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明 〈屋頂上的番茄樹〉學習單
設計者:新北市石碇高中 陳秀如老師
認識台灣鄉土文學
一、台灣鄉土文學的特色
(1)台灣鄉土文學的是台灣人民的文學,其寫作的對象,下列選項較不包涵的是:
□台灣土地上的市井小民 □鄉土社區的中低階層
(2)臺灣的鄉土文學具人道主義的關懷,其作品往往也與作者經驗有相當程度的貼合,以下作品文句,具有上述特色的是:
□有樂町,於我是不快樂的。看到了站名,好像車廂又帶我穿過了時光隧道,回到了蒼白的、青悒的1950年代。陳芳明《相逢有樂町》
▓一入了冬,八斗子的天氣,就變得昏黑陰慘了起來……。金水嬸家的房間裡,為了省錢,連一盞燈都捨不得裝,只有屋頂上開著一個小小的天窗。王拓《金水嬸》
□我媽常說「生意囝難生」這是他對我的隱藏式評價,小小的遺憾。……橋的另一端連結到西門町,上頭賣什麼東西的小販都有……。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
□秋意尚未的臺北夜空,有星光明滅,但周遭四處飄著悶熱的暑氣。我又一次非常非常懷念三年前仲春的那個上午,淚水便禁不住地婆娑而往下流。林文月〈從溫州街到溫州街〉
二、台灣鄉土小說家簡介表
作 家 | 生平介紹 | 代表作品 |
賴和(1894-1943) | 1.台灣彰化人。原名賴河,筆名懶雲。 2.小說作品以現實為題材,揭露日本殖民政府的暴虐,語言富鄉土色彩。 3.有「彰化媽祖」、「台灣的魯迅」、「台灣現代文學之父」的稱呼。 | 〈一桿「秤仔」〉 |
鍾理和(1915-1960) | 1.台灣屏東人,後遷居高雄美濃。 2.作品以小說為主,兼寫散文,內容包括鄉土、生活、感情波折及人生希望,語言質樸純淨,風格清新自然。 3.有「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之稱。 | 《原鄉人》 |
黃春明(1935-) | 1.台灣宜蘭人。 2.創作多元,以小說為主。關注從故鄉小人物,以及鄉下人移往城市後的小市民所面對的生活困與希望。 3.作品交織溫暖與蒼涼,滑稽與悲哀語,語言樸素,是戰後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鄉土小說家。 | 《兒子的大玩偶》、《蘋果的滋味》 |
洪醒夫(1949-1982) | 1.臺灣彰化人。原名洪媽從,筆名司徒門。 2.作品以小說為主。作品反應早期台灣農村社會的貧窮與落後,描寫的對象盡是卑微的小人物,不時呈現小說悲苦的情調。 3.被譽為農民作家。 | 〈散戲〉、《黑面慶仔》 |
請依題目敘述,選出正確答案:
1 | 台灣鄉土文學作家,作品描寫日本殖民時期,日本政府的暴虐,語言富鄉土色彩。 | □鍾理和 □洪醒夫 ▓賴和 □黃春明 |
2 | 台灣鄉土文學作家,作品反應早期台灣農村社會的貧窮與落後,被譽為「農民作家」。 | □黃春明 ▓洪醒夫 □楊青矗 □鍾理和 |
3 | 台灣鄉土文學作家,擅長描寫蘭陽平原的農村小鎮,以具有地方特性的語言,刻劃出人物面對生活上的磨難,仍依然保存人性尊嚴的形象。 | □洪醒夫 □鍾理和 ▓黃春明 □楊青矗 |
(2)以下為三位現代台灣文學家的寫作作品,請依序選出對應正確者:
甲、海湧伯看出我的沉默及我眼中燃燒的火炬,卻始終不曾為我說一句鼓勵的話……跟鬼頭
刀纏鬥的意志如能量般累積在我的胸腔,船筏一次次地在立霧溪海口巡弋,也一次次的
落空失望。《鬼頭刀》廖鴻基
乙、這是四月初的時候,清晨近五點,我第一次登上玉山主峰頂。當我正是氣喘吁吁,驚疑
的心神仍來不及落定時,山頂上那種宇宙洪荒般詭譎的氣象,剎那間就將我完全鎮懾住
了。《玉山去來》 陳列
丙、坤樹把小孩還給阿珠,心突然沉下來。他走到阿珠的小梳妝台,坐下來,躊躇地打開抽
