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埔心國中 八年級 111 上學期 社會領域 地理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733.14 KB
頁數
2
作者
Joseph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10-12,离现在 3 1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彰化縣埔心國中 111 學年度上學期 第一次段考地理科 二年____ 座號:____ 姓名:_________
一、 單題(1-22 題,每題 2.5 分;23-37,每題 3)
1. ( )全球面積前五大的國家依序為俄羅斯、加拿大、美
國、中國、巴西,其中俄羅斯、中國、巴西三國與印度
、南非合稱金磚五國,金磚五國的共同特性為礦產豐富
、人力眾多、發展迅速。依據上述,下列選項何者描述
最為合理? ()中國人口男性多於女性 ()中國資源
豐富與面積廣大有關 ()中國土地廣大所以人口分布均
()中國國土東半部氣候濕潤
2. ( )中國國土位於 73 ˚E~135 ˚E,18 ˚N~53 ˚N 度之間,
下列關於中國的敘述何者錯誤 ()中國位於東半球、
北半球 ()中國與台灣沒有時差 ()中國最東側與最
西側日出時間相同 ()中國無寒帶氣候。
3. ( )中國地勢分為高、中、低三階,若根據五大地形面
積比例圖判斷,圖()中上色區域的地形大致以圖()
的哪兩種地形為主?
▲圖() ▲圖()
()甲、乙 ()甲、丙 ()乙、丙 ()丁、戊
4. ( )附圖為中國山脈的分布
圖,東側與西側山脈走向明顯
有差異,主要原因為何?
()板塊擠壓方向 ()岩層
種類軟硬 ()主要河川流向
()盛行季風風向。
5. ( )中國目前正規畫設立全
球最大、廣達
250
萬平方公里的「第三極國家公園」,範
圍內有當地民族文化,另外因地勢較高,位處中國地勢
最高階,地表崎嶇,寒冷荒涼,同時也是長江的發源地
。上述國家公園最可能位於下列哪一地形區中? ()
東丘陵 ()青藏高原 ()黃土高原 ()四川盆地。
6. ( )中國的河川主要向流入太平洋,這種現象和下列何
者的關係最大? ()降水東多西少 ()地勢西高東低
()山脈南北走向 ()降水集中夏季。
7. ( )小敏到中國的青藏高原上欲挑戰攀登全世界最高的
山脈,同時也是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天然屏障國界。請問
:她所要攀登的是哪一座山脈? ()天山 ()喜馬拉
雅山 ()崑崙山 ()秦嶺。
8. ( )中國依地形高低可分為高、中、低階,而中階地形
則以高原和盆地地形為主。請問:下列四大高原中,何
者不位於該階梯? ()黃土高原 ()青藏高原 ()
蒙古高原 ()雲貴高原。
9. ( )中國的青藏鐵路為全球海拔最高的鐵路線,依當地
環境判斷,下列針對青藏鐵路修築時所面臨的困境,何
描述有誤 ()土壤季節性凍融,影響地基穩固
()缺氧的環境影響施工安全 ()生態脆弱須設法維持
生態環境 ()降水量大易有洪災影響工程進行。
10. ( )中國的黃土高原為風力作用堆積而成,結構疏鬆,
下列何者與此特性有密切關連? ()黃河流經此區後泥
沙含量大 ()全區降水不豐,旱作為主 ()河川冬夏
暢通,水運發達 ()高原為上平坦遼闊的草原景觀。
11. ( )中國各地的地理環境不同,
影響其農牧業活動的發展。請問:
欣蓉到附圖中的丁處旅遊,該處位
於盆地邊緣,高山腳下,當地的農
業活動熱絡,這和當地具備何種條
件有關?
()年降水量豐富 ()全年氣候暖溼 ()綠洲水源豐
()對外港口便利
12. ( )中國興建長江三峽大壩後,四川盆地的河運交通可
直通上海,重要性倍增。請問:該盆地位於哪一階地形
中?()高階地形()中階地形()低階地形()沿海離島
13. ( )中國地形的低階地形農業活動相當發達,為人口稠
密的精華區。請問:該階梯的地形區中,不包括下列何
者? ()珠江三角洲 ()內蒙古高原 ()長江中下游
平原 ()東北平原。
14. ( )中國西南部地區的夏季溫度遠較同緯度的東部地區
涼爽,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為下列何者? ()地勢高低
()土壤種類 ()季風風向 ()寒流影響。
15. ( )中國的內蒙古高原以畜牧活動為主,但又可區分為
定居放牧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請問造成此兩種畜牧型
態差異的主因是什麼? ()地形起伏 ()民族差異
()政策決定 ()降水多寡。
16. ( )秦嶺、淮河為中國自然環境的重要分界線,形成南
北兩地截然不同的區域特性。附表為中國秦嶺、淮河南
、北兩地之間的自然環境比較,其中何者正確?
