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离现在 10
年 327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4-1
Chapter 4 消費者均衡
一、效用(utility)
藉由消費行為所獲得的滿足感
基本假設:消費者追求效用極大
均衡:達效用極大時
兩大類型的效用
1. 計數效用 Cardinal utility
可以數值大小表示。
e.g. 喝一杯咖啡的效用是 2,喝一杯水效用的是 1。
2. 序列效用 Ordinal utility
只能排出偏好順序。
e.g. 喝一杯咖啡的效用比喝一杯水效用大。
二、計數效用分析法(cardinal utility approach)
總效用 total utility
消費者消費某一數量財貨所獲得的效用總和
衡量效用的單位:
util
邊際效用 marginal utility
當消費者多消費一單位財貨所獲得效用的增量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人們在既定期間內消費某特定商品,消費量增加時,總效用的增量
(邊際效用),中
就會呈現遞減。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X 1 2 3 4 5 6
TU 1 4 6 7 7 6
MU
1 3 2 1 0 -1
4-2
需求線與邊際效用的關係(單一財貨)
需求價格:針對特定的數量,消費者願意且能夠支付的最大金額。
消費者均衡:在預算下,達大最大效用。
設一元的
MUm=2
X 1 2 3 4 5 6
TU 1 4 6 7 7 6
MU
1 3 2 1 0 -1
Px
1/2 3/2
1 1/2 0
需求線與邊際效用的關係(兩種財貨)
消費者在預算限制下,追求效用極大
(最大滿足)
例:設兩種財貨
x,y,P
X
=20 P
Y
=10 M=100
4-3
*MU/P:每一元消費所增加的效用(每元邊際效用)
Q TU
X
MU
X
MU
Y
MU
X
/P
X
MU
Y
/P
Y
1 240 240 150 12 15
2 460 220 130 11 13
3 660 200 120 10 12
4 840 180 100 9 10
5 1000 160 80 8
8
6 1140 140 60 7
6
7 1260 120 40 6
4
K X Y
12 1 3
10 3 4
8 5 5
6 7 6
每
1 元的選擇用途
例:承上題
1. P
X
×X+P
Y
×Y=M,但 M 100。求均衡
(1,3) → 20X+10Y=50 →(x) M 太小
(3,4) → 20X+10Y=100 →(v) x*=3 y*=4
(5,5) → 20X+10Y=150 →(x) M 超過 100
(7,6) → 20X+10Y=200 →(x) M 超過 100
2. 當 M=150 時。求均衡
(1,3) → 20X+10Y=50 →(x) M 太小
(3,4) → 20X+10Y=100 →(x) M 太小
(5,5) → 20X+10Y=150 →(v) x*=5 y*=5
(7,6) → 20X+10Y=200 →(x) M 超過 150
3. 當 P
X
=20→P
X
’=10,P
Y
不變。畫出新的需求線
4-4
Q MU
Y
/P
Y
MU
X
/P
X
’
1 15
24
2 13
22
3 12
20
4 10
18
5 8
16
6 6
14
7 4
12
X=7,Y=3 →
10X+10Y=100 →(v) x*=7 y*=3
Px=20,X=3 → Px’=10,X=7 (符合需求法則)
練習題
假設小林對
x,y 的邊際效益分別為
,而
P
X
=10、P
Y
=20、M=100
1.小林將全部所得用於消費 x,y 時,應
各消費多少可使效用極大
?
均衡條件:
20-2X=20-Y → Y=2X 代入第一式
10X+20X=100 → X*=2, Y*=4
2.若 P
X
下跌為
5 元,則應各消費多少可使
效用極大
?
40-4X=20-Y → Y=4X-20
代入
(10X+20Y=100)
5X+80X-400=100
85X=500 → X’=100/17 Y’=60/17
3.畫出
X 的
需求線
4.若 M 上升為 150,則應各消費多少可使效
用極大
?
