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領域/國語 | 設計者 | 李俊賢 | |||||||
實施年級 | 六年級 | 總節數 | 共1節,40分鐘 | ||||||
單元名稱 | 第五課---滿修女採訪記 | ||||||||
設計依據 | |||||||||
學習 重點 | 學習表現 | 1-III-1 能夠聆聽他人的發言,並簡要記錄。 2-III-2 從聽聞內容進行判斷和提問,並做合理的應對。 5-III-7 連結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評述文本的內容。 | 核心 素養 | 5-III-6 熟習適合學習階段的摘要策略,擷取大意。 5-III-7 連結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提出自己的觀點,評述文本的內容。 5-III-8 運用自我提問、推論等策略,推論文本隱含的因果訊息或觀點。 | |||||
學習內容 | 2-III-1 觀察生活情境的變化,培養個人感受和思維能力,積累說話材料。 | ||||||||
議題 融入 | 實質內涵 | 融入社會時事。 | |||||||
所融入之學習重點 |
| ||||||||
與其他領域/科目的連結 | |||||||||
教材來源 | 翰林六上國語課本 | ||||||||
教學設備/資源 | 教用版電子教科書 | ||||||||
學習目標 | |||||||||
| |||||||||
教學活動設計 | |||||||||
教學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 | 時間 | 備註 | |||||||
◎第二節課 深究課文,掌握重點 壹、準備活動 ˙聆聽電子書課文朗讀音檔,引導學生齊讀。 貳、發展活動 一、閱讀理解提問: 1作者認識滿修女的原因是什麼? 提取訊息 (作者因採訪認識滿修女。) 2根據課文中哪些敘述,可得知滿修女是個什麼樣個性的人? 推論訊息 (①幾乎每一句話都是以笑聲結尾。 ②聊到學國語的經驗,大聲的說:「好難呵!有四個音呢!」 滿修女的個性:開朗、樂觀。) 3作者進到教養院孩子的房間,為什麼覺得很震撼? 推論訊息 (因為作者一度以為這些孩子很活潑、好動,沒想到他們卻是行動不便、生活難以自理、幾乎面無表情。) 4從滿修女的哪些舉動,可看出她是真心疼愛教養院的孩子? 推論訊息 (①她對孩子們又抱又親。 ②她有如慈愛的母親,驕傲的炫耀自己的小孩。) 5從第一眼見到滿修女到採訪結束,作者的心情有哪些轉折?轉折的原因是什麼? 詮釋整合 (輕鬆愉悅:滿修女讓人感到親切和藹。 →震撼意外:親眼看到教養院的孩子。 →疑惑不解:發現滿修女的工作沒有期待,也沒有希望,不知道她的成就感來源。 →感動佩服:了解滿修女的信念。) 6你認為是什麼原因支持滿修女,讓她堅持自己想做的事? 推論訊息 (因為她愛孩子,從照顧他們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7作者以自己的感受,對比滿修女的大愛。例如,在滿修女驕傲的炫耀孩子時,作者卻尷尬的手足無措。請從課文中再找出一個例子。 推論訊息 (①作者原本覺得自己是個有愛心的人,但是和滿修女相比之下,才知道自己差得太遠了。 ②當作者忍不住詢問成就感的來源時,滿修女以平靜的語氣說,自己就是很愛孩子們。) 8本課有幾個段落都以問句為開頭,你覺得這樣的寫作方式有何目的? 比較評估 (①引起閱讀的興趣。②引出後續的內容。) 9本課以對話的方式,呈現滿修女和作者的互動,請問這樣的寫作方式有何目的? 比較評估 (透過滿修女自己的說法,讓讀者更能感受她的大愛。) 二、形式深究: 1本課是什麼文體?答:應用文。 2本課依照形式可以分成幾個意義段? (可以分成四個意義段。)
簡介嘉義縣東石鄉的聖心教養院,以及個性開朗的滿修女。
經由作者心中震撼,反映出滿修女照顧院生的大愛,比一般人高出太多。
闡述滿修女照顧院生不求回報的態度及信念,這樣的信念及愛心,讓人打從心底佩服。
作者再次描述滿修女的開朗、樂觀、無怨無悔,她為臺灣付出無條件的愛,令作者一再想起。 3教師引導學生練習短語: ⑴課本短語:一看就令人感到親切和藹 例:一聽就讓人覺得悅耳舒暢 例:一吃就使人顯得精神奕奕 ⑵驕傲的炫耀自己的小孩 例:悲傷的敘述祖先的經歷 例:帥氣的回擊歹徒的攻勢 4教師引導學生練習句型: 課本句子: 她立即大聲的反應,逗得我哈哈大笑。不過,當訪問結束,跟著她走進教養院孩子們的房間,那一刻才是我真正震撼的開始。 例:今天雨下得很大,不過仍然無法阻止我出門的決心。 例:看她平時害羞內向,不過只要上了舞台,她就表現得活潑大方。 5教師引導學生練習造句: ⑴激勵 例:老師為了激勵我們同學,定下了獎勵制度。 例:她的勇氣激勵了大家,讓我們有了動力。 ⑵神情 例:看他的神情,似乎有難言之隱。 例:因為準備充分,她自然流露出自信的神情。 ⑶偏僻 例:政府必須加強偏僻地區的醫療設備。 例:她住在偏僻的山區,生活很不便利。 6認識本課運用的修辭技巧:
課文:在此之前,看到滿修女描述孩子們的快樂神情,我一度以為這些孩子都很活潑、好動。走進房間,看到的卻是一個個行動不便、生活難以自理、幾乎面無表情的孩子。
課文:她開心的指著,要我看這個孩子笑了、那個孩子長大了;神情有如慈愛的母親,驕傲的炫耀自己的小孩一般。 參、綜合活動 ˙本課的寫作技巧: 1 以第一人稱、對話的方式,安排全文。 2 透過採訪的形式,呈現滿修女對院生的關懷。 3 透過角色們的對話,傳達滿修女的信念與愛。
| 3分 30分 7分 | 能正確朗讀課文 能回答問題 能發表自己的想法 能專注聆聽 能應用句型練習造句 | |||||||
試教成果:(非必要項目) 試教成果不是必要的項目,可視需要再列出。可包括學習歷程案例、教師教學心得、觀課者心得、學習者心得等。 | |||||||||
參考資料:(若有請列出) 國語教學指引 | |||||||||
附錄: 列出與此示案有關之補充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