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
毒性化學物質緊急應變計畫書
環境保護暨職業安全衛生中心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二月
目 錄
壹、前言-------------------------------------------1
貳、基本資料
一、毒理相關資料---------------------------------1
二、運作場所位置圖-------------------------------2
三、管理組織-------------------------------------4
四、院、系所單位人員訓練與演練-------------------7
參、應變
一、緊急通報程序、內容及方式---------------------7
二、緊急應變步驟-------------------------------10
三、災害通報及聯絡圖---------------------------15
四、緊急應變小組相關單位及人員聯絡電話---------17
五、化災應變程序與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
之對照應用---------------------------------20
肆、附件(物質安全資料表)-----------------------21
毒性化學物質緊急應變計劃書
環安衛中心危廢組 93.05.1
壹、前言
為了教學與研究,學校實驗室使用各類化學物質之機會愈來愈多
,導致實驗室愈具有潛在危害因子,因此實驗室工作人員於操作過程
中若稍有疏忽或處置不當,都將導致火災、爆炸等意外及化學品中毒
的事件,輕微時影響人員之健康,嚴重時造成工作環境污染及人員之
傷亡。
一旦發生意外事故,應立即採取快速且有效的緊急應變處理措施
,以期於意外事故發生時能有效因應,將災害風險降至最低,避免因
災害擴大損及生命財產及造成環境危害確保工作場所及附近周遭之安
全。
貳、基本資料
一、毒理相關資料
毒性化學物質依其毒理之特性,可分為以下四類:
1.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化學物質在環境中不易分解或因生物
蓄積、生物濃縮、生物轉化等作用,至污染環境或危害人體
健康者。如:三氯甲烷(列管編號054)。
2.第二類毒性化學物質:化學物質有致腫瘤、生育能力受損、
畸胎、遺傳因子突變或其他慢性疾病等作用者。如:丙烯醯
胺(列管編號050)。
3.第三類毒性化學物質:化學物質經暴露,將立即危害人體健
康或生物生命者。如:氰化物(列管編號046)。
4.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化學物質有污染環境或危害人體健康
之虞者。如:二氯甲烷(列管編號079)。
各種類毒性化學物質之詳細資料,可由化學品的身分證,
即物質安全資料表(如附件)簡稱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中獲知,可於購買毒性化學物質時,要求販賣廠
商提供,或由行政院環保署中部辦公室網站下載(網址:
http://www.twdep.gov.tw/www/d50/d51/tox/msds/toxmsds.htm),其
中除簡明扼要記載毒性化學物質的特性外,也包括了安全處理
、緊急應變、清除污染和控制危害等資料,以補充標示內容中
危害警告訊息及防範措施不足之處。
二、運作場所位置圖(顏色標明部份,為毒化物運作單位)
(一)校總區
『請參考國立台灣大學教職員錄』
(二)醫學校區
『請參考國立台灣大學教職員錄』
三、管理組織
(一)建立管理系統之主要功用為當意外事故發生時,搶救人員各
司其責,以縱向上下溝通,統籌行政支援力量防救及處理,
將混亂的災害現場條理化,俾使災害損失減低至最小,並及
早完成善後復原工作。當事故現場人力不足或規模較小時,
其任務分組可依現況作適當的調整。
(二)校長為緊急應變小組召集人及應變總指揮,總務長為副召集
