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相關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應用示例
科目 | 社會技巧 | 設計者 | 楊曉菁、曾閩美、王智立、陳立珣、王惠玉、謝函穎、蔣育坪、辜立群 | |
單元名稱 | 輸了怎麼辦 | 實施方式 | □單科 ■融入(綜合)領域/學科 | |
教學時間 | 1節( 40分 ) | 教學對象 | 階段:■國小□國中□高中 障礙類別: 三至四年級學習能力無缺損或輕微缺損學生 | |
設計理 念 與 教材分析 | 一、編製目的: 社會技巧為社會能力的一部份,而社會能力中包含適應行為、社會技巧與同儕接納;本小組成員教學經驗與背景主以情障或自閉症巡迴班、資源班為主,教學經驗中發現這些孩子其社會技巧習得能力偏弱、缺乏情境轉換能力,預期未來面對社會群體或許將構成適應方面的影響。同時,亦因情障或自閉症學生於融合班級時,顯現於情緒控制,或衍生自人際衝突、行為問題等,故教導其因應情境變化,習得人際問題解決能力是重要課題。 目前關於認知能力的指導與教學課程,相對於特殊需求學生之社會技巧領域之應用充裕,故小組成員期冀經由本次教材研發及學者專家之建議,欲結合教學經驗、尋求並思索建立一套模組,俾利供未來社會技巧教材教法之運用,也能提昇此領域的教學效益。 二、編製特色: 透過教師或學生蒐集經驗中的情境問題,並以小組方式以各情境中衍生的主要問題,討論於各種不同「處己」、「處人」及「處環境」等面向下,經由戲劇表現與投射讓成員參與其中,習得如何應變並由預期可能的結果調整、修正外在行為。此係運用戲劇治療原理,採團體共同作活動,讓活動中的隱藏對象能在面對各種轉捩點時,經由演繹與詮釋,將行為調整為預期且期待的良好結果。此亦符應1979年英國戲劇治療學會(The Institute of Dramatherapy)所指出之戲劇治療目的之一:透過戲劇化,演練「生命與社會技能」(life and social skill)。 三、教材分析: 本單元名稱為「輸了怎麼辦」,選擇這個題材進行教學,主要是因為在教學現場中,自閉症學生及情緒行為障礙的學生容易在課程活動中,因為過度在乎輸贏的結果而出現過當情緒反應,因此希望藉由課程中觀賞影片及一紙書學習單的引導,帶領學生去討論、思考遇到活動結果不如己意時,應該如何反應。 原本課程設計主要以普通班中有特教生之融合課程,但也可運用於資源班小組教學,本份教案即以資源班小組教學為示範。 | |||
學生能力分析 | 1.張生是一位自閉症重度個案的小一男生,之前在醫院施測為學前且剛被提報為特殊生。經過教學後發現個案的能力漸漸進步當中,且記憶力非常好,認識字的能力可達到三年級程度,國語、數學的認知能跟上班上程度,但是口語表達中等,有時候會說一些非情境的話語,如:蛇來了、蛇來了,或是虎鯨虎鯨,答非所問。下課與同儕互動很弱,常自己在班上繞教室走來走去,或是做一些自我刺激的動作,如:拿罐子一直旋轉看,同時個案有時會有一些固著點,如:老師因為公假調整課務,雖已事先預告,但是還是轉換困難,且哭說要回去原班,老師要陪他回原班他又不肯,因為他又很想上資源班的課;似乎如同電腦當機一般,他無法進行判斷要選擇哪一個。有一次奶奶較慢叫其起床,導致上課快遲到,也出現兩難的局面。對於資源班上社交課玩遊戲的輸贏,有時自己喜歡的桌遊就會堅持要贏,輸了會哭哭鬧鬧說:「我必須要走、我必須要走!」所以這堂課希望他能了解,對於自己喜愛的遊戲輸了如何因應。 2.楊生智力正常,自閉症中度二年級的學生,口語表達很清楚,但是無法理解較深入性的描述。上課常問老師非情境的問題,如:「老師下午要去哪裡玩?」記憶力很好,尤其對於幾年幾月幾日,似乎是可以完整的記憶,某天老師說下星期四,老師還會來上課,他就會說老師不要來,因為是2月28日放假…等。至於個案行為似乎較好動,偶而會用手去揮到他人,也會不經意將桌上東西弄到地上,另常亂畫亂寫課本。楊生較自我中心,問題解決能力也較弱,想與人互動,但是方式不對,導致下課時常常一個人玩。情緒的表達以及專注力可能需要再多訓練,對於失敗的接收度較低,若是輸了或是被罵,整天情緒會很不穩,會想要大叫,也會將鉛筆弄斷。上這節課主要讓他可以了解輸了怎麼辦,或是想出更好的方法使自己情緒轉移。 3.許生智力為中上,手冊拿自閉症輕度,是位口語能力很好的女生。個案與同儕相處尚可,但是情緒張力很大,常遇到問題或是他自己過不了的點就會哭很久,如:考試若是考不好就會衝出去教室哭;某次他當值日生,老師急著上課就將黑板擦了,個案就哭說老師搶她工作,害她沒工作;或是有一次被科任老師說沒有用功就要被罰不能下課,許生就打自己的嘴巴,一邊哭一邊說:「這樣老師高興了吧!」玩桌遊或是遊戲沒有得第一就會很沮喪哭泣,在家也常會賴皮,挫折忍受度低,可能是因為家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比較自我中心。許生似乎對於畫畫很喜歡且有天賦,老師在她有情緒時,也會讓她盡情地畫畫紓壓。綜合上述,個案對於自己要求很高,且在乎輸贏,因此上這堂課希望她能了解輸了可以怎麼因應。 | |||
