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 8/27~8/31 | 第一單元大自然的心聲 | 第一課咱來去看水筆仔 | 1-3-8能從聆聽中培養主動學習閩南語的興趣與習慣。
2-3-2能順暢的運用閩南語與別人談論生活經驗。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4-3-1能運用標音符號與漢字,閱讀閩南語文章,並理解其文意。 | 1.能正確讀出本課課文的語音,並能朗讀、美讀,且能了解文意。
2.能運用本課語詞於日常生活中。 | 活動一:啥物是紅樹林?
1.教師展示紅樹林的圖片或影片。
2.教師說明紅樹林名稱的由來及種類。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生態保育與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
4.解釋課文大意及語意。 活動二: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領讀,口述課文內容,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美讀及朗讀,並指導學生控制語氣。(可採用輪讀的方式朗讀) 活動三:賞析及美讀
1.本課是以第一人稱敘述遊景的散文詩,應以輕鬆、愉快的心情閱讀。
2.第一段宜以愉悅、輕快、歡喜、平穩的語調來讀。
3.第二段宜用大聲、逗趣的語氣來閱讀。
4.第三段透過聽覺描寫,應表達出積極樂觀的心聲。 活動四:複習
1.教師或指定學生領念語詞,學生複誦。
2.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學CD
2.教學DVD
3.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 口頭討論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參與度評量 | 【海洋教育】1-2-5了解家鄉或鄰近沿海或河岸景觀的特色。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第二週 | 9/3~9/7 | 第一單元大自然的心聲 | 第一課咱來去看水筆仔 | 1-3-4能聽辨閩南語聲調變化、語音訛讀和特殊音變。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3-3-1能運用標音符號拼讀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詞及短句。 | 1.能運用本課的語詞於日常生活中。
2.能學習紅樹林裡常見動、植物說法。
3.能學習「反義並列複合詞」。 | 活動一:溫故知新
1.教師領念課文,學生複誦;亦可指定學生領念,或由學生一起念。 活動二:語詞的錢筒仔(一)
1.教師說明本課語詞並領念,指導學生認讀,以及解釋語詞。
2.教師引導學生說出這些語詞中動、植物的特徵及習性,並從旁補充或修正。 活動三:語詞的錢筒仔(二)
1.教師說明語詞,請學生練習一次,並解釋「反義並列複合詞」的組合特徵。
2.教師出幾題未完成的句子,讓學生練習語詞的正確用法,並透過練習,讓學生熟練這些語詞的用法。 活動四:複習
1.教師或指定學生領念語詞,學生複誦。
2.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參與度評量 | 【海洋教育】1-2-5了解家鄉或鄰近沿海或河岸景觀的特色。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第三週 | 9/10~9/14 | 第一單元大自然的心聲 | 第一課咱來去看水筆仔 |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3-3-1能運用標音符號拼讀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詞及短句。 | 1.能熟悉本課「(啥物人)(利用啥物交通工具)來去(做啥物代誌)。」及「看(啥物人)佇(啥物所在)(做啥物代誌)。」的句型。
2.能運用學習過的語詞組成短文。 | 活動一:溫故知新
1.教師領念課文、語詞,學生複誦;亦可指定學生領念,或一起念。 活動二:語詞的列車(一)
1.教師示範句子及句型,並做分析。
2.引導學生以試造詞組的方式練習句型。
3.提醒學生,詞組的搭配要合理、合乎語法、合乎邏輯。 活動三:語詞的列車(二)
1.教師領讀課本上例句。
2.引導並鼓勵學生利用學過的語詞練習此句型。 活動四:語文天地
1.教師將本活動的活動內容說明清楚。
2.指導學生了解「語文天地」提供了哪些語詞種類,並分類認念。
3.引導學生於短文中的圖框填入語詞,提醒學生語詞的選擇必須合乎邏輯,並鼓勵學生可以填寫課文提供以外的語詞。
4.完成短文後,請學生上臺朗誦。 活動五:複習
1.領讀與複習。
2.教師鼓勵學生提問,並視學習狀況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學CD