人兼業務執行督導,學務處、人事室、會計室、本校一級單
位及附設單位之主管(除法律學院、社會科學院、醫學院、
公衛學院、附設醫院、山地農場及實驗林管理處外)共同組
成小組成員。為爭取時效,對於災害之防救與處理,法律學
院、社會科學院、醫學院、公衛學院、附設醫院、山地農場
及實驗林管理處,應比照本計劃書成立緊急應變小組。
(三)緊急應變小組成員
1.校總區
應變小組 | 職 掌 |
校長 (應變小組召集人 及應變總指揮) | 1.視災害搶救之需要,召集緊急應變小組,成立24 小時值勤救災指揮中心。 2.救災作業之協調與狀況之掌握。 3.各項緊急應變措施之決定與發佈實施。 |
總務長 (應變小組副召集人兼業務執行督導) | 1.協助小組召集人綜理督導緊急應變處理小組業 務。 2.協助小組召集人協調、督導緊急應變處理小組業 務單位推動執行工作。 3.依小組召集人指派,隨同外界代表現場勘察救災 技術指導。 |
總務處 | 災害防範及災害搶救行政事務之支援。 |
學務處 | 校園安全及災害防救之協調處理。 |
環安衛中心 | 災害防救之協助處理。 |
秘書室 | 重大突、偶發預警資訊、災情資訊之蒐集、發佈。 |
駐警隊 | 救災指揮中心之設立及值勤聯繫業務。 |
各一級單位 及附設單位 | 災害防救之業務。 |
人事室 | 災害防救人事相關業務行政支援。 |
會計室 | 災害防救會計相關業務行政支援。 |
2.醫學校區
應變小組 | 職 掌 |
校長 (應變小組召集人及應變總指揮) | 1.視災害搶救之需要,召集緊急應變小組,成立24小時值勤救災指揮中心。 2.救災作業之協調與狀況之掌握。 3.各項緊急應變措施之決定與發佈實施。 |
醫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應變小組副召集人兼業務執行督導) |
。 2.協助小組召集人協調、督導緊急應變處理小組業務單位推動執行工作。 3.依小組召集人指派,隨同外界代表現場勘察救災技術指導。 |
事務組 | 災害防範及災害搶救行政事務之支援。 |
學務分處 | 校園安全及災害防救之協調處理。 |
校總區環安衛中心 、醫學院環衛及輻射安全小組、 公共衛生學院環保與安衛小組 | 災害防救之協助處理。 |
秘書室 | 重大突、偶發預警資訊、災情資訊之蒐集、發佈。 |
駐警隊 | 救災指揮中心之設立及值勤聯繫業務。 |
各一級單位 及副設單位 | 災害防救之業務。 |
人事室 | 災害防救人事相關業務行政支援。 |
會計室 | 災害防救會計相關業務行政支援。 |
(四)緊急應變小組任務分組及工作內容
1.校總區
任務分組 | 工 作 內 容 |
現場指揮官 (院、系所單位主管) | 1.現場救災與化學物質處理作業之指揮與佈署。 2.支援需求之提出。 3.人力支援之機動調派。 |
通報組 (事故單位、駐警隊、環安衛中心) | 1.緊急狀況的警報發佈,及通報現場處理狀況。 2.依指示與現場指揮中心聯繫。 3.向有關單位請求支援協助。 |
搶救組 (事故單位、營繕組、事務組、環安衛中心) | 1.協助災變分析與物質安全資料表及防護救災器材 之提供。 2.專業與技術之提供、支援。 3.現場救災、狀況控制與化學物質處理作業(搶救 洩漏、遮斷與修護)。 |
疏散組 (事故單位、駐警隊) | 緊急狀況發生時之人員疏散引導並管制人員進出。 |
救護組 (學務處保健中心與 事故單位急救人員) | 傷患急救及協助送醫。 |
行政支援組 (人事室、會計室) | 災害防救人事與會計相關業務。 |
2.醫學校區
任務分組 | 工 作 內 容 |
現場指揮官 (系所單位主管) | 1.現場救災與化學物質處理作業之指揮與部署。 2.支援需求之提出。 3.人力支援之機動調派。 |
通報組 (事故單位、駐警隊、校總區環安衛中心、醫學院環衛及輻射安全小組、公衛學院環保與安衛小組) | 1.緊急狀況的警報發佈,及通報現場處理狀況。 2.依指示與現場指揮中心聯繫。 3.向有關單位請求支援協助。 |
搶救組 (事故單位、事務組) | 災害防範及災害搶救行政事務之支援。 |
疏散組 (事故單位、駐警隊、校總區環安衛中心) | 緊急狀況發生時之人員疏散引導並管制人員進出。 |
救護組 (事故單位) | 傷患急救及協助送醫。 (本院區與臺大醫院相連,利於傷患即時救護) |
