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
,离现在 1
年 4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0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1
壹、 知己~認識失智症
(一~八)
貳、 知彼~失智症病程發
展與照護
(九~十二)
參、 百戰百勝~失智症基
本照護原則
(十三~二十六)
目 錄
一、
認識失智症-什麼是失智症? .............................................................. 4
二、
認識失智症-失智症的病因與分類有哪些?....................................... 4
三、
認識失智症-哪些狀況是失智症的警訊? .......................................... 5
四、
認識失智症-懷疑有失智症時可以先做哪些篩檢? ........................... 6
五、
認識失智症-第一次找醫師看診時我該做什麼事前準備? ............... 7
六、
認識失智症-目前對失智症的治療有哪些呢?................................... 7
七、
認識失智症-如何預防失智症? .......................................................... 8
八、
認識失智症-在醫院會做哪些臨床評估來確認失智症診斷? ........... 9
九、
失智症病程發展與照護-輕度失智症 ................................................ 10
十、
失智症病程發展與照護-中度失智症 ................................................ 11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2
十一、
失智症病程發展與照護-嚴重的失智症 ............................................ 13
十二、
失智症病程發展與照護-安寧緩和醫療照護..................................... 14
十三、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溝通篇 ............................................................ 16
十四、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居家環境篇 .................................................... 17
十五、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日常生活照顧篇(食衣住行) ..................... 17
十六、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失智症家屬心理調適篇................................. 18
十七、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失智症常見精神症狀處理............................. 18
十八、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經常記不住事情怎麼辦?............................. 19
十九、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半夜不睡覺怎麼辦?..................................... 20
二十、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分不清楚人、時、地時怎麼辦? ................. 20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到了日落有黃昏症候群怎麼辦? ................. 20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常常不洗澡怎麼辦?..................................... 21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4
壹、 知己~認識失智症
一、 認識失智症-什麼是失智症?
(一) 失智症不同於正常老化,它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組症狀的組合。
(二) 這些症狀主要包括記憶力、時間和空間感、判斷力、計算力、抽象思考能力、語言等
方面的障礙,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和工作能力。
(三) 除了認知障礙,失智症還有非認知症狀,如問題行為、情緒和個性改變、妄想或幻
覺,這些症狀會增加照顧者的壓力和社會成本。
二、 認識失智症-失智症的病因與分類有哪些?
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現象,需要進一步的診斷了解可能的病因,進而選擇適當的治療
與照顧方法。常見的失智症發病原因說明如下:
(一)
退化性失智症:
這種類型的失智症疾病發生是漸進式的,是指大腦神經細胞有退化性病變的情形,病情
症狀會隨著時間持續的變壞。
1.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是一種慢性持續性退化的疾病,也是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臨床病程約 8-10
年,病徵最明顯的為近期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逐漸出現問題。
2. 路易氏體失智症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是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疾病早期也會出現視覺或聽覺的幻覺,注意力或
意識變化時好時壞等問題,隨後出現帕金森症狀,如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和
無法解釋的跌倒。
3. 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
腦部損壞以額葉(掌管社交功能)及顳葉(掌管語言功能)為主,額葉症狀於早期即
會出現個性人格改變及不合常理的異常行為表現,而顳葉受到影響時會出現如表達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5
困難、命名困難等漸進性退化現象。
4. 巴金森失智症:
是指罹患巴金森氏病患者隨病情進展而出現認知功能減退。
(二)
血管性失智症:
是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部神經損傷,造成認
知功能惡化,血管性失智症的惡化速度與症狀表現,取決於中風次數與中風發生於腦部
的位置,初期症狀包含思考速度變慢、近期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情緒反應
變化大和行走不穩等。這些症狀往往會逐漸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三)
混合型失智症:
由兩種或以上原因引起,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氏失智症加血管性失智症。
(四)
其他因素導致之失智症:
1. 營養失調:缺乏維他命 B12、葉酸等營養素。
2. 顱內病灶:常壓性水腦症、腦部腫瘤、腦部創傷。
3. 新陳代謝異常: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
4. 中樞神經系統:如梅毒、愛滋病。
5. 中毒:藥物、酗酒。
三、 認識失智症-哪些狀況是失智症的警訊?
