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离现在 4
年 12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1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
認定參考指引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
中華民國110年6月
【本參考指引由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委託吳政龍醫師主筆修訂】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2
一、導論
膝關節是人體全身最大的關節;膝關節的骨骼架構特性,需要依
賴關節周圍的軟組織來加強穩定,例如關節囊
(capsule)、半月狀軟骨
(meniscus),前後十字韌帶與側副韌帶等等。半月狀軟骨位於脛骨平台,
分為內、外兩個半月形的纖維軟骨,內側的軟骨板呈
L 型,外側的軟
骨板呈
C 型。這兩個半月狀軟骨可以隨著膝關節的曲伸,在脛骨平台
上前後移動,能使脛骨及股骨吻合度增加。由於半月狀軟骨的功能可
使脛骨與股骨接觸面積增加約
2 至 3 倍,壓力減輕一半以上,所以它
的功能具有:保護關節面、增加接觸面積、增加關節穩定度、有潤滑
作用和吸收撞擊與壓力的功用。但是由於半月狀軟骨板在解剖學上有
血液供應的缺陷,亦即只有軟骨板外環三分之一才有血管分布,所以
一旦在內環三分之二無血管供應區產生傷害,幾乎無法恢復修補,多
仰賴手術切除方法解決問題。
二、具潛在暴露的職業
過去進行蹲跪姿勢等危險工作暴露與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相關
研究時,收集比較的職業包括:礦工、舖水管工人、及舖地板工人(
floor
layers)等;歐盟診斷指引也涵蓋木匠及水電工。
三、醫學評估與鑑別診斷
(一)醫學評估
由於在解剖學上,外側半月狀軟骨呈
C 型,與關節軟骨較緊密結
合,所以外力由股骨傳至脛骨時,外側半月狀軟骨可吸收
70%至 80%,
而內側半月狀軟骨只能吸收約
50%至 70%。人類膝關節結構在內側受
力大於外側,而內側半月狀軟骨吸收力量又較小,因此內側半月狀軟
骨較易受傷。人類在站立時半月狀軟骨會向前移動,彎曲時,半月狀
軟骨會往後移動。在反覆蹲跪與伸直膝關節的過程中,不當的內旋或
外旋膝關節常會造成半月狀軟骨的傷害。損傷的類型可分為:
1.縱向裂傷:為最常見的傷害。當半月狀軟骨縱向裂傷時,受傷的內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3
側板可能會翻起,形狀類似水桶提把,稱為水桶提把裂傷(
bucket-
handle tear),可造成劇痛,無法伸直膝關節。
2.水平裂傷,又稱為魚嘴式裂傷(fish-month tear)
。
3.放射狀裂傷,不易修補。
4.花瓣狀裂傷(flap tear)
5.複雜性裂傷(complex tear)
。
6.退化性裂傷:因長期磨損造成內環邊緣呈現不規則,毛狀,厚薄不
均的傷害。
半 月 狀 軟 骨 受 傷 後 的 症 狀 為 關 節 連 線 處 疼 痛 (
joint-line
tenderness),疼痛位置與受傷部位有相關性。有可能產生關節積水或
積血(
joint-effusion),活動關節時有卡住的現象,伸直或彎曲膝關節
有 疼 痛 現 象 。 診 斷 方 法 除 了 身 體 理 學 檢 查 之 外 , 仰 賴 磁 振 造 影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檢查與關節鏡手術檢查才能確定
診斷。磁振造影檢查是非侵襲性的診斷工具,準確性常隨著病人的年
齡上升而降低。當患者年齡大於
45 歲,磁振造影對半月狀軟骨傷害的
判讀可能有高達
30%的假陽性率
,最後診斷多需藉由關節鏡手術確
定。預防半月狀軟骨因職場工作而引起的傷害,須注意反覆蹲跪動作
宜緩和不可過速,在蹲跪過程中應減少內外旋轉的動作。常用身體理
學檢查項目如下:
McMurray test
-檢查姿勢:病患仰臥,施測者一手置於受檢者