行政支援組 (人事室、會計室) | 災害防救人事與會計相關業務。 |
四、院、系所單位人員訓練與演練
受訓人員以系所單位教職員工生為對象,訓練重點為火災、
爆炸預防及毒性化學物質洩漏緊急處理方法及中毒急救方法
。
新進人員須接受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及緊急防護訓練,由
各單位安排課程與實施時間。
每年至少一次狀況模擬演練,針對備有之設備器材如滅火器
等,讓教職員工生實際操作,並就缺失處再加強教職員工生
教育訓練。
選派有關人員參加學校或政府機關(如教育部、環保署、勞
委會、原委會及工業局等)主辦或協辦之訓練課程及講習會
。
參、應變
一、緊急通報程序、內容及方式
(一)緊急通報程序
1.發現緊急狀況之人員應立即就近通知相關人員或告知系所單
位辦公室災害現場之狀況。
2.系所單位辦公室人員應告知系所單位教職員工生緊急狀況,
並依狀況通知相關之救援單位(如P15、P16職業災害通報及聯
絡圖所示)。
3.如因洩漏、化學反應或其他突發事故,而污染運作場所周界
外之環境或於運送過程中,發生突發事故而有污染環境或危
害人體健康之虞者,實驗場所負責人應立即採取緊急防治措
施,並至遲於一小時內,報知當地主管機關(台北市環保局
第二科:2728-7260或2720-6301~2)。
4.發生事故後,系所單位應於十二小時內報告所屬院方,所屬
院方呈報校長;實驗場所負責人應自事故發生後三天內,填
寫「毒性化學物質事故調查處理報告表」向事故發生地主管
機關報備。報告表可由環安衛中心網站下載,網址:
(http://ccsun57.cc.ntu.edu.tw/~epc/hazardous.htm)
(二)緊急通報內容
當進行通報時,通報人務必採用最短、最有效的告知方式
,以爭取時效並清楚告知,若能於事先擬訂制式之通報詞,以
供相關人員練習,較可避免緊急時,因慌張而將通報內容掛一
漏萬,造成延誤或導致更嚴重的後果。下列為緊急通報內容應
包含之事項;另表一亦提供針對不同的通報對象,供參考的通
報詞範例。
1.通報人單位、職稱及姓名。
2.通報事故發生時間。
3.事故發生地點。
4.事故狀況描述。
5.傷亡狀況報告。
6.已實施或將實施之處置。
7.可能需要之協助。
8.其他。
(三)緊急通報方式
1.喊叫。
2.電話。
3.傳真。
4.廣播。
5.其他可靠、快捷方式。
表一 通報詞範例
包含內容:a.發現者 b.時間 c.事故地點d.洩漏物 e.目前狀況 f.人員狀況 g.其他。 範例:「喂!系辦嗎?我是研一生趙一二,在約十點時,發現由119實驗室傳出 刺鼻味,可能是氯氣外洩,目前無人員傷亡,但範圍有持續擴大的現象 ,請儘快派員前往瞭解協助處理」。
包含內容:a.時間 b.事故地點 c.洩漏物 d.目前狀況 e.應變動作或逃生方向 f.其他。 範例:「系上全體師生請注意!系上全體師生請注意!119實驗室,於上午十點 發生氯氣外洩,目前範圍正持續擴大中,請全體師生立即往上風處,東 側側門方向疏散」。
包含內容:a.廣播單位、廣播者 b.災害種類 c.災害程度 d.氣象條件 e.應變 動作或逃生方向 f.聯絡電話 g.其他。 範例:「這裡是○○系,我是職員錢二三,目前本系發生氯氣外洩事件,氯氣 正持續洩漏中,因現在風向為東北風,有可能擴散至○○系,請 貴單 位全體師生緊閉門窗,並迅速向西北方向疏散,至本校傅鐘旁集合,本 單位已派人於該地點負責接待,本單位之聯絡電話為2363-0231或校內分 機1234」。(應重複2~3次)
包含內容:a.請求者b.災害種類c.災害程度d.支援項目e.災害地點f.聯絡 電話g.約定地點h.其他。 範例: 求援單位:「喂!是消防局(環保中心)嗎?我這裡是國立台灣大學○○系,我 是職員孫三四,本校地址是羅斯福路四段一號,本單位119實驗室因發 生氯氣大量外洩,請 貴局緊急支援A級防護衣1套,可以嗎?」 支援單位:「可以」。 求援單位:「那我留下聯絡資料,我的聯絡電話是2363-0231,我是職員孫三四, 請將支援器材送到本校大門口,我們會派人在那邊接應」。 支援單位:「好的,我們立刻派人送A級防護衣1套過去。再確定一下,貴單位的 地址是羅斯福路四段一號,電話是2363-0231,是否正確?」 求援單位:「正確,謝謝您的協助」。
