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4
,离现在 4
年 14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領域/科目
設計者
實施年級
國中七年級
社會領域
一節課/45 分鐘
李宜真
史前文化博物館
總節數
單元名稱
學習目標
學習主題 海洋文化(海洋教育)
海J9
了解我國與其他國家海洋文化的異同。
歷 1a-IV-1 理解以不同的紀年、歷史分期描述過去的意義。
歷 1a-IV-2 理解所習得歷史事件的發展歷程與重要歷史變遷。
社 1b-IV-1 應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
歷Ba-IV-1 考古發掘與史前文化。
歷Ba-IV-2 臺灣原住民族的遷徙與傳說。
播放影音設備、學習單。
藝文領域。
一、能了解以不同的紀年、歷史分期來描述臺灣考古發掘與史前文化。
二、能認識臺灣史前文化與遺址和先民對外的發展活動。
三、能說明舊石器到金屬器時代臺灣先民生活方式的轉變。
教學流程
一、準備活動
(一) 教師提問:教師提出以下問題,請學生舉手回答。
1. 史前時代與歷史時代有什麼不同?
2. 目前所發現的臺灣史前文化包含哪些?
(參考答案:文字的出現。)
(參考答案:長濱文化、卑南文化、十三行文化。)
(一) 觀賞影片:
請教師播放「公視影片: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影片完整內容。
(二) 分組競賽:
1. 學生每六人一組,可採異質性分組,男女皆有。
2. 教師提問,各組舉手搶答。
3. 積分最高組獲勝。
二、發展活動
社-J-B1
運用文字、語言、表格與圖像等表徵
符號,表達人類生活的豐富面貌,並
能促進相互溝通與理解。
社-J-B3
欣賞不同時空環境下形塑的自然、族
群與文化之美,增進生活的豐富性。
核心
素養
實質內涵
學習表現
學習內容
議題
融入
學習
重點
與其他領域/
科目的連結
教學設備/資源
01
公視《博物館大驚奇》教案-史前文化博物館
(三) 完成學習單
1. 在影片中介紹的史前文化是在哪裡發現的?
2. 根據影片內容,請用時間軸排序出臺灣史前文化:大坌坑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
3. 根據史前文化博物館的資料,畫出大坌坑文化人生活情境想像圖。
4. 卑南文化展區最珍貴的五件國寶中,的人獸型耳飾與玉管有什麼特色?
5. 根據影片說明臺灣第一狗與臺灣第一米的歷史意義。
(一) 教師搭配課本介紹相關圖片
1. 樹皮衣是太平洋南島民族的代表文物,用構樹的樹皮來製作。學者透過構樹的分布,
推論臺灣是太平洋構樹的起源地。
2. 臺灣玉因產地集中在花蓮豐田一帶,所以又被稱為豐田玉。以臺灣玉為材料的玉製品
不僅常見於臺灣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當中,甚至在菲律賓、越南、婆羅州等地,也都有
發現, 以臺灣玉做成的飾品。
(二) 教師總結
根據以上資料我們可以推論:
一、臺灣是在史前文化時期,海洋文化就與外界有交流。
二、臺灣是南島語族發源地。
三、臺灣文化是非常有原創性與獨特的。
公視《博物館大驚奇》教案-史前文化博物館
教學流程
教學評量
(參考答案:台東車站發現卑南文化遺址,又於台南科學園區發現史前人類遺骨與文
物。)
(參考答案:大坌坑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
(參考答案:海邊捕魚時魚蝦滿網、燒烤木炭、打獵、製陶、農耕。)
(參考答案:台灣玉硬度高,製作過程容易裂,而玉管中空內管非常細,就連現代機
器也無法製作。)
(參考答案:台南科學園區發現成年完整狗骨骸,證明台灣最早的養狗紀錄。灰坑中
的炭化稻米大小一致,證明臺灣史前文化馴化稻米成為糧食的紀錄。)
三、總結活動
02
一、學生能排列台灣史前時代文明演進的順序。
二、學生能比較史前文化舊石器、新石器與金屬器時代的特色。
三、學生能說出舊石器到金屬器時代台灣先民不同的生活方式。
參考資料:(若有請列出)
1.公視:「下課花路米-博物館大驚奇: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影片
(https://reurl.cc/qg8vZg)
2.《下課花路米-博物館大驚奇》官方網站
(https://reurl.cc/yEyLMO)
2.
1.
「侵權舉報」
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