膝蓋,另一手置於腳踝,拇指置於膝關節外側關節連接線,其餘手指
則置於內側關節線。檢查動作:檢查外側半月狀軟骨時,保持脛骨向
內側旋轉(
internal rotation),將受檢者膝關節由最大彎曲角度伸展至
90 度;伸展時以外翻足(valgus)姿勢施壓力於外側半月狀軟骨。檢
查內側半月狀軟骨時,則是保持脛骨外轉,將膝關節由最大彎曲角度
伸展至
90 度;伸展時以內翻足(varus)姿勢施壓力於內側半月狀軟
骨。陽性反應:在固定活動角度出現喀啦聲響或疼痛反應。敏感度:
61%(95% CI = 45%-74%),特異度 84%(95% CI = 69%-92%)
。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4
關節線壓痛檢查(
Joint Line Tenderness Test)-檢查姿勢:坐姿或
臥姿,受檢膝蓋保持
90 度彎曲。檢查動作:施測時分別觸診按壓外側
及內側脛股關節關節線。陽性反應:觸診時出現疼痛反應。敏感度:
83%(95% CI = 73%-90%),特異度 83%(95% CI = 61%-94%)
。
Thessaly Test at 20 degree
-檢查姿勢:請受檢者赤腳站立於地
面,施測者雙手握住受檢者雙手。檢查動作:一般先從健側腳開始檢
查。請受檢者以健側腳單腳站立,膝蓋保持彎曲
20 度,內轉及外轉各
3 次。陽性反應:旋轉時關節線出現疼痛、卡住或喀啦聲響。敏感度:
75%(95% CI = 53%-89%),特異度 87%(95% CI = 65%-96%)
。
Apley test-檢查姿勢:俯臥於檢查床上,受測腳膝蓋彎曲 90 度。
檢查動作:施測者握住受檢者腳踝,往內及外旋轉,合併小腿拉高動
作;再往內及外旋轉,合併小腿下壓動作。陽性反應:往內及外旋轉,
合併小腿下壓動作時,出現疼痛或活動範圍較健側縮小。敏感度:
22%
(
95% CI = 17%-28%),特異度 88%(95% CI = 72%-96%)
」。
MRI 是膝蓋軟組織影像的黃金診斷標準。MRI 檢測半月板損傷的
準確性為
90%至 95%。半月板病變的 MRI 影像變化可分為一至三級。
第一級是半月板內不與關節面相交的球形變化,第二級則是半月板內
不與關節面相交的線形變化。第三級的
MRI 影像變化會與上下關節表
面其中之一或兩者同時相交,表示有撕裂傷。研究發現,第一級
MRI
影像變化與半月板撕裂無關;第二級影像中有
24%是半月板撕裂;整
體而言第三級影像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則分別是
79%和 95%
。
(二)鑑別診斷
膝關節的結構除了半月狀軟骨板外,尚有前後十字韌帶、及內外
側副韌帶。半月狀軟骨以及各種附著在膝關節附近的肌腱與韌帶,皆
可由身體理學檢查與
MRI 或關節鏡檢查作出診斷。例如十字韌帶損傷
可由理學檢查中膝關節前後位移的現象與半月狀軟骨損傷(無前後關
節位移)區分。亦可由
MRI 影像中十字韌帶與半月狀軟骨訊號的不同
來做區分。其他的膝關節疾病,例如:關節炎(
arthritis)
、盤狀軟骨板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5
(
discoid meniscus)
、髕骨軟化症(
patellae chondromalacia)
、或是骨軟
骨分離症(
osteochondral dissecans)均可由身體檢查、X 光片、磁振造
影及關節鏡手術區分診斷。
四、流行病學證據
有關職業場所中造成膝關節半月狀軟骨傷害的研究多集中在非英
語系國家的西歐與北歐,例如德國、瑞典等國,而所研究的對象大半
以礦工為主。例如
Holibková 在 1989 年以瑞典文提出礦工膝關節半月
狀軟骨傷害的報告
Schramm 在 1975 年以德文報告如何評估礦工膝
關節半月狀軟骨傷害
。
Baker 等人 2002 年進行的醫院個案對照研究
中,收集完成半月
狀關節軟骨破裂手術的病患,以年齡及性別配對對照個案後,使用迴
歸模型計算調整身體質量指數、貝登量表(
Beighton scale)分數和、
運動參與後的危險勝算比,最終有
202 位病患和 333 位對照個案納入
分析。結果顯示:抽菸及飲酒與膝關節軟骨傷害風險無顯著相關。症
狀出現前