包含內容:a.通報者 b.災害地點c.時間d.災害種類e.災害程度f.災情 g.聯絡電話h.其他 範例:「喂!環保局嗎?我這裡是國立台灣大學○○系,我是職員周四五,本 單位在今天上午十點,於119實驗室發生氯氣大量外洩,目前無人員傷亡 ,本單位正全力搶救,預估災情可能會蔓延至東南方向的鄰近地區,本 單位正密切觀察中,如有進一步情況會立刻回報,本單位地址是羅斯福 路四段一號,我的聯絡電話是2363-0231」。 |
二、緊急應變步驟
預防是避免毒化物中毒之最高指導原則,但如萬一毒化物中
毒意外發生,現場搶救與人員急救是相當重要的部份,就搶救人
員應有之觀念、災害之緊急防護措施及處理原則與方法分述如下
:
化學災害搶救人員應注意事項
1.不管任何人到達意外事故現場,安全絕對是主要的考量。
2.先辨識化學品的種類與特性。
3.未穿著防護裝備之人員不得進入污染區域,處理人須確實配
戴防護裝備,由除污走道進出禁區,事故處理後須確實除污
才能離開。
4.不瞭解狀況不要勉強處理,要請求專家及化學災害預防技術
支援諮詢中心協助。
5.要會運用物質安全資料表、緊急應變指南等資料。
6.須熟悉個人防護具及各項搶救設備之使用,並定期維護。
7.行動須正確而不是求快,要第一次就做對,才不會救人反被
人救。
中毒發生時之立即處理
1.鎮定自己避免本身亦被毒化物污染。
2.急救(見急救方法),並儘速送醫。
3.打電話求救。
校總區駐警隊(校內分機:2253或校內報案專線:110);醫學校區駐警隊(2312-3456分機8063)
(2)校總區保健中心(校內分機:2225或2363-8190)
(3)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02)2365-9055轉88606
(4)台大醫院毒物諮詢中心(02)2392-1998
(5)台北榮總毒物諮詢中心(02)2871-7121
意外災害緊急防護措施
1、緊急處理
(1)疏散不必要之人員。
(2)隔離污染區並關閉入口。
(3)視事故狀況,聯絡供應商、消防及緊急處理單位以尋
求協助。
(4)搶救者須穿戴完整之個人防護設備,方可進入災區救
人。
(5)緊急應變搶救編組宜採互助支援小組方式進入災區救
人。
(6)急救最重要的是迅速將患者搬離現場至通風處,檢查
中毒症狀,判斷其中毒途徑並給予適當的急救。
2、洩漏、著火處理
視事故狀況,聯絡供應商、消防及緊急處理單位以尋
求協助。
人員須先撤離洩漏區,不要接觸或穿越洩漏污染區域
。
依現場地勢考量,保持人員位於上風處,遠離低漥或
通風不良處。
僅由受過訓之人員負責清理與處置之工作,且人員必
須有適當之防護裝備。
避免任其流入下水道或其他密閉空間。
切斷並移開所有引火源,在人員可接近之狀況下,設
法阻止或減少溢漏。
(四)急救處理原則與方法
1、急救處理原則
立即搬離暴露源。不論是吸入、接觸或食入性的中毒傷
害,應先移至空氣新鮮的地方或給予氧氣,並在安全與
能力所及之情況下,儘可能關閉暴露來源。
脫除被污染之衣物。迅速且完全脫除患者之所有衣物
及鞋子,並放入特定容器內,等候處理。
清除暴露的毒化物。
若意識不清,則將患者做復甦的姿勢且不可餵食。
若無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施予心肺復甦術(CPR)。
若患者有自發性嘔吐,讓患者向前傾或仰躺時頭部側傾
,以減低吸入嘔吐物造成呼吸道阻塞之危險。
立即請人幫忙打電話至119求助。
立即送醫,並告知醫療人員曾接觸之毒性化學物質。
2、急救處理方法
救護人員到達前,請參照「現場急救與處理流程圖」
(見圖一)中,不同暴露途徑實施急救。
詳細急救步驟,請參照接觸之化學物質之「物質安全資
料表」(MSDS)(見附件),緊急處理及急救措施中,
依其暴露途徑實施急救。
備註. 備註:如有下列情況,則不可催吐: 1.服入為強酸、強鹼性物質(如吞入後立即發現,可給予牛奶,若非當場發現, 則禁食任何東西,並立即送醫)。 2.石油或石油製劑。 圖一、現場急救與處理流程圖
解毒劑、拮抗劑(Antidote)
