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醫國——賴和《一桿「稱仔」》學習單:文學評論與社會關懷教案

格式
doc
大小
236 KB
頁數
17
上傳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6-12,离现在 3 13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醫醫國──賴和〈一桿「稱仔」〉學習單設計者:東石高中林洋毅

一、作者介紹:關於賴和

「文學評論」是運用一定的文藝理論來分析、評斷文藝現象的文章,且能「揭示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和缺點的」一門科學。「文學評論」屬於論說性文體,它既要解決「怎樣去認識和評價」的問題,又要研究如何藉助於一定的形式和技巧把「認識和評價」恰當地表達出來。以下我們試著從「文學評論」看賴和:

素材一: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下列問題。

1.虛谷(1896-1965)「到處人爭說賴和文才海內獨稱高。看來不過庸夫相那得聰明爾許多。」──〈贈懶雲


2.點人(1903-1949)「說起來未免真失禮不論是誰初次和他接觸都要說他原來是一個『草地人』。真賴和先生不好修飾他所穿遠是台灣衣服如果台灣也夠說得上一個『魂』字那我就要稱他是『台灣魂』了。 」 ──〈賴和先生的人及其作品〉


3.新榮(1907-1967):「賴和在台灣正如魯迅在中國、高爾基在蘇聯任何權威都不能漠視其存在。」──〈賴和在台灣是革命傳統〉


4.榮鐘(1900-1978)「賴和生得矮矮胖胖夏天一襲白百永短衣褲真令人看不出他是台灣數一數二的詩人、小說家。若不是出門腋下總夾著一只往診皮包做標誌, 連他是醫生都無有人敢相信。」──〈詩醫賴懶雲(未完稿)


5.賴和(1894-1943):「阿四此后便成為一個熱心的社會運動者文化講演會也常看見他在講壇上比手劃腳,也曾得到民眾熱烈拍手的歡迎。阿四這時候覺得他前意想的事業盡屬虛幻。只有為大眾服務,纔是正當的光榮的事業。」──〈阿四


1. 請依據引文,勾選四位評論者對賴和提出的看法與觀察有:


看法與觀察

陳虛谷

朱點人

吳新榮

葉榮鐘

1

擁有很高的文學才華

V



V

2

台灣精神的代表人物


V

V


3

在社會上,擁有廣泛的討論度

V




4

熱衷於文化運動,為大眾服務 



V


5

看似平庸無奇,實則深藏不露

V

V


V

2. 接續上題,賴和最後一篇〈阿四〉是他個人的自傳式小說,「阿四」就是「賴和」,他對自己的看法與觀察,符合上列五項的哪一項?理由是?

(1)第四項「熱衷於文化運動,為大眾服務」。

(2)文中提到阿四認為有為大眾服務,纔是正當的光榮的事業。」

素材二: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下列問題。

賴和的遺稿中,有一篇題名為〈阿四〉的作品,小說主人公──阿四的身份、履歷與賴和如出一轍,尤其與〈歸家〉合看,兩者都是寫主人公從學校畢業,初入社會時所受到的思想和情感的衝激。

〈阿四〉以天真浪漫的心情踏入社會,卻立刻被嚴峻冷酷的殖民地社會種族歧視和差別待遇的現實所痛擊,小說就是希望幻滅之後,在海外留學生的解放運動和世界思潮的鼓舞下覺醒,參與台灣議會請願運動與文化協會的啟蒙運動,以至於治警事件,身陷囹圄,仍然不退縮,向著啟蒙運動「唯一光明之路」前進。小說結尾是阿四在竹林事件發生之後到T地演講的情形,以下兩段文字就是賴和對啟蒙者形象的描繪以及知識份子和人民大眾的互動關係:

……當時恰值竹林事件發生的起頭,幾萬人的關係者,生路將被斷絕,正在走投無路,叫天不應,憂傷、恐懼、怨憤、交併一心,苦於無法自救,但是,他們尚有一線的希望,維繫於文化會。他們曉得文化會是要替大眾謀幸福的,所以抱著絕大的期待,想望能為他們盡一點力,使生活不受威脅,得有一點保障。這回聽說有文化講演,他雖住在較內山的人,也不怕幾十里路的跋涉,齊來聽講,希望得些慰安,並且於生的長途上,能付給他們些微光明的引導。他們到了T地,一起擁到講演的面前去,想瞻仰講演者、他們想像中的救世主丰彩。在這一行的面前,他們一人一嘴,訴不盡他們所受的痛苦,在他們的意識裡以為一定能替他們分憂,各個人怕得不到訴苦的機會似的,爭先開口陳述。

阿四看這種狀況,心裡真不能自安,他想大眾這樣崇仰著信賴著期待著,要是不能使他們實際上得點幸福,只使曉得痛苦的由來,增長不平的憤恨,而又不給與他們解決的方法,準會使他們失望,結果只有加添他們的悲哀,這不是轉成罪過?所以他這晚立在講台上,靜肅的會場,只看見萬頭仰向,個個的眼裡皆射出熱烈希望的視線,集注在他臉上,使他心裡燃起火一樣的同情,想盡他舌的能力,講些他們所要聽的話,使各個人得些眼前的慰安,留著未來希望,把著歡喜的心情給他們做歸遺家人的贈品。