12 個月從事英式足球(soccer)或美式足球(rugby)運動的
調整後危險勝算比分別為
3.7(95% CI = 2.1-6.6)及 2.2(95% CI = 0.6–
8.2)。
各項職務暴露進行迴歸分析後的調整後危險勝算比中,達到
2 倍
以上差異且達顯著水準的項目有:跪姿工作時間每天超過
1 小時:2.2
(
95% CI =1.3-3.6)
、駕駛時間每天超過 4 小時:2.3(95% CI =1.4-4.0)
、
爬梯每天超過
30 段(flights):2.4(95% CI = 1.6-3.8);抬舉/搬運 50 公
斤以上物品每周超過
10 次:2.4(95% CI = 1.4-4.2)。作者另增設各職
務暴露於症狀出現前工作至少
5 年的條件,但對統計分析結果只有輕
微影響(
little different)。解釋本研究結果時應注意,作者進行迴歸分
析時並未同時校正各項不同職務內容。
為瞭解蹲跪姿工作的半月狀軟骨傷害病患是否較容易到醫院就醫,
Baker 等人 2003 年另一篇研究報告
則針對社區民眾進行巢式個案對
照研究。本研究針對社區中
2,806 位 20 至 59 歲男性寄發問卷,邀請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6
其中曾接受半月狀軟骨切除術的病患參與研究,經過年齡配對後,以
條件式邏輯式迴歸模型計算調整後勝算比,共有
67 位病患與 335 位對
照個案納入分析。結果發現,在膝蓋不適症狀首次出現當年,有從事
英式足球及美式足球運動習慣的勝算比分別為
6.9(95% CI =3.5-13.3)
倍和
3.4(95% CI =1.5-7.8)倍;調整運動項目後,各職務內容的調整
後危險勝算比中,達到
2 倍以上差異且達顯著水準的項目有:每天平
均跪姿合計超過
1 小時:2.5(95% CI = 1.3-4.8);每天平均蹲姿合計
超過
1 小時:2.5(95% CI = 1.2-4.9);從事含有蹲跪姿勢之工作:2.3
(
95% CI = 1.1-4.8)。
Jensen 在 1996 年的綜合論述對職場造成半月狀軟骨傷害進行流
行病學資料分析
,回顧相關文獻報告後,認為蹲跪(
squatting,
kneeling)工作姿勢是造成膝關節傷害的危險因子。收集的文獻中僅有
四篇研究與半月狀軟骨傷害有關。其中
Sharrard 等人
分析位於英國
Sheffield 地區五所醫院在 1958 至 1960 年中間,所有施行半月狀軟骨
手街的
957 位病患中。有 63%(605 位)是礦工(煤礦工人)。而在這
605 位身份為礦工的患者中有 150 位接受面談訪視描述了他們平時於
礦坑的工作姿勢中,
62%為跪(kneeling)或爬(crawling),34%為站
或走動,
4%為蹲(squatted)。Von Nauwald 在他的研究中分折了 101
位鋪管工人(
pipe fitter)與 74 位對照患者(referents)
,發現鋪管
工人有高達
11.8%(右膝)及 6.9%(左膝)的半月狀軟骨病灶。而對
照組則完全沒有半月狀軟骨的病灶。
McMillan 等人 2005 年整理膝關節骨關節炎及半月狀軟骨疾病職
業危害的相關文獻
,系統性回顧整理
19 篇相關研究中,與半月狀軟
骨疾病有關的文獻有
4 篇。其中 2 篇研究報告職業增加膝蓋半月狀軟
骨傷害風險,
2 篇則沒有增加。本研究認為煤礦礦工具有半月狀軟骨
病灶的顯著風險(
There is evidence that coalminers have long had an
excess risk of meniscus lesions)。
Reid 等人 2010 年整理了 1950 年至 2009 年間,職業性膝關節疾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7
病的相關文獻
。除了蹲姿和跪姿以外,另外整理了其他 12 項職業或
個人危險因子,共包括:(1).個人內在危險因子:身體質量指數、膝關
節過去傷害/手術、年齡、重負荷休閒運動;(2).外在職業危險因子:跪
姿、蹲姿、爬行、攀爬階梯/樓梯、抬舉/搬運、步行、蹲/跪/爬姿站立、
駕駛坐姿、膝蓋敲擊、跪姿以外長時間壓迫髕骨等。其中與膝關節半
月狀軟骨疾病有關 8 項危險因子包括:跪姿、蹲姿、爬行、攀爬階梯/