(一) 記憶力:短期記憶明顯衰退。
經常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情,反覆詢問相同的問題,難以記住重要的日期,嚴重影響
日常生活。
(二) 執行功能:計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
原本簡單的事務變得困難,如理財、烹飪等日常任務突然無法順利完成。
(三) 熟練技能:難以完成熟悉的工作。
無法勝任以前熟悉的工作或家務,感到陌生且不知如何開始著手。
(四) 時空概念:對時間和地點感到困惑。
經常分不清日期、季節,忘記自己身在何處或如何到達目前的位置。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6
(五) 視覺感知:視覺判斷出現障礙。
閱讀困難,難以分辨顏色或對比或親友面容,判斷距離出現問題,影響如開車等日
常活動。
(六) 語言能力:表達和理解出現困難。
說話時難以表達清楚,書寫變得歪斜且難以辨識,理解他人的話語也變得困難。
(七) 物品擺放:物品亂放且難以尋回。
常常將物品放在不當的地方(如把鑰匙放進冰箱),且無法回想物品放置的位置。
(八) 判斷力:決策能力明顯減弱。
難以做出日常決定,容易受騙上當,對是非的判斷變得模糊。
(九) 社交興趣:逐漸退出社交圈。
對原本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不願與朋友見面或參加社交活動。
(十) 情緒行為:性格和情緒明顯改變。
可能變得易怒、焦慮或沮喪,也可能對周遭的人事物表現冷漠。
四、 認識失智症-懷疑有失智症時可以先做哪些篩檢?
(一) 目前已有不少簡單快捷的篩檢可供基層醫師參考,例如:
1. AD8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2. 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
SPMSQ)
3. 簡易智能檢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4. 畫鐘測驗(Clock-Drawing Test)
5. 迷你認知功能測驗(Mini-Cognitive Assessment Instrument, Mini-Cog)
(二) 失智症篩檢常用量表「AD8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可以提供自我檢測或由家人檢
測使用,項目內容如下:
1. 判斷力上的困難:例如落入圈套或騙局、財務上不好的決定、買了對受理者不
合宜的禮物。
2. 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
3. 重複相同問題、故事和陳訴。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7
4. 在學習如何使用工具、設備和小器具上有困難。例如:電視、音響、冷氣機、
洗衣機、熱水爐(器)、微波爐、遙控器。
5. 忘記正確的月份和年份。
6. 處理複雜的財務上有困難。例如:個人或家庭的收支平衡、所得稅、繳費單。
7. 記住約會的時間有困難。
8. 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
*施測結果有 2 題以上回答〝是〞時,就有可能是極早期的失智症。
五、 認識失智症-第一次找醫師看診時我該做什麼事前準備?
(一) 懷疑有失智症症狀時,可就近到社區中「失智友善醫事單位」進行失智
症篩檢,或尋求神經內科或精神科(身心科)醫師協助。
註:高雄市「失智友善醫事單位」連結 QR Code
(二) 看診時需有熟悉病人一般日常生活狀況的人陪伴就醫,協助回答醫師問診。
(三) 看診時,醫師常會詢問有關長輩近期的症狀變化、過去的病史、目前服用的藥物、
情緒和行為的改變等問題。您可以在就診前先將這些問題做些整理,例如記錄長輩
何時開始出現記憶力或認知能力下降的情況,目前最困擾的問題是什麼,列出目前
所有正在使用的藥物清單,以及最近是否有情緒或行為上的明顯改變。這樣可以幫
助醫師更快、更準確地了解長輩的狀況,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六、 認識失智症-目前對失智症的治療有哪些呢?
(一) 藥物治療
1. 抗失智症藥物方面,目前以乙醯膽鹼抑制劑(一種認知促進藥物)與麩氨酸
NMDA 受體之拮抗劑為主。
2. 失智症藥物必須由精神科或神經科專科醫師向健保局開立,且需要符合特定的
失智症疾病診斷。因此,您的家人是否適合失智症藥物治療,必須和您的醫師
詳細討論
(二) 非藥物治療
1. 建構熟悉環境以及增強失智症患者尚有的功能:
(1) 建立一個不變的熟悉環境,訂立一個每天固定的生活作息時間表。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8
(2) 鼓勵患者多參與生活事務,交付簡單的工作,像是掃地、澆花、撿菜等。
(3) 把焦點放在患者的能力與長處上維持尊嚴及價值感,多予以肯定及鼓勵。
(4) 認識引發行為問題的原因,給予認同及接納,減少衝突,維持良好的互動
及溝通。
(5) 注意安全、防止意外發生並防跌倒。
(6) 讓親友、鄰居了解家中有失智症患者及其狀況。
2. 以下活動對失智症患者的認知、情緒與生活品質有正面效果,這些活動均有研
究證實對失智症患者有積極的影響,有助於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
(1) 認知訓練:認知訓練活動可以幫助維持或改善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 例
如拼圖、記憶遊戲和益智問答。
(2) 規律的運動,如行走、有氧運動、肌力運動、太極拳,不僅能增強體力,
還能改善認知功能和情緒。
(3) 音樂療法:聽音樂或參與音樂活動可以幫助緩解焦慮和抑鬱,提高情緒和
生活質量。
(4) 藝術療法:繪畫、手工藝等藝術活動可以刺激創造力,幫助患者表達情
感,減少焦慮和抑鬱。
(5) 園藝療法:從事園藝活動,如種植和照顧植物,可以帶來成就感和滿足
感,有助於減輕焦慮和提升情緒。
(6) 社交互動:參加社交活動,如家庭聚會或社區活動,可以減少孤獨感,提
升社會支持和心理健康。
七、 認識失智症-如何預防失智症?