這兩段文字勾勒了二○年代文化協會帶動的社會風潮中,講演會場上講者和聽者,知識階級和勞動階級的心思和期待,在殖民者的壓迫和苦難中,以話語和心靈的聯繫尋求慰安。

──節錄改寫自陳萬益〈啟蒙與傾聽─論賴和小說的人民性〉

  1. 請根據本文線索,將阿四投入文化運動的歷程,以1-5的順序填入。

順序

看法與觀察

2

受到在海外留學生的解放運動和世界思潮鼓舞

3

參與台灣議會請願運動文化協會的啟蒙運動

5

在竹林事件發生之後,到T地演講,鼓舞群眾

4

受到治警事件波及,身陷囹圄,仍然勇往直前

1

在殖民社會的種族歧視和差別待遇中感到幻滅


  1. 請根據文章線索,將關鍵字填入以下空格處。


知識分子與大眾之間的相互認知

人民

1將啟蒙者想像成【救世主】,認為他們可以給予【光明的引導

2對啟蒙者的態度是:【崇仰】、【信賴】和【期待

知識分子

1面對人民的熱烈希望的視線,有不能自安的責任感

2心裡燃燒著【火一樣的同情】,想盡他【舌的能力

3希望把【慰安】、【希望】、【歡喜】賦予人民


二、課文分析與統整

  1. 課文分析

閱讀完小說〈一桿「稱仔」〉後,請協助檢察官填寫死者資料表。

死者姓名

秦得參

居住村名

威麗村

該村居民

職業分布狀況

公職官吏、地方勢豪地方勢豪、窮苦農民(三類)

以上三類職業由人數多到少排列:(窮苦農民 地方勢豪 公職官吏) 

死者曾任職業

佃農長工 會社勞工散工 ■菜販

犯罪事項

違反: □通行取締 □道路規則 □飲食物規則 ■度量衡規紀違

死因

自殺


將小說〈一桿「稱仔」〉分成三幕,請完成以下角色與道具的事先準備表。

劇本場景

主要人物角色

村莊

秦得參、熱心農民、貪婪勢豪、製糖會社人士

家庭

秦得參、父親、繼父、母親、妻子、兒女、嫂嫂

街市

秦得參、巡警、市場路人

官署

秦得參、法官、小使、妻子

劇幕安排

各幕的道具

第一幕

秦得參的前半生

牛、甘蔗、西藥與中藥

第二幕

命運的轉捩

金花、稱仔、米、觀音畫像、門聯、金銀紙香燭、糖米、花布

第三幕

與執法者的衝突

青菜、稱仔、青草膏


【第一幕:菜販秦得參的前半生

  1. 背景:村莊做為社會的隱喻

根據第一幕資訊進行整合,分析這是一間怎樣的村莊,請提出引文證據。


特質

證據(秦得參喪父時,他們的作為)

上層階級

牟利為尚

面對弱勢家庭需要幫助時,為能多得幾斗租,便將田地轉贌。

下層階級

熱心互助

熱心幫忙母子想方設法,尋找新的家庭經濟支柱。

  1. 人物:村莊與主角的名稱設定

嘗試說明賴和取名為「威麗村」與「秦得參」的手法與用意?

答:諧音雙關:威麗/威力;秦得參/真的慘。


困境1

  1. 秦德參與他的家庭面對哪些困境?他和母親怎麼解決這個困境?

1.單親父親早亡、窮苦無依、繼父打罵。

2. 靠著母親與秦得參的勤奮堅忍,努力餬口。


困境2

1. 秦得參結束長工的工作後,他有佃農、會社勞工、與散工三種工作可以選擇,最後他只能選擇散工,因為他遇到了現實的困境有:

為什麼他不選佃農?因為田地出現(租不到或租不起的狀況。

為什麼田地會有(租不到或租不起)的狀況?因為製糖會社向地主( 加租聲爭贌 

為什麼願當製糖會社的勞工?因為有同牛馬一樣,他母親又不肯

──延伸閱讀1:吳媛媛〈被民眾赦免的死刑犯,與槍殺百姓的無名兇手:瑞典百年勞工運動和民主化歷程〉


困境3

  1. 請依據以下表格,秦得參家的生產力狀況,與經濟負擔程度(依序填入低、中、高)。


具生產力人數

無生產力人數

經濟負擔程度

得參18歲娶老婆後

3

0

得參21歲母親過世

2

1

得參22歲生女兒後

1

3

18歲:娶妻(三人),女生與參協力、到田裡工作不讓一個男人、值成年好

21歲:得子後,母親去世,繼父分離

22歲:再度生下一女、妻子辭去工作,收入減少一半,得參加倍工作

24歲:辛勞工作四年,「就因過勞,伏下病根。」患著瘧疾


根據文中脈絡,九歲之後,秦得參的後父已不大顧到家內,故生產者僅有三人。

線索1:「得參九歲的那一年,[……]這時候,他後父已不大顧到家內。」

線索2「這時得參的後父,和他只存了名義上的關係,況他母已死,就各不相干了。


  1. 秦母親死去的原因與秦得參生病的共同成因在於?由此推論父親死亡的可能原因為?

