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人──〈墨子〉學習單
設計者:新竹實驗高中 吳佩玹老師
一、墨子所思所想
(一)日本人眼中的墨子:酒見賢一《墨攻》(1996)
※觀察兩幅漫畫封面,請問墨子在後人的詮釋下呈現的形象有哪些?(可多選)
漫畫封面 | 連連看 | 呈現形象 |
|
| |
|
(二)墨子思想介紹(摘自【龍騰版】補充講義)
墨子思想 | 觀點 | 思想說明 |
理論核心 | 兼愛 | 即「兼相愛」。意為愛無差等,毫無私念,愛人如己。認為天下之所以亂,乃出於世人的不能相愛,只要人們不分遠近、親疏、貴賤地平等互愛,彼此一視同仁,就不會有盜賊、侵奪等損人利己的禍亂發生,而能達到「交相利」的目的。 |
具體主張 | 非攻 | 墨子反對諸侯國為爭城掠地而發動戰爭,罔顧人民的生命,以為攻伐是不義、不利之事,為了實現兼愛理想,故提倡非攻,積極化解戰事的發生。 ※兼愛的目的在解除個人偏私,非攻則在消弭國際戰爭。 |
形上論 | 天志 | 認為天是有人格、意志的,扮演主宰人倫秩序、施予賞善罰惡的角色。天是天下的主宰、政治的最高權源。人要敬事天、祭祀天,並畏天之賞罰。 |
明鬼 | 認為鬼神是存在的,秉承上天的意志,是上天的輔佐,替天鑑臨下民並操有賞善罰惡之權,藉此希望人們能因為信鬼神,而杜絕人際間的相惡相賊,增長互愛互利,從而使天下大治。 | |
政治理論 | 尚同 | 推崇由在上位者來統一是非標準的作法。墨子主張君權至上,天子統治一切,人民必須「上同」天子;天子必須向天負責,故須「上同」於天,服從天的意志。 |
尚賢 | 墨子認為「尚賢」為「政之本」,反對世襲制度,主張賢者在位,能者稱職,提出有賢能則民可舉為官,無賢能則官可退為民的主張,以實踐「兼相愛交相利」的目的。 | |
社會經濟 | 節用 | 提倡極其刻苦樸素的生活,反對諸侯貴族奢侈的生活,認為應節制宮室、衣服、飲食、舟車的開支,改善蓄養妾媵ㄧㄥˋ的不良風氣,強調要節用利民。 |
節葬 | 認為厚葬靡財而貧民,久喪則哀毀傷身,人民貧寡又體弱,國必衰亂,故必須加以廢止。 | |
非樂 | 從社會功利的角度出發,認為「樂」靡財、廢時、廢事,誠屬浪費而不實用的事務,徒增人民負擔,且不足以禁暴止亂,故主張廢除。 | |
天命觀 | 非命 | 墨子反對宿命論,認為若貧富、壽夭、窮通、治亂等皆由命定,天下人便會懈怠懶惰而不「強力從事」,主張人力定可勝過命運。 |
※延伸思考:請參考「永續發展目標 SDGs」17項目標,你認為墨子的思想涉及哪些議題?及推論的理由為何?