解毒(拮抗)劑的原理有許多種,但其目的都一樣,是要將已進入體內毒物所引起之毒性降低,如進入體內之金屬與金屬拮抗劑形成可溶性之金屬化合物,進而由腎臟排出。但必須注意的是解毒(拮抗)劑亦是一種藥物
,是在中毒後才使用,決不可在未中毒前預先使用。
代表性毒化物中毒之現場急救
A.腐蝕性之酸:
(A)脫去污染衣物,以清水沖洗污染區域。
(B)如食入,不可催吐及洗胃;給患者飲水,但不可
使用中和劑。
(C)立即送醫。
B.腐蝕性之鹼:
(A)脫去污染衣物,以清水沖洗污染區域。
(B)用水漱口(如經口食入),減少黏膜刺激。
(C)不可催吐、洗胃及用酸中和。
(D)立即送醫。
C.氫氟酸:
(A)立即用清水清洗受暴露區域,並除去受污染之衣
物。
(B)在接觸區塗抹葡萄糖酸鈣軟膏(calcium
gluconate),使氟變成不溶之氟化鈣,因而減少
進入體內的機會。
(C)立即送醫。
D.四氯化碳:
(A)除去受污染衣物,以水、肥皂清洗受污染區。
(B)如吞入且病人清醒,則催吐。
E.甲醇:
(A)如在口服暴露2小時內,且病人清醒,則催吐。
(B)立即送醫。
F.石油製劑及環狀碳氫化合物:
(A)除去污染衣物,以水及肥皂清洗受污染之皮膚。
(B)立即送醫。
(五)善後處理
1、人員除污處理:
(1)自事故現場回到指揮中心前宜先做好裝備及工具的除
污工作。
(2)依指定路徑進入除污場所。
(3)以大量水沖洗防護裝備及洩漏處理工具。
(4)簡易測試是否有殘留毒性化學物質,若有者再進一步
清洗。
(5)完成後依指示在特定區域將防護裝置脫除。
(6)脫除之防護裝置及除污處理後的廢棄物宜置於防滲塑
膠袋或廢棄除污容器中,待進一步處理。
2、災後處理:
(1)保持洩漏區通風良好,且其清理工作須由受過訓之人
員負責。
(2)對於消防冷卻用之廢水,可能具有毒性,應予以收集
並納入廢水處理系統處理。
(3)洩漏區應進行通風換氣,廢氣應導入廢氣處理系統。
(4)可以非燃性分散劑撒於洩漏處,並以大量水和毛刷沖
洗,待其作用成為乳狀液時,即迅速將其清除乾淨。
(5)亦可以細砂代替分散劑,再以不產生火花之工具將污
砂剷入桶中,再將其氣體導入廢氣處理系統。
(6)事後可以使用清潔劑和水徹底清洗災區,產生之廢水
應予以收集處理。
三、災害通報及聯絡圖
『國立台灣大學校總區職業災害通報及聯絡圖』
與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校緊急災害通報及聯絡圖』
請以彩色印表機列印
四、緊急應變小組相關單位及人員聯絡電話
(一)校總區
單位 | 職稱 | 姓名 | 聯絡電話 |
校長室 | 校長 | 陳維昭 | 23634090;33662000 |
副校長室 | 副校長 | 吳靜雄 | 33665997 |
教務處 | 教務長 | 陳泰然 | 23631482 |
學務處 | 學務長 | 溫振源 | 23623122 |
總務處 | 總務長 | 陳振川 | 23622086 |
理學院 | 院長 | 王 瑜 | 23637562 |
工學院 | 院長 | 楊永斌 | 23632104 |
生農學院 | 院長 | 楊平世 | 2440;3020 |
生科學院 | 院長 | 林曜松 | 33665960 |
電資學院 | 院長 | 貝蘇章 | 23635251-321 |
物理系 | 33665176;33665188 | ||
化學系 | 23690152-101 | ||
地質系 | 23635880 | ||
心理系 | 2373轉7411 | ||
大氣系 | 23654298 | ||
海洋所 | 23637062 | ||
機械系 | 23652164 | ||
化工系 | 23635462 | ||
環工所 | 23638994 | ||
工業研究中心 | 23632104 | ||
材料所 | 2702 | ||
農藝系 | 3174;2723 | ||
生工系 | 23629800 | ||
農化系 | 23632393 | ||
植微系 | 23620639 | ||
昆蟲系 | 23635453 | ||
森林系 | 23699011 | ||
畜產系 | 27324900 | ||
獸醫系 | 2548-1208 | ||
園藝系 | 23660727 | ||