答案:三人可能皆為過勞所導致的生病或死亡。

線索1:「但二十年來的勞苦,使他有限的肉體,再不能支持。」

線索2:「這樣辛苦著,過有四年,他的身體,就因過勞,伏下病根」

備註:父親早死的原因雖然在小說中並未明言,但可由秦得參的命運合理推論為因為經濟重擔,過勞早死,暗示底層命運的複製循環。


  1. 在秦得參生病的這一段中,他是怎麼醫治自己?

秦得參的病名是:

肺結核□流感■瘧疾□日本腦炎

秦得參醫治自己的過程是:

先看西醫吃西藥,再吃中藥

先看中醫吃中藥,再吃西藥

先看西醫不吃藥,再吃中藥

秦得參如此醫治自己的原因是:

(多選)

不相信西藥,較相信中藥

家境較困苦,不捨得花錢

相信自己年輕,很快就好

──延伸閱讀2:林立青〈呷藥仔〉


  1. 為什麼秦得參家會不斷過勞、生病、死亡?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現代,我們會有怎樣的不同或改善?這代表當時缺乏甚麼樣的觀念或政策保障?

1

育兒薪假相關補助

產假、育嬰假、育嬰津貼補助

2

醫療保險

勞保、健保

3

勞動條件保障

例假休假、工時限制

註:由於當時國際上的社會福利制度未臻完善,加上殖民體制以榨取掠奪各種資本為主要目的,官方聯合本土地主勢豪與日本資本家,進行聯手掠奪剝削,自然不會顧及對國民的保護與照顧。


統整困境

藉由以上三個困境,我們可以看出秦得參的痛苦源頭在於:

殖民政府的剝削政策底下,身為被殖民者的可憐與可悲之處

政府縱容本土與日本資本家聯合壟斷,壓榨底層的被殖民者 

缺乏國家的福利政策等相關與保障措施,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只能憑藉個人的勤奮與吃苦耐勞,相互幫助,才能免於凍餒

即使再廉能的殖民政府,也無法改變統治者與被統治的階級


小結

賴和在本篇小說,藉由他的(  )者與( 社會文化運動 )者之眼,觀察並書寫底層人物的病與死,藉此解剖殖民社會與底層人物的「病」與「痛」,尋找病痛的癥結與解方。我們藉由賴和的醫者之眼,從這篇小說,看見了台灣人與台灣社會,外在與內在的病與痛。


【第二幕:農勞底層命運的轉捩】


  1. 秦得參病癒後,在尋求改善生計的過程中後面臨三個困境,請依表格填入答案。

 

困境

解決辦法

代表意義

  1. 得參病癒後的煩惱是什麼?

年末卻找不到相應的工作

賣菜

 

  1. 打算賣菜卻遇到什麼問題?

缺少本錢,又不敢向人告借

妻子向嫂嫂商借金花

底層人民的溫暖互助

底層人民的守法重紀

底層人民的奴性本質

  1. 有了本錢之後的新問題是?

缺少一桿稱仔(官廳製品)

向鄰居商借


  1. 小說中,呈現平民百姓對於殖民法律的看法與感受是?

答:「舉凡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通在法的干涉、取締範圍中。」

註:由殖民者單方面制定的法律,帶給人民不公正與無中生有的感受,藉由一舉一動皆在干涉取締的描寫,可見法也帶給人民的強烈監視與壓迫感。


  1. 秦得參賺錢後,依序買了第二幕裡羅列的品項,這代表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以家庭為重,有責任感的一家之主,慈愛的父親


  1. 妻子於秦得參購買這些物品的想法是?原因是什麼?

答:妻子認為丈夫在添購家中過年所需方面,必須適可而止,因為他認為更應將所剩金錢,優先運用於贖回嫂嫂的金花。


  1. 秦得參對妻子的回應?(請引用原文)

答:我亦不是把這事忘卻,當舖遲早總要一個月的利息,不怕賺不來


  1. 承上題,由二人對話可見二人共同特質是:

答:可見二人皆是具責任感、重信用的好人家。


【第三幕:菜販與執法者的衝突】


(一)秦得參面對殖民者的首次受辱與打擊

下級巡警目光注視到他擔上的生菜(焦點注視)

參:「大人,要什麼不要?」(殷勤)

警:「汝的貨色比較新鮮。」(顯示已經巡查好幾攤,鎖定生菜,代表參品管佳)

參:「是,城市的人,總比鄉下人享用,不是上等東西,是不合脾胃。」

警:「花菜賣多少錢?」(拐彎抹腳)

