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幼兒口語溝通課程教學教案:涵蓋基本理念、促進策略與學習經驗

格式
doc
大小
95 KB
頁數
21
上傳者
ecde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07-04-12,离现在 18 19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第七章 幼兒口語溝通課程

本章重點

第一節 幼兒口語溝通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幼兒語言特質與溝通方式

二、幼兒口語----聽說能力的發展

三、有關幼兒口語溝通能力的研究

第二節 促進幼兒口語溝通的態度與策略

一、傾聽的態度與技巧

二、「我」的訊息在課室的應用

三、促進溝通的教學態與方法

第三節 發展幼兒口語能力的學習經驗

一、適合各階段發展年齡傾聽與聽覺辯識能力的學習經驗

二、適合各階段發展年齡幼兒聽覺理解、記憶能力的學習經驗

三、適合各階段發展年齡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學習經驗





第一節 幼兒口語溝通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幼兒語言特質與溝通方式

表七-1 出生到三歲之間的語言里程碑

年齡 發展

出生嬰兒能知覺到言語、哭、對聲音作反應

1 1/23個月咕咕作聲、發出笑聲

3個月 作語音的嬉戲

56個月 發出子音,試圖發出自已聽到的音

610個月 發出一連串子音和母音的牙牙學語

810個月 開始理解字語(通常是「不」和自已的名

);模仿聲音

9個月 使用姿勢來溝通並玩姿勢遊戲

10個月 失掉區分非母語聲音的能力

1014個月 說出第一個字(通常指稱某物);模仿聲

13個月 理解指名的符號功能

14個月 使用符號式姿勢

1624個月 學習許多新字,字彙迅速增多,由五十

個字左右增加到四百個;使用動詞和形

容詞:說兩個字的字句

1824個月 說出第一個句子

20個月 姿勢用得較少:說更多事物的名稱

24個月 使用許多兩個字的片語:不再牙牙作聲,想說話

30個月 幾乎每天都會學到新字:說出有三個以

上的字組成的

話,理解力很高:犯許多文法錯誤

36個月 能說一千個字以上,百分之八十為可理

解;章法錯誤極少;文法已接近非正式

的成人語言

二、幼兒口語----聽說能力的發展

幼兒口語------聽說能力的發展程序如下:

1.只聽聲音不知其意

2.間歇的聽-----只聽懂其中之一二

3.聽懂一半

4.有效地聽(有一點口語反應)

5.能知要說者的大意

6.聽並能重組自已與說者的經驗

7.聽並能反應主要的觀點與細節:能聽懂遊戲規則

8.批判式地:能注意到說者的情緒反應

9.賞識、創造性地聽-----有情緒反應並做經驗分享:如聽老師說故事,能連結其生活的相關經驗

三、有關幼兒口語溝通能力的研究(p.178

試著以下圖說明「溝通」的過程

發訊者

收訊者

< ------------------------------------------- >

(說者) (聽者)

表達 -- > 傾聽 -- > 修正 --- > 回饋

(說者) (聽者) (回饋) (交流)

角色取替

知覺察覺

口語傳遞

登碼

解碼

理解監督

發間

比較

修碼

理解

認可

後設溝通




莊麗君(76)綜合整理各家研究結果,提出:

溝通的12個過程(上述)

一個成熟的說者,在口語溝通中,應具有以下能力:

1.運用觀點取替的能力(站在別人的立場)

2.分析比較的能力

3.回饋修正的能力


從以上的研究,歸納以下引導幼兒口語溝通的建議:

1.當幼兒訊息陳述不清楚時,教師可針對其描述要求更多訊息,如多問特定問題,例「什麼地方不一樣?」「看起來像什麼?」,不要只籠統問「什麼」,不做任何回饋。

2.設計一些需要比較分析的活動,如介紹植物時,不要只介紹一種植物,可以兩種植物同時讓幼兒觀察,教師可以提出:「請問他們有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請說說葉子有什麼不一樣?……,以增進幼兒的分析的能力。

3.安排口語溝通遊戲,讓幼兒有機會練習聽與說的回饋反應。

4.與幼兒溝通時,如果幼兒所傳述的訊息清楚正確,亦請給予說者口語證實,讓幼兒有成功的溝通經驗,以提昇幼兒口語溝通動機。

5.可設計討論訊息陳述的活動,以幫助幼兒分辯訊息來源與外在回饋的關係。示例:一方面陳述訊息(包含清楚與模糊的的訊息)利用布偶做外在回饋,再和幼兒討論到底是說者陳述不清楚?還是布偶沒搞清楚?


