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選】學習單——從志怪小說看“道”的文學實踐與思想內涵

格式
docx
大小
76.63 KB
頁數
8
上傳者
Microsoft Office 使用者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9-07-03,离现在 6 114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閱微草堂筆記選】學習單 設計者:淡江中學・許熒純

見「微」知著——從《閱微草堂筆記》看志怪小說的「道」學實踐

課前學習單

河間才子──紀曉嵐

下表為紀昀的生平大要,請勾選屬於其事蹟的正確選項。

又號觀弈道人另號鴻都百鍊生。乾隆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是活躍在乾嘉時期的文學家、編纂家、評論家和詩人

50歲時受命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大叢書

他的詼諧和博學多智,深得乾隆的喜歡,稱他為「活著的東方朔」、「朕的司馬光」

紀曉嵐一生之中,從不著書,只是編書整理前人的典籍,唯66歲後將平日所聽得的奇聞異事,作成筆記,即為《閱微草堂筆記》一冊而已

《閱微草堂筆記》乃作者「追錄見聞,憶及即書」,積10年所成,並加入作者的想像虛構,每脫一稿,就被競相傳抄,竟享有同《紅樓夢》、《聊齋志異》相媲美之盛譽

《閱微草堂筆記》主要記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勸善懲惡、風俗教化,不乏因果報應的說教,而通過種種描寫,折射出封建社會末世的腐朽和黑暗。

一、雖「小道」亦有可觀

「小說」在中國古典文學發展上,被視為「末流」,但小說雖是虛構,卻有對現實社會的諷刺與反映,閱讀下列相關素材,回答下列問題。

(一)「文以載道」包含小說嗎?

「文章」被古人視為傳遞思想及人格特質的載體,繼韓愈推行古文運動起始,就成為文人建立不朽的一項工具,其中是否包含所謂虛構的「小說」呢?根據下文《閱微草堂筆記.序》,試回答相關問題:

文以載道,儒者無不能言之。夫道豈深隱莫測,秘密不傳,如佛家之心印,道家之口訣哉!萬事當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瀉地,顆顆皆圓;如月映水,處處皆見。大至於治國、平天下,小至於一事一物、一動一言,無乎不在焉!文,其中之一端也。文之大者為《六經》,固道所寄矣;降而為列朝之史;降而為諸子之書,降而為百氏之集,是又文中之一端,其言足以明道。再降而稗官小說,似無與於道矣。然《漢書‧藝文志》列為一家,歷代書目亦皆著錄。豈非以荒誕悖妄者雖不足數,其近於正者,於人心世道,亦未嘗無所裨歟!

(盛時彥《閱微草堂筆記.序》)









Q1:「文以載道」是哪一家的思想主張?可見「道」是以什麼來傳播的?

答:儒家。以「文字」傳播。

Q2:按照文章所述,文章中的大者為什麼?最小的為什麼?

答:最大為《六經》,最小為稗官小說。

Q3:根據盛時彥的評語,小說是否有益於人心世道呢?若有益,其理由為何?若無益,其理由為何?(請以原文作答)

答:小說是有益於人心世道的。理由一,《漢書‧藝文志》列為一家;理由二,歷代書目亦皆著錄。豈非以荒誕悖妄者雖不足數,其近於正者,於人心世道,亦未嘗無所裨歟。

(二)兩種創作觀

  即使是志怪題材的著作,《閱微草堂筆記》與《聊齋志異》呈現兩種不同的創作觀點,閱讀下列文字後,比較兩篇作者的自序,試回答下列問題:

甲、

余性耽孤寂,而不能自閒。卷軸筆硯,自束髮至今,無數十日相離也。三十以前,講考證之學,所坐之處,典籍環繞如獺祭;三十以後,以文章與天下相馳驟,抽黃對白,恒徹夜構思;五十以後,領修秘籍,復折而講考證。今老矣,無復當年之意興,惟時拈紙墨,追錄舊聞,姑以消遣歲月而已。故已成《灤陽消夏錄》等三書,復有此集。緬昔作者,如王仲任、應仲遠,引經據古,博辨宏通;陶淵明、劉敬叔、劉義慶,簡談數言,自然妙遠。誠不敢妄擬前修。然大旨期不乖於風教,若懷挾恩怨,顛倒是非,如魏泰、陳善之所為,則自信無是矣。適盛子松雲欲為剞劂,因率書數行弁於首,以多得諸傳聞也。遂采《莊子》之語名曰《姑妄聽之》。