參:「大人要的,不用問價,肯要我的東西,就算運氣好。」(恭敬奉獻)

警:「不,稱稱看!」(幾番推辭)

參:「大人,真客氣啦!才一斤十四兩。」(誠實稱重)

警:「不錯罷?」

參:「不錯,本來兩斤足,因是大人要的……」

警:「稱仔不好罷,兩斤就兩斤,何須打扣?」(變色)

參:「不,還新新呢!」(泰然點頭)

警:「拿過來!」(赫怒)

參:「稱花還很明瞭。」(從容捧去)

警:「不堪用了,拿到警署去!」(約略考察)

參:「什麼緣故?修理不可嗎?」

警:「不去嗎?」「不去?畜生!」(怒叱打斷擲棄稱仔)


  1. 根據秦得參與巡警的對話脈絡,他對哪句話的解讀錯誤,導致警察後續的嫁禍?

  1. 「不,稱稱看!」(幾番推辭)

(2)警察的意思是:

欲迎還拒,故作姿態

秦得參的解讀是:

以為巡警真心要買


  1. 從巡警的哪些反應,可以確認他惡意扭曲、執法不公?

答:1「稱仔不好罷,兩斤就兩斤,何須打扣?」(收賄不成,惡意嫁禍)

  2「不堪用了,拿到警署去!」(罔顧事實,執法不公)


  1. 秦得參面對警察的反應會讓巡警如此生氣,最終打斷稱仔氣憤離去?秦得參的實際作為與警察的期待有什麼落差呢?請根據小說敘述,完成下表:


警察期待的反應

秦得參的實際反應

詢問青菜價格

免費贈送

打折收費

考察稱子狀況

恐懼驚慌

泰然從容

宣布考察結果

接受妥協

不服質疑

註:巡警首先收賄不成,內心已有所不滿,加上後來秦得參面對強權的態度,從泰然從容到不願服從有所質疑,打擊觸怒了殖民者的自尊心。


  1. 在面對巡警對秦得參執法不公一事上,秦得參與眾人、妻子,在反應上有很大的差別。請將相對應的選項填入表格中:()勸慰 ()憤恨 ()告誡 

()殖民者 ()被殖民者()官符 

 

眾人

秦得參

妻子

面對衝突的態度

(C)

(B)

(A)

將衝突歸咎於

()

()

()

(二)面對殖民者的再次受辱與打擊

  1. 法官的哪一句話反應殖民體的制官官相護,執法者完全無法彰顯公平正義?

答:「但是,巡警的報告,總沒有錯啊」


  1. 請分析秦得參與妻子面對拘提過程的反應有何不同?

反應

面對拘提訊息

進入法庭

面對科罰

秦得參

毫無畏懼

理直氣壯

堅持不繳

妻子

不知所措、哭泣

驚恐

妥協繳納


  1. 什麼秦得參不願意繳罰金且他說沒有錢?

答:不繳罰金一方面可以省下金錢、另一方面也是對殖民者進行無聲的抗議。


【第四幕:秦得參的覺醒與抉擇】


(一)覺醒

圍過爐,孩子們因明早要絕早起來開正各已睡下,在做他們幸福的夢。參尚在室內踱來踱去。經他妻子幾次的催促,他總沒聽見似的,心裡只在想,總覺有一種不明瞭的悲哀,止不住露出幾聲的嘆息,「人不像個人,畜生,誰願意做?這是什麼世間?活著倒不若死了快樂。」他喃喃地獨語著,忽又回憶到母親死時,快樂的容貌。他已懷抱著最後的覺悟。

1.秦得參所不明瞭的悲哀,在小說脈絡的情境設定裡,其實有跡可循,請根據「除夕日」為線索將適當的答案填入表格中。

日期

時間

理應感受

實際感受

對應句子

除夕

早晨


年華垂盡,人生頃刻

除夕

夜晚

人不像個人,畜生,誰願意做?
這是什麼世間?活著倒不若死了快樂。


2.從哪一句可以看出秦得參最後可能與警察同歸於盡的伏筆?

答:「忽又回憶到母親死時,快樂的容貌。他已懷抱著最後的覺悟。」


(二)抉擇:

元旦,參的家裡,忽譁然發生了一陣叫喊、哀鳴、啼哭。 隨後,又聽著說:「什麼都沒有嗎?」「只『銀紙』備辦在,別的什麼都沒有。」

同時,市上亦盛傳著,一個夜巡的警吏,被殺在道上。


後記這一幕悲劇,看過好久,每欲描寫出來,但一經回憶,總被悲哀填滿了腦袋, 不能著筆。近日看到法朗士的克拉格比,才覺這樣事,不一定在未開的國裏,凡 強權行使的地上,總會發生,遂不顧文字的陋劣,就寫出給文家批判。

  1. 小說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你如何推論出來?