2.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參與度評量 發表 | 【海洋教育】1-2-5了解家鄉或鄰近沿海或河岸景觀的特色。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
第四週 | 9/17~9/21 | 第一單元大自然的心聲 | 第一課咱來去看水筆仔 | 1-3-4能聽辨閩南語聲調變化、語音訛讀和特殊音變。
1-3-8能從聆聽中培養主動學習閩南語的興趣與習慣。
2-3-2能順暢的運用閩南語與別人談論生活經驗。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3-3-1能運用標音符號拼讀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詞及短句。
4-3-1能運用標音符號與漢字,閱讀閩南語文章,並理解其文意。 | 1.能書寫第一調及第七調的聲調符號。
2.能運用本課的語詞於日常生活中。
3.能了解紅樹林的生態,進而領悟生態保育對環境的重要性。
4.能認識閩南語中的文白異讀。
5.能了解臺灣詩歌的文意、內涵,並能賞析。 | 活動一:念讀
1.教師領念例字,學生複誦。
2.教師亦可指定學生領念或由學生一起念。 活動二:解說聲調及書寫方式
1.利用音階練習本課平聲調。
2.認念例字並說明聲調標寫方式。
3.讓學生進行描紅摹寫,再獨自寫,最後再完整正確的拼寫。 活動三:巡視與叮嚀
1.適時進行個別指導,或做重點提示叮嚀。 活動四:學習單
1.領讀學習單內的本課語詞。
2.提醒學生仔細辨識學習單中語詞的差別之處。
3.公布答案並說明。 活動五:點心擔
1.播放教學CD讓學生跟讀。
2.說明本詩大意。
3.賞析本詩。 活動六:複習 重點式複習本課所學。 | 1 | 1.教學CD
2.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 紙筆評量 念唱練習 拼音練習 參與度評量 學習單 | 【海洋教育】1-2-5了解家鄉或鄰近沿海或河岸景觀的特色。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第五週 | 9/24~9/28 | 第一單元大自然的心聲 | 第二課是按怎 | 1-3-4能聽辨閩南語聲調變化、語音訛讀和特殊音變。
1-3-7能運用科技與資訊媒材增進聽辨能力。
1-3-8能從聆聽中培養主動學習閩南語的興趣與習慣。
2-3-2能順暢的運用閩南語與別人談論生活經驗。
4-3-1能運用標音符號與漢字,閱讀閩南語文章,並理解其文意。 | 1.能正確讀出課文的語音,並能朗讀、美讀,了解文意。
2.能了解災害原因,進而隨手作環保盡一分地球人的心意。 | 活動一:哪會按呢?
1.教師展示災害的圖片或影片並說明。
2.教師領讀並解釋課文大意及語意。 活動二: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領讀,口述課文內容,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美讀及朗讀,並指導學生控制語氣。(可採用輪讀的方式朗讀,最後一句採個人讀誦方式進行。)
3.播放教學CD歌曲,請學生跟唱。 活動三:賞析及美讀
1.課文分析及欣賞。(注意每一段表達時的語氣及語調)
2.讓學生在美讀的方面多作練習,以增加學生的臨場感,引發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四:複習
1.教師領念,學生複誦。
2.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利用時間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3.教學DVD | 口頭討論 念唱練習 參與度評量 | 【環境教育】2-3-1能了解本土性(如:非核家園)和國際性的環境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環境教育】3-3-1了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第六週 | 10/1~10/5 | 第一單元大自然的心聲 | 第二課是按怎 | 1-3-4能聽辨閩南語聲調變化、語音訛讀和特殊音變。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 1.能運用本課的語詞於日常生活中。
2.能學習天然災害的說法。
3.能學習重疊語詞及ABB型式疊字詞。 | 活動一:溫故知新
1.教師領念課文,學生複誦;亦可指定學生領念,或一起念。 活動二:語詞的錢筒仔(一)
1.領讀本課語詞,並解釋語詞。
2.教師引導學生試著說出這些災害所帶來的破壞,教師可以從旁補充或修正。 活動三:語詞的錢筒仔(二)
1.教師領念語詞,請學生練習。
2.教師解釋兩組語詞的差異,並解釋語詞意思。(注意:一組為重複語詞產生文學意義的疊字型式,另一組為ABB的疊字詞。)