乾隆癸丑七月二十五日,觀弈道人自題。(紀曉嵐《姑妄聽之一.自序》)













乙、

才非干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夥。……獨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嗟乎!驚霜寒雀,抱樹無溫;弔月秋蟲,偎闌自熱。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蒲松齡《聊齋.自志》)








Q1:由甲文敘述「三十以前,講考證之學,所坐之處,典籍環繞如獺祭」,可知紀昀在創作時,受到當時期的哪一種學術思潮影響?

答:以考據為主的乾嘉實學。

Q2:依據甲文,紀昀如何評價文中所提及古時候的作者?自己的創作意旨在於?

古時作者

紀昀評價(引用原文)

紀昀的創作意旨(引用原文)

王仲任、應仲遠

引經據古,博辨宏通

大旨期不乖於風教

陶淵明、劉敬叔、劉義慶

簡談數言,自然妙遠

魏泰、陳善之

懷挾恩怨,顛倒是非

Q3:根據乙文,並綜合對作者背景的認識,以及《聊齋志異.自志》內容,分析歸納作者創作意旨為何?

答:蒲松齡一生困頓、科舉不得志,為了養家活口,當了四十幾年的私塾教師,深深感到官場的腐敗、科舉制度的弊端,農民生活疾苦。故聊齋志異儼然是一部藉鬼狐述史、寓窮愁,抒洩「孤憤」之作。如其〈自志〉所云:「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藉由諸多奇幻靈異的故事,寄寓對現實人生的嘲諷與感慨。

Q4:從上面三個問題的討論,請分析歸納紀昀和蒲松齡二人,在小說創作動機與目的上,有何不同?

答:從上面問題分析歸納,在乾嘉實學的影響之下,紀昀創作《閱微草堂筆記》充滿考證的精神,對於志怪小說輔以資考證、廣見聞、寓勸誡、助文章等實用性的要求,為其治學理念的延續,並視小說為助於風俗教化之工具。

  而蒲松齡除了在前人的著作基礎之上,對故事題材有所發揮,創作的主旨,則在於抒發個人的「孤憤」之情,寄託個人的情志,乃至於個人對現實社會的看法。


課中學習單

二、見「微」知著

  以下兩則《閱微草堂筆記》選文:來看紀昀如何在筆記小說中實踐他的「風俗教化」的理念。

(一)假雷殺人

  敘述縣令運用廣博的知識,與細密的查案技巧,破獲一起偽托雷雨的殺人案。

第一段  事件發生:略述事發經過

雍正壬子六月夜,大雷雨。獻縣城西有村民為雷擊。縣令明公晟往驗,飭棺殮矣。



Q1:請依據上述段落,完成下列表格。

事發時間

事發地點

具體事件

相關人物

事發天候

雍正)壬子六月夜

獻縣城西

有村民為()擊

村民、縣令

大雷雨

越半月餘,忽拘一人訊之曰:「爾買火藥何為?」曰:「以取鳥。」詰曰:「以銃擊雀,少不過數錢,多至兩許,足一日用矣。爾買二、三十斤,何也?」曰:「備多日之用。」又詰曰:「爾買藥未滿一月,計所用不過一、二斤,其餘,今貯何處?」其人詞窮。刑鞫之,果得因姦謀殺狀,與婦並伏法。

第二段  探求線索:敘述辦案情形





Q1:越半月餘,忽拘一人訊之曰:「爾買火藥何為?」)字轉折,引起下文問答。

Q2:依據縣令所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推論縣令與犯人如此問答的動機。

小說人物

辦案問答

推理動機

縣令

爾買火藥何為?

火藥爆炸的聲音與雷擊相似推論為( 偽雷

推論購買火藥的( 用途

犯人

以取鳥

在獵槍裝火藥,可以獵取動物回答( 用途

Q3:依據縣令所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推論縣令與犯人如此問答的動機。

小說人物

辦案問答

推理動機

縣令

以銃擊雀少不過數錢多至兩許足一日用矣爾買二、三十何也?