核心素養 | 1.特社-E-A1具備辨識、表達與處理正負向情緒的能力,促進身心健全發展。 2.特社-E-A3具備認識自我與接納自己優弱勢的能力,因應日常生活情境。 3.特社-E-B1具備運用簡單的「聽、說、讀、寫、作」的語言技巧,和非語言的線索與人進行溝通。 4.特社-E-B2具備運用科技資訊的基本素養,感知科技對個人的影響。 5.特社- E-B3具備欣賞藝術創作,促進多元感官發展與美感體驗的能力,培養到轉移注意力與心情的能力。 6.特社-E-C1具備理解道德與是非判斷的能力,並遵守學校基本規範與法律的約束。 | |||
學習表現 | S-E2-1處理情緒的技巧 S-E2-1-2能分辨自己複雜的正向或負向情緒與強度(如:幸福、輕鬆、驕傲、得意、羨慕、滿足、嫉妒、煩惱、恐慌、擔憂、焦慮、後悔、孤單、懊惱、委屈、厭煩等)。 S-E2-1-3能表達自己複雜的正向或負向情緒。 S-E2-3自我效能 S-E2-3-3能嘗試使用策略解決自己的問題。 S-E2-3-4接納自己行為的後果(如:做錯事能接受處罰)。 P-E2-1訊息解讀 P-E2-1-1能解讀他人言語溝通的情緒和目的(如:雙關語或嘲諷)。 P-E2-1-2能解讀他人非言語溝通的情緒和目的(如:姿勢或表情)。 P-E2-2基本溝通技巧 P-E2-2-1能依情境表達自己意見。 P-E2-3人際互動技巧 P-E2-3-5能適當表現被團體接受的行為。 E-E2-1學校基本適應技巧 E-E2-1-2能在課堂或小組討論表達自己的意見。 E-E2-1-3能在小組中與同學分工合作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 E-E2-1-4能在傾聽他人說話適時以身體動作或口語回應(如:點頭或以嗯、喔表示對說話內容的回應等)。 E-E2-1-6能在遇到困難時,具體說明需要的協助(如:我不知道這一題要如何列式,請你教我)。 | |||
學習內容 | I-E2-1處理情緒技巧 I-E2-3自我效能 II-E2-1訊息的解讀 II-E2-2基本溝通技巧 II-E2-3人際互動技巧 III-E2-1學校基本適應技巧 | |||
教學 目 標 | 1.能依情境回答問題。 2.能在小組中與同學分工合作完成自己分內的工作。 3.能選擇處理問題的方式。 4.能接受問題處理後的結果。 |
學習表現及內容 | 教學活動 | 教學資源 | 時間 | 評量方式 | ||||||||||||||||||||||||
E-E2-1-3 E-E2-1-6 III-E2-1 S-E2-1-3 S-E2-3-3 P-E2-1-1 P-E2-1-2 P-E2-2-1 P-E2-3-5 E-E2-1-2 E-E2-1-4 I-E2-1 I-E2-3 II-E2-1 II-E2-2 II-E2-3 III-E2-1 S-E2-3-4 P-E2-1-1 P-E2-1-2 E-E2-1-4 I-E2-3 II-E2-1 III-E2-1 | 壹、準備活動 1.說明今天上課的流程,請學生等等要注意觀察影片中的內容,並告知學生要成為小偵探,幫助影片中的小朋友發現問題、協助解決他們所出現的困難,最後記錄在一紙書中。 2. 發下一紙書並說明製作方式。 註:先將紙對摺出8格,再按照虛線剪紙,最 後摺出一紙書 (詳情可參閱編製說明)。 貳、發展活動 1.播放影片-輸了怎麼辦的情境篇 ◎片名:輸了怎麼辦 ◎劇情:下課時,小朋友很開心的要玩桌遊「搶救蜜蜂」,決定玩遊戲的順序後,大家開心地玩遊戲。當大家玩到一半時,沒想到有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把桌遊弄倒了。想想看,如果你是遊戲中的小男生,你會怎麼做呢? 2.老師請學生們說出看到影片中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學生自由發表如果遇到同樣的狀況會怎麼解決。 3.老師播放影片中的四個解決方法。 4.依照四個影片播放的順序,老師帶著學生逐一再看一次影片內容,請學生在看完影片後寫下影片中的解決方式,並把這樣的解決方式有可能會有什麼結果記錄下來。 (1)行為一:都是你害的 (2)行為二:不公平 (3)行為三:再來玩一次 (4)行為四:沮喪難過 5.老師帶著學生一起討論影片中的解決方式,並請學生分享認為會出現什麼結局。 参、綜合活動 1.請學生選擇如果你和影片中的小朋友遇到一樣的問題,你會選擇哪種解決方式,記錄在一紙書上,並想像會有什麼結局並記錄。 2.學生發表最後的選擇與結局。 3.教師總結:不給予價值評斷,只提醒學生這個情境可能會出現在什麼樣的地方,希望學生下次遇到同樣問題時,可選擇出最適當的解決方式。 ~本節結束~ | 剪刀、一紙書 老師事前準備播放影片器材 一紙書 一紙書 一紙書 | 5 5 3 3 3 3 3 5 5 5 | ◎學生能依照製作方式完成一紙書。
◎學生能依情境表達自己的意見。
◎學生能在課堂或小組討論表達自己的意見。
◎學生能接受所選的解決問題方式與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