3.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重複語詞、ABB的疊字詞。 活動四:複習
1.教師領念,學生複誦。
2.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利用時間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參與度評量 | 【環境教育】3-3-1了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環境教育】4-3-1在面對環境議題時,能傾聽(或閱讀)別人的報告,並且理性地提出質疑。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第七週 | 10/8~10/12 | 第一單元大自然的心聲 | 第二課是按怎 | 1-3-7能運用科技與資訊媒材增進聽辨能力。
2-3-2能順暢的運用閩南語與別人談論生活經驗。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5-3-1能運用閩南語書寫簡易的字條、卡片與標語。 | 1.能運用本課的語詞於日常生活中。
2.能熟悉本課「是按怎(啥物現象)的(啥物物件)」及「除了(啥物),(啥物)(啥物代誌)」的句型。
3.能運用學習過的語詞組成短文。 | 活動一:溫故知新
1.教師領念課文、語詞,學生複誦;亦可指定學生領念,或一起念。 活動二:語詞的列車(一)
1.教師示範句型並作分析。
2.指導學生練習造出「啥物現象」及「做啥物物件」的詞組。
3.請學生結合詞組做句型練習。
4.引導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問句,除了「是按怎」外,還可用哪些語詞進行句型練習。
5.提醒學生練習時,句型前後的詞組要合理與合乎邏輯。 活動三:語詞的列車(二)
1.教師領讀例句,讓學生練習句型。
2.請學生思考,還可以造出哪些句子。
3.鼓勵學生利用學過的語詞練習這個句型。 活動四:語文天地
1.教師說明活動內容。
2.教師指導學生了解短文中提供哪些種類的語詞並領念,而且可針對語詞,加強讀音練習與說明用法,亦可採句型方式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語詞用法。 活動五:複習
1.教師領念,學生複誦。
2.鼓勵學生提問,並視狀況進行補救教學或延伸教學。 | 1 | 1.教學CD
2.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參與度評量 | 【環境教育】2-3-1能了解本土性(如:非核家園)和國際性的環境議題(如:永續發展、全球變遷、生物多樣性)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環境教育】3-3-1了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環境教育】5-3-2具有參與地區性和國際性環境議題調查、研究與解決問題的經驗。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
第八週 | 10/15~10/19 | 第一單元大自然的心聲 | 第二課是按怎 | 1-3-4能聽辨閩南語聲調變化、語音訛讀和特殊音變。
1-3-7能運用科技與資訊媒材增進聽辨能力。
1-3-8能從聆聽中培養主動學習閩南語的興趣與習慣。
2-3-2能順暢的運用閩南語與別人談論生活經驗。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3-3-1能運用標音符號拼讀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詞及短句。
4-3-1能運用標音符號與漢字,閱讀閩南語文章,並理解其文意。
5-3-1能運用閩南語書寫簡易的字條、卡片與標語。 | 1.能學習天然災害的說法。
2.能書寫第二調及第五調的聲調符號。
3.能了解災害原因,進而隨手作環保盡一分地球人的心意。 | 活動一:念讀
1.教師領念例字,學生複誦。
2.教師亦可指定學生領念或由學生一起念。 活動二:解說聲調及書寫方式
1.利用「狗」、「猴」幫助學生分辨第二調、第五調。
2.領念例字並說明聲調標寫方式。
3.讓學生進行描紅摹寫,再獨自寫,最後再完整正確的拼寫。 活動三:巡視與叮嚀 教師巡視學生書寫情形,並適時進行個別指導,或做重點提示叮嚀。 活動四:學習單
1教師領讀本課語詞。
2.指導學生聽教學CD內容,將所提到的天然災害寫下來,並視情況播放教學CD的次數。
3.公布答案,請學生自行對照,針對閩南語漢字部分,教師宜加強說明。 活動五:點心擔
1.播放教學CD,學生跟讀。
2.教師說明新詩的大意與內容分析。 活動六:複習
1.重點式複習本課。
