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103學年度第1學期護理科實習課程教學計畫
一、課程名稱:社區衛生護理學實習
二、課程概述:本課程期望經由三段五级之概念,協助學生瞭解社區護理之工作內涵,學生必須應用流行病學概念,藉由資料收集整理與分析,有系統的呈現出健康問題並應用護理過程及家庭護理概念解決民眾健康問題。
三、先備能力:學習者需具備基礎醫學相關知識、各科護理學基本概念及修習過社區衛生護理學。
四、實習對象:五專四、五年級學生
五、實習總目標
1.主動發現個案、家庭及社區健康問題,依據護理原理與原則,提供合宜的護理照護。
2.能運用衛生教育的原理及方法,執行相關衛生教育。
3.能運用基礎醫學知識於護理過程,以提供個案照護。
4.能將流行病學及生命統計的概念,運用於社區照護。
5.能對社區中各類族群進行關懷照護與生命尊重。
6.能收集個案及社區健康資料,運用護理過程解決問題。
7.能與社區醫療團隊及群體共同合作,發揮社區照護之效能。
8.能主動充實自我專業知識,運用新知於社區護理專業。
9.能落實護理倫理於社區工作實務中。
10.能認同護理人員在團隊中之角色、功能與職責,實習過程認真負責。
六、實習目標:
(一)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1.能應用相關基礎生物醫學科學知識進行社區篩檢工作。
2.能運用基礎生物醫學相關知識指導個案正確用藥並提供用藥的相關資訊。
3.能應用相關基礎生物醫學科學知識於社區常見傳染病與其防治方法。
4.能應用相關基礎生物醫學科學知識於個人及群體健康照護中。
(二)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1.能瞭解衛生所個案管理的案別與種類。
2.能說出家庭訪視的工作流程﹙獲得家庭訪視的經驗﹚。
3.能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及溝通的能力。
4.能辨識社區或家庭中影響個人健康與疾病之因素。
5.能運用衛生教育技能於門診、學校及社區,舉辦團體衛生教育活動。
6.能運用護理原理與技術於社區護理實務中。
7.能辨識及分析影響健康問題的因素並提供整體性及個別性的護理。
8.能運用各類評估工具發現健康問題,如DDST。
9.能實際應用三段五级在社區護理中。
10.能說出社區護理業務之推展及工作概況。
(三)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1.能判別社區健康照護問題的輕重緩急。
2.能應用專業知識評估個案、家庭、社區之現存及潛在性照護問題。
3.能應用護理過程擬定及執行個別性護理計畫。
4.能評值照護成效,適時調整照護計畫。
5.能於協助下有效處理社區照護偶發事件。
(四)關懷(caring):
1.能主動關懷同儕。
2.能察覺個案及家屬之需求並給予適當的回應。
3.能主動關懷社區民眾醫療問題,展現關懷行為。
(五)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1.能適當表達想法、接納資訊及意見。
2.體認社區夥伴關係在社區護理之重要性。
3.能與同儕協調合作、融洽相處,完成實習業務。
4.能與社區醫療團隊人員共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5.能與個案、家庭與社區建立良好夥伴關係。
(六)倫理素養(ethics):
1.能維護個案隱私。
2.能尊重個案、家屬及社區的自主,知情同意。
3.能應用專業倫理與相關法律於臨床照護過程。
4.社區群體的健康增進需公平對待、一視同仁。
5.凡事以社區或群體的權益為優先,不做出對社區有傷害的行為。
6.能於實習過程中,遵守職業倫理與道德。
7.能應用專業倫理與相關法律於社區照護中。
(七)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1.能盡職扮演社區衛生護理實習生之角色。
2.遵守實習規章,並善盡學生之本分。
3.能有效率如期完成工作。
4.能積極主動學習,具責任感。
