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與錫口教堂:饒河街口的古蹟記憶

格式
doc
大小
19 KB
頁數
1
上傳者
Lee Mero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1998-07-01,离现在 27 12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臺北市民生國小鄉土教學活動學習單

【古蹟巡禮篇】

活動十:饒河街口的教堂


饒河街觀光夜市入口附近有一座教堂,從前叫做「錫口教堂」,原來是由馬偕牧師於光緒年建立,但清末國勢衰弱與外國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加上中法戰爭爆發,法國人入侵臺灣,排外心理極為強烈,臺灣同胞見到洋人就打,洋教堂被搗毀了七所,錫口教堂也遭了殃。

事平之後馬偕牧師向臺灣巡撫劉銘傳呈訴,由北京政府撥一萬兩銀賠償,於是重建了七所同形式的「尖塔教堂」,又稱「賠償教堂」。

目前的錫口教堂經過改建,已經沒有尖塔了。


()、你怎麼看出這是一座教堂?


()、你知道教會裡有些什麼活動嗎?

做禮拜 □祈禱   □主日學   □詩班

查經 □燒香   □祭拜神明  □捐獻


()、仔細看看教堂的建築,你覺得那裡最好看?把它畫下來。它和中國的傳統寺廟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