2.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3.教學DVD | 紙筆評量 表演評量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拼音練習 學習單 | 【環境教育】3-3-1了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環境教育】5-3-2具有參與地區性和國際性環境議題調查、研究與解決問題的經驗。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
第九週 | 10/22~10/26 | 第二單元大樹跤的故事 | 第三課啥人食著餅 | 1-3-1能聽辨閩南語語句的知識內涵與內在情感。
1-3-2能聽辨並思考閩南語語句的內涵。
1-3-3能聽辨他人意見的重點、異同及言外之意。
2-3-4能運用閩南語進行事物的描述、分析和解說。
2-3-6能運用閩南語與師長、同學進行問答及討論。
4-3-4能養成以閩南語閱讀並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 | 1.能正確讀出本課課文的語音,並能朗讀、美讀,且能了解文意。
2.能運用本課的語詞於日常生活中。 | 活動一:我喜歡發表
1.教師引導學生發表,進而導入本課主題。 活動二: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領讀(注意節奏),說明課文內容與大意。
2.請學生念讀與朗讀(一起讀、分段讀、角色扮演的讀、個別讀),並指導學生念讀時控制語氣。 活動三:課文新詞練習
1.教師解釋新詞與引導學生試著解釋,再從旁補充或修正。
2.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於日常生活中,學會的相關閩南語詞彙。 活動四:會說故事
1.教師引導學生依據課文的情節,讓學生演短劇。
2.教師可採自願發表或分組發表。
3.鼓勵學生上臺念課文或表演課文劇情。 活動五:複習本節課所學
1.教師或指定學生領念課文,學生複誦。
2.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 表演評量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參與度評量 | 【生涯發展教育】1-3-1探索自己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人格特質。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週 | 10/29~11/2 | 第二單元大樹跤的故事 | 第三課啥人食著餅 | 2-3-1能熟練運用閩南語各種句型從事口語表達。
2-3-4能運用閩南語進行事物的描述、分析和解說。
4-3-4能養成以閩南語閱讀並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 | 能運用本課的語詞於日常生活中。 | 活動一:溫故知新
1.教師領念課文,學生複誦;亦可指定學生領念,或一起念。 活動二:語詞的錢筒仔(一)
1.教師於黑板上書寫動物語詞,指導學生觀察課本插圖、解釋詞義,再認讀語詞,並引導學生試著解釋,再從旁補充或修正。
2.教師以閩南語念讀語詞內容,請學生上臺指出是哪一個語詞,一邊用閩南語說出語詞。 3.教師將學生分組,兩位學生共用一本課本。 4.教師隨機讀出語詞,讓學生搶拍相對應的圖片。
5.以單數題目為一回合,以便分出勝負。 活動三:語詞的錢筒仔(二)
1.教師書寫AABB構詞的語詞於黑板上,解釋AABB的組合特徵。 2.教師可運用未完成的句子,藉由填空讓學生練習這些與辭的正確用法。 活動四:複習 1.教師領念,學生複誦。
2.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利用時間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 口頭評量 參與度評量 遊戲評量 | 【環境教育】5-3-2具有參與地區性和國際性環境議題調查、研究與解決問題的經驗。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
第十一週 | 11/5~11/9 | 第二單元大樹跤的故事 | 第三課啥人食著餅 | 1-3-1能聽辨閩南語語句的知識內涵與內在情感。
1-3-2能聽辨並思考閩南語語句的內涵。
2-3-1能熟練運用閩南語各種句型從事口語表達。
2-3-4能運用閩南語進行事物的描述、分析和解說。
2-3-6能運用閩南語與師長、同學進行問答及討論。
4-3-4能養成以閩南語閱讀並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 | 1.能熟悉本課「……有……」及「……共……了了」的句型。
2.能運用本課學習的語詞及句型,透過生活對話的練習實際活用。 | 活動一:語詞的列車(一)
1.本課的兩個例句是不同的句型。
2.教師複習學習過的句型:(佗位)有(啥物)。
3.以建構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句型一。
