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與元微之書〉學習單
~朋友一生一起走~
設計者:新營高中 林聰宏
白居易生平
學習態度—─口舌成瘡,手肘成胝
白居易自幼聰慧。十一歲時,因兩河藩鎮戰亂,投奔在杭州作縣尉的堂兄。五、六年的顛沛流離生活中,白居易接觸到民間疾苦,並受到當時任蘇州、杭州刺史的兩位詩人韋應物、房孺復的影響,作有賦得古原草送別等詩篇。十五、十六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他曾於〈與元九書〉中描述為學的情狀:「口舌成瘡,手肘成胝(厚繭),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飛蚊症),蓋以苦學力文所致。」 |
※由文中畫底線的文句,可推知白居易的讀書態度是:□不求甚解 □用心不專 □勤學不倦
平生大事──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晚年好佛,號醉吟先生,中唐時期重要文人。
時期 | 年份 | 大事記 | 文風 |
青年時期 家境貧困,勤學不倦 | 772年(大曆7年) | 出生 | |
799年(貞元14年) | 投入科考 | ||
為官時期 直言敢諫,補察時政(作詩歌) | 802年(貞元17年) | 與元稹結交 | (甲)諷諭 (創作詩歌,推行新樂府運動,揭發政治黑暗、民生疾苦) |
806年(元和元年) | 作〈長恨歌〉 | ||
808年(元和3年) | 任左拾遺 | ||
809年(元和4年) | 作〈賣炭翁〉 | ||
814年(元和9年) | 授太子左贊善大夫 | ||
轉折時期 兼濟天下→獨善其身 | 815年(元和10年) | 元稹貶為通州司馬 白居易貶為江州司馬 | (乙)感傷 (傷感淪落失意之恨,以及對親友思念情懷) |
816年(元和11年) | 作〈琵琶行〉 (淪落失意之恨、描摹聲音經典之作) | ||
817年(元和12年) | 作〈與元微之書〉 |
※請依序回答下列問題:
(一)白居易生平事蹟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有:
□字樂天,為盛唐時期的重要文人(中唐)
□晚年好佛,又放意詩酒,自號香山居士與醉翁(醉吟)
□年輕時充滿理想及熱情,企圖以政治改革詩歌 (以詩歌改革政治)
□與元稹倡導新樂府運動,為社會寫實詩的健將
□中年遭貶謫江州,壯志消磨詩風轉為感傷閒淡
(二)請參考上表,推論白居易為官時期和轉折時期文風分別如何?
□(甲)宜填入感傷 □(甲)宜填入諷諭 □(乙)宜填入感傷 □(乙)宜填入諷諭
新樂府的揭旗者
「新樂府運動」是由白居易、元稹等共同提倡的文學改革運動。「新樂府」是用新題敘寫時事的樂府詩,與漢樂府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新樂府不入樂。且承繼杜甫社會寫實的精神,描寫民生疾苦,揭露社會的黑暗面,大大強調了詩歌的社會功能和諷諭作用。 |
※請依序回答下列問題:
一、如上述,請判斷「新樂府」的特色有:
□利用新標題來寫作 □內容以寫時事為主
□保留入樂的音樂性 □不重音樂性不入樂
二、如上述,請判斷下列選項何者可能是白居易的主張?(多選題)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上以詩補察時政,下以詩洩導人情
□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華美文辭)而作也
三、請問樂府詩的寫作手法多著重於:□抒情 □敘事 □說明 □議論
唐人第一「CP」──元白情深
一、初識元稹:
貞元17年,白居易與小他7歲的元稹同年於吏部考試書判拔萃科及第。兩人志同道合,相知相惜,白居易〈贈元稹〉(節錄):「自我從宦游,七年在長安。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又作〈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憶在貞元歲,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此日空搔首,何人共解頤?病多知夜永,年長覺秋悲。不飲長如醉,加餐亦似饑。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千言深情,溢於文辭。
二、為你寫詩:
白居易,家族排行二十二,稱「白二十二」;元稹,排行第九,稱「元九」。兩人常以詩作互贈,如白居易作〈秋雨中贈元九〉、〈春暮寄元九〉、〈勸酒寄元九〉、〈醉後卻寄元九〉、〈山石榴寄元九〉、〈夢微之〉、〈憶微之〉……等,約106首,兩人都是以詩歌酬贈唱和的知音。
三、元白友情記事──請依據詩文,填入適切選項:
(甲)分隔兩地,與友同夢 (乙)賞花騎馬,雪中共飲 (丙)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丁)想念也能治病 (戊)共編《元白唱和集》 (己)此次一別,恐不復見
註:(戊)選項中,「唱和」意旨用詩詞互相酬答。回應(信)者,往往會於詩題前加一「和」(音ㄏㄜˋ)回覆原作品。
詩文 | 友情記事 |
一爲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 〈贈元稹〉 | (乙)賞花騎馬,雪中共飲 |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元稹〈梁州夢〉 | (甲)分隔兩地,與友同夢 (註:元稹出差,白居易和弟弟朋友聚會突然想到他或許已經到了梁州。十幾天後,白居易收到元稹來信,信中〈梁州夢〉一詩,提及自己在梁州夢見和白居易同游曲江。) |