屜,取出粉塊,深深地望著鏡子,慢慢地把臉塗抹起來。《兒子的大玩偶》黃春明
□ 陳列、黃春明、廖鴻基 ■ 廖鴻基、陳列、黃春明 □ 廖鴻基、黃春明、陳列
貳、認識作者──黃春明
一、黃春明的創作與童年 黃春明,1935年2月13日生於台灣宜蘭縣羅東鎮。創作多元,以小說為主,另有散文、詩、兒童文學、戲劇、撕畫及油畫等創作,近年則關注老人問題。黃春明八歲時失去了母親,他與四個弟妹由祖父母教養長大。祖母樂觀、堅毅的個性及很會說故事優點,都影響了黃春明。 二、黃春明寫作啟蒙之路 黃春明就讀初中時,國文老師王賢春鼓勵他寫作,並介紹他閱讀巴金、沈從文、契訶夫的小說,是他最重要的寫作啟蒙。至於散文寫作,黃春明在念師範學校時,在作文課上,有感於過多的堆砌及美麗的形容詞,沒有辦法表達自己單純的心意,於是便開始用自己的話來書寫。有了真實性的體會與文字,生動自然漸漸地成為了他寫作的特色。 三、黃春明用腳讀寫地理及鄉土 黃春明主張用腳讀地理,用感情書寫鄉土。他曾說:「長於鄉村又在市井底層翻滾過的這段經歷,也就深深地影響了我日後認同鄉土,講鄉土故事的文學觀。我認為,鄉土是要用感情去認識的,而不只是弄懂經緯度的測量和地理知識。」 四、黃春明小說的創作分期 1998年,黃春明獲得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得獎理由是:「黃春明的小說從鄉土經驗出發,深入生活現場,關懷卑微人物,對人性尊嚴及倫理親情都有深刻描寫。其作品反映台灣從農業社會發展到工業社會的變遷軌跡,語言活潑,人物生動,故事引人入勝,風格獨特,深具創意。」其創作分期有: (1)第一期(1956~1966年):「蒼白又孤絕」的創作早期,作品具有自傳色彩,書寫自己或自己最熟悉的人物和環境。他認為在文學的起步上,一般都會先寫自己或自己最熟悉的人物和環境。 (2)第二期(1966~1969年):他以故鄉蘭陽平原為背景,書寫他所熟悉的小人物。雖然地位卑微,受盡屈辱,卻從不向命運低頭,在任何情況之下,他們都不喪失自尊與愛心;即使人生如何悲慘,他們依然對生命、對未來懷抱希望。此時作品裡多多少少有故鄉的羅漢腳,或鄰居、同學,他的祖父母,甚至自己生活的影子。 (3)第三期(1972~1977年):開始關注從鄉土小人物移往城市的小市民,涉及民族傳統與民族自尊的大問題,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意識。 (4)第四期:(1986~1999年)。他把小說人物聚焦於鄉下老人,兒女離鄉出外謀生,獨自留在鄉下,所產生缺乏親情的溫暖與生活照顧的種種問題。 |
※閱讀完作者介紹後,根據黃春明的書寫人生及寫作風格,請在下列詩文中勾選出屬於他的作品有:(多選)
1▓ | 〈帶父親回家〉(節錄) 替老人家扣了安全帶,他沒說太緊 我們深深潛入月光,開車沿著濱海 我是鮭魚 骨灰罈子裡的父親,他也是鮭魚 我們一道游向宜蘭老家歸去 | 2 ▓ | 〈蘋果的滋味〉(節錄) 當大家看阿吉咬著蘋果時,阿發說:「一個蘋果的錢抵四斤米,你們還 不懂得吃!」妻子阿珠和小孩們咬起蘋果,一時也說不出甚麼,總覺得沒有像那麼甜美,酸酸澀澀,嚼起來泡泡的有點假假的感覺。但一想到爸爸的話,突然味道又變好了似的。 |
3 □ | 〈等你,在雨中〉(節錄)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 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 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 剎那 剎那 永恆 (解析:余光中的作品) | 4 ▓ | 〈龜山島〉(節錄) 蘭陽的孩子在外鄉的日子 多夢是他失眠的原因 他夢見濁水溪 他夢見颱風波蜜拉、貝絲 他夢見你---龜山島 外鄉的醫生教他數羊 一隻羊、兩隻羊、三隻羊 四隻濁水溪 五隻颱風 六隻龜山島 |
