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3,离现在 3 年 33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數學領域素養導向教學單元教案
主題核心素養與學習目標
年級
一年級
教材來源
翰林一上第七單元 10 以內的減法
總節數
7 節
領域核心
素養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數-E-A2 具備基本的算術操作能力、並能指認基本的形體與相對關係,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用數學表述與解決問
題。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數-E-B1 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
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具備日常語言與數字及算術符號之間的轉換能力,並能熟練操作日常使
用之度量衡及時間,認識日常經驗中的幾何形體,並能以符號表示公式。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數-E-C2 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想法。樂於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尊重不同的問題解決
想法。
學習表現 n-I-2
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熟練基本加減法並能流
暢計算。
r-I-1
學習數學語言中的運算符號、關係符號、算式約
定。
單元學習目標
1. 認識減法算式,並用算式記錄問題與結
果。
2. 能做減數或差為 0 的減法。
3. 熟練被減數在 10 以內的減法計算,並
觀察減法算式的規律。
4. 熟練加減法問題。
學習內容 N-1-2
加法和減法:加法和減法的意義與應用。含「添
加型」
、「併加型」、
「拿走型」
、「比較型」等應用
問題。加法和減法算式。
N-1-3
2
基本加減法:以操作活動為主。以熟練為目標。
指 1 到 10 之數與 1 到 10 之數的加法,及反向的
減法計算。
R-1-1
算式與符號:含加減算式中的數、加號、減號、
等號。以說、讀、聽、寫、做檢驗學生的理解。
適用於後續階段。
3
教學流程表
單元-
活動名稱
學習表現
說明
活動學習
目標
教學重點或教學脈絡
(含關鍵提問設計,畫線標示)
教學
節數
教師的思考與
教學策略
評量方式
第 7 單元
10 以內的
減法
7-1
減法算式
n-I-2
理解加法和
減法的意義
,熟練基本
加減法並能
流暢計算。
●操作半句體
悟,解決拿走
型的減法問題
●認識減法算
式中的減號和
等號。
●用減法算式
紀錄問題與結
果,並理解算
是的意義。
一、準備活動
【引起動機】
●教師利用單元情境頁,藉由小動物們摘水果的情境故事,初步感受生
活與數學的連結,引起學習數學的興趣。
1. 教師請學生看課本單元頁後,提問:「說一說,圖片裡有哪些小動
物?他們在做什麼呢?」
2. 教師提問:「數一數,皮皮、丹丹、美美的籃子裡?各有幾顆柿
子?各有幾種不同的水果?」
3. 教師提問:「皮皮摘到了 7 顆柿子,他想把一些柿子送給還沒摘到
柿子的丹丹。你覺得他要送給丹丹幾顆呢?」
二、發展活動
【活動 1】減法算式:
(一)以拿走型問題認識減法算式
1. 教師以例題一布題:「桌上有 5 瓶牛奶,皮皮喝掉 2 瓶,剩下幾瓶
牛奶 ?」
2. 教師請學生讀題,並引導學生發表題目在說什麼。
3.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用畫○的方式表示牛奶數量,一個○表示 1 瓶
牛奶,再用畫掉的方式,表示喝掉的牛奶數量。
4. 教師以 5-2=3 的減法算式說明我們可以把畫○的過程用減法算
式記錄下來。
5. 教師介紹「-」是減號,代表拿走;「=」是等號,記錄算出來的
結果。減法算式 5-2=3 讀作五減二等於三。
6. 請學生發表 5-2=3 的減法算式中各個數字和符號的意義。(學生
可能回答:5 表示有桌上原來有 5 瓶牛奶;2 表示喝掉了 2 瓶;
「-」表示把 5 瓶牛奶喝掉 2 瓶;5-2=3 表示原來有 5 瓶牛
奶,喝掉 2 瓶,剩下 3 瓶牛奶在桌上。)
1
分解問題的解