俸錢四五萬,月可奉晨昏。 廩祿二百石,歲可盈倉囷。 白居易〈初除戶曹喜而言志〉 棄名不棄實,謀養不謀身。 可憐白華士,永願凌青雲。 元稹〈和樂天初除戶曹喜而言志〉 | (戊)共編《元白唱和集》 (註:1.白居易除舊官任新官為戶曹。「戶曹」,主要職責是管理戶籍、簿帳,道路、旅館,田地、六畜、人口來往通行、免稅憑證之事。對於這方面的事務,聽取民眾的申訴和辯論,辨明是非,加以判處。 註:2.請注意詩名。) |
愁腸欲轉蛟龍吼,醉眼初開日月明。 唯有思君治不得,膏銷雪盡意還生。 元稹〈予病瘴,樂天寄通中散、碧腴垂雲膏…因有酬答〉 | (丁)想念也能治病 (註:元稹在外地生病,白居易寄藥給他,並說運藥路程近1個月,恐緩不濟急,但仍希望能慰藉元稹的病) |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白居易〈夢微之〉 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 元稹〈酬樂天頻夢微之〉 | (丙)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註:白居易不直說自己思念元稹,卻言夢到元稹在想他。元稹也戲謔作詩回復,說自己生病亂作夢,但就是沒有夢見白居易) |
自識君來三度別,這回白盡老髭須。 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後回相見無。 元稹〈過東都別樂天〉 | (己)此次一別,恐不復見 (註:白居易約60十歲時,元稹行經洛陽與他相會,離開時傷感地作此詩) |
白居易與元稹相交,文學與友誼相映,世稱「元白」。而在成語中不乏描寫友情的成語,請先閱讀下列成語解釋,並與圖片進行配對,並填入代號。
a.義結金蘭:情意相投的朋友 | c.忘年之交:不拘年歲輩分而結交為友 | ||
b.管寧割席:比喻朋友絕交 | d.班荊道故:形容朋友在途中相遇,互敘舊情 | ||
b | a | c | d |
寫給好友元稹的一封信—─〈與元微之書〉
四月十日夜,樂天白: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 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 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僕初到潯陽時,有熊孺登來,得足下前年病甚時一札,上報疾狀,次敘病心,終論平生 交分。且云:「危惙之際,不暇及他,惟收數帙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白二十二 郎,便請以代書。』」悲哉!微之於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聞僕左降詩,云: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 尚不可聞,況僕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且置是事,略敘近懷。 僕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無恙。長兄去夏自徐州 至,又有諸院孤小弟妺六、七人,提挈同來。昔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飢飽: 此一泰也。 江州風候稍涼,地少瘴癘,乃至蛇虺蚊蚋,雖有甚稀。湓魚頗肥,江酒極美,其餘食物 ,多類北地。僕門內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 求人:此二泰也。 僕去年秋始遊盧山,到東、西二林間香爐峰下,見雲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捨,因 置草堂前有喬松十數株,修竹千餘竿;青蘿為牆垣,白石為橋道;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 簷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往,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 在其中,不惟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 計足下久得僕書,必加憂望;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其餘事況,條寫如後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不覺 欲曙。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平生故人,去我萬里 。瞥然塵念,此際蹔生。餘習所牽,便成三韻云: 「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裏曉燈前。籠鳥檻猿俱 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 微之,微之!此夕此心,君知之乎! 樂天頓首 |
一、寫作背景與情境
(一)請閱讀本文第一段,並完成下表:
寫信時間 | 四月十日晚上 | 寫信人 | □白居易 □元稹 □熊孺登 |
傳信人 | □白居易 □元稹 □熊孺登 | 受信人 | □白居易 □元稹 □熊孺登 |
分別時間 | □一年 □兩年 □三年 | 未通信時間 | □一年 □兩年 □三年 |
(二)請分析作者運用何種寫作手法描述「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又傳達怎樣的心情?