良好的生活型態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發生,民眾應積極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趨吉),同時減少危險因子(避凶)。
(一)趨吉: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1. 多動腦:接觸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參加課程、益智活動。
2. 多運動:規律的有氧運動,像是散步、游泳、打太極拳等。
3. 多參與社會活動,戶外踏青。
4. 維持健康體重(18.5≦BMI<24)。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9
5. 採地中海飲食:多蔬果、堅果、橄欖油、深海魚類。
(二)避兇: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
1. 慢性病:三高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2. 抽菸:持續抽菸的人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
3. 頭部外傷
4. 憂鬱(風險值相對無憂鬱症兩倍)
5. 肥胖
八、認識失智症-在醫院會做哪些臨床評估來確認失智症診斷?
失智症在臨床上的篩檢有三部分:
(一)
臨床醫師問診及神經功能理學檢查。
(二)
注意力與計算能力等認知功能評估
1. 認知功能檢查-藉由標準化測驗來評估個案目前認知功能狀況,例如短期記憶、
長期記憶 、注意力計算能力,如:MMSE、MOCA、 CASI 量表。
2. 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評估失智症者認知症狀、
社會功能與生活能力等的惡化嚴度。
3. 神經精神症狀量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NPI)- 評估失智症患者的行為
和心理症狀的工具,以了解患者在認知功能、情感狀態和行為方面的問題。
(三)
實驗室檢查
1. 必要常規檢查-血液常規、生化檢查(肝腎功能)、維他命 B12、葉酸濃度、甲
狀腺功能、梅毒血清檢查、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
2. 必要時加做的檢查-腦波檢查、單光子電腦斷層、腦脊髓液。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10
貳、 知彼~失智症病程發展與照護
九、失智症病程發展與照護-輕度失智症
(一) 輕度失智症者,會出現哪些症狀?
1. 已開始出現以下症狀,包括:常忘了東西放在哪裡、忘記別人跟他講過的事
情、比較不能記住最近發生的事情,症狀輕微。
2. 其他症狀包括:情緒起伏比以前大、重複的動作、同樣問題重複問很多遍、日
夜顛倒。
3. 無法處理複雜的生活事務,例如錢財管理出錯、烹飪能力下降等。
(二) 針對家中患有輕度失智症者,有什麼照護建議呢?
1. 參與活動:讓患者多參加以活化身體與大腦功能的活動或課程,例如鼓勵參與
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讓患者有較多的社會參與機會,以維持患者正常的人際關
係與生活功能。
2. 身體活動功能正常者,可調整或改善家中環境,讓患者維持自行處理生活中日
常活動的機會。
3. 定期回診與追蹤,接受醫療照護與治療,並提供症狀變化、生活狀態與用藥反
應,供醫師參考。
4. 依照患者狀況,協助申辦走失手鍊、行動定位、指紋捺印與 QR Code 布標使用
等。
5. 多給予患者關懷與照顧,避免使用帶有情緒、命令與指責的字眼與反應,改以
支持與鼓勵的方式。
(三) 輕度失智者可使用哪些藥物治療?
1. 經專科醫師確診阿茲海默氏症且合乎健保規定,則可使用膽鹼酶抑制劑如愛憶
欣(Aricept, donepezil)、憶思能(Exelon,rivastigmine)、利憶靈
(Reminyl, galantamine)等藥物;要注意的是藥物使用目的為延緩認知功能
衰退與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2. 可能副作用有心跳減慢、噁心、拉肚子、厭食、頭痛、嘔吐等,如果出現以上
症狀則需向主治醫師或藥師諮詢與了解。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11
3. 此階段若出現行為精神症狀如遊走、拒絕洗澡、晚上不睡覺、看到不存在事物
等,則以非藥物的照護為首選。
(四) 輕度失智症者,應該給予哪些非藥物治療?