樓梯、抬舉/搬運、蹲/跪/爬姿站立、駕駛坐姿、及重負荷休閒運動。本
研究有關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疾病的危險因子資料主要來自 Baker 等人
的兩篇研究
。
到
2015 年為止,最新且完整的文獻回顧是 Snoeker 等人 2013 年
發表的研究報告
。本研究蒐尋整理
1950 年至 2012 年間與半月狀軟
骨有關的研究報告,並對
17 項危險因子進行後分析(meta-analysis)
,
資料不足以完成後分析的危險因子則進行質性討論。最後共有
11 篇研
究文獻納入回顧。
結果顯示對「退化性半月狀軟骨撕裂」具有強烈佐證的危險因子
包括:年齡超過
60 歲、男性、職務相關跪姿與蹲姿、攀爬樓梯超過 30
段
(flight)。對「急性半月狀軟骨撕裂」具有強烈佐證的危險因子包括:
從事英式足球及美式足球運動。
「內側半月狀軟骨撕裂」的強烈危險因
子有:前十字韌帶斷裂後超過
12 個月後接受重建手術。因為相關研究
文獻有限,本文獻回顧與
2010 年 Reid 等人相同,有關職業危險因子
的資料同樣來自
Baker 等人的兩篇研究
。
歐盟於
2009 年公告的「職業疾病診斷指引(Information notices on
occupational diseases: a guide to diagnosis)」
中,「長時間蹲跪姿勢工
作引起的半月狀軟骨病變」的疾病定義為:
「膝關節內側或外側半月狀
軟骨撕裂」
。疾病診斷標準包括:膝關節內側或外側疼痛,腫脹或卡住
等症狀;誘發檢查陽性,如
Mc Murray’s test;X光排除其他原因;磁
振攝影或超音波檢查可能診斷疾病,關節鏡確定診斷。工作暴露標準
包括:
(1)最低暴露劑量:暴露史確認有長時間跪或蹲姿;實際劑量效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8
應關係不明。主要參考
40 年代及 50 年代的礦工研究資料;(2)最短暴
露時間:幾週;
(3)最久潛伏期(latent period)
:幾天;
(4)誘導期(induction
period):幾週。
丹麥職業傷害國家委員會(
National Board of Industrial Injuries)在
2015 年修改的職業疾病診斷指引第 10 版
中,
「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疾
病」診斷標準需要符合:
(1)病患主訴症狀,包括疼痛、腫脹、卡住、
膝關節無法伸展;
(2)臨床客觀身體檢查發現,例如:膝關節腫脹合併
積水(
effusion)、(伸展)活動受限、大腿肌肉萎縮、關節連線處壓痛
等;
(3)關節鏡或磁振攝影檢查的輔助說明。工作暴露標準必須包括:
以蹲姿等侷限姿勢工作至少數日或更長。
半月狀軟骨病變是人群中的常見膝關節非職業相關疾病。當暴露
前述職業危害因子時將增加罹病的危險性。工作時的暴露必須足以造
成膝關節的負擔,透過具體評估才能夠確認工作是否與疾病發生有關。
當符合下列項目之一時,工作可視為具有相當程度負荷:持續數日或
更久;工作日中膝蓋彎曲佔多數時間;侷限工作環境無法完全伸展膝
蓋;膝蓋彎曲姿勢時需要扭轉膝蓋。前述具負荷的工作職務必須每天
至少半個工作天。職業疾病診斷的先決條件是符合疾病與膝關節負荷
職務的時序關係。職務的負荷需要考量個案的身型和體重;並且需要
具備疾病發生與暴露的良好時序關係。過去疾病史的項目,舉例包括:
膝關節外傷、關節傷害、十字韌帶傷害、半月狀軟骨外傷、休閒時間
與運動膝關節傷害及年齡。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9
表一、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之流行病學證據
編號
作者
/出版年/國家
研究類型
研究對象
暴露內容
疾病
暴露劑量與相關
1
Sharrard et al.,
1962 英國
醫院個案
對照研究
957 位半月狀軟 骨手
術病患,63%是煤礦工
人;1075 位盲腸炎手
術對照組
礦工患者中有 150
位 接 受 面 談 訪 視 :
62% 工 作 姿 勢 為 跪
(
kneeling ) 或 爬
(