答:1秦得參在街道殺警之後,回家自殺。

  2賴和在此,將兩個空間鏡頭並置,藉由聲音言說,暗示情節之間的聯繫關係。


  1. 由秦得參最後的選擇與行動,賴和所突顯的目的與用意是?(多選)

指當時反抗分子最終只能畏罪自殺 

凸顯人民被殖民的痛苦遭遇及覺醒

象徵人民極力捍衛人性尊嚴的決心 

譴責當時抗暴分子行動的懦弱無能 

象徵臺灣百姓忍辱偷生的卑微無奈


  1. 讓賴和感到「悲哀」的這一幕,是否在現代仍有類似的強權行使的情況發生?請舉例說明。

學生自由發揮。



【尾聲:統整與思考】


  1. 主角秦得參有哪些特質?在哪些情節段落上被形塑?(A)勤毅(B)盡責(C)誠信(D)硬毅

1

(D)

面對巡警的欺凌打壓,有堅決不妥協的反抗精神。

2

(B)

賣菜賺錢後,將所有資金投注在對家庭的照顧上。

3

(A)

吃苦耐勞、盡一切努力改善家計,導致過勞生病。

4

(C)

在過年前出獄時候,仍惦念著金花尚未還給嫂嫂。


  1. 閱讀完本篇小說後,讓我們從頭思考菜販秦得參的生命故事,請將不同身份階段的秦得參,與他所面對的體制困境進行連連看的配對:

1

贌田務農者

 

被訂定法律的殖民體制、執法者壓迫踐踏。

2

散工勞動者

國家與地主、製糖會社等,聯合壓榨人民。

3

市場服務業

國家並未積極照護、保障人民的勞動條件。


  1. 在面對困境時,秦得參為何先前選擇賣菜積極面對,最後卻又選擇殺警自殺?這代表經濟困境之外,更秦得參根本上無法接受的部分很可能在於?

參考答案:

殺警自殺則是被經濟剝削外,又被踐踏尊嚴,在對生命感到艱苦卑微且無望的情況下,決定用激烈的方式反抗被殖民奴役的命運。


註: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看出:賴和藉由對各行各業的著墨,普遍反映了窮困的被殖民者遭受被經濟剝削、踐踏尊嚴的狀態,在小說的最終,藉由「襲警」的情節設定,試圖喚醒台灣人向強權反抗的意識。



三、延伸學習:從「稱仔」到「稱花」


妻:「參啊!賰的錢khiām起來,kā阿嫂彼枝金花贖轉來,毋是較要緊?」(白)


三頓藏無門,按怎通有賰?(唱)
過勞閣帶病,景緻迷茫一四界
浮輕的性命,沉重的社會;
贌幾坵田,贌幾坵田,才會種出稱花?


妻:「參啊!官符過煞,明年定著真緊會出運,kā心肝放予較開咧。」(白)


日夜攏算計,欲做人無欲做畜牲。(唱)
改途兼換路,無貪只有向望公平。

熱紅的心血,青草的補皮;

坐幾日監,坐幾日監,才會開出稱花?


妻:「參啊!只賰銀紙備辦,拗作蓮花代替稱花,送你去極樂世界。你著khoa-khoa行,khoa-khoa行~」(白)


新時代的制法,佇人間聽好創啥?(唱)
明瞭的度盤,繼續運轉奴隸拖磨。
甜蜜的會社,艱澀的人家;
借問大人,借問大人,稱花幾圓才會通糴?

──鬥鬧熱走唱隊〈稱花──寫予秦得參

【稱花-寫予秦得參】The Steeltard - 鬥鬧熱| StreetVoice 街聲- 最潮音樂社群

https://streetvoice.com/cometogether/songs/39787/


  1. 同樣是〈一桿「稱仔」〉的故事題材,這首歌的結構與視角安排,與小說有很明顯的不同。作者的改編可能有什麼樣的用意呢?請依據下表填入適當的答案,並嘗試說明你的看法。

教學目標:藉由閱讀改編文本,訓練學生辨識、解讀文學表現形式的用意,並藉由文本的差異對比,深化對文本意涵的理解。

、結 構

問題1

這首歌主要分成幾個主要段落?秦得參段落部分,往往在哪幾句運用對比的形式?

答案

1.三個段落

2.第三、四句。

問題2

你認為導演為什麼不讓兩個角色都用唱的,要選擇讓一個角色歌?一個角色誦?

答案

可以增加情緒的對比、也增加戲劇張力,使整首歌增添變化性、帶有歌頌的隱喻(參考答案)


、視角

問題1

這首歌採取幾位角色的視角?哪位視角被強化了這角色的段落給你什麼感覺?

答案

  1. 兩個

  2. 秦得參的妻子

  3. 溫柔、平靜、成熟、堅強。(參考答案)

問題2

你覺得為什麼創作者要強化這位角色的觀點?可能加強那些效果或優點?

