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談學習生涯:可帶走的盛宴與終生學習之道

格式
doc
大小
26.5 KB
頁數
4
上傳者
hoching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7-09-19,离现在 18 3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張忠謀:學習生涯有如可帶走的盛宴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我發現,一個人在學校學的東西,大學畢業後,前5年約用得到學校學的20%,以後便絕少用得到。大文豪海明威說:「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前後21年的學校學習生涯,算是十分適當。



學校是培養「求知心」及「學習的習慣」;再者,是培養「思考能力」。求知心及學習習慣是兩項基本,在學校裡若沒能培養前兩項,便完全是浪費時間。至於思考的能力,是內部化及整理的能力,讓你往後可做些與他人不同的事。中國古語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並不是我認同的終生學習。因為,終生學習必需具備三項要素:有目標、有紀律、有計畫。

要時時跟得上行業
終生學習的目標可分為短、長期,舉例來說,不論是醫生、科學家、半導體業,都要跟得上行業。我一直在半導體業,因此我的目標,便是跟上半導體業的發展。

……我在美國住了30多年,然後回來台灣14年。回來之初,喜歡看中文報,也經常接觸中國社會,但仍不熟悉。於是立了個短期目標,要在2年內充份了解台灣的政治及經濟。後來發現,這個野心太大,便延長3年。然而,到現在還是不太了解,這項短期目標就變成了我的終生目標。

 
專心聽比說更重要
 
終生學習的第二個要素是「紀律」。我認為「專心聽」要比說更重要。一個人的學習,能否達到100%的效率,與是否專心聽有關。提高聽的效率之外,還得內部消化(Internalized)。
 
我隨身都會攜帶一個小記事本,這是為了知己知彼,隨時注意客戶的財務報表。我並且會把重委的資料和資訊記在案頭的標準型筆記本上,一個月或二週溫習一次,我的經驗是可記下所有的重點。當我與客戶談話時,客戶往往驚訝為何我知道這麼多事,這是因為我終生學習是有紀律的好的終生學習,絕對會影響生活習慣。我年輕時每天看書4小時,現在2小時,周六、周日兩天加起來也有89個小時看書、聽音樂,所以不熱衷應酬。我每天在跑步機上跑步半小時,運動量相當打高爾夫好幾倍。

 
選擇交往接觸的人
 
終身學習的最後一個要素就是有計畫,否則就會事倍功半。要與誰說話,更是要有計畫,所接觸的人更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我對經濟、趨勢有興趣,所交朋友就鎖定是學術界、經濟界的人,不過自己要有料,選定一些有利學習的場合。生活習慣與接觸的人也要訂定一個方向。每年要回學校充電即使很忙,一年也應抽出一、二個星期的時間,到學校聽課;或是聽510次的研討會,要嚴肅地做筆記,才能學到東西。學校是培養一個人的求知心、習慣及思考能力的地方。一所好學校的定義是師資好、設施好。我反而覺得這是其次;同學才是培養一個人思考、學習的最大助力。……1999/11/17/經濟日報 】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