叁、文本內容與理解
爬爬故事山:請閱讀完附錄的文章後,運用故事山,練習將〈屋頂上的番茄樹〉中「為姨婆抓死雞」的童年時期的鄉間舊事,梳理出脈絡。
結果: 終於姨婆想起來要賞作者銅錢,作者心滿意足地回家, 還(用心跑步給老人家欣賞 )。 開始: 作者與祖母在河邊磨番薯粉,(祖母發現河中有死雞,建議作者去抓 ) ,送去給姨婆。 發展: 作者與鄰居三個小孩都想抓河中死雞,最後作者(跳入河中抓到死雞)。 解決: 當作者失望於姨婆忘記賞他銅錢,還(刻意提醒姨婆他要回去了 ) ,但卻沒真的離開。 高潮: 作者興高采烈送死雞給姨婆,姨婆正高興(除了抓到一隻大老鼠外,還有死雞可當晚飯) ,卻忘了賞作者銅錢。
在為姨婆抓死雞這篇回憶中,作者眼見比自己身材優勢的鄰居同伴,已經搶得先機 時,作者最後採取什麼策略?這可以看出作者的個性是:
□ 現場大哭大鬧
▓直接跳下河裡抓雞
□ 乾脆放棄競爭
□ 請旁邊大人幫忙
作者個性
□ 膽小又好奇
□ 聰明又機智
▓好勝不服輸
□ 懶惰不勤勞
2、依〈屋頂上的番茄樹〉首段所述,作者原本要強迫自己寫知識分子,但那些純樸老 鄉總來佔據腦海。請推測作者不寫知識分子,反而描述「為姨婆抓死雞」這段故事的理由或原因。
答:
參考答案:作者搶到死雞及得到銅錢做為獎賞就非常開心,姨婆有死雞及老鼠當晚 餐就很滿足,這樣知足常樂及安貧守己的鄉下人,都是知識分子不懂也比不上的。
感應心情曲線圖:在為姨婆抓死雞這節的描述中,作者的心情變化相當劇烈。下列是作者的心情曲線圖,「星號」標示出的是作者的「心情分數」,最高5分,最低-5分。請參閱作者的心情曲線圖,回答下列問題:
作者的心情曲線圖:
1、觀察作者的心情曲線圖的變化, 請指出其中變化最劇烈的部分。
答:
參考答案:作者心情變化最劇烈的時刻,應該是從等不到姨婆的賞銅錢的失望,到終於姨婆想起來要想銅錢的開心。
2、作者回憶為姨婆送死雞時,姨婆很開心晚餐將有兩道葷食,「肥豬」與「死雞」,請問作者為何在看「肥豬」的時候會嚇壞了?
答:
參考答案:肥豬指的是「大老鼠」。因為姨婆說要煮老鼠給作者吃,作者才會嚇壞了。
三、黃金思考圈分析:請閱讀完附錄的文章後,運用黃金思考圈,練習分析〈屋頂上的番茄樹〉中「戲台前的爭執」的童年時期的鄉間舊事,找出故事發生的核心關鍵。
1、What-什麼事情造成了戲台前的爭執與衝突?
答:(作者的同伴炫耀父親飾演何仙姑),
作者不滿他驕傲的語氣,所以想殺殺他的盛氣。
2、How-戲台前的爭執與衝突如何發生?
答:①作者不滿同伴的炫耀,便在戲台上與同伴鬥嘴。
因為太吵鬧,所以被(打鼓的紅鼻獅仔敲了頭一記鼓槌)。
②作者因為被敲頭,氣不過就罵人,接著逃跑。卻(忘記帶走弟弟,留下弟弟在戲台上
哇哇大哭),弄得台上台下亂哄哄。
3、Why-為什麼作者會對此事念念不忘?
答:①因為當時臺上臺下亂哄哄,引得大家哄笑。事情過了好久,連伯父也都還記得。
②因為這些小人物有( 生命力 )。想一想他們的生活環境,想一想他們生存的條件, 再看看他們生命的意志力,就令作者由衷地敬佩和感動。
四、請依照〈屋頂上的番茄樹〉中「戲台前的爭執」所提供的線索,回答下列問題:
在〈屋頂上的番茄樹〉「戲台前的爭執」中,戲臺上的演員是:
□專業戲子 | ▓左鄰右舍 |
□電視公司演員 | □知識分子 |
2、在〈屋頂上的番茄樹〉「戲台前的爭執」中,請問引發整起鬧劇的導火線是:
□ 紅鼻獅仔要趕小孩子下戲台 | □ 大家想要搶八仙演員們丟下來的供果 |
□ 小孩們為了搶看戲的好位置 | ▓ 同伴炫耀父親飾演何仙姑時驕傲的語氣 |
3、在〈屋頂上的番茄樹〉「戲台前的爭執」後,大人們的態度有:
□嚴加責罵與管教 | □不以為意與冷漠 |