1. 非藥物治療措施包括認知訓練和活動,如閱讀、下棋或玩牌遊戲、音樂或藝術治
療、回憶療法、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和無氧運動(如彈力帶訓練、深蹲,但需
要注意安全)等,這些措施可能對認知和身體功能產生積極影響。
2. 活動內容主要以多感官刺激(視覺、聽覺、觸覺)、認知刺激、身體活動、舞蹈之
照護模式為主,如音樂和肢體律動、回憶對話、肢體按摩和布玩偶等措施。
3. 目前全台灣各縣市皆設置有「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建議可向各縣
市地區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或上失智照護服務資源查詢。
註:高雄市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及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通訊錄 QR Code
(五) 家中有輕度失智症患者,家屬或照顧者應該怎麼做呢?
1. 學習失智相關的照顧知識與技能。
2. 加強自我身心照顧的能力與方法,有關失智照顧技巧學習與家屬支持性團體等訊
息,可參考台灣各縣市設置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
3. 隨時警覺自身的照護負荷,並適當的表達需要協助的部分,並可透過全台失智共
同照護中心個管師協助,適時的連結照護資源。
十、 失智症病程發展與照護-中度失智症
(一)中度失智症者,會出現哪些症狀?
失智症患者在中期會開始出現自理能力會持續下降,日常生活變得更加困難,給照護
者帶來沉重負擔。症狀包括:
1. 無法認出本來認識的人。
2. 分不清早晨、黃昏與季節,出現日夜顛倒的行為如晚上不睡覺,起來準備要上
班,
3. 說話字句變少、說話無法連貫或不合常理或邏輯,
4. 搞不清楚地理方向,會在住家附近或熟悉的地區迷路,
5. 出現妄想,如認為自己被偷或有人要害自己或懷疑另一半出軌,但非事實。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12
6. 出現不愛洗澡等行為。
(二)面對家中患有中度失智症者,我該注意哪些照護原則?
1. 行為症狀部分以非藥物照護為主:保持規律的日常活動,避免夜間不睡和夜間活
動。如有精神症狀,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藥物。
2. 提供熟悉的環境:在孰悉的地點由熟悉的人照顧,可減少患者的焦慮與緊張。
3. 安全環境:改善家中環境與設備,防止跌倒、瓦斯漏氣與火災等事故,幫助患者
維持日常生活習慣與安全。
4. 定期回診:提供症狀變化或發展、生活狀態與用藥反應,供醫師參考。
5. 防走失:依照患者狀況,申辦走失手鍊、行動定位、指紋捺印與 QR Code 布標
等。
6. 善用社會資源與專業照顧:根據需要申請社會福利資源與長期照顧資源,若患者
症狀已嚴重到足以干擾其他人的生活,可考慮申請專責照服員或日間照顧,減輕
照護者的負荷。
(三)中度失智者可使用哪些藥物治療?
1. 經專科醫師確診阿茲海默氏症且合乎健保規定後,除了可使用膽鹼酶抑制劑
外,中重度阿茲海默氏症者也可使用 NMDA 受體拮抗劑如憶必佳(Ebixa,
memantine)、威智(Witgen, memantine)等藥物;
2. 如患者同時有精神行為症狀,如幻覺、妄想、攻擊、敵意、不合作和夜間行為
等,可給予抗精神病藥物如思樂康(Seroquel, quetiapine)、理思必妥
(Risperdal, risperidone)等,要注意此類藥物可能出現如嗜睡、便秘、血壓
降低、顫抖、身體或四肢僵硬等副作用,且需注意病患活動狀況並預防跌倒發
生。
(四)針對中度失智症者,還能接受非藥物治療嗎?
1. 此時期的患者雖然語言表達、溝通和理解力明顯更退步了,但是仍可以讓患者
參與為其設計的照護活動,使長者有機會多接觸人群,避免孤獨無助的感覺。
2. 此時期的認知訓練,要注意與患者的說話速度要放慢、清晰、可多重複幾次,
並依照患者的程度適當配合肢體語言、圖片、畫圖的視覺提醒來增加溝通效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13
果。
3. 除認知訓練課程外,加上音樂、舞蹈、懷舊與運動課程等,可以降低患者的焦
慮及情緒問題,避免夜間行為的發生。
(五)家中有中度失智症者,家屬或照顧者應該怎麼做呢?
中度失智症患者會有顯著的身體與行為症狀,家屬或照顧者應該:
1. 加強照顧知識與技巧。
2. 申請喘息服務、長期照顧服務、心理支持等服務,來減輕照顧壓力。
3. 若感到壓力過大,可帶患者到醫療機構尋求幫助,並連繫當地失智共同照護中
心,尋求失智照護諮詢或撥打 1966 長期照護申請專線尋求協助。
十一、 失智症病程發展與照護-嚴重的失智症
(一) 嚴重的失智症者,會出現哪些症狀?
