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共四頁
※地名即一個地區的名稱。地名的形成,受該地的地理、歷史、民族和語言所影響,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地
名可被視為一種「活化石」,了解該地區的環境發展和變遷。其中拉丁美洲地名命名原則分成以下四類型:
第一類是以原住民語命名。例如:當地的阿斯特克(Azteca)人崇拜的戰神別名叫“墨西特裡”,這
就是墨西哥(México)名字的來源,意思是“墨西特裡臣民居住的地方”。 他們居住在美洲文明另一個發
祥地——秘魯(El Perú)的 原住民自曠古時代起就從事農業生產勞動並逐漸創造了“○○文明”,“秘魯”
就是美洲原住民語中“○○之倉”或“大○○穗”的意思。
第二類是以殖民者語言命名,當時歐洲殖民者一手持劍一手持十字架踏上這片土地,這些地名忠實地
記載了殖民主義者當初的探險活動。例如:殖民者來到委內瑞拉西北部的馬拉開波湖附近,看到這裡水光
瀲灩、景色旖旎,印第安人房子多采用吊樓形式建築在湖面上,很像著名的義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便取
名委內瑞拉(Venezuela),意即“小威尼斯”。 1500 年4月22 日,XXX航海家率領的船隊在巴西上岸
後,立即宣布這塊土地為XXX國王的屬地,並在岸上豎起了十字架,取名為“聖十字地”。為了尋找黃
金而來的殖民者沒有在這裡找到黃金,卻發現了一種高大名、貴的紅木,從中可以提煉出一種當時被認為
十分貴重的紅色染料。巴西就是這種紅木的譯音。因為巴西紅木幾乎是當時唯一出口的物資,殖民者競相
采伐這種樹木,於是“巴西”就逐漸代替了“聖十字架”這個名字。
第三類是以人名命名。哥倫布是歐洲第一個航行到達美洲的航海家,被人們推崇為新大陸的發現者,
哥倫比亞(Colombia)就是為紀念他而定名的。在長達三個世紀的殖民統治時期,拉丁美洲各國人民不畏
強暴,奮勇鬥爭,追求獨立,因此湧現了一大批傑出領導人,拉丁美洲的不少地名也就因此而來,如玻利
維亞(Bolivia)就是為紀念十八世紀初期獨立戰爭中的“解放者”玻利瓦爾而得名。智利的首都聖地牙哥
(Santiago)在拉丁文即「聖雅各」(耶穌十二使徒之一)之意。
第四類是以地理位置或其它特征命名。例如:赤道橫貫了厄瓜多(El Ecuador)的國境,所以拉丁文中
以赤道(ecuador)作為國名,因此該國又有「赤道國」的別稱。請依據上文敘述回答 28~42 題:
28. 拉丁美洲地名命名原則第一類是指下列哪一民族?
(A)印第安人 (B)因紐特人 (C)毛利人 (D)猶太人。
29. 墨西哥(México)名字的來源,意思是。請問:“墨西特裡臣
民居住的地方”是指右圖何地?
(A)壬 (B)乙 (C)戊 (D)辛。
30. 承上題,墨西特裡臣民居住的地方是指哪一種地形為主?
(A)高原 (B)平原 (C)峽灣 (D)谷灣。
31. 承上題,目前墨西特裡臣民加入美墨加協定(USMCA),臣民憑
藉其廉價勞力與關稅減免的優勢,大量設立下列何種類型的工
業區,發展第二級產業?
(A)經濟特區 (B)加工出口區 (C)科學園區 (D)濱海工業區。
32. 承上題,到當地旅遊最可能遇到下列哪一種狀況?
(A)參觀印加古文明的廢墟 (B)與高大的仙人掌合照 (C)與融
合葡萄牙、印第安等風格的森巴舞者共舞 (D)搭乘蘆葦編制
的船隻,參觀湖泊上一樣由蘆葦編制的浮島。
33. 第二類是以殖民者語言命名,該語言最不可能是下列何者?
(A)葡萄牙語 (B)義大利語 (C)俄語 (D)西班牙語。
34. 『當時歐洲殖民者一手持劍一手持十字架踏上這片土地』,是指何種宗教傳入當地?
(A)佛教 (B)天主教 (C)印度教 (D)伊斯蘭教。
35. 文中提到『秘魯(El Perú)自曠古時代起就從事農業生產勞動並逐漸創造了“○○文明”,“秘魯”
就是美洲原住民語中“○○之倉”或“大○○穗”的意思。』請問:○○最可能是哪一種糧食作物?
(A)橄欖 (B)甜菜 (C)咖啡 (D)玉米。
36. 文中提到『丁國委內瑞拉西北部的馬拉開波湖附近,很像著名的義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便取名委
內瑞拉(Venezuela),意即“小威尼斯”』請問:馬拉開波湖與威尼斯相似的地理環境最可能是何者?
(A)潟湖地形 (B)氣候全年有雨,易淹水 (C)盛產咖啡 (D)曾建立高度文明的古老王國。
37. 文中提到『XXX航海家率領的船隊在巴西(El Brazil)上岸後,立即宣布這塊土地為XXX國王的
屬地,取名為“聖十字地”』,請問:航海家登陸地是指右圖何地?
(A)甲 (B)乙 (C)戊 (D)己。
38. 承上題,XXX國王是指? (A)西班牙 (B)葡萄牙 (C)義大利 (D)英格蘭。
39. 根據第四類命名推論,若沿著厄瓜多(El Ecuador)向東繞行地球一圈,應不會通過哪一個地理區?
(A)西印度群島 (B)東非高原 (C)亞馬孫盆地 (D)安地斯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