「永續發展目標 SDGs」17項目標 | 勾選──墨子思想所涉及的議題 |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10 減少不平等 □15 保育陸域生態□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 |
推論理由:(開放學生表達) | |
先秦諸子眼中的墨子
諸子 | 對墨子的評論 |
孟子 | 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滕文公下》) (語譯:楊朱提倡只為自己,這是目無國君;墨翟主張兼愛,這是目無父母。目無父母,目無君主,這樣的人就是禽獸。) 孟子針對哪個觀點對墨子提出批評? 答:孟子站在儒家倫理的角度對墨子提出批評,認為墨子的「兼愛」愛無差等,不符合倫理概念。 |
莊子 |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音ㄏㄨˊ,磽薄)。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恐其不可以為聖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離於天下,其去王也遠矣!(《莊子.天下》) (語譯:他主張人們活著的時候要勤勞辛苦,死了卻草草埋葬,他的學說未免太刻薄冷酷了。這使人憂懼,使人傷感,他推行的這一套理論與思想難以辦到啊!恐怕墨子的學說不能算聖人之道,(因為它)和大眾的情性相反,天下之人不能忍受。墨子雖然自己一個人能夠實踐這種學說,但他能把天下的人怎麼辦呢?跟天下的人背道而馳,那就距離聖王的大道很遠了!) 莊子針對哪個觀點對墨子提出批評? 答:莊子認為墨子的「節葬」與常情不合,一般人未必能做到。 |
荀子 | (1)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儉約,而僈(音ㄇㄢˋ,侮蔑)差等,曾不足以容辨異、縣(通「懸」,差別)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墨翟、宋鈃(音ㄐㄧㄢ)也。(《荀子.非十二子》) (語譯:不知道齊一天下意志、建立國家的法度,崇尚功用,過於重視儉約,而忽視人情的差異分別,並不能接納不同的作法、區隔君臣的分際。可是他們卻有所持的理由,也能講出一番道理,足以欺惑愚眾,那就是墨翟、宋鈃這般人了。) |
(2)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荀子.解蔽》) (語譯:墨子的蔽障是只注重實用而不知禮儀文飾的效果。) 請針對上、下兩則,說明荀子針對哪個觀點對墨子提出批評? 答:荀子認為墨子太重視實用性,而忽略了國家禮治法度的功用性。如「節用」、「節葬」、「非樂」過度強調儉約,而忽略人我關係與禮儀分際。 |
※墨子學說特色:墨子學說站在【■人民階級 □貴族階級】,講求【 功利與經濟價值 】。
墨子的文字特色
1.從課文中,可以看出墨子的文字特色是:□詞藻華麗 ■樸實易懂
2.看看他人怎麼評論墨子文字。請根據以下資料推論為什麼墨子會形成這樣的文字特色?
劉勰《文心雕龍.諸子》言:「意顯而語質。」 |
韓非子:「墨子之說,傳先王之道,論聖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辯(美妙)其辭,則恐人懷(喜愛)其文(文辭),忘其直(價值),以文害用也。此與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類,故其言多不辯。」(《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
答:墨子重視實用功能,故文章論點明確,行文以樸實易懂為主,不注重修辭美文。
二、課文探究
(一)引起動機
主
張「兼愛」、「節用」的墨子若在現代,會怎麼看待現在的能源議題呢?墨子會支持「用愛發電」嗎?墨子是「左膠」嗎?關於什麼是「左膠」,同學可參考志祺七七的影片,請掃右側QRCode,再回答下列問題:
1. 為什麼一些左派政治人物或民間社運人士會被批評為「左膠」?
答:(參考答案)因為左派常常從「大環境」、「大結構」來解決問題,因此常被認為在做一些徒勞無功、耗費資源的事。他們提出的呼籲通常很難立即被改善,或是違反現有的直覺或價值觀。
2.右派為什麼不會被稱為「右膠」呢?
答:(參考答案)因為右派強調自由的價值,注重個人的發展和努力,讓自由市場來定勝負,多由「個人」的面向解決問題。
3.主張「兼愛」、「節用」的墨子若在現代,會怎麼看待現在的能源議題呢?他會從「大結構」的角度?還是「個人」的面向來思考這個議題呢?
答:墨子應該會從「大結構」來思考,……(同學自由發揮)
4.
你認為墨子是不切實際的「左膠」嗎?