1. 出現嚴重記憶喪失,連最親的親人也無法辨認。
2. 無法聽懂別人說的話,也無法說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與照顧者間產生溝通困
難。
3. 自我照顧能力幾乎歸零,不知如何穿脫衣服、不會自行洗澡、進食、甚至出現
大小便失禁。
4. 出現行動緩慢、肢體僵硬、走不穩、無法正確辨識周遭環境的安全性,不會避
開障礙物,容易發生跌倒或碰撞等意外事件。
(二) 面對家中的嚴重的失智症者,我該注意哪些照護原則?
1. 定期回診:維持定期的回診追蹤,接受醫療照護與治療。
2. 維持患者的舒適:當重度與末期失智症患者出現症狀惡化時,儘可能維持病患
的舒適;若患者症狀已嚴重到足以干擾其他人的生活,可考慮使用專責人員的
陪伴與照顧,以照料患者日常生活,如日間照護中心或是護理之家等機構。
3. 支持日常生活:面對病患日益退化的生理狀況,最重要的是,幫助他的日常生
活,維持他的生活品質與尊嚴。
4. 規劃安寧照顧:可開始了解安寧緩和照顧,討論如何避免不適當醫療處置。
5. 防止走失:申辦走失手鍊、行動定位、指紋捺印與 QR Code 布標使用等。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14
6. 善用社會資源:依照需要,申辦社會福利資源與長期照顧資源。
(三) 嚴重的失智症者可使用哪些藥物治療?
1. 專科醫師確診阿茲海默氏症且合乎健保規定時,可使用 NMDA 受體拮抗劑如憶
必佳(Ebixa, memantine)、威智(Witgen, memantine)等藥物。
2. 此階段,當病患出現行為精神症狀,而且非藥物照護無法處理時,可視狀況給予
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抗焦慮劑或鎮靜安眠藥物等,來改善患者的妄想、幻
覺、憂鬱、煩躁及睡眠障礙。需要注意的是,藥物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有頭
痛、噁心、頭暈、平衡感變差,需要多注意病患活動狀況和預防跌倒。
(四) 針對嚴重的失智症者,還能接受非藥物治療嗎?
1. 重度與末期失智症者在此時期除了認知嚴重退化外,多半也已出現活動力下降、
肢體逐漸僵硬等狀況,需要定時、定量的肢體活動與肌肉、關節按摩、放鬆,避
免出現關節攣縮、屈曲僵硬變形的狀況。
2. 可考慮讓患者參加日間照顧中心的活動,除了有基本生理照護外,也能增加患者
活動力,以及繼續維持社會互動機會。
(五) 面對與照顧患有嚴重的失智症者,家屬或照顧者應該怎麼做呢?
此時期的病患除了失智症外,可能還合併許多生理上的嚴重退化,多半會使家屬
與照顧者感到身心俱疲,開始思考「該如何繼續照顧」病患,要將患者留在家?還
是送到機構或是直接申請居家看護? 其實這些都需要家屬們共同討論找出合適的方
法。如果需要協助尋找資源或是需要專業團隊的介入討論,都可以尋求當地之失智
共同照護中心,了解更多的失智照護諮詢。
十二、 失智症病程發展與照護-安寧緩和醫療照護
失智末期時已是人生盡頭,隨著不可逆的病情發展,家屬之間及早共同商討一個對失
智長者最好的善終決定是必要的。這時期的末期病人和家屬所需要的並非侵入性及增加痛苦
的治療,但也不是放棄與不理會,而是尊重他們、減輕痛苦、照顧他們,讓病人擁有生命的
尊嚴及完成心願,安然逝去;家屬也能勇敢地渡過哀傷,重新展開自己的人生。
(一) 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照護」?
是由一組醫療專業人員,用完整的症狀緩解醫療以及愛心陪伴末期病人走完人生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15
最後一程,提供身、心、靈的全人照顧,並且協助病人及家屬面對死亡的各種調
適。
(二) 為什麼需要「安寧緩和醫療照護」?
1. 對於失智長者來說,到達失智末期時已是人生盡頭,隨著不可逆的病情發展,家
屬之間及早共同商討一個對失智長者最好的善終決定是必要的。
2. 這時期的末期病人和家屬所需要的並非侵入性及增加痛苦的治療,但也不是放棄
與不理會,而是尊重他們、減輕痛苦、照顧他們,讓病人擁有生命的尊嚴及完成
心願,安然逝去;家屬也能勇敢地渡過哀傷,重新展開自己的人生。
(三) 「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分哪幾種模式?