5.能體認社區衛生護理人員在基層醫療保健體系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八)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1.能瞭解目前與社區健康議題及健康政策相關的新資訊。
2.能於實習過程中,主動充實相關的專業知能。
3.能經由多元的管道自我評值,發展自我潛能,促進個人及專業的成長。
4.能將獲得的新知運用於護理專業工作中。
5.能分享學習經驗及成果。
(九)資訊與科技
1.於收集期刊或網路查詢收集社區護理相關新資訊時能相關法規與倫理:如智財權、個資法。
2.能操作相關應用軟體與資訊收集目前與社區健康議題及健康政策相關的新資訊。
3.能透過應用軟體處理所查詢之流行病學及生命統計之資訊並選擇、分析來解決問題與獲得個案、家庭及社區促進健康之目的。
4.能運用基礎生物醫學相關知識與技能進行判讀分析並解釋檢驗數據所代表的意義,提
供合宜的照護。
(十)美感與創新
1.能創造或發現新的概念或技能且欣賞各種文字、色彩、圖像、聲音、姿態、表情、動作並運用於門診、學校及社區,舉辦社區三段五級之各類活動。
2.能認同、欣賞、感受並展現社區衛生護理人員之專業形象
七、實習單位:依照名冊
八、實習時間:每梯四週
九、指導老師:依照名冊
十、實習目標及進度:
實習目標 | 週數 | 核心素養 | 教學活動 | 評值方式 |
| 第 一 週 |
9.資訊與科技 10.美感與創新 | 1-1介紹衛生所的特性、環境及人員。 1-2介紹衛生所相關注意事項。 2-1介紹衛生所業務及護理師的角色功能。 3-1介紹地段管理﹙家庭訪視﹚工作内容。 4-1介紹該衛生所所處社區的健康特性及保健模式。 5-1複習基本護理技術。 | 1. 週心得 |
| 第 二 週 |
9.資訊與科技 10.美感與創新 | 1-1參與醫療保健服務活動,並評估個案健康問題。 1-2能完成個案及團體之治療及衛教。 2-1協助執行以保健為主、醫療為輔的基層醫療保健。 3-1藉由期刊或網路查詢收集社區護理相關新資訊並分享之。 |
|
4. 能分享學習經驗及成果。 | 第 三 週 |
9.資訊與科技 10.美感與創新 | 1-1能進行主客觀資料的收集。 1-2能分析個案的照護問題。 1-3能瞭解個案的需求提供照護計畫。 1-4隨時評估計劃成效。 2-1健兒門診能運用DDST評估工具。 2-2討論訪視工作中常見之問題。 3-1認識該衛生所的社區資源。 4-1透過讀書報告的方式讓同學瞭解社區健康相關議題。 |
|
| 第 四 週 |
9.資訊與科技 10.美感與創新 | 1-1 能與照護團隊共同參與社區活動。 2-1能與其他工作夥伴討論並共同完成照護計劃。 3-1討論學生實習常見之問題。 3-2請單位主管一起參與實習總檢討會並提出建議。 |
|
九、實習作業:
(1)實習週心得:1份/人
(2)讀書報告:1份/人
(3)團體衛教:1~2份/組(以單位為主)
(4)實習總心得:一式2份/人(須多印出一份繳交給實習單位)
十、評分方式:
(一)成績計算方式:教師評量35﹪、實習單位評量30﹪、作業30﹪、線上測驗5﹪。
1.教師評量35﹪:依社區衛生護理實習評值表。
2.單位評量30﹪:依社區衛生護理實習評值表。
3.作業評量30﹪:讀書報告10﹪、醫學新知8﹪、團體衛教8﹪、實習總心得及週記4﹪。
4.線上測驗5%。
(二)評值與輔助教學
實習時採不定時抽問,隨時評量學生的學習情況。
針對測驗成績不理想者,進行個別輔導。
對實習精神不振者及出席狀況不良者,聯絡家長與學校實習組進行了解與處理。
除以實習參與情形評核外,尚有考試及團體報告等多元的考核方式。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社區衛生護理學實習評值表(衛生所)
學制: 學生姓名: 班級: 座號: 學號:
實習單位:實習日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評 分 項 目 | 單項配分 | 學生自評 | 單位指導者 | 老師 | |||
認知 (18%) | 一、基礎生物醫學科學(6%) | ||||||