4.引導學生運用舊經驗,以建構式的方式造樣造句。 活動二:語詞的列車(二)
1.句型二也是以建構方式引導學生學習。
2.引導學生運用舊經驗與已學過的詞彙,以建構式的方式練習造句。
3.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各組並派代表上臺發表討論結果。 活動三:語文天地
1.教師指導學生以實際對話了解本課生活對話的語意與用法。
2.教師讓學生兩人一組練習課本對話,直到全班各組都練習過。
3.分組討論,並派代表上臺發表。
4.檢視各組對話內容與指導修正。 活動四:複習
1.教師重點式複習本課所學。
2.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學CD
2.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 口頭討論 口頭評量 角色扮演 參與度評量 發表 | 【環境教育】5-3-2具有參與地區性和國際性環境議題調查、研究與解決問題的經驗。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二週 | 11/12~11/16 | 第二單元大樹跤的故事 | 第三課啥人食著餅 | 1-3-1能聽辨閩南語語句的知識內涵與內在情感。
1-3-2能聽辨並思考閩南語語句的內涵。
1-3-3能聽辨他人意見的重點、異同及言外之意。
2-3-1能熟練運用閩南語各種句型從事口語表達。
2-3-4能運用閩南語進行事物的描述、分析和解說。
2-3-6能運用閩南語與師長、同學進行問答及討論。
3-3-2能運用標音符號拼寫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詞及短句。
4-3-4能養成以閩南語閱讀並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
5-3-2能運用閩南語寫出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並表達對他人的關懷。 | 1.能正確完成本課學習單的內容。
2.能運用標音符號正確拼寫出本課例字的音標。
3.能運用「點心擔」中的歇後語及謎語,進而體會閩南語的語言藝術。 | 活動一:念讀
1.教師領念例字,學生複誦。
2.教師亦可指定學生領念或由學生一起念。 活動二:解說標音符號
1.教師解說練喙舌的方法。
2.每個例字先摹寫元音,再寫一遍,最後正確拼寫例字的輔音、元音及聲調。 活動三:巡視與叮嚀
1.教師行間巡視學生書寫的情形。
2.教師適時進行個別指導、重點提示叮嚀。 活動四:學習單
1.帶領學生念讀課文。
2.學生聆聽教學CD,利用課文內容進行答題。
3.教師依作答結果,進行評量。並解釋每題答案,以提升學生對語文理解的能力。 活動五:點心擔
1.教師領念,學生複誦。
2.教師解釋謎語的題目,讓學生作答。
3.教師解釋歇後語的意思。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 紙筆評量 口頭評量 拼音練習 參與度評量 學習單 | 【生涯發展教育】1-3-1探索自我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人格特質。 |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三週 | 11/19~11/23 | 第二單元大樹跤的故事 | 第四課半爿 | 1-3-1能聽辨閩南語語句的知識內涵與內在情感。
1-3-6能從閩南語聽辨中關心生活中的重要議題。
1-3-8能從聆聽中培養主動學習閩南語的興趣與習慣。
2-3-4能運用閩南語進行事物的描述、分析和解說。
4-3-1能運用標音符號與漢字,閱讀閩南語文章,並理解其文意。 4-3-4能養成以閩南語閱讀並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 | 1.能正確讀出本課課文的語音,並能朗讀、美讀,且能了解文意。
2.能運用本課的語詞於日常生活中。
3.能運用生活對話進行事物的描述、分析和解說。 | 活動一:我愛發表
1.教師引導學生發表,進入課文情境。 活動二: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領讀(注意節奏),口述課文內容,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以美讀、朗讀的方式詮釋課文,念讀時指導學生控制語氣及配合語意。 活動三:課文新詞練習
1.教師領讀語詞並解釋。
2.引導學生試著解釋課文中的語詞,再從旁做補充或修正。
3.教師可藉圖片、實際操作、造句等方式,增進學生對本課語詞的了解。
4.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學會的相關閩南語詞彙。 活動四:複習
1.教師領念,學生複誦。