1. 安寧門診:提供安寧緩和醫療的處置與照顧諮詢、末期臨終照顧、病情告知、悲
傷輔導。
2. 安寧病房:提供必須住院才能處理的醫療服務(症狀改善後可出院)。
3. 安寧共同照護:由安寧團隊人員與末期病人原醫療團隊合作,共同擬定照護計畫
及諮詢服務,提供更全面的症狀控制與緩解、情緒支持以及心理調適。
4. 安寧居家療護服務(甲類):由醫院安寧專責團隊提供病人在熟悉安適的家中或
機構,適當的症狀緩解與控制,協助其順利度過瀕死期、在宅善終,或在必要時
提供適時轉介。
5. 社區化安寧居家療護(乙類):由基層診所或區域醫院銜接末期病人返家或機構
後的安寧療護服務。
(四) 哪些人可以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或「預立醫療決定」?
1.
只要年滿18歲,具完全行為能力且意識清楚,就可以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
暨
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及「預立醫療決定」。
(1)「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可隨時由意願人及兩位見證人
完成簽署。
(2)「預立醫療決定」是意願人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後,已經清楚瞭解「病
人自主權利法」相關規定,經由簽署書面文件,由兩位見證人見證或公證,
經醫療機構核章,註記在健保卡上才可生效。
2. 面對重症,大部分的人難免心生恐懼,尤其當醫生宣判生命僅剩幾個月時,常讓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16
病患與家屬亂了手腳,因此,比較恰當的做法是在自己還健康、意識尚清楚時,
及早思考如何面對不健康的身體狀態,考慮事先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
醫療抉擇意願書」及「預立醫療決定」,將重症帶來的不安感降到最低。簽署完
成後,一旦罹患重症,經兩位醫生判定疾病已進入末期、無法救治,近期內有死
亡的可能性時,就能啟動安寧療護機制。
(五) 如何申請「安寧緩和醫療照護」?
目前全國北、中、南、東各地區皆有提供安寧療護之醫院,民眾可上中央健保署網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健保服務-健保醫療計畫-安寧療護(住院、居家、共照)
網路查詢服務 (nhi.gov.tw)查詢。依據照護地點、提供服務之人員不同,申請時須與
醫療團隊進行充分討論。
(六) 申請「安寧緩和醫療照護」需要填寫那些文件?
1. 如果想申請安寧療護,當事人若於意識清楚時已填妥「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
醫療抉擇意願書」或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後完成「預立醫療決定」之簽署及
註記即可符合,若為意識不清之病人未曾完成上述文件簽署則由家屬填寫「不施
行心肺復甦術及維生醫療同意書」。
2. 「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及「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及維生醫療
同意書」可向有提供安寧療護的醫療機構,或是相關基金會、協會索取。
3. 「預立醫療決定」可洽詢有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之醫療院所安排諮商及簽
署。
參、 百戰百勝~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
十三、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溝通篇
(一) 失智症患者因認知功能退化,造成他不會表達自己的需要,當有需求時,便會使
用問題行為來代替語言表達其需要。
(二) 但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其問題行為其實是有意義的,且大多採取忽略或不理會方
式,導致問題行為愈發嚴重。
(三) 發現失智症病人出現問題行為時,應該去猜測他們的意圖,與他們溝通時,儘可
能語氣溫和、耐心傾聽,說話時要有眼神接觸,一次只說一件事,簡短清楚,並
可使用手勢與姿勢等非語言方式來幫助溝通,必要時也要引導患者做表達。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17
十四、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居家環境篇
(一) 照明設備應充足,晚上睡覺時,可留一盞燈,避免病人夜間下床活動時,發生意