crawling),34%為
站或走動,
4%為蹲
(
squatted)
半月狀軟骨手術
各醫院 15 歲至 64 歲各年齡族群的礦工接受手術的勝算比是 1.2 至
∞倍。未計算信賴區間或 P 值。
2
Schramm W et al.,
1962 德國
描述性研
究
礦工
膝關節半月狀
軟骨傷害
未提供。
3
Von Nauwald et al.,
1986 德國
描述性研
究
101 位鋪管工人(pipe
fitter);74 位對照患
者
鋪管工人
鋪 管 工 人 有
11.8%( 右 膝 ) 及
6.9%( 左 膝 ) 半 月
狀軟骨病灶。對
照組則無
未提供。
4
Ho1ibkova et al.,
1989 瑞典
描述性研
究
礦工
膝關節半月狀軟
骨傷害
未提供。
5
Westrich et al.,
1996 瑞典
綜論
330 位工作者
半月狀軟骨病變
有 20%工作者罹患半月狀軟骨病變。
6
Jensen et al., 1996
丹麥
文獻回顧
蹲、跪
膝關節半月狀
軟骨傷害
3 篇相關研究,結論為證據不足以說明職業暴露引起疾病。
1
Baker et al., 2002
英國
醫院個案
對照研究
243 位年齡 20 至 59 歲
之病患與配對個案;配
對醫師、性別及年齡。
運動參與、身體質量
指數、職業性蹲跪、
社會階級、關節鬆弛
度等。
半月狀關節軟骨
破裂
1. 英式足球運動與膝蓋軟骨傷害之調整勝算比:3.7(2.1-6.6)。
2. 各職業暴露在膝蓋軟骨傷害症狀發生時的調整勝算比為:
蹲姿工作時間每天超過 1 小時:1.8(95% CI = 1.1-3.0);
跪姿工作時間每天超過 1 小時:2.2(95% CI =1.3-3.6);
蹲/跪姿站立次數每天超過 30 次:1.9(95% CI = 1.2-3.1)。
爬梯每天超過 30 階:2.4(1.6-3.8);
抬舉/搬運 10 公斤以上物品每周超過 10 次:1.9(1.2-2.9);
抬舉/搬運 25 公斤以上物品每周超過 10 次:1.7(1.1-2.7);
抬舉/搬運 50 公斤以上物品每周超過 10 次:2.4(1.4-4.2)。
2
Baker et al., 2003
英國
巢式個案
對照研究
67 位年齡 20 至 59 歲
之半月狀軟骨切除術
男性病患與 335 歲對
照個案
運 動 項 目 , 職 業 活
動,配對年齡
半月狀軟骨切除
術
1. 各項運動(每年至少 5 次)與是否接受手術的勝算比:
從事英式足球運動:6.9(3.5-13.3);
從事美式足球運動:3.4(1.5-7.8)。
2. 調整運動項目後,各項職業活動的勝算比,
每天平均跪姿合計超過 1 小時:2.5(1.3-4.8);
每天平均蹲姿合計超過 1 小時:2.5(1.2-4.9);
每天蹲跪姿站立超過 30 次:1.9(1.0-3.8);
從事含有蹲跪姿勢之工作:2.3(1.1-4.8)。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10
編號
作者
/出版年/國家
研究類型
研究對象
暴露內容
疾病
暴露劑量與相關
3
McMillan et al.,
2005 英國
系統性文
獻回顧
共 19 篇文獻分析
兩篇研究報告職業增加膝蓋半月狀軟骨傷害風險,兩篇沒有增
加。本研究認為煤礦礦工具有半月狀軟骨病灶的顯著風險。
4
Reid et al., 2010 美
國
文獻回顧
討論 14 項危險因子
膝關節半月狀軟
骨疾病
相關因子包括:跪、蹲、爬行、爬樓梯/階梯、抬舉/搬運/移動、
跪/蹲/爬姿勢站立、可能影響膝蓋的重體能運動。
5
Ford et al., 2005 美
國
個案對照
研究
544 位手術個案與
9944 位對照個案
身體質量指數、性
別、年齡校正
半月狀軟骨切除
術、半月狀軟骨
修復手術等
身體質量指數之年齡較正勝算比 男性
女性
<20.00
4.5 (1.0–19.8) 1.0 (0.3–3.1)
20.00–22.49
1.0 —
1.0 —
22.50–24.99
1.9 (0.7–4.7)
1.5 (0.7–3.0)
25.00–27.49
1.6 (0.7–4.0)
2.7 (1.3–5.3)
27.50–29.99
3.0 (1.2–7.3)
2.9 (1.5–5.8)
30.00–32.49
4.8 (1.9–12.1)