▓哄堂大笑與包容 | □冷嘲熱諷與奚落 |
4、黃春明從小的個性就是叛逆不服輸,大學也因個性衝動,退轉學多次才終於畢業。請問:在「戲台前的爭執」中,是否能看出他的「叛逆不服輸」?(請以50字以內說明)
答:參考答案:可以
(1)作者一聽到同伴炫耀的驕傲語氣,馬上就想殺殺對方的盛氣。
(2)作者的頭被紅鼻獅子敲了一記鼓槌後,馬上就不服輸瞪回去,還惡言詛咒。
四、示現修辭的認識與舉例:
※根據上文,作者描述小時候的記憶,情景彷彿真實地顯現、呈現在眼前。請選出下列選項中,用法相同的:
□我突然想到祖母告訴過我們,說小孩子在過年的時候,不要亂說話,說我們過年的 時候是金口 |
□想到這裡,看看我桌子上的稿紙。一邊心裡想,就寫了他們吧 |
■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地,又聽到姨婆他們在饒舌,也聽到福蘭社的鑼鼓喧鬧起來。 甚至於我已經看到帝爺廟前的廣場,搭野臺戲棚來了 |
□那是我童年時候的一個農曆正月初一,因為母親才死後不久,我家的新年就淡淡地 來,也淡淡地過去 |
五、故事綱要表梳理:請閱讀完附錄的文章後,運用「故事綱要表」,練習梳理〈屋頂上的 番茄樹〉中「美術課的師生爭執」的童年時期的鄉間舊事,釐清事件發生的因果關係。
第一幕 遇見屋頂上的番茄樹 | ||||
人物 | 情境 | 問題與衝突 | 發展 | 結局 |
祖父 與 小春明 | 小春明看見住家的屋頂上長出番茄樹。 | 小春明的疑問: 1、為什麼屋頂會長出番茄? 2、它為什麼不長在田裡呢? 3、屋頂上(沒什麼土啊)? | 祖父的解釋: 1、麻雀吃了田中的番茄,再排出籽在屋頂上。 2、番茄(無法選擇生長的地方)。 3、想活下去的話,管他土有多少! | 小春明將祖父的話牢牢記在心中。 |
第二幕 不向環境低頭的番茄樹 | ||||
人物 | 情境 | 問題與衝突 | 發展 | 結局 |
美術 老師與 小春明 | 小春明在美術課堂上,畫出(屋頂上的番茄樹)。 | 美術老師的質疑: 1、番茄樹不該長在屋頂上。 2、屋頂上(沒有土怎麼能活)? 騙鬼! 小春明的堅持: 1、自己家的屋頂(就長出番茄樹)。 2、想活下去的話就有辦法。 | 1、美術老師從質疑到更生氣,連續打了小春明幾個耳光。 2、小春明挨打後小聲提防,但仍力爭,就算鼻血直流也不去醫務室。 3、老師縮手,收拾畫作回辦公室,小春明仍站在原地。 | 小春明回家看見(屋頂上的番茄樹),放聲痛哭。 |
六、在本文中,作者提到,當他好奇地問祖父:「屋頂上沒什麼土啊?」的時候,祖父回應他:「想活下去的話,管他土有多少!」這傳遞了本文重要訊息「世界上,沒有一顆種子,有權
選擇自己的土地。」因此,為了生存,必須努力,以及生命的韌性。下圖為作者黃春明所繪油畫〈屋頂上的番茄樹〉,請以此為發想,以簡易明瞭的植物圖畫,繪製你領悟的生命韌性及奇蹟,且說明想法(80字
以內)並為其命名。
屋頂上的番茄樹
岩縫中的車前草
https://www.canva.com/design/DAFu6IACcm4/RlJL5LkkIzzUTR7sPrXNmg/edit
參考答案: 鋪設嚴密的人行磚道,間縫中探頭而出的是一株株生氣勃勃的車前草。沒有空隙,沒有沃土,也沒有充足的養分。綠油油的車前草就地而生,傳遞一股不服輸,傲然於天地的生命力。 |
肆、延伸閱讀