鳥的體型很小,不需要大量的火藥,而犯人購買的火藥量,遠超過一日之用量推論( 用量

犯人

備多日之用

多餘的火藥可以用至多日回答( 用量

Q4:依據縣令所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推論縣令與犯人如此問答的動機。

小說人物

辦案問答

推理動機

縣令

爾買藥未滿一月,計所用不過一、二斤,其餘,今貯何處?

估計時間及用量推論( 餘額

設想剩餘火藥的( 存放地點

犯人

詞窮

無法回答心虛,無法( 辯解

或問:「何以知為此人?」曰:「火藥非數十斤不能偽為雷。合藥必以硫黃,今方盛夏,非年節放爆竹時,買硫黃者可數,吾陰使人至市,察買硫黃者誰多,皆曰某匠。又陰察某匠賣藥於何人,皆曰某人,是以知之。」又問:「何以知雷為偽作?」曰:「雷擊人,自上而下,不裂地。其或毀屋,亦自上而下。今苫草屋梁皆飛起,土炕之面亦揭去,知火從下起矣。又此地去城五、六里,雷電相同。是夜雷電雖迅烈,然皆盤繞雲中,無下擊之狀,是以知之。爾時其婦先歸寗,難以研問,故必先得是人,而後婦可鞫。」此令可謂明察矣!

第三段  分析因果關係:交代破案關鍵







Q1:請依據原文,完成以下表格。


探求線索

找尋相關證人、嫌疑人

突破瓶頸

(推論出關鍵所在)

尋找犯案動機

破案流程

1. 推論為(偽雷需要( 火藥用量(數十斤合藥必以

硫磺

2. 時值六月

今方(盛夏),非(年節)放爆竹時

1. 找尋

 ( 購硫者

2. 得某匠、得某人為(犯人

(呼應第二段)

雷擊與現場情況不符得知為偽雷

關鍵1:雷擊情狀

雷擊人,自(上而下),不裂地。其或毀屋,亦自(上而下

關鍵2:現場情況

苫草屋梁)皆飛起,(土炕)之面亦揭去,知火從( )起矣

關鍵3:天候實況

是夜雷電雖迅烈,然皆盤繞雲中,無( 下擊 )之狀

查案順序:疑犯婦人

犯案動機:因姦謀殺狀,指:(

因通姦而動手殺人

真相大白:與婦並伏法

Q2:〈假雷殺人〉中,縣令何以判斷是偽造的殺人案?

答:1苫草屋梁皆飛起,土炕之面亦揭去,知火從下起。

2是夜雷電雖迅烈,然皆盤繞雲中,無下擊之狀。

Q3:(甲)合藥必以硫磺   (乙)某匠購買最多賣藥於某人(嫌犯)  (丙)研判是假雷

  (丁)非年節購硫磺者少 (戊)假雷必以火藥數十斤方能作偽。

  〈假雷殺人〉一文中,縣令緝查真凶推論與偵辦的順序應為?

答:)→( )→( )→( )→(

三、藝高膽大

(二)角妓行俠

  敘述年僅十六、七歲的角妓,行涉詭詐,但解救百姓於饑荒之中,有女俠的正義感。

第一段  敘述年成欠收,富室積穀不售,米價上揚

張太守墨谷言:景德間有富室,恆積穀而不積金,防盜劫也。康熙、雍正間,歲頻歉,米價昂貴,閉廩不肯糶升合,冀價再增。鄉人病之,而無如之何。




Q1:依據第一段的文字,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

行為

背後原因

富人

恆( 積穀)而不( 積金

防( 盜劫)也

閉( )不肯糶升合,冀( )再增

康熙、雍正間,

歲頻( ),米價昂貴

鄉人

鄉人病之,而( 無如之何

Q2:進入正文之前,標示張太守墨谷之言有何用意?

答:引述:借太守之口證明事件之真實性

第二段  角妓挺身而出,往富商家許婚

有角妓號玉面狐者,曰:「是易與!第備錢以待可耳。」乃自詣其家曰:「我為鴇母錢樹子,鴇母顧常虐我,昨興勃谿,約我以千金自贖。我亦厭倦風塵,願得一忠厚長者,託終身。念無如公者,公能捐千金,則終身執巾櫛。聞公不喜積金,即錢二千貫亦足抵。昨有木商聞此事,已回天津取資,計其到,當在半月外。我不願隨此庸奴,公能於十日內先定,則受德多矣!」








Q1:依據第二段文字,完成下列表格。

何謂「角妓」?