4.7 (2.4–9.3)
32.50–34.99
4.7 (1.8–12.3)
5.1 (2.4–10.6)
35.00–37.49
5.6 (1.9–16.5)
2.9 (1.2–7.1)
37.50–39.99
7.5 (2.1–27.0)
9.6 (3.7–25.3)
≧40.00
14.6 (4.0–53.7) 24.3 (10.3–57.2)
6
Snoeker et al., 2013
荷蘭
系統性文
獻回顧及
後分析
1950 年至 2012 年共
11 篇文獻納入分析
急性或退化性半
月狀軟骨撕裂
1. 退化性半月狀軟骨撕裂的相關危險因子勝算比:
年齡超過 60 歲:2.32(1.80-3.01);
男性:
2.98(2.30-3.85);
工作相關跪
/蹲每天超過 1 小時:2.69(1.64-4.40);
爬樓梯
/階梯每天超過 30 階:2.28(1.56-3.31);
坐姿每天超過
2 小時:0.68(0.50-0.92);
駕駛每天超過
4 小時:1.37(0.94-1.98);
站立或步行每天超過
2 小時:1.63(1.17-2.27);
步行每天超過兩英哩:
1.65(1.22-2.24);
抬舉
/搬運 10 公斤以上物品每週超過 10 次:1.89(1.41-2.55);
抬舉
/搬運 25 公斤以上物品每週超過 10 次:1.58(1.15-2.16)。
2.急性半月狀軟骨撕裂的相關危險因子勝算比:
從事英式足球運動:
3.58(1.87-6.86);
從事美式足球運動:
2.84(1.48-5.45);
跑步運動:
1.24(0.74-2.07);
游泳:
1.54(1.09-2.17)。
3.內側半月狀軟骨撕裂的相關危險因子勝算比:
前十字韌帶斷裂後超過
12 個月接受重建手術:3.50(2.09-
5.88)。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11
表二、各國/國際組織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撕裂職業疾病診斷標準
編號 作者
/國家
/出版年
主要認定基準
輔助認定
基準
疾病診斷標準
工作暴露標準
/劑量效應
其他
1
歐盟
2009
1. 膝關節內側或外側疼痛,腫脹或
卡住等症狀;
2. 誘發檢查陽性,如 Mc Murray’s
test;
1. 磁振攝影或超音波檢查可能診斷
疾病,關節鏡確定診斷。
1. 暴露史確認有長時間跪或蹲姿;劑
量效應關係不明。主要參考
40 年代
及
50 年代礦工研究資料;
2. 最短暴露時間:幾週;
3. 最久潛伏期(latent period)
:幾天;
1. 誘導期(induction period)
:幾週。
X光排除其他原
因。
2
國際勞工
聯盟
2010
3. 半月狀軟骨病變。
4. 長時間蹲姿或跪姿工作。
3
丹麥
2015
1. 病患主訴症狀,包括疼痛、腫
脹、卡住、膝關節無法伸展;
2. 臨床客觀檢查發現,例如:膝關
節腫脹合併積水(
effusion)、(伸
展)活動受限、大腿肌肉萎縮、
關節間線壓痛、其他數項半月狀
軟骨身體檢查。
1. 以蹲姿等侷限姿勢工作至少數日。
2. 持續數日或更久;
3. 工作日中膝蓋彎曲佔多數時間(至
少一半工作日);
4. 侷限工作環境無法完全伸展膝蓋;
5. 膝蓋彎曲姿勢時需要扭轉膝蓋;
6. 符合時序因果關係。
1. 需考量個案身型
和體重;
2. 競爭病因:過去
膝關節外傷、關
節傷害、十字韌
帶傷害、半月狀
軟骨外傷、休閒
時間及運動膝關
節傷害、
(年
齡)
。
關節鏡或
磁振攝
影。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12
五、暴露證據收集的方法
收集暴露證據時應該強調工作內容是否具有使用跪、蹲或爬行等
危險姿勢的需求,或者勞工工作時實際使用上述危險姿勢。描述及評
估具體工作內容及膝關節負荷情形,估算前述具有危險性姿勢的累計
工作暴露時間。說明工作負荷是否引起疾病發生或惡化。
工作姿勢的確認可經由面談(
interview)、工地實地訪查、或錄影
裝置記錄受訪者之實際工作姿勢。其他如可能增加危險之工作內容包
括:工作地面平整與否?是否有障礙物?因侷限工作環境無法完全伸
展膝蓋?膝蓋彎曲姿勢時需要扭轉膝蓋?爬梯每天超過
