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雄市立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1 學年度 第1學期 二年級 第1次段考(地理科)-試題卷
班級: 姓名: 座號:
◎本試卷共( )頁
1.( )中國東半部距海較近,氣候特性受季風影響顯著,下列何者為中國東半部的氣候特徵?(習作)
(A)受海洋影響,南北部溫差小
(B)受季風影響,冬夏乾溼分明
(C)因距海較近,全年降水平均
(D)因高度影響,高山雪厚風小
2.( )中國人口密度的分布受環境影響,具有各地高低不同的特性,大致而言,下列何種類型的行政區,其人口密度可能
最低?(習作)
(A)省 (B)自治區 (C)直轄市 (D)特別行政區
3.( )中國的族群組成多元,不同民族因分布地區的環境特性相異,使其適地發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樣貌。請問:下列中
國哪一個地理區少數民族族系眾多,文化多元而複雜?(習作)
(A)雲貴高原 (B)青藏高原 (C)華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4.( ) 中國農業耕地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其分布狀況大致呈現下列何種狀態?
(A) (B) (C) (D)
5.( )中國的人口分布不均,其中以下列哪一個氣候區內的人口分布最為稀疏?
(A)
(B)
(C)
(D)
6.( )地理圖一為中國所屬的東亞季風區某個城市一月分的風向統計圖。請問:該城市的房屋門窗,朝向下列哪一個方向,
較可以避免冷風的侵襲?(A)東 (B)西 (C)南 (D)北。
地理圖一 地理圖二
7.( )承妍到上海人民公園休閒散步,看到某位父親張貼海報為兒子徵婚,如地理圖二。請問:此與現象中國哪一種人口
問題相關?(A)人口數太多 (B)少子化 (C)高齡化 (D)性別比失衡。
◎地理圖三為中國地形分布圖,圖中甲~丁為平原,A~D為高原,ㄅ~ㄈ為盆地。請回答第 8~9 題:
地理圖三 地理圖四
8.( )鴻圖在地理課上拿出如地理圖四照片跟同學分享著:「老家在山西省山腳邊上的溝村,小時候常在我家窰洞前院晒著
太陽,或在乾溝旁玩土沙,冬天時家人窩在火邊烤著取暖,晚上就睡在炕床上,說不上富有但一家人也真是快樂。」

2
文中所述的窯洞是指下列何種建築?
(A) (B) (C) (D)
9.( ) 請問鴻圖的老家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一個地區?(A)甲 (B)B (C)C (D)丁。
10.( )宣承以秦嶺、淮河為中國南部與北部地區的分界,整理二區地理環境的差異,如附表所示,表中哪一項目的內容是
正確的?(A)年降水量 (B)氣候類型 (C)河川流量變化 (D)主要糧食作物。
◎氣候條件影響產業活動的發展,因而造成人口分布的多寡。地理圖五為中國的氣候類型分布圖,請回答第 11~13 題:
地理圖五
11.( )「居民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少數有水源之處,精細耕作每寸土地,種植小麥、玉米及瓜果等作物。」請問:這種農
耕方式,最有可能出現在圖中哪一個地區?(A)甲 (B)乙 (C)丙 (D)丁。
12.( )「順應季節更替,春季時驅趕牛、羊上山吃草,夏末秋初再驅趕牛、羊下山避冬。」上述的畜牧方式主要位於圖中
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13.( )甲區的人口較為稠密,主要是因為其自然環境具有下列哪兩項特色? (甲)降水豐富 (乙)地形崎嶇 (丙)空氣稀薄 (丁)
平原較多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地理圖六為華人遷移圖,中國人口眾多且資源分布不均,快速增加的人口可能造成糧食不足,促使人們離開家鄉尋找耕地
或工作機會,而向國外遷移,請回答第 14~15 題:
地理圖六
14.( )在明清時期的華人主要是順應哪一個季節的季風,移民到東南亞?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 )人口的遷移帶動文化的傳播,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由地理圖六中的遷移路線判斷,下列何處較不容易見到中
國文化的影響與融合?(A)寮國 (B)印尼 (C)泰國 (D)菲律賓。

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1 學年度 第1學期 二年級 第1次段考 (地理科)答案卷
班級: 姓名: 座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