決策略
(1)具體務策略
(2)數數策略
為了避免學生
用關鍵字解
題,教師布題
時可盡量用豐
富的詞
彙:如剩、還
有、剩下⋯⋯
等,讓學生理
解減法的
情境。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4
(二)以減法算式記錄拿走型問題
1. 教師以例題二布題:「多多手上握了 9 個氣球,飛走了 3 個,他手
上還有幾個氣球?」
2. 教師先請學生讀題,引導學生發表題目在說什麼。
3.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用畫○再畫掉的方式表示手上原來握著 9 個氣
球。飛走了 3 個,還剩下幾個在手中。
4. 請學生練習完成減法算式記錄問題和答案,並把答案填在□中。
5. 請學生發表減法算式中各個數字和符號的意義。
(三)用畫○再畫掉解決拿走型減法問題
1. 教師以練習布題:「樹下有 7 隻兔子,跳走 4 隻後,還剩下幾隻兔
子?」
2. 教師先請學生讀題,引導學生發表題目在說什麼。
3. 教師說明題目作答方式需先畫○表示兔子的數量,再畫掉表示跳
走的數量,最後減法算式記錄題目和答案。
4. 教師請學生個別完成後,進行發表及檢討。
三、綜合活動
1. 教師提問:「哪一位小朋友可以說一說,這一堂數學課,我們認識
了什麼?」
2. 教師說明作業內容:數學習作第 60~62 頁。
~第一節結束/共 7 節~
一、準備活動
(一)複習拿走型減法問題
1. 教師布題:「老師手上有 8 枝鉛筆,將 2 枝鉛筆放到桌上後,手上
還拿著幾枝鉛筆?」
2. 教師請學生先用畫○表示筆的數量,再以減法算式記錄題目和答
案。
3. 請學生發表減法算式中各個數字和符號的意義。
二、發展活動
(一)解決對應拿走型問題
1
此章節的減法
算式為記錄問
題與答案。教
師應先引導學
生用
畫圈等方式找
出答案,
再用算式記
錄。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作業評量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5
1. 教師以例題三布題:「櫃子裡有 6 頂帽子,來了 2 個小朋友,每個
小朋友拿走 1 頂帽子,櫃子裡還有幾頂帽子?」
2. 教師請學生讀題,並引導學生發表題目在說什麼?
3.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用畫○的方式來表示櫃子裡帽子的數量,並把
2 個○畫掉,剩下的○表示帽子的數量。
4. 教師引導學生可利用往下數的策略,原來已有 6 頂,再往下數 2
頂,可得到答案 4 頂。
5. 引導學生用減法算式記錄問題和結果,並把答案記錄在□中。
6. 請學生發表 6-2=4 的減法算式中各個數字和符號的意義。(學生
可能回答:6 表示全部有 6 頂;2 表示有 2 頂被拿走,6-2=4 表
示全部有 6 頂帽子,2 頂被拿走,剩下是 4 頂帽子。)
(二)讀題後,用畫○再畫掉的方式,解決問題
1. 教師以練習布題:「桌上有 8 顆糖果,皮皮和美美各拿了 1 顆,桌
上還有幾顆糖果?」
2. 教師說明如何作答,請學生獨立完成。
3. 教師請學生發表,進行檢討。
(三)熟悉用畫○再畫掉解決拿走型減法問題
1. 教師於黑板上貼上 9 個花形磁鐵,並布題:「黑板上有 9 朵花,老
師摘走 3 朵後,還有幾朵花?」
2. 教師請學生先畫○再畫掉的方式解決問題後,再將減法算式記錄
下來。
3. 教師請學生發表 9-3=6 的減法算式中各個數字和符號的意義。
4. 教師更改磁鐵的數量及拿走的數量,依上述流程操作使學生熟
悉。
三、綜合活動
1. 教師提問:「哪一位小朋友可以說一說,這一堂數學課,我們認識
了什麼?」
2. 教師說明作業內容:數學習作第 63 頁。
~第二節結束/共 7 節~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作業評量
6
【活動 2】0 的減法
一、準備活動
(一)複習解決對應拿走型問題
1. 教師布題:「箱子裡有 7 瓶飲料,來了 3 個小孩,老師每個人發 1
瓶飲料,箱子裡還有幾瓶飲料?」
2. 教師請學生讀題,引導學生發表題目在說什麼。
3. 教師請學生列出減法算式,並找出答案。
4. 教師請學生說明減法算式中,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
5. 教師更換題目數字後依上述流程進行練習。
二、發展活動
(一)認識差是 0 的減法算式
1. 教師以例題一布題:「盒子裡有 8 枝筆,皮皮拿走了 8 枝,盒子裡