30 段(flight)、
或抬舉
/搬運 50 公斤以上物品每周超過 10 次,亦是工作危險暴露證據
的佐證內容。
說明疾病的發生與病情發展,疾病診斷時或過去是否有膝關節疾
病、症狀、或其他可能造成不適的其他原因,如:年齡、體重、或休
閒運動習慣等。
根據我國
104 年專家會議結論,目前有關長期蹲跪姿勢工作引起
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的暴露劑量效應關係之人類流行病學研究資料
仍屬不足。有關長期蹲跪姿勢的暴露劑量閾值建議引用膝關節骨關節
炎的研究資料,依據
101 年 11 月修訂版本,建議如下:平常工作須從
事蹲姿或
/且跪姿的動作,累積暴露時數應超過 13,000 小時,其工作暴
露年資最短不應少於
5 年。如:每日平均蹲/跪 4 小時,每年 220 日,
約需工作至少
15 年。
108 年專家會議建議:(1)參考流行病學研究文獻,建議將危險工
作姿勢在「每工作日最低平均累計時間」條件由「至少佔一半」下修
為「至少一小時」
;另參考德國
2112 號職業病-膝關節骨關節炎,
「每
工作日最低平均累計時間」需計算工作時實際採用跪姿、深蹲或爬行
等工作姿勢的累計時間,而非泛指包含蹲跪姿勢在內的工作時間。可
參考下列圖一。
(2)本指引之適用原則以退化性半月板病變為主,排除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13
單純外傷性半月板病變。
(3)考量膝關節半月板具有受傷後不易復原特
性,而在職業危險因子暴露中斷期間其他非職業危險因子可能持續作
用,專家共識建議勞工保險審查時可接受職業危險因子暴露年數「間
斷」之累計方式;但間斷時間原則上不應超過一年,如有特殊案例另
行討論。
1) 深蹲
2) 高跪
3) 膝蓋著地
4) 跪坐
5) 爬行
圖一、被認定具有膝關節危害的蹲跪工作姿勢。(參考德國2112號職業病)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14
六、結論
(一)主要認定基準
1.疾病診斷標準:原則以退化性半月板病變為主,排除急性傷害性半
月板病變。需符合下列三項
(1)主訴症狀,包括疼痛、腫脹、卡住、膝關節無法伸展;
(2)臨床客觀檢查發現,例如:膝關節腫脹合併積水、
(伸展)活動受
限、大腿肌肉萎縮、關節連接處壓痛、或其他半月狀軟骨身體檢
查陽性等。
(3)關節鏡或磁振攝影檢查證實有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或經手術
所見證實有半月狀軟骨病變。
2.工作暴露標準,需同時符合下列項目:
(1)具有跪姿、深蹲姿或爬行等工作姿勢。
(2)前述工作姿勢在每個工作日中平均累計至少一小時以上時間。
(3)累積暴露時數超過 13,000 小時,其工作暴露年資最短至少 5 年。
如:每日平均蹲
/跪 4 小時,每年 220 日,約需工作至少 15 年。
3.時序關係:可接受職業危險因子暴露年數「間斷」之累計方式;但
間斷時間原則上不應超過一年。
(二)輔助認定基準
1.因侷限工作環境無法完全伸展膝蓋、膝蓋彎曲姿勢時需要扭轉膝蓋、
爬梯每天超過
30 段(flight)、或抬舉/搬運 50 公斤以上物品每周超過
10 次,等工作內容可增加罹病的危險性。
2.相同工作內容(姿勢)的職工者,在工作中或之後也產生相同疾病。
3.適當排除各種非職業致病因素。例如:年齡超過 65 歲、身體質量指
數超過
30、過去非職業相關膝關節傷病史或從事具膝關節負荷休閒
活動時,需考量是否由上述常見競爭病因造成半月狀軟骨病變。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15
參考文獻
[1] Fischer, S.P., et al., Accuracy of diagnoses fro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knee. A multi-center analysis of one thousand and fourteen patients.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1. 73(1): p. 2-10.