答:(同學自由發揮)
(二)文本梳理
(1)第一段──【段旨:說明楚國攻宋的事件背景。】
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 語譯:公輸盤替楚國建造雲梯這種攻城的器械,造成後,將要用它來攻打宋國。墨子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從魯國出發,行走十天十夜,才到達楚國首都郢都,去見公輸盤。 |
※完成下列表格(請用原文作答)。
WHO | 人物:公輸盤 VS 墨子 | WHAT | 主因: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
代表國家:楚國 VS 宋國 | 推論墨子此行目的: 趕往楚國說服公輸盤,阻止戰爭發生。 | ||
WHERE | 墨子行經路線: 齊 楚國郢都 | WHEN | 墨子花費時間: 十日十夜 |
展現出墨子哪些思想主張?以及墨子的哪些形象? 呈現墨子「兼愛」、「非攻」的主張。 表現墨子摩頂放踵、積極救世的熱情 |
(2)第二段──【段旨:墨子的提問讓公輸盤陷入義不殺少而殺眾的兩難情境。】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願藉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 | 語譯:公輸盤說:「先生有什麼指教呢?」墨子先生說:「北方有人欺侮我,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殺了他。」公輸盤很不高興。墨子先生說:「請讓我奉送(給您)十金。」公輸盤說:「我堅守道義堅決不殺人。」墨子先生起身,拜了兩拜,說:「請(讓我)解說這件事。我在北方聽說您在製造雲梯,將要用它來攻打宋國。宋國有什麼罪呢?楚國在土地方面有富餘卻在人口方面不夠,犧牲不足的人口而爭奪多餘的土地,不能說是明智的;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義的;知道這道理而不對楚王進行勸阻,不能說是忠君的;勸阻卻沒有成功,這不能稱作堅持;你崇尚仁義不肯幫我殺死欺負我的一個人,卻要為楚國攻打宋國而殺死很多人,不能說是明白事理。」公輸盤被說服。 |
根據上文,墨子對公輸盤提出的要求是:
□希望能幫公輸盤殺了北方人 □希望得到十金作為報酬
■希望公輸盤能幫墨子殺人 ■願意獻上十金作為報酬
2.公輸盤的回答:□接受要求 ■拒絕要求 → 理由根據原文是:【吾義固不殺人 】
3.墨子觀察出楚國攻宋的主因與楚國經濟條件上的困境是:
□土地不足 □資源不足 □人口過剩 ■人口不足
4.墨子針對公輸盤的「義」提出了哪些質疑?
質疑 | 判斷 | 說 明 | |
【國內】 | 不智 | 楚殺不足而爭有餘 | |
【國際】 | 不仁 | 宋【 無罪而攻之 】 | |
【內政】 | 不忠 | 知而不爭 | |
【個人】 | 不強 | 【 爭而不得 】 | |
【原則】 | 不知類 | 義不殺【 少 】而殺【 眾 】 矛盾! | →揭露公輸盤【吾義固不殺人 】的虛偽 |
5.公輸盤「不知類」的邏輯矛盾,下列最能與其呼應的選項是: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比喻兩者關係密切,互相依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況的造成是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
■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原指雖然沒有直接殺人,卻對被殺者負有責任,意指間接導致無辜者受害而負上責任之意)
□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表示人們不可以偏概全,才能認識事物的全貌)
6.根據上文,墨子的遊說策略屬於:□欲擒故縱 □釜底抽薪 ■引君入甕 □聲東擊西
(3)第三段──【段旨:公輸盤轉移攻宋的責任給楚王。】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公輸盤曰:「諾。」 | 語譯:墨子生生說:「那麼,爲什麼不停止攻宋呢?」公輸盤說:「不行,因爲我已經對楚王說。」墨子先生說:「(您)爲什麼不介紹我去見楚王呢?」公輸盤說:「好吧。」 |
1.公輸盤被墨子識破打臉後,仍不願放棄攻宋的原因是:(請用原文回答)
答: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2.根據上文,公輸盤對此次攻宋戰事的態度是:(多選)
□深自歉疚 ■事不關己 □力挽狂瀾 □亡羊補牢 ■推卸責任 ■勢必一戰
3.我們再回想第二段,可推知當時「公輸盤服」的「服」所指的心情是:
□心服口服 □心服口不服 ■口服心不服
4.墨子為了阻止楚國攻宋,先是拜見並說服了公輸盤,進一步再遊說楚王。這樣的遊說順序,可見墨子運用的策略是: □釜底抽薪 □反客為主 □聲東擊西 ■欲擒故縱