1.能應用相關基礎醫學知識於社區健康照護 | 3 | ||||||
2.能應用相關基礎生物醫學科學知識於個人及群體健康照護中。 | 3 | ||||||
二、批判性思考能力(12%) | |||||||
1.能判別社區健康照護問題的輕重緩急。 | 4 | ||||||
2.能應用專業知識評估個案、家庭、社區之現存及潛在性照護問題。 | 4 | ||||||
3.能於協助下有效處理社區照護偶發事件。 | 4 | ||||||
技能 (40%) | 三、一般臨床護理技能(40%) | ||||||
1.能瞭解衛生所個案管理的案別與種類。 | 4 | ||||||
2.能說出家庭訪視的工作流程﹙獲得家庭訪視的經驗﹚。 | 4 | ||||||
3.能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及溝通的能力。 | 4 | ||||||
4.能辨識社區或家庭中影響個人健康與疾病之因素 | 4 | ||||||
5.能運用衛生教育技能於門診、學校及社區。 | 4 | ||||||
6.能運用護理原理與技術於社區護理實務中。 | 4 | ||||||
7.能辨識及分析影響健康問題的因素並提供整體性及個別性的護理。 | 4 | ||||||
8.能運用各類評估工具發現健康問題,如DDST。 | 4 | ||||||
9.能實際應用三段五級在社區護理中。 | 4 | ||||||
10.能說出社區護理業務之推展及工作概況。 | 4 | ||||||
情意 (34%) | 四、關懷(6%) | ||||||
1.能主動關懷同儕。 | 3 | ||||||
2.能主動關懷社區民眾醫療問題,展現關懷行為。 | 3 | ||||||
五、溝通與合作(4%) | |||||||
1.能與個案、家庭與社區建立良好夥伴關係。 | 2 | ||||||
2.能與同儕及醫療團隊人員合作,相處融洽。 | 2 | ||||||
六、倫理素養(8%) | |||||||
1.對社區不同群體之健康能公平對待、一視同仁。 | 2 | ||||||
2.執行業務時能以社區群體權益為優先考量。 | 2 | ||||||
3.能於實習過程中,學習遵守職業倫理與道德。 | 2 | ||||||
4.能尊重個案、家屬及社區的自主,知情同意。 | 2 | ||||||
七、克盡職責性(12%) | |||||||
1.遵守實習規章,並善盡實習生的本分。 | 4 | ||||||
2.認同社區護理人員之角色,並於實習過程中認真負責。 | 4 | ||||||
3.能確實完成實習過程中的各項任務。 | 4 | ||||||
八、終身學習(4%) | |||||||
1.能主動充實相關專業資訊。 | 2 | ||||||
2.能自我評值並分享學習經驗。 | 2 | ||||||
認知 技能 情意 (8%) | 九、資訊與科技(4%) | ||||||
1.於收集社區護理相關新資訊時能遵守智財權與個資法 | 2 | ||||||
2.能運用多媒體網路或應用軟體收集新知並了解社區衛生政策 | 2 | ||||||
十、美感與創新(4%) | |||||||
1.能發揮創意與創新供個人或團體衛生教育 | 2 | ||||||
2.能認同、欣賞、感受並展現社區衛生護理人員之專業形象 | 2 | ||||||
總 分 | |||||||
指 導 老 師 | 單 位 指 導 者 | 單 位護 理 長 | 單 位 主 任 | ||||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社區衛生護理學實習評值表(醫院社區)
學制: 學生姓名: 班級: 座號: 學號:
實習醫院: 實習單位:實習日期: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評 分 項 目 | 單項配分 | 學生自評 | 單位指導者 | 老師 | |||||
認知 (21%) | 一、基礎生物醫學科學(10%) | ||||||||
1.瞭解社區衛生照護工作之進行 | 2 | ||||||||
2.瞭解社區常見的健康問題與其防治方法 | 2 | ||||||||
3.能應用相關基礎醫學知識於社區健康照護 | 2 | ||||||||
