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自然災害講義及學習單 班級︰ 座號︰ 姓名︰
自然界中所發生的地質、地形、氣候、水文、生物等現象,一旦危害到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或社經活動時,即稱為自然災害。但近年來,人類對自然資源不當的開發與利用,使得環境污染、資源匱乏等問題日漸嚴重,這些人為的災害也讓人類領悟到自然環境的脆弱與人類的渺小。
重點摘要︰
1.臺灣最常見的氣象災害有:颱風、豪雨、乾旱與寒害。
2.颱風是由太平洋上的熱帶性低氣壓發展而成,其中心附近風速達17.2公尺/秒以上時稱為颱風。
3.颱風所導致的主要災害包括:風災、水災、浪潮等。
4.中央氣象局豪雨特報的標準:
未來24小時累積雨量(mm) | 預報 |
50~130公釐 | 大雨特報 |
130~200公釐 | 豪雨特報 |
200~350公釐 | 大豪雨 |
350毫米以上 | 超大豪雨 |
5.臺灣最易發生長時間豪雨的時節為5、6月的梅雨季以及7、8、9月的颱風季。
6.寒潮帶來的低溫容易造成農作物及養殖漁業的直接損害,稱為「寒害」。
7.地震造成的直接性災害包括:地層錯動、山崩、土壤液化、地裂、建築物破壞與海嘯等
8.化石燃料燃燒後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是造成近百年來全球氣溫增高的最主要原因。
9.全球暖化將會有以下各方面的影響:海平面上升、氣候變遷、生態平衡失調。
第七章 自然災害學習單 班級︰ 座號︰ 姓名︰
一、選擇題
( )1.臺灣的哪一地區常有乾旱情形發生?(A)北部(B)東北部(C)西南部(D)東部。(易)
( )2.臺灣的颱風多發生於什麼季節?(A)春、夏季(B)夏、秋季(C)秋、冬季(D)春、冬季。(易)
( )3.有關地震預測技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地震可用前兆做準確預測字(B)地震的生成原因已完全了解,故未來成功的預測指日可待(C)地震成因錯綜複雜,故至今仍無法預測(D)臺灣因預測技術不足,因而無法與歐美國家有相同預測地震的能力。(易)
( )4.地震所形成的直接性災害,何者易造成沿海地區居民生命財產的損傷?(A)地層錯動 (B)山崩(C)土壤液化(D)海嘯。(易)
( )5.造成臺灣地震頻仍的主要因素為何?(A)海底火山釋放能量(B)隕石撞擊(C)人為不當開發(D)板塊碰撞。(中)
( )6.當未來一天累積雨量可能達到130~200公釐之間時,中央氣象局就會發布(A)大雨
特報(B)豪雨特報(C)大豪雨特報(D)超大豪雨特報。(易)
( )7.以下何者非超抽地下水所導致的人為災害?(A)地層下陷(B)乾旱加劇(C)地下水鹽化
地(D)下水位降低。(易)
( )8.以下哪些行動有助於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產生? (甲)資源回收再利用;(乙)必要時才使用冷氣機;(丙)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取代(丁)駕駛小客車。正確的是(A)甲乙(B)乙丁(C)乙丙丁(D)甲乙丙丁。(中)
( )9.根據統計,近一百年中,全球平均氣溫比以前高出0.6℃,這種地球氣溫逐漸上升的現象,稱為(A)熱浪來襲(B)溫室效應(C)全球暖化(C)土地沙漠化。(中)
( )10.化燃料的大量使用產生的哪一種氣體,是造成近百年來全球氣溫增高的最主要原因?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C) 氧化二氮(D)氟氯碳化物。(易)
填充題
1.臺灣最常見的氣象災害包括以下四項: 、、、。
2.(承上題)以上四大氣象災害中,何者災害的形成過程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中)
3.臺灣地區最具破壞力的氣象災害是(中)
4.臺灣位於板塊與海板塊交接處,故地震頻仍。(易)
5.(請舉兩例說明)全球暖化將對地球環境產生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