才藝出眾的女伶

角妓聽聞事件之後的反應為何?

回答:是( )與!第( 備錢以待 )可耳。

顯示:角妓( 胸有成竹、自信

角妓以那些事件作為原因,向富人進行說服?

1)以妓院常情為由,向富人說明委身原因之一

我為鴇母(錢樹子搖錢樹),鴇母顧常虐我,昨興( 勃谿家人爭吵),約我以千金( 自贖 )。

2)表明原因之二,並願意以終身託付

我亦厭倦( 風塵),願得一忠厚長者,託( 終身 )。

角妓如何進一步進行說服?

1)( 吹捧)富商:念無如公者。

2)誘之以利:公能捐千金,則終身( 執巾櫛(服侍)

角妓如何再以藉口催促富商,早日開倉售米?

1)以退為進

聞公不喜( 積金),即錢二千貫亦足抵。

2)製造競爭

1.富商競爭對象昨有( 木商)聞此事,已回天津取資

2.限 定 時 間 計其到,當在( 半月)外。…公能於(十日內)先定,則受德多矣!

3.藉 言 催 促 我不願隨此庸奴。

第三段  富翁售穀以求錢,米價平,角妓藉口退婚,富室無奈,其計乃成

張故惑此妓,聞之驚喜,急出穀賤售。廩已開,買者紛至,不能復閉,遂空其所積,米價大平。穀盡之日,妓遣謝富室曰:「鴇母養我久,一時負氣相詬,致有是議。今悔過挽留,義不可負心,所言姑俟諸異日。」富室原與私約,無媒無證,無一錢聘定,竟無如何也。





Q1:依據第三段文字,完成下列表格。

富商聽聞角妓說服之後的反應為何?結果如何?

富商行動:

張故惑此妓,聞之驚喜,急( 出穀賤售)。

造成結果:

)已開,買者紛至,不能復閉,遂( 空其所積),( 米價)大平。

角妓行俠中,角妓如何全身而退,富翁莫奈之何?

1)藉言推託

穀盡之日,妓遣謝富室曰:「鴇母養我久,一時( 負氣)相詬互相爭吵),致有是議。今悔過挽留,義不可負心,所言姑俟諸異日。」

2)無人證物證

富室原與私約,(無媒無證),無一錢(聘定),竟無如何也。


第四段  證其事屬實,讚角妓俠行

此事李露園亦言之,當非虛謬。聞此妓年甫十六、七,遽能辦此,亦女俠哉!



Q1:末段引用李露園之言,目的為何?

答:證實此事的真實性。

Q2:結尾強調角妓的年紀,用意為何?

答:讚角妓年紀雖輕,卻能有此義行,稱許她有女俠行俠仗義之舉。

課後學習單

四、延伸閱讀

(一)知幾其神乎

閱讀下列出自《聊齋・于中丞》之文字節錄,回答下列問題。

公(中丞,名成龍)為宰時,至鄰邑。早旦,經郭外,見二人以牀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髮,髮上簪鳳釵一股,側眠牀上。有三四健男夾隨之,時更番以手擁被,令壓身底,似恐風入。少頃,息肩路側,又使二人更相為荷。于公過,遣隸回問之,云是妹子垂危,將送歸夫家。

公行二三里,又遣隸回,視其所入何村。隸尾之,至一村舍,兩男子迎之而入。還以白公。公謂其邑宰:「城中得無有劫寇否?」宰曰:「無之。」時功令嚴,上下諱盜,故即被盜賊劫殺,亦隱忍而不敢言。公就館舍,囑家人細訪之,果有富室被強寇入家,炮烙而死。公喚其子來,詰其狀,子固不承。公曰:「我已代捕大盜在此,非有他也。」子乃頓首哀泣,求為死者雪恨。

公叩關往見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詰其病婦何人。盜供:「是夜同在勾欄,故與妓女合謀,置金牀上,令抱臥至窩處始瓜分耳。」共服公之神。