剩下幾枝筆?」
2. 教師請學生讀題,並引導學生發表題目在說什麼。
3.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拿走 8 枝鉛筆是指全部拿走。
4. 教師引導學生透過畫○表徵筆的數量,再將拿走的數量畫掉。
5. 教師請學生將問題和答案記錄在□中,並完成減法算式。
(二)差數是 0 的減法練習
1. 教師以練習布題:「原來有 3 個站著的保齡球瓶,打出球後,站著
的保齡球瓶剩下幾個?」
2. 教師說明如何作答,請學生獨立完成。
3. 教師請學生發表,進行檢討。
4. 教師將例題一與練習的算式皆寫到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到:同數
相減,答案一定等於 0。
(三)認識「0」在減法算式中的意義。
1. 教師以動動腦布題:「想想看,從 8-8=0 和 3-3=0 算出來的結
果中,你發現了什麼?那 9-9 是多少?10-10 呢?」
2. 教師先請學生讀題後發表想法再引導學生了解被減數與減數相同
的算式中,答案都會等於 0。
1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紙筆評量
口頭評量
7
三、綜合活動:快問快答
1. 教師口頭布題:「盤子裡有 3 顆草莓,哥哥將這 3 顆草莓全部吃
掉,盤子裡還有幾顆草莓?」
2. 教師請學生口述減法算式並回答答案。
3. 教師更換題目數字後,依上述流程進行練習。
~第三節結束/共 7 節~
一、準備活動
(一)複習差數是 0 的減法練習
1. 教師口頭布題:「盒子裡有 5 個蛋糕,老師將這 5 個蛋糕發給 5 位
學生,盒子裡還有幾個蛋糕?」
2. 教師請學生口述減法算式並回答答案。
3. 教師更換題目數字後,依上述流程進行練習。
二、發展活動
(一)認識減數是 0 的減法算式
1. 教師以例題二布題:「爸爸到市場賣 10 顆雞蛋,都沒有賣掉,還
有幾顆雞蛋?」
2. 教師請學生讀題,引導學生發表題目在說什麼。
3.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沒有賣掉是指賣掉 0 顆。
4. 教師引導學生畫圈點數剩下的數量,沒有賣掉就不用畫掉,所以
發現答案與被減數的數字相同。
5. 教師請學生將問題和答案記錄在□中,並完成減法算式。
(二)減數是 0 的減法練習
1. 教師以練習布題:「原來有 3 個站著的保齡球瓶,打出球後,站著
的保齡球瓶剩下幾個?」
2. 教師說明如何作答,請學生獨立完成。
3. 教師請學生發表,進行檢討。
4. 教師將例題二與練習的算式皆寫到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到:任何
數減 0 答案一定等於任何數。
1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8
(三)認識「0」在減法算式中的意義
1. 教師以動動腦布題:「想想看,從 10-0=10 和 3-0=3 算出來的
結果中,你發現了什麼?那 8-0 是多少?4-0 呢?」
2. 教師先請學生讀題後發表想法再引導學生了解任何數減 0 的答案
就是任何數自己本身。
3. 學生可能回答:「0 代表沒有賣出。」有 0 的減法算式,答案差是
與原來數相同。
三、綜合活動:快問快答
1. 教師口頭布題:「阿姨在攤子上擺了 6 顆南瓜,全部都沒有賣出
去,攤子上還有幾顆南瓜?」
2. 教師請學生口述減法算式並回答答案。
3. 教師更換題目數字後,依上述流程進行練習。
4. 教師說明作業內容:數學習作第 64 頁。
~第四節結束/共 7 節~
【活動 3】減法練習
一、準備活動
(一)快問快答
1. 教師於黑板上分列差為 0 及減數為 0 的減法算式。
2. 教師請學生回答出減法算式的結果。
3. 教師展示減法心算卡,請學生回答答案。
二、發展活動
(一)透過減法心算卡遊戲熟練減法
1. 教師以例題一布題:「心算卡的答案是多少?我來做,你來說」進
行活動。
2. 教師先介紹附件 20 減法心算卡,正面有算式,背面有答案。
3. 教師翻出心算卡減法算式,讓學生說出答案,反覆練習至熟練為
止。
1
作業評量
口頭評量
口頭評量
操作評量
9
4. 教師安排讓學生兩兩一組,一個人翻題目,一個人說答案,比賽
誰答對的題目比較多。
(二)找出差為相同數卻不同算式的減法心算卡
1. 教師請學生先將附件 20 的心算卡及答案表格紙撕下來。
2. 教師可以選擇在黑板上操作,或是請學生在附件 20 的答案表格紙
上操作。
3. 教師請學生將找出來的卡片按照順序排排看,說說看有什麼發
現?