外傷害;臥室擺設宜簡單固定,床的高度宜適中。
(二) 浴室設置扶手、止滑墊,馬桶設置扶手並裝設緊急呼叫設備。
(三) 家中勿堆積雜物;電線、延長線不要橫放於地板上;地面保持乾燥;傢俱盡量不
要有稜角;危險物品應收好,以避免跌倒、燙傷及滑倒意外發生。
(四)
飲水機、熱水器的温度定温、藥物、清潔用品、尖銳物品有放在上鎖的櫃
子。
(五) 房間內可懸掛分頁式的日曆、大指針的時鐘,以幫助病人確立時間定向感。
(六)
收納空間可直接辨識,櫥櫃是透明的,可看到內容物、屋內有放置自己或
親友的相片,放在經常活動的地方。
(七)
居家裝飾顏色應柔和。
(八)
室內少用鏡子、窗戶裝設窗簾或百葉窗,以減低陽光的炫光。
(九)
定期協助整理冰箱、衣櫃等地方,避免食物過期腐壞或重複購買的物品堆
積。
十五、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日常生活照顧篇(食衣住行)
(一)食:
1. 注意給予患者足夠營養、水分及纖維攝取,少量多餐方式進行,給患者所愛吃的
東西。
2. 遭遇拒食時要先了解背後的可能原因(如活動量少、身體不適、憂鬱等)針對原
因處理。
3. 若已吃完卻還要求再吃時,可能是患者忘了已經吃過,可使用記憶版打勾幫助記
憶,或是轉移注意力,找其他事情讓他做等方式。
4. 遭遇吞嚥困難、易嗆到時,先評估吞嚥功能,看患者是否有流口水傾向,改採取
軟質食物,或是打糊食物,液體類食物可加入增稠劑,例如:快凝寶。
(二)衣: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18
1. 衣服要簡單化,方便穿脫,
2. 按穿衣順序排好,讓患者自己穿,
3. 注意天氣改變,協助增減衣物。
(三)住:
1. 保持環境簡單、安全、明亮,以預防跌倒,
2. 因病情的進展,需協助使用適當的輔具,如:輪椅、助行器。住處不要堆太多雜
物,地板要保持乾燥,浴室要有防滑裝置及把手。
(四)行:
1. 固定日常作息,如:三餐、服藥、休息、活動、讀報紙等,以幫助增加記憶。
2. 給予日常生活訓練,特別是對時間的觀念,掛上大日曆及時鐘,提醒日夜之分。
3. 鼓勵患者發揮尚未退化之生活功能,如:進食、洗澡、整理衣物等。
4. 陪伴患者從事喜歡的休閒娛樂及談過去生命中發生的事情,增加自我價值。
5. 若有外出時要帶印有聯絡資料之卡片或手鍊,一旦走失時較易找尋。
十六、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失智症家屬心理調適篇
(一) 照顧者首先要明白,失智者性情、行爲的改變,不在他的掌控之中,並非是失智
者故意要爲難家人。
(二) 照顧者需要去了解不同階段的失智症患者的需求,包括腦力復建、情緒管理、起
居飲食等。
(三) 照顧者需要先顧好自己的身體,才有能力更好地照顧病人。
(四) 了解可運用的社會資源,適時給自己放個假,讓身體和心都放鬆、休息。再以全
心的心情和體力回來面對。
十七、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失智症常見精神症狀處理
(一) 家屬正確態度:首先,要接受失智症診斷,要了解患者出現的類似精神病症狀並
非故意,而是失智症疾病本身所導致的,要設身處地的瞭解病人的感受。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19
(二) 要觀察並記錄長者的行為與情緒變化,試著找出原因(如身體不適、疼痛、發
燒、太累、低血糖、便秘等),對症下藥。
(三) 如有危害長者安全的行為出現,應予適時的制止,若是沒危險性的行為(像是在家
遊走、重複抽衛生紙等),可適當的由他去做。
以下是針對各種失智常見精神行為症狀,提出說明與建議:
1. 憂鬱
對自己疾病狀態帶來的能力障礙所導致, 應鼓勵多參與熟悉與喜愛的活動。
2. 妄想
指沒有的事,但患者堅信不移,常見的妄想內容:被偷妄想與被害妄想,多出
現於輕度與中度時期,可以轉移注意力與情緒安撫來因應,以溫和堅定語氣應
對。
3. 錯認
多出現於中重度時期,內容包括人事物的誤認,像是:錯認現在住的房子不是自己的
家、錯認親人配偶是別人或偽裝者、錯認為電視上的事件是真實、錯認鏡中的自己的
影像是別人等,照顧者宜以傾聽態度表達理解與支持,適時以溫和語氣告知事實,加
強對於所處環境之人事時地物之現實導向指引。
4. 幻覺
以視幻覺與聽幻覺較為常見,像是看到去世的親人或動物,還是聽見有人在叫
他的名字等,宜適時告知事實,勿與其爭辯,如出現頻率過多致影響日常生活
或對照顧者造成困擾需適時就醫。
5. 焦慮不安
失智症的焦慮與不安大多與照顧者的態度有關,由於他們表達能力退化,有需
求時卻無法清楚表示,只能以問題行為呈現,當照顧者無法理解這些問題行為
背後的意義時,便出現不耐煩、忽略、或是兇他們,就會造成他們的焦慮與不
安,因此照顧者需去找原因,探索他們的內在需求是什麼,適時提供協助。
十八、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經常記不住事情怎麼辦?