2.鼓勵提問並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 口頭討論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發表 | 【生涯發展教育】2-2-1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四週 | 11/26~11/30 | 第二單元大樹跤的故事 | 第四課半爿 | 1-3-5能初步聽辨閩南與語音和讀音的不同。 1-3-8能從聆聽中培養主動學習閩南語的興趣與習慣。
2-3-4能運用閩南語進行事物的描述、分析和解說。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2-3-6能運用閩南語與師長、同學進行問答及討論。
4-3-4能養成以閩南語閱讀並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 | 1.能運用本課的語詞於日常生活中。
2.能運用閩南語說出常見的數量詞。
3.能正確的讀出例詞中的文讀音和白讀音。
4.能利用工具書或網站查出漢字的文讀音和白讀音。 | 活動一:溫故知新 教師領念課文,學生複誦;亦可指定學生領念,或一起念。 活動二:語詞的錢筒仔(一)
1.教師領讀語詞,藉由實際操作和造句讓學生學習本課的數量詞,並介紹量詞間的相關知識。
2.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學會的相關閩南語詞彙。 活動三:語詞的錢筒仔(二)
1.教師領讀語詞、解釋語詞,並指導學生分辨文讀音與白讀音。
2.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學會的相關閩南語詞彙。 3.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網站查出文讀音及白讀音,提升聽說能力。 活動四:複習
1.教師或指定學生領念語詞,學生複誦。
2.鼓勵提問並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參與度評量 | 【生涯發展教育】2-2-1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五週 | 12/3~12/7 | 第二單元大樹跤的故事 | 第四課半爿 | 1-3-8能從聆聽中培養主動學習閩南語的興趣與習慣。
2-3-1能熟練運用閩南語各種句型從事口語表達。
2-3-4能運用閩南語進行事物的描述、分析和解說。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2-3-6能運用閩南語與師長、同學進行問答及討論。 | 1.能熟悉本課「愛(按怎),莫(按怎)!」、「(啥物人)咧(按怎),(啥物人)咧(按怎)!」的句型。
2.能發現生活語言中含有文讀音和白讀音,並正確使用。 | 活動一:溫故知新 教師領念課文、語詞,學生複誦;亦可指定學生領念,或一起念。 活動二:語詞的列車(一)
1.教師領念與說明句型。
2.教師舉一些例句讓學生了解本句型。
3.請學生用學過的語詞或就生活經驗仿照練習造句。
4.鼓勵學生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 活動三:語詞的列車(二) 教學流程同﹤活動二
﹥。 活動四:語文天地
1.教師指導分辨文句中的文白讀音。
2.亦可鼓勵學生分享嘗試運用已學過的文白讀音造詞或句子。 活動五:複習
1.教師重點式複習。
2.鼓勵提問並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 口頭評量 角色扮演 參與度評量 | 【生涯發展教育】2-2-1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六週 | 12/10~12/14 | 第二單元大樹跤的故事 | 第四課半爿 | 1-3-1能聽辨閩南語語句的知識內涵與內在情感。
1-3-6能從閩南語聽辨中關心生活中的重要議題。
1-3-8能從聆聽中培養主動學習閩南語的興趣與習慣。
2-3-1能熟練運用閩南語各種句型從事口語表達。
2-3-4能運用閩南語進行事物的描述、分析和解說。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2-3-6能運用閩南語與師長、同學進行問答及討論。 3-3-4能運用科技與資訊輔助標音符號學習。
4-3-4能養成以閩南語閱讀並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 | 1.能運用標音符號進行拼讀、拼寫。
2.能理解、應用本課俗諺語,並領悟「分享」、「戒貪」的道理,且身體力行。 | 活動一:練喙舌
1.教師領念例字,指導學生由多次念讀中領會例字是由哪些標音符號所拼讀的。
2.指導學生摹寫與完整寫出例字的標音符號。 活動二:學習單
1.複習課文內容。
2.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並鼓勵學生可以就學會的相關閩南語詞彙做發表。