本文改寫自網路《泛科學》 王白竹﹤《KANO》的逆境催甜術,用在蓮霧更有效!﹥ 林景和《高雄區農情月刊 第72期(92年9月號) 不一樣的黑珍珠蓮霧》 2014年,魏德聖導演以默默無聞的嘉農棒球隊,打進日本甲子園決賽的光榮故事,改編成了一部勵志電影──《KANO》。電影中,日籍老師為了勉勵年輕球員,以木瓜做比喻。「你知道如何種出又大又美的木瓜嗎?只要將鐵釘釘在木瓜樹的樹根,木瓜會感受到危機,就會長出甜美的果實!」但是,如此撼動人心的妙方在電影播出後馬上就被果農推翻。釘鐵釘不但不會讓果實更甜,生鏽的鐵釘甚至可能讓木瓜樹感染,導致死亡。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失望?其實,這個「木瓜理論」也不是完全錯誤!只是用錯水果了!經歷逆境後果實更加香甜的其實是蓮霧! 植物之所以會結果,主要是為了將果實內的種子散佈到更遠的地方去。甜美的果實會吸引其他動物前來大快朵頤。很多動物就像有些人吃西瓜不吐子一樣,順便就把種子吃進去了。種子大多有堅硬的外殼,還沒被消化就會被排泄出體外。如此一來,種子就會隨著動物排泄的地方找到一個新家。 蓮霧的生長更是奇特!蓮霧喜歡濕潤肥沃的土壤,終年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大部分生長在水邊。蓮霧本身還能對付土壤鹽化,讓它們可以在海邊生長。因此,有別於只喝淡水的其他樹,蓮霧樹被鹹鹹的海水淹過後,不但不會死亡,竟然還能結出果實。海水淹過後的果實比較小、果皮色澤也比較黑,但不會影響到傳宗接代。而且小小黑黑的果實反而更甜更香!果農發現這個現象後,便在結出果實前取海水灌溉蓮霧樹,培育出又黑又亮,又香又甜的蓮霧,就是有名的「黑珍珠」。 黑珍珠蓮霧現在聞名全台,但你可知道原產於林邊、枋寮、佳冬及東港等近海一帶的黑珍珠蓮霧,當初其實是沒甚麼名氣的。因為除了果皮色澤豔紅外,果實其實小得不起眼、汁少且微澀。居民只會因為它紅豔可愛的外型,偶爾將它成串供奉神明或祖先討吉利用,很少食用。然曾幾何時,黑珍珠蓮霧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水果,究竟是如何辦到的?良好且有效的鹽分地土壤管理技術,是不可磨滅的幕後功臣。近海土壤含高鹽分,生長在高鹽分土壤的蓮霧,因外在滲透壓高,蓮霧根系吸收水份較困難,相對地會吸收較多的鈉、鈣及鎂等鹽基成分,導致果小汁少,但卻也因為土壤含鹽而有特殊風味。因此,聰明的人類,利用了黑珍珠蓮霧抗鹽份的逆境特性,有效管控鹽分土壤,讓近海「 黑珍珠 」蓮霧除了能生長旺盛外,又能保有特殊風味且果實碩大多汁。 蓮霧真的是生命強韌的果樹,其實不只是鹽水,果農還可以將蓮霧樹斷根、環刻、覆蓋黑網、浸水和肥傷等等,只要不要下手太重,蓮霧都能對付,雖然會活得很艱辛,但在生死邊緣還是可以長出又黑又甜的果實。 蓮霧成功地在逆境找到生存的空間,是不是比木瓜更符合《KANO》裡球員面對逆境時保持奮戰不懈的精神呢! 本文來源 https://pansci.asia/archives/86702 https://www.kdais.gov.tw/ws.php?id=2971 |
※閱讀完上文,請回答下列題目:
一、根據上文描述判斷,木瓜樹可以長出又大又美的果實,與下列何項原因較有關係:
▓養分充足 | □將鐵釘釘在木瓜樹的樹根 |
□用鐵絲纏繞木瓜樹的樹幹 | □使用海水澆灌 |
二、原產於台灣林邊、枋寮、佳冬及東港等近海一帶的黑珍珠蓮霧,剛開始沒有名氣,現在卻能聞名全台,其主要原因下列不符合的是:
□土壤含鹽而讓果實含有特殊風味 | □果實碩大多汁 |
□果實生長旺盛 | ▓果樹生長不須太多水分,易栽植 |
三、本文最後提到「蓮霧成功地在逆境找到生存的空間」,指蓮霧發揮了抗鹽份的逆境特性,成為家喻戶曉的「黑珍珠蓮霧」。請問與〈屋頂上的番茄樹〉一文哪句話想法相呼應:
□令我敬佩和感動的成功作品,永遠永遠,不管何時何地,都會感動人的心靈 | ▓想活下去的話就有辦法 |
□難道它想長在田裡,就能長在田裡嗎? | □所謂小人物的他們,為什麼我的印象中,這麼有生命力呢? |
附錄原文:
屋頂上的番茄樹 ◎黃春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此間的寫作圈子,我已經被列入寫鄉土的了。想一想自己寫過的幾篇東西,事實上也是如此。拿裡面的人物和背景,雖然做不到青一色,湊一色總算道地。有幾位朋友曾經勸我說:老寫鄉巴佬,也該寫一寫知識分子吧。言下之意,似乎很為我抱憾。我曾經也試圖這樣去做。但是,一旦望著天花板開始構思的時候,一個一個活生生地浮現在腦海的,並不是穿西裝打領帶,戴眼鏡喝咖啡之類的學人、醫生,或是企業機構裡的幹部,正如我所認識的幾個知識分子。他們竟然來的又是,整個夏天打赤膊的祖母,喜歡吃死雞炒薑酒的姨婆,福蘭社子弟班的鼓手紅鼻獅仔,還有很多很多,都是一些我還沒寫過的人物。他們像人浮於事,在腦海裡湧擠著浮過來應徵工作似的,不但形諸於色;紅鼻獅仔還咚咚地點起鼓,同伴的文武場也和上來了。我告訴我自己說,我這次可不是要寫鄉土的了,我想寫些知識分子的小說。說著費了很大的勁兒想把腦子裡的老鄉拂去。但是他們死賴活賴不走,還有我自己溫情的根性所纏,只好讓他們在那裡吵嚷,而無奈於對。反過來我不寫,他們也奈何於我。就僵持之間,我看到我童年我們老家屋後的河,在夏日的日光下金光閃閃地從我們身邊流過。
我和打赤膊的祖母在河邊磨著番薯粉。
「阿明,你看河裡流的是什麼?」
「哪裡?」我從盆子裡抬起頭說。
「呀!流到老嬰仔他們的橋下了。」
我們一起伸長頸子,望過橋的另一邊。
「看!就是那一團黑黑的東西。」
「好像一隻死雞。」我說
「快去看看。如果沒臭的話,就送給姨婆。」
祖母的話還沒有說完,我就從我們的橋跑出去,準備跑到老嬰仔隔壁洪歪家的橋上去等著撿它。但是當我跑到老嬰仔的橋頭的時候,老嬰仔家的阿木也跑出來了。我趕緊跑到洪歪的橋上時,洪歪家的柳哥也跑上橋,也想撿那一隻死雞。死雞有一點刁難似的,慢慢地流過來,我們三個差不多大小的小孩子,並排著跪擠在洪歪的小木橋上,探出身伸出一隻手,在水面上不安地輕晃著。這時河邊磨番薯粉的婦女,都停手望著我們三個小孩子。死雞越流近我們,我們的心裡越緊張。尤其是我,緊張得快崩掉。因為三隻手伸出去,我的手還差兩邊的阿木和柳哥他們一截。當死雞流到我們面前,快落入他們的手的剎那,我縱身一躍,撲通地跳到河裡,一手抓住死雞。稍一定神,我聽到河邊大人的嘩笑聲。橋上的阿木和柳哥不平地罵我土匪。
「又沒饑荒,一隻死雞三家人搶。」祖母高興地笑著說。
我站在河裡露出半身,就地提起死雞聞了一下。
「阿媽。好像不怎麼臭哪!」
「拿回來再說吧」
當我濕著身子,跑到紅瓦厝把死雞拿給姨婆時,她說:
「你怎麼這樣的身子?」
「我跳到河裡搶的。」
「真乖。」她接過死雞:「呀!可不小啊!看姨婆今天可真有口福咧。阿明,你看。」她指著門後,「等一下也準備殺這一隻肥豬哪!」
她所指的原來是一隻在老鼠籠裡竄來竄去的大老鼠。
「好大的老鼠呀!」我蹲過去看。
「手指可不能碰呀!有一斤哪!晚飯你來我有兩樣肉給你吃。」
「我不要!」我嚇壞了。
姨婆聽到我這般驚嚇,一邊笑一邊拿著死雞到裡面去了。
「姨婆──我要回家了。」我有意提醒她一件事。
「好,好。再來啊。」她從廚房應聲出來。
但是我還沒走。因為這次她忘記給我銅板。
過了一會兒,姨婆想到門後的老鼠,她走出來大庭的時候,驚訝地說:
「喲!你不是回去了嗎?」
我沒說什麼。我還是留在那裡。
姨婆提著老鼠籠說:「這是一隻老鼠公啊。」一邊說,又一邊走到裡面去了。
「姨婆──我要回家了──」
「好,好。再來啊。」又從裡面應聲出來。
我很失望,要是知道這樣也不跳到河裡去搶死雞。我站在那兒埋怨一下,正想走的時候。在裡頭的姨婆叫了:
「阿明──阿明──」
「什麼事?」
「你還沒走?」
「我要走了。」
「等一下。」
她走出來了。一看到我,就把衫掀起來。我看到她腰間那個繡花的小兜。她說:
「看我多糊塗。竟忘了賞你。」她一邊說,一邊扳開兜蓋,用手指夾出兩個銅板給我。「吃晚飯以前,來這裡拿一些我做好的肉,給我姊姊吃。」
「誰?」我一下子忘了她說的是誰?