答案

  1. 補強小說中女性份量較輕的狀況。(參考答案)

  2. 呈現男女在面對困境時,不同的特質與態度。

參考賞析──〈以女性的角度,豐富、補充男性的大歷史〉

相對於賴和於小說一桿「稱仔」〉中,主要藉由「秦得參悲壯犧牲的方式,凸顯對殖民者的反抗,這首歌曲藉由「夫唱與婦隨」的賦格對位形式,特別強化「妻子」的角色與份量。

整首歌藉由庶民的語言,讓男性以「歌者」的方式進行「悲壯蒼涼的控訴」;溫柔的女性「頌者」,給予被壓迫者愛、叮嚀、鼓勵、溫柔寬慰與最後的送行。藉由男女主角呈現對於反抗強權的歌頌。

歌詞中,相對於丈夫面對殖民體制的淒涼控訴,妻子以溫柔的形象勸慰丈夫,以平靜堅定的形象接受丈夫的死亡,並給予丈夫最後的祝福,創造表現出在強權底下,被殖民者只能接受面對,卻又堅忍不拔保持尊嚴的人格形象。也揭示了一般平民面對強權壓迫的無聲反抗,與藉由來世的幸福,對現世保持盼望的態度。

這樣的比例的重新調配與組合,使得〈一桿「稱仔」〉原先以政治社會男性為主的大歷史敘事,藉由〈稱花──寫予秦得參〉,強化了以家庭、愛情為主的角度,呈現有別於男主角秦得參,另一種冷靜堅忍卻又溫柔敦厚的女性特質。


  1. 這首曲子的歌名,將小說題目中的「稱仔」改為「稱花」,整首歌可見對於「花」意象的強化。請填寫以下表格,思考歌曲中強調的「稱」與「花」。

 

顏色

感受

性別

階級

花隱喻

意義詮釋

金花、「拗」蓮花

金彩

暖色

民間

盛放

美好

代表:民間女性的溫暖、堅韌不屈。

稱子→稱花

銀色

冷色

官方

代表:(官方男性的冰冷與跋扈(反諷)

對比民間男性無助萎縮的生命力(反諷)

解析:

(一)「稱」子的統整詮釋

1.稱花首先代表可望不可及,難以負擔的,改善生計的盼望與謀生工具。

2.稱花代表殖民者所單方面制定與執行,只能服從,無法反抗的律法。

3.也因此,藉由「稱花」精確的測量「商品」,隱喻「殖民者」以法度之名,對「被殖民者」行無從反抗的宰制與剝削之實。

4.也因為這套律法往往為被殖民者帶來了剝削壓迫與不公羞辱,所以當稱花作為變成人們努力換取的工具,卻反倒由此工具被殖民體制剝削欺壓,就形成一種荒謬。

5.也因此,殖民者打斷稱仔本身,也隱喻了殖民體制的武斷蠻橫與暴力。


(二)強化「花」的概念

1.一方面橫向連結,將稱花與金花、蓮花進行對比(將稱花所代表的男性官方殖民、與金花、蓮花所代表的女性民間扶持做對比)。

2.一方面縱向連結,讓稱花的盛放與秦得參萎縮的生命進行對比(同樣作為某種工具;盛開的稱花作為冰冷無情的殖民體制的象徵,與秦得參拖磨萎縮的生命,以及熱血壯烈成仁的犧牲形成對比)。

3.一放面也藉由「拗蓮花」的意象,呈現女性對底層溫柔,對上位者堅毅不屈的特質。

4.也透過花的概念與其他社會寫實小說進行對照(與社會寫實小說家楊逵的作品〈壓不扁的玫瑰〉、〈秋天的野菊花〉,相互輝映)。


四、閱讀測驗:〈不只是詠古:「鬥鬧熱」與《河》〉◎吳易叡

 

這是一個熱鬧的夏天。

  嚴格來說「鬥鬧熱」不算是個樂團。我們寧可說這是個揉合很多人的期待與心血的音樂計劃。為了製作一張唱片張關於「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的文學概念專輯名為《河》

   2004賴和基金會為籌賴和110週年冥誕活動,一群學生義工協助企畫「賴和詩歌節」,試圖以各種形式向大眾「推銷」賴和這位時代鬥士,諸如電台廣播、詩歌節、文學地景腳蹤等,其中還包括「音樂劇」和《河》音樂專輯製作。但後來因為技術的限制,使這些計畫胎死腹中。

  《河》的音樂專輯製作並未停擺。在2005年的春末初因「歌」而集結的年輕歌手,他們是在女巫店駐唱的外科國手「擄姘」、從化學轉向台文的南宏,以及從醫界半路逃脫的易叡,還有從農業輾轉進入台文的美親,共同為第十四賴和獎的頒獎典禮「走唱」並獲得在場許多前輩熱烈的迴響。隔天「鬥鬧熱」的計畫便正式開跑了。