第二節 促進幼兒口語溝通的教學態度與技巧

一、傾聽的態度與技巧

聆聽可分為四種方式:包括:(1)沈默的聆聽(2)酬答的聆聽(3)「敲門磚」式的聆聽及(4)反映的聆聽(Gordon,1974)

()消極聆聽的適時時機與態度技巧

消極聆聽的適用時機:

消極式的聆聽適用在:當幼兒情緒平穩,對內心需求表達清楚、簡明時。如幼兒告訴你:「我要上廁所!」「我要到娃娃家玩!」「我可不可以看書?」通常這些話後面不會有其他隱藏意義。

消極聆聽的態度與技巧:

1.沈默的聆聽

沈默的聆聽者,只是以眼神注視、神情態度回應訴說者的傾訴,並未有語言回應。沈默的聆聽方式最好避免使用,因為經常性沒有回應的回饋反應,會降低訴說者的意願

2.酬答的聆聽

酬答的聆聽者對訢說者的反應方式類似一般應酬的回應,如:運用「喔!」「嗯!」「好!」及微笑、注視、表情動作等表示共鳴

3.「敲門磚」式的聆聽:目的在開啟或鼓勵訴說者的傾訴。這種聆聽技巧可引導幼兒更多的對話。


()反映傾聽的運用

反映式傾聽的時機

反映式傾聽可以幫助瞭解幼兒想法,平復幼兒情緒,進而想出解決之道

1.當幼兒表現強烈情緒反應

2.沒有明顯情緒表現,但你卻感覺到幼兒的情緒隱藏時


反應式傾聽的基本態度與技巧:

反映式傾聽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技巧。在態度方面強調:給孩子的感覺。要能讓孩子從你的肢體語言中感受到你傳遞一個訊息,那就是:你願意去瞭解他

反應式傾聽的基本態度是:雙眼注視幼兒,運用身體的姿勢表示你在傾聽。如彎下腰、抱起幼兒、兩人面對面坐下,或停下手邊正在進行的工作,給幼兒所有的注意

反應式傾聽的技巧強調:

1.傾聽並界定幼兒的感覺

2.陳述反應幼兒的感覺


傾聽技巧練習:(p.184

1.小強搶了小民的玩具,小民哭了。

2.小美在小立的圖書紙上亂圖,小立好生氣。

3.平平不小心碰到建民蓋的積木,建民氣得要打平平。

4.方方一個人坐在角落,悶悶不樂的樣子。

5.莉莉穿著新衣服,走到老師面,說:「老師!你看我的新衣服!」


二、「我」的訊息在課室的應用

一個有效的「我---訊息」,包含三個成份:

1.對某個別狀況或行為的敘述。

2.在這情況或行為對你所產生的影響的陳述。

3.你對這個情況或行為所產生情緒的陳述。

情境一:老師身體不適

情境二:說故事干擾


小組討論練習:(p.185

請試就下列情境練習以「我----訊息」處理。

1.教室裡有兩位小朋友在追逐跑步。

2.你發現有位幼兒爬到高櫃子上面。

3你正和一位幼兒說話,有位幼兒插嘴。

4.你正在做觀察記錄,有位幼兒過來弄你的頭髮,說要幫你洗頭。

5.團體討論時,有位幼兒一直在拉鄰座幼兒的衣服。

6.排隊走路時,有位小朋友走的很慢,中間距離拉得很長。


教學祕笈:對不說話或很少說話幼兒的輔導

一、檢查瞭解不說話或很少說話的真正原因

二、提供輕鬆沒有壓力的說話情境

三、注意幼兒非語言的反應與興趣方向

四、指示簡單、說話同時配合手勢動作

五、能說就說,不能說就做動作

六、拓展語言的深廣度

七、發現若有語言障礙,儘速找專家檢查、矯治


三、促進溝通教學態度與方法

1.與幼兒討論共同經驗的事物

2.鼓勵幼兒彼此交談

3.多運用傾聽的態度與技巧

4.多運用開放式的問話

5.多利用語言反應

6.運用適切的回饋策略

7.盡量用悅耳的聲音說話

8.讓幼兒自已解決問題


第三節 發展幼兒口語能力的學習經驗


一、適合各階段發展年齡傾聽與聽覺辯識能力的學習經驗

二、適合各階段發展年齡幼兒聽覺理解、記憶能力的學習經驗

()零至二歲

熟悉自已的名字

感受不同類型的音樂

引發對聲音的興趣

鼓勵發聲遊戲

連結聲音與名稱的經驗

()二至四歲

增強聲音與名稱的連結

記憶覆述的經驗

電話交談的經驗

簡單日常用語的表達

()四至六歲

加強聽覺理解記憶能力

增進幼兒對位置詞、形容詞、比較詞、連接詞的瞭解

促進聽覺記憶表達能力

增進聽覺記憶組織能力

聽出不正確的陳述

聽懂三個以上同時給三指令並能完成指示事件


三、適合各階最發展年齡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學習經驗

教學目標

零至二歲

模仿聲音

能適切稱呼自已與親人

說出生活簡單用語


二至四歲

瞭解物品都有名字,並能說出物品名稱

依線索說出相關事件

背誦簡單詞句

能回答簡單問題


四至六歲

能敘說討論生活經驗

按序說出事情的先後順序

說出因果關係

會重述所聽故事內容

能看圖說故事

能想像編故事

能玩簡單的故事接龍遊戲

能說出常見物品、交通工具

指出錯誤荒謬的地方

體驗口語溝通經驗

能說出相反詞



第八章 讓讀寫自然萌發的全語言課程(p.200

本章重點

第一節 全語言課程的理論觀點

一、讀寫自然萌發的理論基礎

二、全語言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全文教學觀點與傳統式語文教學觀點的比較

第二節 讀寫萌發的語言經驗

一、家庭的讀寫經驗

二、讀寫情境的提供

三、讀寫的支持與引導

第三節 全語文課程的計畫與實施

一、全語言的教室與教材

二、全語言課程的教學實施

三、全語文課程的主題單元發展


第一節 全語言課程的理論觀點

一 、讀寫自然萌發的理論基礎

()「讀寫萌發」與「全語言」

「讀寫萌發」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兒童學習讀寫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特定的時刻。全語言課程的概念源自有關讀寫萌發的研究,全語言強調語言是「完整的」(whole)整體的,不可切割成語音、字彙、詞彙和句子等片段,這些片段不能拼湊成真實的語言;語言的學習也必須是完整的,不可被劃分成內容或技巧稱之為「全語言」(whole language)(黃瑞琴,民86)


「讀寫萌發」的觀點相信下列幾件事:

1.兒童在學習閱讀和寫字的過程中,就如同他們在學習說話一樣,是一個主動的參與者和建構者。

2.能夠聽懂和辨識字中字母聲音的兒童,就能觀察及使用字形與字音間規律來認字和寫字。

3. 幼兒置身在一個文字的社會,在文字環繞的環境中長大,他們的讀寫基礎早就奠定了。



()讀寫萌發的鷹架理論

讀寫能力自然萌發的理論基礎,受到了維高斯基(Lev Vygotsky)鷹架理論影響甚大。維高斯基曾經以三個讀寫能力的主要概念:文章的概念、字詞的概念、字母的概念;提出習得讀寫萌發概念的四個指導階段。