()
()
()降水
()
平原、
盆地地
形為主
最冷月
均溫>
0
年降水量
大於
750
毫米
河川冬
季易結
平原、
丘陵地
形為主
最冷月
均溫<
0
年降水量
少於
750
毫米
河川終
年不結
17. ( )宥嘉看到中國某地區的氣候圖如
附圖所示,根據圖中資料判斷,下列
有關當地氣候特徵的敘述,何者正確
()年溫差約
28
()夏季降水多於
冬季 ()冬季嚴寒四季分明 ()
於溫帶季風氣候。
18. ( )李先生觀察中國的農牧業活動時,發現其分布特色
受到下列哪一個因素的影響最為明顯? ()地勢高低
()氣溫高低 ()降水量多寡 ()人口疏密。
2
19. ( )明峰到中國某地旅遊,他發現當地夏季炎熱,冬季
最冷月均溫低於
0
℃;且降水分布呈現乾溼分明的情況
,年降水量介於
500750mm
之間。請問:該都市應屬於
下列哪一種氣候類型? ()熱帶季風氣候 ()高地氣
()乾燥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20. ( )中國南部地區常可見到騎樓或高腳屋,形成當地的
聚落特色。這種建築分布和該地區何種氣候現象的關係
最大? ()年均溫高 ()多雨潮溼 ()風向多變
()日照較長。
21. ( )中國拍攝戰爭史詩電影「
長平大戰」,背景設定為戰國時
期趙國與秦國的戰役,劇中出現
最多的場景是麥田,劇組若想找
到大規模的麥田來作為取景地點
,最可能前往附圖中何處尋找?
() () () ()丁。
22. ( )亞洲的季風氣候位於廣大海陸的交會地區,每年夏
季都會帶來大量降水,有利於該地區的農業活動發展。
請問:熱帶季風氣候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以下列何者為主
()小麥 ()玉米 ()稻米 ()小米。
23. ( )中國的西部地區以牧業活動為主,至於農業活動能
否發展主要和下列哪一項因素關係最大? ()施肥工程
()水源灌溉 ()交通工程 ()排水工程。
24. ( )中國人口達
14
億,為
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然而
受到自然環境條件及經濟發
展的差異,形成人口分布不
均的特色。附圖為中國人口
分布圖,圖中甲、乙兩地連
線剛好成為人口疏密的分界
線。請問: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
()地勢高低()降水量多寡()面積大小()產業發展
25. ( )下列中國的主要河川當中,哪一條河川較容易在冬
天河水結冰,受到封凍的影響而不利於航運發展?
()黃河 ()長江 ()珠江
26. ( )中國面積廣大,人口眾多。下列有關中國人口特色
的敘述,何者正確? ()人口總數達
30
億人()人口分
布平均()東部人口密集()人口總數高居世界第二。
27. ( )人口結構反映出國家發展的歷程,附圖為中國三個
不同時期的人口金字塔圖,請根據其特色判斷,若依時間
先後順序排列,應該為下列何者?
()甲乙丙 ()甲丙乙 ()乙丙甲 ()丙甲乙。
28. ( )觀察中國的人口分布現象,其中以下列哪一種自然
條件的區域最容易形成人口集中的分布區? ()季風氣
候區、高原 ()季風氣候區、平原 ()乾燥氣候區、
盆地 ()乾燥氣候區、高原。
29. ( )明清時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人們遠渡重洋移居
到東南亞或渡海來臺開墾,造成中國文化向海外擴散,
下列選項何者與上述最不相關 ()中國東南區域丘陵
較多平原較少 ()人口快速增加糧食不足 ()海外尚
有可開發的荒地或就業機會 ()移民積極融入當地,改
變原本信仰。
30. ( )21
世紀後,隨著中國的經濟持續
成長,相關政策也隨之改變。附圖中的
中國政令宣導政策,將有助於解決下列
何項人口問題?
()人口密度過高 ()民族多元國家
()性別比例失衡 ()壯年男子移出。
31. ( )人口對於國家經濟發展影響相當大,各國政府皆紛
紛針對人口結構加以規畫,作為未來施政的參考。中國
近年來面對的人口問題為「老得多、老得快」,此問題
的原因與下列何者有關? ()一胎化政策 ()鼓勵三
()男孩女孩一樣好 ()區域發展失衡
32. ( )1979
年起中國為了達成下列何種人口目標,曾一度
積極實施「一胎化政策」? ()降低出生率 ()減少
移出率 ()平衡區域發展 ()增加人力資源。
33. ( )中國實施一胎化政策造成人口金字塔圖出現明顯的
變化,而其所造成的影響不包括下列何者? ()性別比
上升 ()未來勞動人口短缺 ()城鄉人口分布不均
()出現人口高齡化現象。
34. ( )附圖為中國人
口數統計圖,由圖中
資料判斷,這對近年
來中國經濟活動的發
展會產生下列哪一影
響?
()人口眾多,使整體
工資居高不下,加重企業的生產成本 ()壯年人口扶養
率高,國民生活負擔沉重,消費市場萎縮 ()男女性別
比例不均,重工業勞力過剩,而商業人力不足 ()人口
數量龐大,日常用品的市場需求量高,商機潛力大。
【題組】附圖為中國某
個季節的氣壓分布與風
向圖。請問:
35. ( )由附圖中資料
判斷,這是中國哪一
季節的氣壓與風向?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36. ( )依附圖中資料判斷,此時所吹的風具有下列何種特
性? ()暖而溼潤 ()暖而乾燥 ()冷而乾燥
()冷而溼潤。
37. ( )依附圖判斷,在這個季節裡,台灣經常吹哪一個方
向的風?()西南風 ()東北風 ()東南風 ()南風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