4. 變換數字,重複練習。
(三)觀察減法算式與答案的規律
1. 教師請學生先將心算卡按照被減數相同、減數逐漸增加的方式,
在桌面上排出所有心算卡。
2. 教師以例題一布題:「連連看,找出現心算卡的答案。」
3. 讓學生從被減數為 8 的那一排心算卡中找到答案,並將答案連起
來。
4. 請學生說說看,從算式和答案的變化,發現了什麼?(學生可能
回答:當減數多 1,答案就會少 1。)
(四)從減法算式的規律找出答案
1. 教師以動動腦布題:「觀察上面的心算卡和找出來的答案,想一
想,8-6 是多少?8-7 呢?」
2. 請學生發表他是怎麼知道的。
3. 學生可能回答:從上面的題目知道當減數多 1,答案就會少 1。8
-5=3;8-6 就會少 1 是 2;8-7 會再少 1 是 1。
(五)練習從減法算式的規律找出答案
1. 教師於黑板上布下同例題三的減法算式。
2. 請學生回答答案。
3. 教師更換數字後,繼續練習。
口頭評量
操作評量
口頭評量
操作評量
口頭評量
操作評量
口頭評量
操作評量
10
三、綜合活動
教師說明作業內容:數學習作第 65 頁。
~第五節結束/共 7 節~
一、準備活動
(一)熟練加、減法心算卡
教師展示加法、減法心算卡,請學生回答答案。
二、發展活動
(一)觀察題目情境,選擇使用加法或減法解題
1. 教師以例題一①布題:「公園裡原有 4 隻鴿子,又飛來 2 隻,現在
公園裡有幾隻鴿子?」
2. 請學生讀題,再問:「鴿子變多了,還是變少了?」接著問:「變
多了要用加法,還是減法?」
3. 請學生列式後再算出答案。
4. 教師以例題一②布題:「池塘邊原有 8 隻蜻蜓,飛走了 6 隻,現在
池塘邊有幾隻蜻蜓?」
5. 請學生讀題,再問:「蜻蜓變多了,還是變少了?」接著問:「變
多了要用加法,還是減法?」
6. 請學生列式後再算出答案。
7. 教師以例題一③布題:「盒子裡有 5 顆紅蘋果和 3 顆青蘋果,盒子
裡一共有幾顆蘋果?」
8. 請學生讀題,再問:「先將紅蘋果放進去盒子裡,再將青蘋果放進
去。接著問:
「蘋果的數量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要用加法,還是
減法?」
9. 請學生列式並算出答案。
10.教師以例題一④布題:
「游泳池裡有 9 個人,離開了 4 個人,游泳
裡還剩下幾個人?」
11.請學生讀題,再問:
「全部有 9 個人,離開了 4 個人,人數變多
了?還是變少了?該用加法,還是減法計算出剩下的人數?」
12.請學生列式並算出答案。
1
學生不須分辨
併加、添加、
拿走等題型,
只需依題意判
斷使用加或減
法算式計算即
可。
計算時若學生
心算能力不
足,可用畫○
輔助。
作業評量
11
(二)練習觀察題目情境,選擇使用加法或減法解題
1. 教師以動動腦畫面情境布題:「想一想,飛走了幾個氣球?可以怎
麼用減法算式表示 ?」
2. 請學生數一數,原本握在手上有幾個氣球?後來手中還有幾個氣
球?
3. 請學生列式算出飛走的氣球,再說明解題想法。
三、綜合活動
(一)我學會了
1. 教師提問:「哪一位小朋友可以說一說,這一堂數學課,我們認識
了什麼?」
2. 教師說明作業內容:數學習作第 66~69 頁。
~第六節結束/共 7 節~
桌遊—撲克牌撿紅點
一、玩法說明
發牌:
1. 總共發 24 張牌。
(二人玩,1 人 12 張;三人玩,1 人 8 張;四人玩,1 人 6 張)
2. 發玩牌後,要決定出牌先後順序。
3. 剩下的牌放於中間為牌堆,再從牌堆中翻開 4 張牌,放在牌堆四周。
開始玩:
1. 依照出牌的順序,手中的牌和桌面上翻開的牌相加,和等於 10 就可以
吃(紅的,黑的都行)
2. 超過 10 的牌(10、J、Q、K)則是相同的數字或英文就可以吃。
3. 每出 1 張牌(或吃 1 張牌),就要從牌堆中翻開 1 張牌放在旁邊讓別人
吃。
1
作業評量
操作評量
12
4. 如果從牌堆中翻開的牌可以和其他桌面上翻開的牌和為 10 則可以繼續
吃牌,但是不能再翻開牌堆中的牌。
計分:
數數看,誰吃的紅色牌最多,就是贏家。
二、分組進行
(一)全班一起玩
1.全班 6 組,1 組發下 4 張牌(1 人拿 1 張)
2.照著遊戲規則輪流出牌
3.遊戲結束,統計各組得到的紅牌數,最多則優勝
(二)各組分別進行(由小組長協助)
1.分成 5 組進行,1 組一副撲克牌
2.組長協助指導,組長發牌(不參與活動),1 人 8 張牌
3.照遊戲規則進行
4.遊戲結束,統計誰的紅牌最多則獲勝
三、分享活動心得
1.玩”撿紅點”要如何順利進行活動?
2.過程中需要遵守的規矩是什麼?
3.如何能取得高分呢?
~第七節結束/共 7 節~
13
「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