生機系 | 23929769 | ||
食科所 | 23636467 | ||
電機系 | 23689172 | ||
光電所 | 23657624 | ||
生科系 | 23637274 | ||
生技系 | 23621301 | ||
動物所 | 3322;2350 | ||
植科所 | 2676 | ||
分子細胞所 | 23620261轉2121 |
單位 | 職稱 | 姓名 | 聯絡電話 |
生態演化所 | 2133 | ||
漁科所 | 23629919 | ||
生化所 | 23620261轉1061 | ||
微生所 | 33662269 | ||
凝態中心 | 33665200 | ||
生技中心 | 27337180 | ||
總務處 | 23924717 | ||
學務處 | 23623122 | ||
教務處 | 33662417 | ||
秘書室 | 33662030 | ||
軍訓室 | 33662054 | ||
人事室 | 33665930 | ||
會計室 | 33662093 | ||
保健中心 | 33662180 | ||
駐警隊 | 33662185;校內報案專線110 | ||
環安衛中心 | 33662006 | ||
(二)醫學校區
單 位 | 職稱 | 姓名 | 聯 絡 電 話 |
校長室 | 校長 | 陳維昭 | 23634090;33662000 |
醫學院 | 院長 | 陳定信 | 23123456--8000,2185 |
公共衛生學院 | 院長 | 王榮德 | 23123456--8466 |
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科、所 | 23123456-2211,2212 | ||
微生物學科、所 | 23123456-2219,8293 | ||
寄生蟲學科 | 23123456--2217,8261 | ||
生化學科、所 | 23123456--2214,8227 | ||
生理學科、所 | 23123456--8241,8231 | ||
病理學科 | 23123456--2154 | ||
法醫學科 | 23123456--2156,5489 | ||
牙醫學系 | 23562148 | ||
口腔生物科學所 | 23562340 | ||
醫技系、所 | 23562798 | ||
藥學系、所 | 23123456--2225,8381,8402 | ||
藥理學科、藥理所 | 23123456--2221,2222 |
單 位 | 職稱 | 姓名 | 聯 絡 電 話 |
毒理所 | 23123456--8607,23562230 | ||
免疫所 | 23123456--8630 | ||
分子醫學研究所 | 23123456--5011,5671 | ||
臨床醫學研究所 | 23123456--7073,7263 | ||
醫學工程研究所 | 23123456--1443 | ||
光電生物醫學中心 | 23123456--5158,8454 | ||
動物中心 | 23123456--2209,8162 | ||
流行病學研究所 | 23123456--8360 | ||
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 23123456--8364 | ||
環境衛生研究所 | 23123456--8461 | ||
事務組 | 23123456--2195 | ||
學務分處 | 23517168 | ||
秘書室 | 23562189 | ||
駐警隊 | 23123456--8062 | ||
人事室 | 23123456--8130 | ||
會計室 | 23123456--8120 | ||
醫學院環衛及輻安小組 | 23123456--8071,8072,2196 | ||
公衛學院環保與安衛小組 | 23516478--52 |
五、化災應變程序與物質安全資料表之對照應用
肆、附件(物質安全資料表)
『請參考運作之毒性化學物質之物質安全資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