4判讀分析並解釋檢驗數據所代表的意義,提供合宜的照護 | 2 | ||||||||
5.指導個案正確用藥並提供用藥的相關資訊 | 2 | ||||||||
二、批判性思考能力(11%) | |||||||||
1.能應用護理專業知識進行個案、家庭或社區的評估 | 2 | ||||||||
2.能對社區相關業務與知能進行反思並分析問題 | 3 | ||||||||
3.能運用護理過程概念擬定照護計畫 | 2 | ||||||||
4.能評值照護服務之成效,並調整照護計劃。 | 2 | ||||||||
5.協助下能依社區健康照護問題之輕重緩急提出解決方案 | 2 | ||||||||
技能 (40%) | 三、一般臨床護理技能(40%) | ||||||||
1.瞭解醫院中社區衛生護理人員所管理之個案類型。 | 4 | ||||||||
2.瞭解家庭訪視之工作流程。 | 4 | ||||||||
3.能運用衛生教育方法於個案或團體衛生教育中。 | 4 | ||||||||
4.能辨識社區或家庭中影響個人健康與疾病之因素。 | 4 | ||||||||
5.能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及溝通的能力。 | 4 | ||||||||
6.能進行健康問題之評估以提供整體性照護計劃。 | 4 | ||||||||
7.能運用各類評估工具以發現個案、家庭或社區的健康問題。 | 4 | ||||||||
8.能瞭解三段五級於社區護理之應用。 | 4 | ||||||||
9.能說出社區護理業務之推展方式及工作內容 | 4 | ||||||||
10.能運用護理原理與技術於社區護理實務中 | 4 | ||||||||
情意 (29%) | 四、關懷(6%) | ||||||||
1.能對社區中各類族群進行關懷照護與生命的尊重 | 2 | ||||||||
2.能主動關懷接納同儕及其意見 | 2 | ||||||||
3.能察覺個案及家屬各層面之需求並給予適當的回應 | 2 | ||||||||
五、溝通與合作(4%) | |||||||||
1.能運用觀察及溝通技巧,表達意見 | 2 | ||||||||
2.能與同儕及醫療團隊人員合作,相處融洽 | 2 | ||||||||
六、倫理素養(8%) | |||||||||
1.對社區不同群體之健康能公平對待、一視同仁 | 2 | ||||||||
2.執行業務時能以社區群體權益為優先考量 | 2 | ||||||||
3.能於實習過程中,學習遵守職業倫理與道德 | 2 | ||||||||
4.能尊重個案、家屬及社區的自主,於執行照護時充份溝通 | 2 | ||||||||
七、克盡職責性(6%) | |||||||||
1.遵守實習規章,並善盡實習生的本分 | 2 | ||||||||
2.認同社區護理人員之角色,並於實習過程中認真負責 | 2 | ||||||||
3.能確實瞭解學習目標並完成實習過程的各項任務 | 2 | ||||||||
八、終身學習(5%) | |||||||||
1.能主動充實相關專業資訊 | 1 | ||||||||
2.能涉獵新知、自我評值並分享學習經驗 | 1 | ||||||||
3.能瞭解目前與社區健康議題及健康政策相關的新資訊 | 1 | ||||||||
4能將獲得的新知運用於護理專業工作中 | 1 | ||||||||
5.能分享學習經驗及成果 | 1 | ||||||||
認知 技能 情意 | 九、資訊與科技(6%) | ||||||||
1.於收集社區護理相關新資訊時能遵守智財權與個資法 | 3 | ||||||||
2.能運用多媒體網路或應用軟體收集新知並了解社區衛生政策 | 3 | ||||||||
(10%) | 十、美感與創新(4%) | ||||||||
1.能發揮創意與創新供個人或團體衛生教育 | 2 | ||||||||
2.能認同、欣賞、感受並展現社區衛生護理人員之專業形象 | 2 | ||||||||
總 分 | |||||||||
指導老師 | 單位指導者 | 單位護理長 | 護理部督導 | 護理部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