兒童讀寫主要概念習得的四個指導階段表

發展階段

文章概念

字詞概念

字母概念

指導原則

第一階段

天生發展層次



自發性運用故事中的字詞與片語。

優良的字形觀察者,但沒有轉錄語言的企圖,也不瞭解文字代表語言。

玩語音與非語音的聽力遊戲

自然地涉入或探索:需要教師提供兒童探索讀寫活動與事件的機會。

第二階段

有限度利用符號。





在成人協助下組織故事結構,或將故事內容再延伸。

在成人引導下,會注意與利用印刷文字、標籤。

能隨不同的音節語調型態跳舞、行進和走路。

有仲介的學習:教師安兒童在有支援的情況下,參與新的活動。示範與操作是常用的技巧。

第三階段

有效利用符號或工具



幼兒使用道具表現出事件與故事情節。


能使用已知的音和字建立詞和片語,並擴展他所瞭解的概念,以及用新的文字概念。

幼兒可能可以自已閱讀和書寫,建構目標在造出有意義和有溝通性的信息。

自發的學習及有道具的練習:教師可安排兒童獨立工作,作自發的學習,或提供和同儕合作的機會。

第四階段

歷程內化不需外在符號





幼兒能認知及陳述有結構的規則。

已經能夠辨詞與使用字詞為基礎的拼字型態。

字母的建構完全包含在字詞與文章概念的發展中。

內在或獨立的活動:學生能在沒有輔助下完成作業,且經概念思考談論能得到基層概念的理解。



()皮亞傑的認知建構論與全語言課程

同化

調適

主動建構


二、全語言課程的基本理念

Froese(1990)在其對全語言理論與實務探討的書中,對全語言課程的觀點強調:

1.語文學習是自然語言發展的過程

2.語文發展是從整體到部分

3.語言扮演溝通與社會文化傳承的角色

4.語文學習是透過實際使用而學到的

5.兒童有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

6.語言學習過程、學習成果和學習內容有相互依存的關聯性

7.尊重、信任老師與學習者


三、全語文教學觀點與傳統式語文教學觀點的比較(p.206


全語文教學觀點

傳統式語文教學觀點

1.學習語文是依據溝通系統的法則,推論語文如何運作,並在日生活中使用語文的過程中去實際測試這些臆測。

2.閱讀不是得到文字,而是創造意義的過程。

3.文字的學習是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實際運用而學習。

4.文字的意義使用的情況和語文使用者帶入情境的文學歷史而變化。


1.語文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不連續、可分的部分所構成,而部分和整體的關係是累積的,即整體是部分的和:字母或聲音加起來就是一串字組成句字,句子起來就是段落。

2.聽說讀寫有一定的次序性,讀“字”是讀其任何東西的基架,辨識字義是大段文章的基礎。

3.語言學習是透過習慣性聯結,模仿和強化,學習語言的組成部分(聲音、字與字的組合)如:運用閃示卡教閱讀,強調增強與反覆練習。

4.讀“字”是讀其他任何東西的基架辨識字義是辨識大段文章的基礎。

5.認為無誤的讀字是評估閱讀能力的一項有效方法。

理論觀點

1.交易互動的模式

2.皮亞傑認知發展論

3.Vygotsky的「最佳發展區」論

1.行為主義觀點

2.自然成熟理論




教學重點

1.所教學所學取決於兒童在當時實際使用的語言需要

2.重視原則和信念,不強調教學方法


1.依照外在設計的一個法定課程順序

2.注重教導技巧拼音、造句、聽力、譯解能力。

3.強調不斷的讀寫練習,包括運用閃示卡、兒歌讀本、寫字練習。

4.設計各種字詞的連結活動。



第二節 讀寫萌發的語言的經驗(p.207

一、家庭的讀寫經驗(親子共讀、隨機語文溝通)

二、讀寫情境的提供

三、讀寫的支持與引導

1、讓幼兒感受讀寫的樂趣

2、用語言策略進入孩子的生活領域與想像世界

3、增進讀寫的實際知識

4、文字書寫的體驗


第三節 全語文課程的計畫與實施

一、全語言的教室環境與教材

二、全語言課程的教學實施

1、機會與資源

2、個別化學習

3、有意義的溝通

4、示範

5、隨目標需要調整活動類型

6、讓幼兒成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者

7、讓幼兒有成功的經驗

8、親職教育

三、全語言課程的主題單元發展

(一)主題的導入

(二)主題活動中的讀寫統整經驗

(三)全語言主題課程網絡的發展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