[2] Polly, D.W., Jr., et al., The accuracy of selec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ared with the findings of arthroscopy of the knee.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8. 70(2): p. 192-8.
[3] Raunest, J., et al., The clinical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meniscal disorders.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1. 73(1): p. 11-
6.
[4] Silva, I., Jr. and D.M. Silver, Tears of the meniscus as reveal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8. 70(2): p. 199-202.
[5] Calmbach, W.L. and M. Hutchens, Evaluation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knee pain: Part I. History, physical examination, radiographs, and
laboratory tests. Am Fam Physician, 2003. 68(5): p. 907-12.
[6] Smith, B.E., et al., Special tests for assessing meniscal tears within the kne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vid Based Med, 2015. 20(3): p. 88-
97.
[7] Howell, R., et al., Degenerative meniscus: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 5(5): p. 597-602.
[8] Schramm, W., [Problems in evaluation of meniscus injuries in miners]. Hefte
zur Unfallheilkunde, 1975. 121: p. 266-267.
[9] Baker, P., et al., Sports injury, occup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joint laxity, and
meniscal damage. J Rheumatol, 2002. 29(3): p. 557-63.
[10] Baker, P., et al., Knee disorder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their relation
to occupation. Occup Environ Med, 2003. 60(10): p. 794-7.
[11] Jensen, L.K. and W. Eenberg, Occupa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knee disorders.
職業性長期以蹲跪姿勢工作引起之膝關節半月狀軟骨病變認定參考指引
頁 16
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 1996. 22(3): p. 165-75.
[12] Sharrard, W.J. and F.D. Liddell, Injuries to the semilunar cartilages of the
knee in miners. Br J Ind Med, 1962. 19: p. 195-202.
[13] Nauwald,
G.V., Untersuchungen zur Haufigkeit professioneller
Kniegelenkserkrankungen bei alteren Rohrschlossern im Hochseeshiffbau.
Beitr Orthop Traumatol, 1986. 33: p. 124-128.
[14] McMillan, G. and L. Nichols, Osteoarthritis and meniscus disorders of the
knee as occupational diseases of miners. Occup Environ Med, 2005. 62(8):
p. 567-75.
[15] Reid, C.R., et al., A review of occupational knee disorders. J Occup Rehabil,
2010. 20(4): p. 489-501.
[16] Snoeker, B.A., et al., Risk factors for meniscal tears: a systematic review
including meta-analysis.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3. 43(6): p. 352-67.
[17] Commission, E., Information notices on occupational diseases: a guide to
diagnosis S.A.a.E.O. Directorate-General for Employment, Editor. 2009.
[18] Injuries, N.B.o.I., Guide to Occupational Diseases, N.B.o.I. Injuries, Editor.
2015: Denmark.
[19] Holibkova, A., et al., Lesions of the knee joint menisci in miners. Acta Univ
Palacki Olomuc Fac Med, 1989. 123: p. 147-68.
[20] Westrich, G.H., S.B. Haas, and J.V. Bono, Occupational knee injuries.
Orthop Clin North Am, 1996. 27(4): p. 805-14.
[21] Ford, G.M., et al., Associations of body mass index with meniscal tears.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5. 28(4): p. 364-368.
[22] Office, I.L., List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2010: Switzerland.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