「小傻子,我姊姊就你家的阿媽也不知道。」她笑了笑。這時我才想起來。
「你回去吧。不要忘記來拿肉啊──」
「好──」我跑出好多步,回頭看,我看到姨婆依在門口看我,還向我揮揮手。我轉過臉,心想姨婆在看我,我提起精神,用心地跑著,好讓她老人家欣賞欣賞。一、二、一、二……
想到這裡,看看我桌子上的稿紙。一邊心裡想,就寫了他們吧。一邊又告訴自己說,這是以後想寫的長篇〈龍眼的季節〉裡的情節。今晚想寫知識分子的啊。就寫貿易公司陳總經理怎麼樣?他以前落魄得很,後來一發達就怎麼怎麼,不然就寫營業部臺大經濟系畢業的洪經理,他也是時下很典型的知識分子啊。我突然又想到一個,電視公司那個圈子。這實在是一個取材取之不盡的圈子。想一個綜藝節目,或是一個連續劇的製作到演出,就可以把整個圈子裡的知識分子牽出來。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地,又聽到姨婆他們在饒舌,也聽到福蘭社的鑼鼓喧鬧起來。甚至於我已經看到帝爺廟前的廣場,搭野臺戲棚來了。
那是我童年時候的一個農曆正月初一,因為母親才死後不久,我家的新年就淡淡地來,也淡淡地過去。那天下午,浮崙仔的福蘭社子弟班,為了這一年新春的開鑼,帝爺廟前開戲了, 戲還沒演出以前,戲臺上已經上了好多浮崙仔的小孩,我和弟弟也在那上面。
戲臺上的鞭炮響起來了,紅鼻獅仔手拿著鼓槌,把小孩一個一個趕下去。當他趕到我的時候,我指著坐在邊上調弦的人說:
「那個拉胡琴的就是我們的阿伯。」
紅鼻獅仔就沒理我們兄弟兩個,轉到別處去趕別的小孩去。
戲開始了,臺下湧來很多看戲的人。屋頂上,還有旁邊的老榕樹上爬滿許多小孩。我們在臺上正好蹲在打鼓的旁邊,看臺下看得好清楚,我和弟弟樂得一直在講話。
「喂!小孩!」我們猛回頭一看,原來是打鼓的在呼喝我們。「你們再講話,我可要趕你們下去啦!」他用透紅透紅的鼻子瞪我們。
「我的阿伯在拉胡琴哪!」弟弟天真地說。
「不管,誰也一樣!」他的鼻子似乎更紅起來。
我們看看他,又看看另一邊的伯父,也就不敢說話了。
正演著的「醉八仙」,對我們小孩子來說,實在沒什麼好看。說的仙話又聽不懂,動作嘛呆板地走過來走過去。臺下有許多人擠在前面的,大部分都是來等八仙把供果往下丟的時候,想撿幾塊回去吃,討個平安罷了。
當何仙姑出來的時候,蹲在我旁邊金水的小孩,很高興地回過頭告訴我說:
「那個何仙姑就是我爸爸咧。」
因為他的語氣太驕傲了,所以我想殺他盛氣說:
「難看死了,臉皮那麼粗,抹上粉還是那麼粗。」
「你伯父有什麼了不起!拉胡琴又穿不到漂亮的戲服。」
「你爸爸沒有小雞雞才做何仙姑。」沒想到弟弟竟冒出這麼一句話來。
「我要告訴我爸爸。」他差一點哭出來。
「去說,去說。」我知道他爸爸正在演何仙姑,他沒辦法去告訴他。我又逼著說:「去說哦!不敢就是狗養的。去說啊!去說……」
正說得得意,我的頭啪地挨了一記,回頭一看,打鼓的紅著鼻子怒目瞪我,雙手還密密地點著鼓。我一手撫摸我的光頭,也怒目瞪著打鼓的,但是我還叫那一朵紅鼻子移開了視線,看到何仙姑的兒子得意的臉孔,使我覺得挨到那一記鼓槌的地方,現在才真正的疼痛起來。我稍稍地走到戲臺上面的邊緣,眼睛找好底下的一小塊空地。這時我站直身體。回過頭瞪著打鼓的;奇怪,我每次想瞪他的眼睛,但是瞪著的都是他的紅鼻子。我大聲地叫:「打鼓的家裡死人──」我突然想到祖母告訴過我們,說小孩子在過年的時候,不要亂說話,說我們過年的時候是金口。所以我馬上接著叫:「金口!」說著就往臺下跳,一時也忘了弟弟。他隨我後跑到戲臺的邊緣,一望底下太深了,不敢跳!站在那裡張大嘴嗚哇嗚哇地哭叫起來。結果弄得臺上臺下亂哄哄,引得大家哄笑,八仙也都好奇地望個究竟,而和鑼鼓亂了陣腳。
這件事情過了好久,伯父一想起來就說:
想到這些童年的景象和情景,不由得自個兒獨自發笑。我想如果不能暫時把這些人從腦子裡驅走,就不用想寫別的。最後終於叫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我把電晶體收音機拿來放在桌子上,打開美軍電台的音樂。果然不錯,他們都被搖滾音樂趕跑了。