(一) 建立日常規律與固定行為:固定的日常作息可以幫助失智症患者形成習慣,減少
需要記憶的事情。把常用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如鑰匙放在門邊的鉤子上,這樣
他們就不會忘記物品放在哪裡。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20
(二) 使用提示工具:在家中放置一些視覺提示,如日曆、便利貼或白板,寫上每天的
計劃或重要的事情,或是設置提醒鬧鐘。
(三) 簡化資訊:避免給患者太多資訊,一次只說一件事,並保持簡單明瞭。
(四) 保持耐心與重複:如果他們忘記了某件事,不要急著提醒或責怪他們。耐心地重
複講解,並給他們一些時間去回憶。
(五) 參加認知促進活動:鼓勵他們參加一些簡單的記憶遊戲或活動,如拼圖、簡單的
益智遊戲,這可以幫助他們保持頭腦活躍。
(六) 簡化藥物治療複雜度:可與醫師討論將藥物使用的頻次單純化。
十九、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半夜不睡覺怎麼辦?
(一) 白天盡量不要讓他睡,帶他去散步曬太陽。
(二) 半夜起床不睡時,先問他要做什麼,讓他完成他想做的事,再哄他睡覺。
(三) 採親情攻勢,像是告訴他明天要上班,如果他一直不睡覺,會影響自己睡眠及隔
天精神等。
(四) 若是執意要外出,可以跟著他去外面走一圈,再帶他回家睡覺。
(五) 若已嚴重影響全家作息時,可依醫師處方給予少量鎮靜安眠藥物服用,安眠藥服
藥時間要在晚上 9 點過後。
(六) 若有身體或精神行為症狀,如夜間頻尿、妄想、幻覺、激動與躁動等問題,若症
狀持續可與醫師討論是否可用藥物協助。
二十、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分不清楚人、時、地時怎麼辦?
(一) 照顧者先了解失智症患者短期記憶力較差,會有反覆提問的情形。
(二) 環境建議放置分頁式的日曆、大指針的時鐘。
(三) 當失智症患者詢問時,可帶他去看日曆及時鐘,並態度溫和地與患者介紹所在人
時地。
二十一、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到了日落有黃昏症候群怎麼辦?
(一) 黃昏症候群是指到了下午 3 點到晚上 11 點之間,失智症患者會出現煩躁、不安、
憂鬱的情形,是因為光線變暗的關係,所以這時候要記得保持光線充足。
(二) 大哭大鬧的時候先問他為什麼哭,給他發洩情緒的時間。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21
(三) 若環境是安全的,他想做的事就讓他去做。
(四) 可以安排事情給他做,協助澆花、掃地、洗菜、外出去散步等。
(五) 記錄他黃昏症候群的症狀、大概每日發作時間,下次回診可與醫師討論。
二十二、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常常不洗澡怎麼辦?
(一) 保持正向態度,先了解不洗澡原因,可能是忘記怎麼洗澡,需逐步的教導他如何
洗澡。
(二) 不曉得洗澡是什麼-需示範什麼是洗澡,例如怎麼脫衣服、用濕身體或是抹肥皂等
說明。
(三) 不想在別人面前脫衣服洗澡-可以使用浴巾,一半遮住身體一半洗澡等方式。
二十三、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到處趴趴走怎麼辦?
(一) 先了解原因,可能是想尋找食物、喝水、上廁所 或者在不熟悉的環境中想尋找熟
悉的人或物。
(二) 把門用裝飾藏起來,可以讓他安全的在家遊走。
(三) 保持平常心,把遊走當作運動,晚上比較好睡覺。
(四) 申請安心手鍊,預防走失風險。
二十四、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當妄想或幻覺產生時怎麼辦?
(一) 不要急著罵他或否定他的說法,可先順著他的話跟他聊他看見的人或事。
(二) 如果有近視或是遠視,記得幫他戴上眼鏡,有重聽的要戴上助聽器。
(三) 注意他所在的環境是不是太暗,導致他出現幻覺。
(四) 找機會轉移他的注意力,帶他去做他平常喜歡做的事。
二十五、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經常撿物品回家囤積怎麼辦?
(一) 了解撿物品囤積的原因。
(二) 不要指責,可以趁他不注意時清理他囤積的東西。
(三) 可以用哄他的方式,請他一起協助整理家裡。
失智症照護常見問題 Q&A
22
(四) 當有出現整理的行為時,無論整理的乾不乾淨,都要誇獎他很棒。
二十六、 失智症基本照護原則-出現攻擊行為的時候怎麼辦?
(一) 出現暴力行為,通常是因為被勉強或被阻擋做某事,感覺受挫而產生的反應。
(二) 先不要指責他的不是,要穩定他的情緒。
(三) 持續安撫他,了解他的需求,當下他想做什麼事就讓他去做,注意安全性就好。
(四) 注意激動行為是否是因自己的語氣與說話內容所引起,可以調整自己的反應方
式,若無法控制自己情緒,可以暫離現場,等緩和再回來。
(五) 思考當下環境是否有引起緊張與焦慮的人事物,做適當的調整來避免再次發生。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