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單編號:QP-T02-14-04
保存年限:5年
課程教學大綱填寫指標與自我檢核表
_____年____月____日
課程類別 | 科目代號 | |||||
科目名稱 | 授課教師 | |||||
檢核指標 | 檢核指標的說明 | 檢核結果 | ||||
一、核心能力 | ||||||
1. | 核心能力數值設定與系所核心能力對應關係 | 教師課程規劃之核心能力與系所提供之核心能力是否有關係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
2. | 檢視、回應學生修課後之核心能力數值落差 | 說明:修課後學生核心能力自評分數與教師課程規劃時設定分數之落差。 例如:教師應自我檢視所設定的核心能力數值為A5,學生自評結果A3。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
3 | 檢視本課程與系上其他類似或進階課程之關聯性、差異性 | 說明:課程設計應考量學生學習的順序,檢視教授之內容與其他課程之關聯性。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
二、課程簡介 | ||||||
1 | 明確地概述授課內容 | 說明:簡單說明課程之相關資料,方便學生快速瞭解課程之重點理念。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
2. | 明確地描述課程教學理念與特色 | 說明:課程簡介應簡單敘述教師針對本課程的教學理念、特色以激發與啟發學生學習。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
三、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 | ||||||
1 | 以學習者為中心訂定課程目標 | 說明:敘述學習完本課程同學將可以達到的目標與學習成果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
2. | 項目說明簡短清楚且具可檢核性 | 範例:能理解實用主義的基本主張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
3. | 敘寫方式應以動詞開頭 | 範例:學習完本課程你將可以: 1.能理解實用主義的基本主張 …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四、每週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請詳述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教學活動與課前、課後作業/學習投入時間(含課堂教學時數)】 | |||
1 | 詳細且明確說明每週教學與學習活動 | 說明:除單元主題外,還需提供教材內容範圍、教學活動類型、以及單元作業(評量)等內容。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2 | 作業內容應與單元目標相呼應 | 說明:作業的設計需與單元教學內容相呼應(相關),不應提供與教學內容無關之作業。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3 | 時間規劃嚴謹、合理 | 說明:依照課程目標與單元內容難易度與份量訂定合理的學習投入時間。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五、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明列評量項目與給分標準】 | |||
1. | 評分項目應與課程目標&學習成效相關連 | 說明:評分項目的設定是否與課程目標與成效相互映,且具關連性。 例如: 課程目標:能理解實用主義的基本主張 評分項目與配分:實用主義理解程度---10%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2 | 設定評量工具與指標 | 說明:明列或勾選評量項目與配分、評量工具與策略與評分標準。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3 | 明列各項評量配分、作業繳交形式與時間 | 說明:明列各項評量的過程與時間。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4 | 運用多元且有效的評量工具 | 說明:依照單元目標、內容運用有效的評量工具。 | 教師自我檢核: □完全符合 □大致符合 □未符合 |
六、其他相關資料 | |||
授課教師Office Hours、地點 | 教師自我檢核: □已填寫 □未填寫 | ||
教學助理基本資料 | 教師自我檢核: □申請教學助理 □不申請教學助理 | ||
指定/參考書目【為維護智慧財產權,請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 教師自我檢核: □已填寫 □未填寫 | ||
課程相關連結 | 教師自我檢核: □已填寫 □未填寫 □不需填寫 | ||
本課程附件 | 教師自我檢核: □已填寫 □未填寫 □不需填寫 | ||
課程進行中,是否禁止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 教師自我檢核: □已填寫 □未填寫 |
說明1:學習成效(Learning Outcomes)的意義說明
學習成效(Learning Outcomes)是以學生為本體,描述其應學習之事物,且明確指出修畢一門課程後,將可達成之核心能力為何。
學習成效於課程結束後,應可被適當地檢核,並將評量結果用於修正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中,規劃請參考以下範例:
評量工具與指標 學習目標與成效 | 評量工具 | 評量指標 | |||||
考試 | 心得報告 | 專題 製作 | 前後測 | 其他 | 測驗藍圖 | 評量 尺規 | |
具備規劃學習地圖與生涯發展路徑的能力 | ※ | ※ | |||||
具備有效運用大學各項學習資源 | ※ | ||||||
具備深度閱讀的能力 | ※ | ※ | ※ | ||||
具備探索、熟悉新型態的數位學習模式 | |||||||
養成自主與終身學習的態度與策略 | ※ | ※ | ※ | ※ | |||
具備團隊合作與專題製作能力 | ※ | ※ |
說明2:評量尺規(Rubrics)的設計範例
評量尺規對教師的意義:避免主觀成見或既定的印象,以達客觀評量,回應學生對於評分高低的疑問,並能能協助教師檢視並調整課程目標與教學行為。
項目 | 題目設定與執行方案之規劃30% | 文獻與數據佐證30% | 結果討論 20% | 簡報呈現 20% |
優A 10~9 | 議題設定能引起迴響 題目與報告內容契合 行動方案具體可行 | 提出具體數據 提出相關支持論述 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佐證案例說明得宜 | 資料蒐集完整.分析精確.討論深入層次分明. | 文字圖表顯示精準明確 大小配置佳 呈現效果佳 |
佳B 8~7 | 議題設定有趣 行動方案規劃得宜 | 提出具體數據 提出相關支持論述 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 資料蒐集與分析尚可.討論大致都有提到 | 文字圖表顯示正常.大小配置適中.呈現效果尚可 |
普通C 6~5 | 議題設定引不起興趣 行動方案規劃不夠完整 | 提出具體數據 提出相關支持論述 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 資料蒐集缺漏.分析稍有錯誤.討論深度不足 | 文字圖表大小顯示效果差.呈現效果普通 |
待改進D 4~3 | 議題設定無趣行動方案規劃不可行 | 沒有提出具體數據 相關支持論述 有佐證文獻引用具體 沒有案例說明得宜 | 資料蒐集缺漏分析錯誤.幾乎沒有延伸討論 | 文意不明 圖表沒重點大小配置差 造成反效果 |
評量尺規對學生的意義:能了解成績的評量標準及各準則範圍,能知道自己學習的優缺點,及努力的方向。
說明3:測驗藍圖(Test Blue Print)的設計範例
評量方法採用測驗或會考時,命題教師應規劃測驗藍圖,檢視自己命題方式與學習成效是否吻合? 如下表清楚描述試題所要測驗的成效以及所評量到的能力:
測驗知識認知項目 測驗內容與形式 | 記憶 | 理解 | 應用 | 獨立思考 (分析、綜合、評鑑) | 佔分 | ||
內容一 | 選擇題 | 8題 | 10% | 10% | 10% | 30% | 60% |
內容二 | 問答題 | 1題 | 10% | 10% | 20% | ||
內容三 | 申論題 | 1題 | 20% | 20% | |||
內容四 | 其他 | ||||||
合計 | 10題 | 10% | 20% | 20% | 50%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