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及各級學校
推動學生水域安全注意事項
目的
結合直轄市、縣(市)政府與學校力量,實施游泳與自救能力教學、水域安全宣導,以及意外發生之應變與恢復,確實降低學生溺水意外發生。
直轄市、縣(市)政府應辦事項
直轄市、縣(市)政府跨局處
各直轄市、縣(市)政府需於每年3月底前,由副首長或秘書長以上層級召開跨局處會議,研商每年學生水域安全措施。
對於轄區內容易發生溺水事件的水域,建議召集教育局(處)、消防局、觀光旅遊局及警察局等相關單位共同參與,另邀請學者專家、交通部觀光局及民間救生單位,進行水域安全聯合會勘。
彙整轄區內容易發生溺水意外之水域資料,並設置水域安全標誌,救溺裝備及人員,加強巡邏。
辦理水域安全宣導活動,以加強民眾水域安全觀念。
所屬教育局(處)
提升所轄學校師生游泳與自救教學能力。
每年5月列為水域安全宣導月,各直轄市、縣(市)政府配合辦理加強水域安全宣導。
利用LED電子字幕機及網路資源,強化水域安全宣導效能,期能重視水域安全,降低溺水事件發生率。
所屬學校發生學生溺水意外,應確實了解發生原因並研議因應與改善策略。
各級學校應辦事項
水域安全宣導
請利用學校網站、成績單、簡訊、電子郵件等管道,或適時透過朝會及班會等集會方式,進行宣導。
暑假前及暑假期間返校日,利用家庭聯絡簿發送宣導公告,要求家長務必留意學生戲水安全。從事水域活動時,一定要選擇安全地點,不要靠近危險區域,且學生應有家長陪同,避免單獨出遊。
積極辦理水域安全相關宣導活動(如深水體驗、校園水域安全宣導等)。
應配合政府政策,將每年5月列為水域安全宣導月,共同宣導水域安全,並結合民間水上救生團體、大學相關系所,協助教學、宣導。
游泳與自救能力教學
應建立學校推動水域活動安全教育檢核表(如附件1),並確實執行。
游泳教學,應於安全且具有合格救生員水域進行。
於游泳課程內容應落實自救能力教學(如水母漂、仰漂等),並教授遇人溺水時的正確救溺方向(救溺五步、防溺十招)及簡易陸上救援演練。
學生游泳能力檢測,應落實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五級的規範。
於假日及暑假期間,建議設有游泳池學校,開設游泳體驗活動,不僅讓學生有安全游泳與戲水的地點,也能增加游泳池使用率。
搶救與應變復原
確實建立校園緊急事件處理流程(如附件2),另設有游泳池之學校,訂定游泳池意外事故處理流程,並公布於游泳池明顯處。
遇有溺水意外發生,請確實依據水域活動意外事故處理參考流程辦理。
確認發生溺水意外源由後,應立即至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難防救通報處理中心填報,確實檢討因應及改善策略。
附件1
年學校推動水域活動安全教育檢核表
縣市:
學校別:□大專校院□高中職□國中□國小
學校:
序號 | 檢核項目 | 檢核要點 | 負責單位及人員 | 備註 |
1 | 將水域活動安全教育宣導納入全學年度體育實施計畫 |
| ||
| ||||
| ||||
2 | 定期辦理水域活動安全教育宣導,指導學生預防戲水意外事件之發生。 |
| ||
| ||||
| ||||
| ||||
3 | 利用相關集會或書面資料等方式,向家長宣導水域活動安全之重要性及相關注意事項 |
| ||
4 | 將水中自救知識及技能(水母漂、十字漂、仰漂等)列入體育課程 |
| ||
| ||||
5 | 辦理或派員參加水域活動安全相關研習或水域活動教學研習(指學校教師及行政人員) |
| ||
| ||||
6 | 於相關活動集會中加強宣導水域活動安全 |
| ||
7 | 辦理水域活動應規劃完善之相關安全配套措施,並加強行前教育 | 以下請辦理水域活動學校勾選 | ||
□確認活動地點合法及安全性 | ||||
□掌握水文及氣象 | ||||
□人員暖身並瞭解身體狀況是否適合下水 | ||||
□辦理必要之保險 | ||||
□參與輕艇、獨木舟、划船、龍舟等水域活動應著救生衣。 | ||||
□檢查各項裝備 | ||||
□遵守活動安全規則 | ||||
□備妥緊急救援措施 | ||||
8 | 確實建立校園緊急事件處理流程,另設有游泳池之學校,訂定游泳池意外事故處理流程,並公布於游泳池明顯處 | □已建立緊急事件處理流程 | ||
| ||||
以下請有游泳池學校勾選 | ||||
| ||||
| ||||
其他自行規劃特色與作法: | ||||
溺水事件記載 | ||||
序號 | 發生日期 | 事件原因及經過 | 處理情形 | 具體檢討及改進措施 |
承辦人:
聯絡電話:
E-mail:
單位主管:
校長:
附件2
事故發生 119(請求支援) 110(報案) 112(手機) 118(海巡)
(通報學校緊急聯絡電話 或校安中心) 止血固定 休息 送醫
119救護車派車 回報教育部校安中心 書寫事故報告 召開安全檢討會議 護送人員回報傷患就醫情形 協助家屬處理(關懷、陪伴) 協助辦理保險理賠事宜 水域活動意外事故處理參考流程圖 輕微 啟動緊急 應變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