  寫歌的我們共通點是與彰化深厚的地緣關係以及對台灣文學的興趣。本來我們是互不認識的但先後對賴和的作品有所涉獵直到上大學後在好幾屆的賴和文學營裡,才漸漸先後熟了

  以賴和的詩入樂並非偶然嘗試。作為台灣新文學標竿賴和詩作融合日治時代新舊文學接時已臻成熟的結構和豐富音樂性。尤其許多新詩保有漢詩歌餘風且由民間曲調發展而成賴和本人也曾在幾些題下註解該詩的曲牌尤其從史料可以發現賴和是有計畫性地採集民間文學包括歷史故事、地方傳說及吟唱歌詩等等。

  賴和的創作包羅萬象從漢詩、新詩、小說、散文或其他書信、日記等雜文關懷主題雖嚴肅卻不減一絲文學性。也由於他在日本殖民時期投身文化運動從人道關懷到抵抗意識篇篇詩文挾帶了親切的庶民性格。因此也讓《河》這張音樂專輯在某種程度上是兼具創新與傳統音樂呈現出溫暖與剛毅並存的特色讓歌的形式接近「民謠」就像七O年代民歌風潮那些兼容並蓄的音一般。

《河》的嘗試與企劃絕不只是「詠古」。製作的過程中我們回溯上個世紀賴和的詩文與生平,我們看到了賴和許多的無力感,深刻瞭解到各個運動的場域,充滿著亙古無法解決的莫可奈何,但也體悟到音樂藝術擁有一種獨特的力量,能保留甚至穿越時代甚至突破階級,尤其與富庶民性的賴和詩作結合時,更能感動人們勇敢面對眼前的人生與社會困境。

  2005年的夏天, 我們以鬥鬧熱」之名南北走唱獲得台灣文學師長、社運、學運人士以及愛好文學藝術等諸多夥伴們的支持大夥傾力相助的熱情更令我們感動汗顏們更要謝賴和基金會允諾出版這張專輯,並給予我們在史料上的指點以及匡正;在鬥鬧熱的網路錄音日誌(weblog)更有許多前輩不給予發音以及訓詁的建議讓我們的鬥鬧熱」計劃更實至名歸。

  隨著八月二十日我們告別演出的結束所有的鬥鬧熱成員或回到校園、工作崗位或出國深造。在錄音後製的階段許多人已經始詢問也有媒體關注專輯的出版時間甚至企圖為這張專輯作出歷史的定位。然而畢竟賴和作品的厚度是我們這群年輕人再如何努力編出多麼龐大的曲子也累積不到的島嶼的苦難歷也絕非一張薄薄的唱盤所能承載。

  而賴和若曉得在他死去的半世紀後,當他所關注的人間醜惡在島上依然未曾改變的今天,有一群少年仔為他寫歌,不知作何感想。這個夏天製作《河》這張音樂專輯,我們一面流著年輕的淚,重溫賴和的灼熱的一生,一面絞盡腦汁,想辦法讓賴和的影子經由旋律的穿針線走出歷史的相框。

  我們不知道乘著歌聲的靈魂,是否朝向一個可能的現實至少在這個熱鬧的夏天因為文學而開始「鬥鬧熱」的風氣,才正要開始?

2005/08/29寫於切格瓦拉音樂工室

  1. 嚴格來說,賴和紀念專輯真正開始的時間點是:

(A)賴和110週年冥誕活動

(B)「賴和詩歌節」

(C)「音樂劇」與《河》音樂專輯製作企畫

(D)十四賴和獎的頒獎典禮「走唱」


  1. 鬥鬧熱走唱隊在繼承賴和文學與詩歌創作特質方面,下列並非最重要元素的是:

(A)融合新舊文學交接時的成熟特質

(B)作品與民間曲調結合,保有古風

(C)主題雖然嚴肅,卻不忽略文學性

(D)創作富有人道關懷以及反抗精神

解析:走唱隊以「兼具創新與傳統」、「民謠形式的兼容並蓄」、「溫暖與剛毅並存」

這三點,強調與賴和作品特質之間的繼承關係,其中文學性並未見特別強調聲明。


  1. 下列選項中,最不符合鬥鬧熱走唱隊對這張專輯的期待是:

(A)完成眾人對這張專輯投入的心血與期待

(B)歌詠懷過往時代的美好以及先人的努力

(C)理解過往文化運動中社會運動者的心理

(D)努力讓這張專輯為賴和作出歷史的定位


  1. 這張專輯為什麼取名為《河》,其用意可能有:(請寫出兩個以上)

答:1.取自賴和的本名「賴河」,帶有紀念意義。

  2.河流順流而下灌溉土地,隱喻賴和其生命與文學創作,穿越時空與階級,撫慰人心,給予社會力量。

  3.其他答案自由發揮。


短文寫作:醫者與勞動者的一體兩面,從一封公開信說起


資料一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的公開信〉

親愛的住院醫師,大家平安:

  在新冠肺炎進入社區肆虐之際,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人雖有南北、職業、信仰之分,但病毒卻很無情也很公平,不分地域、工作、宗教觀念,只要你疏忽,都可能被感染。本院目前住院的個案,並無醫護人員,均為工務同仁,且其感染源均來自社區。

