中只有哪一項是正確的? (A)古埃及社會為多神
信仰,其中最受人崇敬的是善神與尼羅河神 (B)尼羅河神代表循環不息的再生力量,而統治埃及的
法老,就是尼羅河神之子 (C)埃及人認為人死後通過審判才可以復活,於是製作「木乃伊」保存軀
體 (D)他們認為宇宙與人類都是由耶和華所創造。
31. ( )阿利安人進入印度之後,採取一連串的種族歧視措施,其主要原因為何? (A)土著的文化過於強
勢,威脅阿利安人 (B)為了徹底同化原有的土著 (C)為了維護阿利安人的統治地位 (D)為了將
土著徹底消滅。
32. ( )希臘的史學家希羅多德曾經說過:「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這句話道盡了埃及與尼羅河的關係。
請問希羅多德的這句話,我們可以如何解讀? (A)尼羅河定期氾濫帶來肥沃的淤泥 (B)尼羅河從不
氾濫因而相當安全 (C)尼羅河方便埃及人航行於亞非兩洲 (D)尼羅河是天然的屏障阻絕埃及與外
地。
33. ( )古代希臘哲學家善於思考,下列何者是他們最喜歡探討的主題? (A)探索宇宙的起源 (B)如何
苦修以得到神的救贖 (C)追求個人的政治前途 (D)倫理道德與人生意義。
34. ( )西羅馬帝國於西元
476
年滅亡後,東羅馬帝國直到西元
1453
年才被哪一民族所滅? (A)日耳曼人
(B)鄂圖曼土耳其人 (C)阿拉伯人 (D)波斯人。
35. ( )「法老權力集中,掌控政府,建立強大軍隊,採取馬拉戰車,使用鐵製武器,向外征戰,是古埃及版
圖最遼闊的時代。」上述景象,出現於古埃及歷史的哪一個階段? (A)城邦時期 (B)古王國時期
(C)中王國時期 (D)新王國時期。
36. ( )印度阿育王主政時期設立許多「阿育王柱」,上面刻有敕令和教諭,宣揚佛法的慈悲智慧。關於阿
育王對佛教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他有感於人世間生老病死之苦,因而創立佛教解救眾
生 (B)他在位時修訂佛教基本教義和戒律 (C)他派遣眾多僧侶到國外弘揚佛教 (D) 他促使佛教
傳播到東亞各地。
37. ( )古印度出現了兩個重要的宗教
—
婆羅門教與佛教,此兩者有所因襲也有所差異,其中最大的差別
為何? (A)輪迴的觀念 (B)眾生平等的訴求 (C)因果報應的理論 (D)多神信仰。
38. ( )(甲)埃及 (乙)中國 (丙)西亞 (丁)希臘。希臘化文化是融合以上哪些地區的文化而形成的? (A)
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39. ( )隨著羅馬帝國擴張,某民族使用的語言也成為世界共通語言,即便後來歷經外族入侵,帝國消逝,
這個語言依然廣泛地在中世紀西歐使用。請問:該語言為下列何者? (A)楔形文 (B)埃及文 (C)
希臘文 (D)拉丁文。
40. ( )某日,小丞看到一則新聞報導:「近來印度性侵案頻傳,屢屢躍上國際新聞版面,當地學者認為,重
男輕女與種姓制度是這股亂象的元凶,在錯誤觀念尚未被導正前,即使提高刑責也無法改變現狀。」
有關新聞中提及的「種姓制度」,具有下列哪一特色? (A)創造出平等和諧的社會 (B)與婆羅門
教有密切關係 (C)分為貴族、庶人、奴隸三階級 (D)平民可以藉由才能與努力成為貴族。
41. ( )西元前 27 年,屋大維開啟了羅馬帝國時代。請問:此時正值中國的哪一時期? (A)唐朝 (B)明朝
(C)漢朝 (D)秦朝。
42. ( )「他」是一位羅馬共和後期有實力的軍人,曾經掌握大權,但因「他」的獨裁專政而遭到暗殺。請問:
此人為下列何者? (A)屋大維 (B)凱撒 (C)君士坦丁 (D)亞歷山大。
43. ( )兩河地區是古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有許多民族先後入主過這塊土地,若按照順序排列最可能是下列
何者? (A)蘇美人波斯人巴比倫人 (B)希伯來人蘇美人巴比倫人 (C)巴比倫人蘇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