(4)第四、五段──【段旨:墨子勸說楚王放棄攻宋,但楚王執意攻宋。】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轝,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穅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轝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鼈黿鼉為天下富,宋所為無雉兔狐貍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穅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枏、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 | 語譯:墨子先生見了楚王,說:「現在這裏有個人,捨棄自己華麗的車子,看到鄰人有破車子便想去偷;捨棄自己錦繡的衣裳,看見鄰人有粗布衣服就想去偷;捨棄自己的白米肥肉,看見鄰人有糟糠便想去偷。這是什麼樣的人呢?」楚王說:「(這個人)一定患了偷竊病了。」墨子先生說:「楚國的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土地方圓只有五百里。這就好像華麗的車子和破車子相比。楚國有雲夢大澤,那裏滿是犀兕、麋鹿之類,長江、漢水裏的爬行動物多得天下無比,宋國所有的是個連野雞、兔子、鯽魚都沒有的地方。這就好像白米肥肉和糟糠相比。楚國有長松、梓木、楠、樟這些大樹(名貴樹種),宋國卻沒有什麼大樹。這就好像錦繡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我以三件事比喻攻打宋國,正和這個患偷竊病的人一樣。」楚王說:「說得好呀。即使這樣,但是公輸盤替我造好雲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國。」 |
1.墨子在遊說楚王時,先以假設情境使楚王陷入矛盾,再以譬喻類推方式,例如言楚國攻宋,如富人竊貧鄰,是有竊疾之人。試問:(1)墨子如何進行譬喻類推? (2)墨子的主要論點為何?請完成下列表格。
( 類別 | 本體 | 喻體 | (2)論點 |
國土 | 擁闊土而攻小土 | 舍文軒欲竊敝轝 | 點出楚之富強、宋之貧弱,攻宋乃強欺弱,不符合正義原則。(「傷義而不得」) |
物產 | 擁富饒而攻貧瘠 | 舍粱肉欲竊穅糟 | |
樹林 | 擁茂林而攻無木 | 舍錦繡欲竊短褐 |
2.在第五段中,楚王執意攻宋的理由是什麼(以原文回答)?你認為楚王攻宋符合正義原則嗎?
答:(1)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
(2)從「必取宋」可知,楚王忽視正義原則,一味攻宋,只是為了滿足貪婪的內心,無視「義」的存在。
(5)第六段──【段旨:墨子與公輸盤進行攻防,墨子以實力止戰。】
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 語譯:在這種情況下(楚王)召見公輸盤,墨子先生解下衣帶當作城牆,用木片當作守城器械。公輸盤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戰術,墨子先生多次抵禦他。公輸盤的攻城的方法用盡了,墨子先生的抵禦器械還綽綽有餘。公輸盤屈服,卻說:「我知道用來抵禦你的方法,可我不說。」墨子先生說:「我知道你要用來抵禦我的方法,我也不說。」楚王問其中的緣故。墨子先生說:「公輸先生的意思,不過是要殺掉我。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守城,就可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學生禽滑釐等三百多人,已經拿著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國城上等待楚國入侵了。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禦者)啊。」楚王說:「好吧,我不攻打宋國了。」 |
1.攻城掠地模擬設定:
墨子用什麼模擬城池:腰帶 墨子用什麼工具當作守成的器械:牒(小木片)
2.請分析墨子與公輸盤攻防戰,完成下列表格。
墨子與公輸盤攻防戰 | |||
攻防戰回合 | 公輸盤──攻擊 | 墨子──防禦 | 勝負(圈選) |
第一回 | 多次變換攻城器具應戰 | 皆擋下來 | 墨子/公輸盤 判斷依據: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
第二回 | 吾知所以距子矣 推測公輸盤的方法是: 殺掉墨子,便無人可守城 | 已安排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協助宋國守城 | 墨子/公輸盤 知己知彼,做好準備。 |
3.根據上文,公輸盤最後屈服了,可見制止戰爭的必備條件是:
□殺人不眨眼的決心 ■強大靈活的防禦能力 □左右逢源的友軍力量
4.請分析楚王攻宋的態度與轉變,完成下列表格。
楚王的反應 | 分析 |
楚王態度的轉變: | 執意攻宋 放棄攻宋 |
為何楚王態度產生前後轉變?(多選) | □楚王突然發現宋國地貧人稀,無利可圖 ■公輸盤的雲梯已被破解,無法發揮作用 ■墨子以智慧擊敗公輸盤,楚國已無勝算 □楚王意識到自古以來不義之戰必敗之理 □楚王被墨子說服,對攻宋之舉深感慚愧 |
綜上分析,楚王是【 □主動 / ■被動 】放棄攻宋 |
5.墨子主張「非攻」,既然不要征戰,為何又要精研防禦技術?