3.請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帶領全班同學複誦完整答案,達到全班練習的教學效果。
4.除學習單所列問題,可視學習情形做相關延伸學習。 活動三:點心擔
1.教師講解本課俗諺意義,讓學生體會前人的智慧。
2.師生共同討論,並可視學習情形,指導學生背誦以增進閩南語寫作能力。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3.教學DVD | 紙筆評量 口頭討論 口頭評量 拼音練習 參與度評量 學習單 | 【生涯發展教育】2-2-1培養良好的人際互動能力。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
第十七週 | 12/17~12/21 | 第三單元送你一句話 | 第五課閣試一擺 | 1-3-1能聽辨閩南語語句的知識內涵與內在情感。
1-3-3能聽辨他人意見的重點、異同及言外之意。
1-3-8能從聆聽中培養主動學習閩南語的興趣與習慣。
2-3-4能運用閩南語進行事物的描述、分析和解說。
2-3-9能養成在團體中運用閩南語談論的習慣。
4-3-1能運用標音符號與漢字,閱讀閩南語文章,並理解其文意。
4-3-4能養成以閩南語閱讀並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 | 1.能正確讀出本課課文的語音,並能朗讀、美讀,且能了解文意。
2.能運用本課的語詞於日常生活中。 | 活動一:分享學習的經驗
1.引導學生發表學習經驗。 活動二:朗讀課文
1.教師範讀、領讀,說明課文內容與大意。領讀時要注意節奏的控制。
2.學生念讀、朗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控制語氣及配合課本文意,並注意學生的發音。 活動三:課文新詞練習
1.教師領讀語詞與解釋,並引導學生試著做解釋,再從旁做補充或修正。
2.教師可藉圖片、實際操作、造句等方式,增進學生對本課語詞的了解。
3.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學會的相關閩南語詞彙。 活動四:唱唱跳跳
1.播放教學CD讓學生聆聽,並指導演唱歌曲與配合律動。
2.鼓勵學生依文意自編動作或共同創作,或是即興表演。
3.鼓勵學生上臺大聲唱出課文或邊唱邊表演。 活動五:複習
1.教師或指定學生領念語詞,學生複誦。
2.鼓勵提問並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3.教學DVD |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肢體律動 發表 | 【生涯發展教育】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生涯發展教育】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
第十八週 | 12/24~12/28 | 第三單元送你一句話 | 第五課閣試一擺 | 2-3-1能熟練運用閩南語各種句型從事口語表達。
2-3-3能以閩南語從事簡易的口頭報告。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4-3-4能養成以閩南語閱讀並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 | 1.能運用本課的語詞於日常生活中。
2.能正確使用義反詞。
3.能運用閩南語說出昆蟲的名稱。 | 活動一:溫故知新 教師領念課文,學生複誦;亦可指定學生領念,或一起念。 活動二:語詞的錢筒仔(一)
1.教師領讀語詞、解釋,讓學生學習義反詞,並可藉由生活經驗或實例讓學生明白語詞的意義。
2.教師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學會的相關閩南語詞彙。 活動三:語詞的錢筒仔(二)
1.教師領讀語詞,讓學生學習附件語詞圖卡中的昆蟲名稱。
2.教師可參考教學補充資料,介紹上述昆蟲的相關知識。 活動四:複習
1.教師或指定學生領念語詞,學生複誦。
2.教師鼓勵學生提問,並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3.課本附件2語詞卡 |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參與度評量 | 【生涯發展教育】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生涯發展教育】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第十九週 | 12/31~1/4 | 第三單元送你一句話 | 第五課閣試一擺 | 2-3-1能熟練運用閩南語各種句型從事口語表達。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4-3-4能養成以閩南語閱讀並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 | 1.能熟悉本課「遞進複句」、「因果複句」的句型。