我又開始望見天花板;我過去寫東西的經驗,都是先從天花板、抽菸,再到稿紙的。然而當他們暫時不再強駐在我的腦子裡的時候,反而我的腦子想起他們來了,我在想,所謂小人物的他們,為什麼我的印象中,這麼有生命力呢?想一想他們的生活環境,想一想他們生存的條件,再看看他們生命的意志力,就令我由衷地敬佩和感動,想了想,我好像已經得到一個答案。對知識分子我不是不認識,十多年來,一直都在知識分子的圈子裡打滾,遇見的人可不少。有許多人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刻,我就不相信我寫不出知識分子的小說。但是每當我想起知識分子的時候,令我失望的較多,甚至於有的想起來就令人洩氣。那麼同樣地想寫一個人:一個是令我敬佩和感動的,一個是令我失望和洩氣的,當然是前者的吸引力大。如果能寫成功這種作品,永遠永遠,不管何時何地,都會感動人的心靈的。
又是一幕叫我難忘的回憶。小學三年級的時侯,有一天突然發現我的屋頂上長出番茄來。我很驚訝地問祖父:
「阿公,我們的屋頂上為什麼會長出番茄來呢?」
「這有什麼奇怪?你又跑到屋頂上?」
「沒有!我在底下就可以看到番茄樹,長得好高。它為什麼不長在田裡呢?」
「傻瓜!難道它想長在田裡,就能長在田裡嗎?」
「那為什麼?」我問。
「這也不知道。田裡的番茄成熟的時候,麻雀去偷吃了。吃得飽飽的就到我們的屋頂上來。結果皮和肉消化了,籽兒沒消化。麻雀拉了一泡屎,就把番茄籽兒也拉出來了。後來就長出番茄。」
「但是,」我還是不大懂。「屋頂上沒什麼土啊?」
祖父突然帶著嚴肅的口吻說:「想活下去的話,管他土有多少!」
過後不久,有一次上美術課的時候,老師要我們畫「我的家」。我畫啊畫的,在一個房子的屋頂上,畫了一顆番茄樹,比例上比房子都大,還長了紅紅的番茄。我很高興地交給老師。
「等一等。」老師把我叫回來。「你畫的是什麼?」
「番茄樹。」我說。
「番茄樹?」老師叫了起來。然後啪地給我一記耳光:「你到底看過番茄樹沒有?啊?」
我摀著挨打的臉頰,我說:「看過。」
啪!我的另一邊又挨打。「看過!你還說看過!」
「老師,我真的看過。」我小聲提防著說。
但是,老師更生氣。他拉開我的手,又摑掌過來,「你看過?你看過還把番茄樹畫在屋頂上?站好!」
我的鼻血流出來了。同時腦子浮現出屋頂上的番茄樹來。我冷靜地說:
「我家的屋頂上就長了番茄樹。」
「你種的?」這下沒打我。
「自己長出來的。」
「騙鬼!」又想打我,但他把半空的手縮了回去。「屋頂上沒有土怎麼能活呢?騙鬼!」
這時祖父的話也浮出來了。我說:
「想活下去的話就有辦法。」其實那時我還不懂這句話的意思。
「如果你不想活了你就再辯!」他舉起手威脅我。我反而放下手,把頭抬起來站好。好像要為真理犧牲的樣子。當然,那時什麼都還不懂的。
老師大概看到我鼻孔的血流得太多,看來似乎壓不住我。他轉個口氣叫:「班長,帶他到醫務室去。」
我沒去,一直站在那裡,最後老師把畫收集起來就回辦公室去了。
那一天我回家,遠遠地看到我家的屋頂,看到屋頂上的那一棵番茄樹在風裡搖動的時候,竟禁不住地放聲痛哭起來。
現在想起鄉間的老百姓,也想起都市裡的知識分子,還有屋頂上的番茄樹。我想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宿命:
「世界上,沒有一顆種子,有權選擇自己的土地。同樣地,也沒有一個人,有權選擇自己的膚色。」
資料來源: 黃春明◎屋頂上的番茄樹 - 聯合文學 - udn城市 https://city.udn.com/78/3441701#ixzz7QJgrgxcV
短文寫作:
※請參看以下兩篇文章後回答問題:
問題一;
在〈扭蛋父母〉一文中提到,年輕人將自己的過錯及失敗推給沒有好父母。但有大學教授提出不同的看法,他所提出的觀察為何?(文長100字以內。)
參考答案:筑波大學教授土井隆義也說明,「轉蛋論」反映了日本階級越來越固化,年輕人再努力仍難翻身,因此許多年輕人才會「放棄努力」。
問題二;
甲、乙二文都提到「註定」這個關鍵詞。台語有一句俗諺:「落土時八字命。」意思是人一生下來,命運就已經註定好了。然而經由教育、積極努力,人是否仍然無法抗衡命運呢?請就「人一生下來,命運便註定了」這個論點,在「同意」或「不同意」的立場擇一說明,並抒發自己的想法。(文長350-400字)
教學設計由新北市石碇高中 陳秀如老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