文句 | 寫作手法 | 傳達的心情 |
膠漆之心 | □比喻手法 □對比手法 □倒敘手法 | 形容自己與好友元稹交情深厚 ( 如膠似漆 ) |
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 | □比喻手法 □對比手法 □倒敘手法 | 描寫彼此分隔南北兩地,無法相聚也無法忘懷的相思之情 |
二、往事如昨,悲從中來
(一)第二段中,請問元稹是在什麼狀態寫信託友人將信帶予白居易?
□連登黃甲 □新婚誌喜 □喜獲麟兒 □病魔纏身
(二)承上題,元稹書信內容依序為何?
□病中心情→病中情狀→往日情誼 □病中心情→往日情誼→病中情狀
□病中情狀→往日情誼→病中心情 □病中情狀→病中心情→往日情誼
(三)元稹聞白居易遭貶謫,縱使抱病仍作詩(書信)對白居易表達關懷之情。〈聞僕左降詩〉:「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註:白居易遭貶至江州),垂死病中驚坐起,闇風吹雨入寒窗。」下列選項中,最能表現元稹對白居易深切關懷之情狀的是:
□殘燈無焰影幢幢 □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 □闇風吹雨入寒窗
(四)請問「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僕心哉!」文意理解何者正確?
□這詩句其他人都沒有聽過,更何況是我 □這詩句其他人都不願理解,更何況是我
□這詩句其他人都不知道,更何況是我 □這詩句其他人都不忍心聽聞,更何況是我
(五)承上題,請問下列選項何者可以形容白居易吟誦好友元稹詩句後的心情?
□悻悻 □悽悽 □惻惻 □啾啾 □哈哈
三、「我很好,別擔心!」──以「三泰」告慰友人
(一)第三段中,白居易表示自己「方寸甚安」的原因為何?
□深耕易耨,自給自足 □遊山玩水,築草堂居 □失去父親的姪子女,悉在目前
(二)第四段中,白居易描寫的江州景物如何?
□暑熱難耐 □涼爽宜人 □鮮魚肥嫩 □酒水甘醇□五穀豐登
(三)承上題,請問白居易自言對此生活是否感到滿意?為什麼?
因為 | 所以 |
飲食習慣與北方相似,且身衣口食,免求於人 | □滿意 □不滿意 |
(四)第五段中,作者設置的草堂有哪些佈置(景物)?
□喬木 □松樹 □楠樹 □竹子 □青蘿 □牡丹 □殘燈
□山峰 □石榴花□蓮花 □梅花 □白石 □流水 □石徑
(五)承上題,作者藉由描寫草堂環境,表達個人感受如何?
□家財萬貫,炫富心態 □不流於俗的審美情趣 □優游於美景,忘懷功名利祿
(六)請統整第三段至第五段,並參考馬斯洛需求金字塔(如表及附圖),說明三泰所指為何?並分析其屬於哪一種需求層次的滿足?
需求 | 說明 |
自我實現 | 滿足並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的需求 |
自尊的需求 | 社會地位、成就和能力能夠被外界認可的需求 |
社交關係需求 | 人際友愛和希望歸屬於群體,獲得關心的需求 |
安全的需求 | 人類保障自身安全,擺脫外界威脅侵害的需求 |
生理的需求 | 人類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食衣住行的要求 |
原文 | 表示 | 需求層次 | |
一泰 | 昔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飢飽 | 家人相聚,體健心安 | 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 |
二泰 | 身衣口食,且免求人 | 生活自足,不求於人 | 自尊的需求 |
三泰 | 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惟忘歸,可以終老 | 徜徉山林,築草堂居 | 自我實現 (值得討論) |
(七)請閱讀下列有關「自我實現」需求的定義,並試著推論第三泰「徜徉山林,築草堂居」是否屬於自我實現需求層次?為什麼?