  身為醫師,也是社區的一份子,所以請大家務必做好保護自己該有的防護措施。醫師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更應拿出行動與態度,不只保護自己,也讓我們的家人、同仁及一樣免於病毒的威脅。

 知名的鋼琴家傅聰赴美進修,其父傅雷諄諄告誠:「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同樣道理,我們習醫也遵循「先為人,次為醫師,再為次專科醫師」。資深的醫師對2003SARS記憶猶深,靠醫護不分科別,行政人員不分你我,團結一致,終於取得抗疫的成功。

  此次518工務室的異常事件,導致我們必須大量降載醫療量能,採取分艙分流上班,其目的是為了保存對抗新冠肺炎之能量,並保護同仁及儲備更持久的作戰能力。

  很感謝內科、外科、家醫科、牙科、耳鼻喉科及眾多的住院醫師及行政同仁們,適時挺身而出,不只於短短三天內做完超過一萬人次的篩檢,並肩負起照顧確診因為你們的同舟共濟,完成了不可能的的任務,讓台大醫院暫時脫離困境,我代表院方向各位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所有的重大災難,都是一面照妖鏡!大多數的住院醫師不忘初衷的熱血行為,讓人熱淚盈眶。但是聽聞有少數科別之住院醫師,把自己當成局外人,甚至藉機放長假,這些行為不僅無情而且傲慢,讓師長們痛心。我要重申醫道即人道,想要在醫學生涯走得遠,必須要培養團隊及體系意識,學習配合。

  人生是線性的,千萬不要以為一班車就能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你所期待的位置。缺乏系統思維的人,總是從此時此地去衡量一件事情眼前的價值,不把這件事情放在人生系統中去衡量,所以經常放棄「看起來無用」的事情,這是典型的「功利主義者」。

  在此提醒,年輕時少點功利主義,多點系統思維,你們的人生系統才有可能發展得更好,醫學生涯走得更久更遠!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20210524


資料二


台大院長斥住院醫師請假無情 工會籲:以溝通代替分裂

2021-05-24 19:23 聯合報 / 記者邱宜君 /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院長吳明賢今天再度發出公開信,對象是住院醫師,信中語氣嚴厲指出,「少數科別住院醫師,把自己當成局外人,甚至藉機放長假。這些行為不僅無情,而且傲慢,讓師長們痛心」。不過,台大醫院工會表示,建議醫院人事單位讓員工了解自己的權益仍會被確保,透過溝通和協商可達成共識。目前問題有解決,內科部允許請假。

吳明賢信中強調想要在醫學生涯走的遠,必須培養團隊及體系意識,「年輕時少點功利主義、多點系統思維,你們的人生系統才可能發展的更好,醫學生涯走的更久更遠。」醫師比一般人更有專業與技能,更應該要出行動和態度,好好保護家和家人、社會大眾免於病毒威脅。

吳明賢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寫信的目的是希望提醒年輕醫師,健保給付下,醫療生態都被改變,內科辛苦訓練又漫長,又要站在第一線,是重要的訓練。這次全院普篩,許多高風險接觸者檢驗是陰性,還是遵照高標準,讓他們隔離14天,但這樣可能醫療會癱瘓,所以需要各科一起來幫忙。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兼台大醫院企業工會顧問陳亮甫表示,目前醫院上班需要分艙分流,排班難度高,所以最近台大醫院內科部曾經要求住院醫師近期不要排年休,引起了一些反彈。站在工會的立場,會建議醫院人事單位,應給予排班醫師更多支持,提出希望大家配合之餘,也要說明勞工權益的保障有哪些,如此便能透過溝通和協商,便能取得支持,創造雙贏。

陳亮甫表示,比如說,根據勞動相關法規規定,如果有需要禁休,醫院可依法在24小時內通報勞工局,請勞工局核准,事後可以給予補休、加倍發給薪資。如果醫院人事單位能夠針對這些相關配套給予說明,勞工會更加放心,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透過協商達成共識,心甘情願地配合排班上班,不需要在防疫作戰的此刻,讓醫院出現分裂的氣氛。



問題一:根據資料一,作者認為醫者應當具備哪些特質,應當如何培養系統性思維?

參考答案:

作者於文中首先提及「先為人,次為醫師,再為專科醫師」的觀念,繼重申「醫道即人道」,勉勵醫者以奉行人道主義取代功利主義,並培養「團隊與體系意識」,藉由以「把事情放在人生系統中去衡量」的方法,養成人生的系統性思維。


問題二:依據資料二中的報導,吳院長的觀點與工會的聲明回應,試著提出你對住院醫生於疫情期間請假事件的觀察與看法,文長約300字。。


1參考方向:論述「人道主義與團隊體系意識」與「維護合理的制度與權益與溝通協商」,二者的的優先順序,可進一步針對有效決策與溝通進反思;思考追求醫者典範與兼顧勞工權益的交集

2立場角度:可思考此事之於整個社會或是部分個人的立場,如民眾、患者、護士等其他院方同仁、住院醫生、一般醫生、院方高層等等。



17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