2.能運用生活對話進行事物的分析和解說。 | 活動一:溫故知新
1.教師領念課文、語詞,學生複誦;亦可指定學生領念,或一起念。 活動二:語詞的列車(一)
1.教師領念、說明「遞進複句」,並舉例讓學生了解,再請學生以已學過的語詞或就生活經驗仿照練習造句。
2.鼓勵學生將學得的句子應用於日常生活。 活動三:語詞的列車(二)
1.說明「因果複句」
2.教學流程同﹤活動二
﹥。 活動四:語文天地
1.指導學生以實際對話,了解本課生活對話的語意與用法。
2.教師將學生分組進行對話練習。
3.教師亦可透過填空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替換語詞的說話練習與仿照練習。 活動五:複習
1.教師重點式複習。
2.鼓勵提問並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教學CD | 口頭評量 角色扮演 參與度評量 | 【生涯發展教育】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
第二十週 | 1/7~1/11 | 第三單元送你一句話 | 第五課閣試一擺 | 1-3-1能聽辨閩南語語句的知識內涵與內在情感。
1-3-8能從聆聽中培養主動學習閩南語的興趣與習慣。
2-3-1能熟練運用閩南語各種句型從事口語表達。
2-3-4能運用閩南語進行事物的描述、分析和解說。
2-3-5能將閩南語書面詞彙與用語,運用於口語表達。
2-3-9能養成在團體中運用閩南語談論的習慣。
4-3-4能養成以閩南語閱讀並與人分享、討論的習慣。 | 1.能運用標音符號進行拼讀、拼寫。
2.能理解、應用本課的俗諺語,並體會「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且身體力行。 | 活動一:練喙舌
1.教師領念例字,指導學生由多次念讀中領會例字是由哪些標音符號所拼讀的。
2.指導學生摹寫與完整寫出例字的標音符號。 活動二:學習單
1.教師說明學習單第一部分,並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學習單上。
2.教師說明學習單第二部分,並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可利用參考答案引導。)
3.鼓勵學生就自己學會的相關閩南語詞彙、生活經驗做發表。 活動三:點心擔
1.教師領讀及講解俗諺意義,並與學生共同討論。
2.視學習情形指導學生背誦。 | 1 | 1.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2.備課附件1(標音符號遊戲學習單)
3.教學CD | 紙筆評量 口頭討論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拼音練習 參與度評量 發表 學習單 | 【生涯發展教育】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生涯發展教育】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
第二十一週 | 1/14~1/18 | 總複習 | 詩文百貨公司 | 1-3-1能聽辨閩南語語句的知識內涵與內在情感。
1-3-2能聽辨並思考閩南語語句的內涵。 1-3-6能從閩南語聽辨中關心生活中的重要議題。 2-3-1能熟練運用閩南語各種句型從事口語表達。 2-3-3能以閩南語從事簡易的口頭報告。 2-3-6能運用閩南語與師長、同學進行問答及討論。 3-2-1能認唸標音符號的聲母、韻母、聲調。 3-2-2能運用標音符號提升聽說能力。 4-3-2能養成閱讀閩南語詩文的能力,並領略其意境與美感。 | 1.能理解體會童詩的意境。 2.能理解活動的俗諺語及謎語,體會前人的智慧,並能應用於生活中。
3.以趣味的遊戲方式,讓學生練習學過的動物名稱。 | 活動一:總複習
1.教師複習與領念本冊語詞。 2.請學生聆聽教學CD後,完成迷宮。 活動二:朗讀詩歌 1.教師說明詩歌內容並解釋新詞,讓學生了解其意。 2.教師領念課文,並請學生一邊朗讀一邊設計動作,以增加學習的趣味。 活動三:咱做伙來唱歌 1.播放教學CD練習演唱,並可設計律動。
2.教師可採全班一起演唱律動,也可分組表演。 活動四:咱來講有智慧的話
1.教師揭示俗諺並領讀,學生跟讀。
2.教師講解本活動之諺語的意義,並與學生共同討論與指導背誦。 活動五:臆謎猜
1.老師解釋謎題,讓學生回答。 2.可採用分組討論的方式,也可以作為學生回家後,與家人互動的作業。 | 1 | 1.教學CD
2.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 口頭討論 口頭評量 念唱練習 參與度評量 發表 | 【生涯發展教育】3-2-1覺察如何解決問題及做決定。 【生涯發展教育】3-2-2培養互助合作的工作態度。 |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