自我實現,是指個體的 各種才能和潛能在適宜的社會環境中得以充分發揮,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的過程,亦指個體身心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的境界。 |
答:
四、隆情厚誼,思念不已
(一)第七段中,作者在什麼情境下寫信給元稹?請完成下表。
原文 | 說明 | ||
時間 | 寫信時間 | 作此書夜 | □從早晨寫到三更半夜 □從夜晚寫到隔日早晨 |
完成時間 | 封題之時,不覺欲曙 | ||
地點 | 草堂中,山窗下 | ||
看見(聽見)人物、景物有: | □喬木 □竹子 □燭火 □猿猴 □鳥 □老虎 □僧人 □孩童 □老人 □元稹 □婦人 □樵夫 | ||
見物而興發的情感是: | 瞥然塵念(忽然興起俗念), 此際蹔生 | □思念起遠方朋友的相思之情 □面對地處荒涼感到厭惡之情 □心如死灰而有自我了斷之情 | |
寫作手法是: | □敘事寫情 □藉景抒情 □說理議論 |
(二)第七段中,「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比喻為何?
□人類手段兇殘,造成物種滅絕
□動物遭到關押,凸顯作者對處境的憤恨
□藉猿猴和鳥不得回返山林,喻自己和元稹皆不得回返朝廷的處境
(三)請問本詩「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後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裡晚燈前。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運用何種寫作手法,表達何種心情?
答:這首詩運用 □開門見山 □視角轉換 □今昔對比的手法,
呈現( 過往意氣風發與如今落寞困頓的強大落差),
表達彼此(雖皆遭貶謫,但仍倖存免殃,只是難以相見,哀痛中帶有一絲慶幸。)
(四)文末作者對好友元稹說:「微之!微之!此夕此心,君知之乎?」流露出怎樣的心情?
□自我否定 □懷疑人生 □渴望被理解 □傷感自憐
(五) 敘事時,當情感高漲時,將對象,不管是人、事或物,都當做已在面前的人,向他呼叫、傾訴,就是「呼告」。此寫作手法可以使作品情意更濃,更扣人心弦!請分析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全文運用呼告法( )次呼喚「微之」 | 表達: □貶謫之忿恨 □國愁之悲痛 □思友的深情□失戀的愁悶 |
★延伸思考與閱讀
(一)你(妳)生命中,是否有一個對你(妳)時刻關心、牽腸掛肚的朋友?請加以描述他(她)的形象和你(妳)互動的事蹟。若無,請選擇一個你(妳)願意為他(她)牽腸掛肚的朋友,並說明原因。
答:
(二)請閱讀下文,並回答問題:
人的一生要接觸很多人,因此應該有兩個層次的友情:寬泛意義的友情和嚴格意義的友情。沒有前者未免拘謹,沒有後者難於深刻。 寬泛意義的友情是一個人全部履歷的光明面。它的寬度與人生的喜樂度成正比。但不管多寬,都要警惕邪惡,防範虛偽,反對背叛。 嚴格意義的友情是一個人終其一生所尋找的精神小村落,在尋找的途中不應該有任何實利性的路標。在沒有尋找到時候只能繼續尋找,而不能隨腳停駐。因此我們不宜輕言「知己」。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安於寬泛意義上的友情,反而彼此比較自在。 一旦獲得嚴格意義的友情,應該以生命來濡養。但不能因珍貴而密藏於過度敏感的陰影處,而應該敞晾於博愛的陽光下,以防心理暗箱作崇。 (節錄自余秋雨〈清理友情〉) |
作者將友情分成寬泛意義的友情和嚴格意義的友情。請就〈與元微之書〉一文判斷,元稹和白居易兩人的友情屬於哪一種?為什麼?
答:
你是否同意作者對友情分類的定義?為什麼?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