20-2X=20-Y → Y=2X 代入第一式
10X+40X=150 → X*=3, Y*=6
5.計算所得彈性
為正常財
6.計算交叉彈性
X,Y 為替代品
4-5
鑽石與水的矛盾
消費者剩餘
三、序列效用分析法(odinal utility approach)
消費者行為的公設 Axiom (無異曲線必要假設)
1. 完整性 Completeness:任給 2 種消費組合,皆可比較偏好。
2. 遞移性 Transitivity:若組合 A
3. 無飽和性 Local non-satiation:消費財貨量愈多,消費者的滿足感愈大。
4. 平均的比極端好: MRS 為遞減 (邊際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無異曲線 Indifference Curve
使消費者獲得同樣滿足感的
2 種商品組合的軌跡
特性
1. 為負斜率(公設 3.無飽和性)
2. 無異曲線有無限多條,布滿整個平面(完整性)
3. 線所在位置愈往右上方,效
用
愈高
(無飽和性)
4. 任兩條無異曲線絕不相交(遞移性)
5. 圖形凸向原點(MRS 遞減)
4-6
邊際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
在消費者效用維持不變下,一項商品替代另一項商品的比率
特殊的無異曲線
X 是中性商品
Y 是中性商品
完全替代
完全互補
4-7
X 為 bads Y 為 goods
Y 為 bads X 為 goods
假設存在一個「極樂點
Bliss Point」:不符合「無飽和性」→無異圈
邊際替代率遞減法則 Law of diminishing of MRS
MRS 遞增
MRS 固定
MRS 遞減
四、預算線(Budge Line)
預算線
消費者花光所得所能購買財貨組合的連線
預算空間 Budge Space:消費者買得起的區域
4-8
例:設
P
X
=20→P’
X
=10 P
Y
=10 M=100
預算線的斜率
1.P
X
↓;M、 P
Y
固定
2.P
X
↑;M、 P
Y
固定
3.P
Y
↓;M、 P
X
固定
4.P
Y
↑;M 、P
X
固定
4-9
5.M↑;P
X
、
P
Y
固定
6.M↓;P
X
、
P
Y
固定
7.Px、Py、M 都變為原來的 2 倍:2Px+2Py=2M → 預算線不變
五、消費者均衡
在預算限制下,達到效用極大的購買組合。
(不再改變 x,y 購買組合)
→在無異曲線凸向原點的一般狀況下,預算線與無異曲線箱切處
│無異曲線的切線斜率│=MRS,│預算線的斜率│=P
X
/P
Y
消費者均衡條件:
計數效用與序列效用的消費者均衡比較
計數效用
P
x
×X+P
Y
×Y=M
序列效用
P
x
×X+P
Y
×Y=M
※序列效用無法得知個別的
MU
X
及
MU
Y
,僅知
MRS。(又 MRS=MU
X
/MU
Y
)
例題:
1.下表為甲花費 60 元在肉類的偏好,且雞$1.5 元/g,牛$2 元/g,畫出無異曲線及預算線。
預算線:1.5X+2Y=60
4-10
M=60 Px=1.5 Py=2 Px=1.5 Py’=1
組合
雞 g/
天
牛
g/天
雞
g/
天
牛
g/
天
A 55 5 60 13
B 30 10 40 16
C
20
15 30 20
D 17 20 24
24
E 15 30 22 30
F 14 40 20 40
2.承上題,當牛肉價格 P
Y
↓,P
Y
’=1,新的預算線為 1.5X+Y=60
Px 、M 不變, Py↓
y*=15→y’=24
計算交叉彈性
六、消費者均衡的變動
價格消費線 Price consumption curve / P.C.C.
價格變動所引起購買量變動的軌跡
所得消費線 Income Consumption Curve / I.C.C.
所得改變所引起購買量變動的軌跡
替代效果
Substitution effect
4-11
純粹價格改變
(實質所得不變)所引起的購買量的變動
P
X
↓ → X↑(必為反向變動)
實質所得不變
所得效果
Income effect
純粹所得改變
(價格不變)所引起的購買量的變動
(P
X
↓ )M/P↑
4-12
I.C.C.為正斜率:X,Y 為正常財
X 為正常財 Y 為劣等財
I.C.C.為負斜率:X 為劣等財 Y 為正常財
I.C.C.為垂直線:X 為中性財
X,Y
※
不可能同時為劣等財
七、價格消費線與需求線及需求彈性的關係
1.正常財
4-13
2.劣等財且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3.劣等財且替代效果<所得效果
季芬財:需求線為正斜率
4-14
由價格消費線判斷交叉彈性及需求彈性
P
X
↓ (a.) P.C.C.為負斜率:
P
X
↓ Y↓ X、Y 為替代品 E
XY
> 0
(M-P
Y
×
Y)↑ (P
X
×
X)↑
>1
(b.) P.C.C.為水平線:
P
X
↓ Y 不變 X、Y 為獨立財 E
XY
= 0
(M-P
Y
×
Y)不變
(P
X
×
X)不變 →
=1
(c.) P.C.C.為正斜率:
P
X
↓ Y↑ →X、Y 為互補品 E
XY
< 0
(M-P
Y
×
Y)↓→(P
X
×
X)↓ →
<1
4-15
八、所得消費線與 Engel Curve 及所得彈性的關係
Engel 曲線 (Engel Curve, EC)—用來描述所得與特定財貨需求量之關係的曲線
(1)I.C.C.為正斜率
M↑ X↑:
X、Y 為正常財
ECx 為正斜率
(2)I.C.C.為垂直線
M↑ X 不變:
X 為中性財 Y 為正常財
ECx 為垂直線
(3)I.C.C.為負斜率
M↑ X↓:
X 為劣等財 Y 為正常財
ECx 為負斜率
練習:
Engel curve 為垂直線時,需求線之形狀為何?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