答:(參考答案)墨家反對無端侵犯他國的不義之戰,因此時常幫助弱小國家,為此更要精研各種防禦守城之術,以知己知彼。當具備抵禦強敵入侵的能力,他國便不敢輕易來攻,也是「非攻」的一種目的。
(6)第六段──【段旨:以墨子過宋的遭遇,肯定墨子不居功的情操。】
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故曰:「治於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於明者,眾人知之。」 | 語譯:墨子從楚國歸來,經過宋國,天下著雨,他到閭門去避雨,守閭門的人卻不接納他。所以說:「運用神機(處理危機)的人,眾人不知道他的功勞;而在明處爭辯不休的人,眾人卻知道他。」 |
1.墨子阻止了楚國攻宋,但在回程經過宋國時遇到什麼難題?(答題字數:30字內)
答:回程時經宋國,遇雨,守門的人卻不願意開門讓他進去避雨。
2.根據文本,墨子阻止楚國攻宋一事,推測當時宋國百姓的知情的程度是:
□宋國百姓大多知情 ■宋國百姓大多不知情
3.第六段的結語是如何評論墨子的精神呢?請完成下列表格。(原因說明字數:25字內。)
上位者 危機處理方式 | 功勞程度 | 曝光程度 百姓認知 | 結語的評論 |
治於神 | ■大功 □小功 原因:「治」、「神」暗示在暗處運籌帷幄者的神機與能力。 | 不知其功 | 寫作手法:■對比 □對偶 |
讚揚對象:( 墨子 ) 原因:為了拯救亂世而犧牲奉獻,事成卻不矜功自伐的偉大。 批評對象:( 眾人 ) 原因:不知真正有能力的人。 | |||
爭於明 | □大功 ■小功 原因:「爭」暗示並非真正使國家得治。 | 知之 |
4.你認為依照墨子的性格,若他早已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還會挺身幫助宋國嗎?為什麼?
如果是你,你預料到了這樣的結果,會願意幫助宋國嗎?
(同學自由發揮) |
|
三、延伸思辨
(一)【思想對讀】
《孫子兵法》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翻譯:孫子說:以前善於用兵作戰的人,總是首先創造自己不可被戰勝的條件,並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 |
※依據本文,你認為墨子的行動符合《孫子兵法》所述嗎?(回答字數各30字以內)答:
符合/不符合 | 創造自己不可被戰勝的條件(主動) | 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機會(被動) |
■ 符合 □ 不符合 | 事先安排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協助宋國守城 | 在模擬戰中展現實力,面對公輸盤的進攻九距之 |
(二)【改造楚國大作戰】
※依據本文,請你分析楚國的優勢及劣勢,提出楚國如果不攻宋,可以如何讓國家富強?
楚國優勢 | 楚國劣勢 |
(參考答案)
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鼈黿鼉為天下富 荊有長松、文梓、楩、枏、豫章
| (參考答案) 人民數量不足 |
建議改善方案 | |
(參考答案)
|
思考:唯有「戰爭」才是富國的唯一途徑嗎?
(三)【戰爭在哪裡,墨子就在哪裡】
※墨子有國族意識嗎?請根據下文,說明墨子為何反對戰爭?(回答字數80字以內)
今天下無大小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墨子法儀》) |
答:(參考答案)根據墨子的「兼愛」思想,愛不該有分別。兼愛的意思是沒有人應該被 |
不平等地對待,大國不應夾帶武力攻伐小國,故墨子站在「天」的角度,所有階級的人應 |
一視同仁,實現平等與正義。 |
四、延伸閱讀
1.在戰爭下,作者提出質疑的思考點是:□政治 □社會 □科技 ■人性
說明:在戰爭下,人類竟然理直氣壯地殺戮,人性與獸性之間的界限何在。
2作者在訪談時,發現男人和女人對於戰爭的認知與感受有何差異?答:
性別 | 認知與感受 |
男人 | ■喜歡述說往事 □不喜歡回憶戰場的事 |
女人 | □喜歡述說往事 ■不喜歡回憶戰場的事 |
3.《墨子.公輸》文末加上了一段感性的文句:「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故曰:『治於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於明者,眾人知之。』」請對照上文,你認為在戰爭中有「英雄」嗎?說說你的想法。(文長約100字)
觀點 | □我認為在戰爭中有「英雄」 □我認為在戰爭中沒有「英雄」 |
想法 | (同學自由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