或問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關心耳。豈有少婦在牀,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勢甚重,交手護之,則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婦昏憒而至,必有婦人倚門而迎;止見男子,並不驚問一言,是以確知其為盜也。」


翻譯:

  于公當縣令時,有一次到鄰縣去辦事,大清早經過城外,看見兩個人用床抬著一位病人,病人身上蓋著大被子。枕頭上露出病人頭髮,頭髮上插著一隻鳳頭釵,病人側臥在床上。有三四個壯漢子夾在兩邊緊跟著走,不時輪番用手推塞被子,壓在病人身子底下,好像怕風吹了。一會兒,他們放下病人在路邊休息,又換兩個人抬。于公走過去後,派隨從轉回去問他們,他們說是妹妹病危,要送她回丈夫家去。

  于公走了兩三里路,又派隨從回去,查看他們進了那個村子。隨從暗中跟著他們,到一個村子,有兩個男人出來迎接。隨從回來告訴于於公。于公到縣裏,問這縣的縣令:「貴縣城中有沒有出現強盜劫財案件?」縣令說:「沒有。」當時對地方官的政績考查得很嚴,上下各級官員都忌諱出現強盜案,即使有被盜賊搶劫甚至殺害的,也隱瞞不敢說。于公到客館住下,吩咐家人仔細查訪,果然打聽到附近有個有錢人被強盜闖進家裏,用烙鐵燙死了。于公把死者的兒子叫來問情況,他卻堅持不承認有這事。于公說:「我已經替你們縣把強盜抓來了,並無別的意思。」死者的兒子這才叩頭痛哭,請求為他的父親報仇雪恨。

  于公於是連夜去見縣令,縣令派了強健的捕快四更天出城,一直到那村中,捉了八個強盜,經過審查都認了罪。盤問那病婦是何人,強盜供認:「作案那夜都在妓院裏,所以與妓女合謀,把金銀放在床上,叫她抱著,抬到住處才瓜分。」大家都佩服于公神明。

  有人問他怎麼識破這案子的。于公說:「這很容易識破,只是人們不留心罷了。那裡有年輕婦女躺在床上,而讓別人把手伸進被子裏去的道理?而且,他們不斷換人抬著走,一定很沉重。床兩邊的人交手保護,就明白裏面一定藏有貴重東西了。如果真的是病婦病重抬回家,一定會有婦女出門迎接,但出來接的卻是男人,又沒有問一句病情,因此我判斷這夥人就是強盜。」


Q1:在這則故事當中,于中丞判斷所遇路人為「盜賊」有哪些關鍵的觀察與理由?

答:






Q2:請比較本篇小說中偵辦者「于中丞」與〈假雷殺人〉中的「縣令」在斷案經過上有何不同?

答:









(二)風塵女俠

閱讀下列出自《虯髯客傳》之文字節錄,回答下列問題。

當公之騁辯也,一妓有殊色,執紅拂,立於前,獨目公。公既去,而執拂者臨軒指吏曰:「問去者處士第幾?住何處?」吏具以對,妓誦而去。

公歸逆旅,其夜五更初,忽聞叩門而聲低者,公起問焉,乃紫衣帶帽人,杖揭一囊。公問誰?曰:「妾,楊家之紅拂妓也。」公遽延入,脫去衣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素面畫衣而拜,公驚答拜。曰:「妾侍楊司空久,閱天下之人多矣,無如公者。絲蘿非獨生,願托喬木,故來奔耳。」

公曰:「楊司空權重京師,如何?」曰:「彼屍居餘氣,不足畏也。諸妓知其無成,去者眾矣,彼亦不甚逐也。計之詳矣,幸無疑焉。」問其姓,曰:「張。」問其伯仲之次。曰:「最長。」觀其肌膚、儀狀、言詞、氣性,真天人也。公不自意獲之,愈喜愈懼,瞬息萬慮不安,而窺戶者無停履。











Q1:從何處可看出紅拂對李靖一見鍾情?

答:(1




Q2:從紅拂夜奔,可知她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子?

答:(




Q3:比較《閱微草堂筆記》中「角妓」與〈虯髯客傳〉中「紅拂女」的俠義行為,彼此的作為有何不同?氣度、決斷上呈現了怎樣的氣概?

答:


1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