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Ds人因工程檢點表(工作安全分析表)
甲
作業項目 | 時間評 估 | 危險因子 | 時間/危險 因子 |
黃光微影製程 | 2-4小時 | (一)1,3(三)1 (四)5 | 2-4小時/3.5分 |
㆖肢部位的危險因子評分第㆒頁 | |||||
A | B | C | D | E | F |
危險 因子分類項 | 危險因子 | 作業時間 | 評分 | ||
2~4 小時 | 4~8 小時 | >8 小時 |
(一)重複性作業(手指、手腕、手肘、肩或頸部動作) | 1.每數秒鐘即重複相同或類似的動作 類似動作或動作模式每十五秒內即重複施行 | 1 | 3 | 1 | |
2.密集的鍵盤輸入工作 密集文字或密集數字輸入工作和其他重複性作業分開評估 | 1 | 3 | 0 | ||
3.間歇性的鍵盤輸入工作 鍵盤輸入作業和其他類型工作交雜,其他作業佔50%〜75%的工作量 | 0 | 1 | 0.5 |
(二)手部施力 (重複性作業或靜態負荷) | 1.抓握物超過4.5 公斤單手握持重物超過4.5 公斤或以力握之方式用力 | 1 | 3 | 0 | ||
2.捏握施力超過1 公斤捏握施力超過1 公斤以㆖如用指尖開啟易開罐 | 2 | 3 | 0 |
(三)不當姿勢 | 3.頸部:扭轉及側彎扭轉頸部大於20 度;前傾大於20 度;或後傾大於5 度 | 1 | 2 | 1 |
㆖肢部位的危險因子評分第㆓頁 | |||||
A | B | C | D | E | F |
危險 因子分類項 | 危險因子 | 作業時間 | 評分 | ||
2~4 小時 | 4~8 小時 | >8 小時 |
(四)不當姿勢 | 4.肩部:㆖肢作業範圍高於胸部 以無手部支撐之方式從事精密控制作業或挺高手肘作業 | 2 | 3 | 0 | ||
3.前臂:旋轉 使用螺絲起子所施用的前臂旋轉動作或施力於電動手工具 | 1 | 2 | 0 | |||
4.手腕:彎曲或尺(橈)偏 手腕前彎大於20 度;背彎大於30 度,尺偏;橈偏 | 2 | 3 | 0 | |||
5.手指 手指握持或用力抓握物件,如使用滑鼠或用力削肉去骨 | 0 | 1 | 1 |
(五)接觸壓力 | 5.皮膚接觸硬或銳利物件接觸位置包含手掌、手 指、手腕及肘 | 1 | 2 | 0 | |
2.用手掌拍打 | 2 | 3 | 0 |
(六)震動 | 6.局部震動(無避震器功能) 手部握持電動手工具 | 1 | 2 | 0 | ||
7.乘坐或站立於震動源㆖ (無避震器功能) | 1 | 2 | 0 |
(七)環境 | 8.照明(不良照度或眩光) 看不清楚(如電腦螢幕㆖的眩光) | 0 | 1 | 0 | |
9.低溫 手部暴露於16 度以㆘的坐姿工作,5 度以㆘的輕體力勞動,零㆘6 度之重體力勞動;或冷氣直吹手部 | 0 | 1 | 0 |
(八)作業速度的控制 | 10. 作業速度無法自行控制 輸送帶作業、機器作業、持續性之監控或每日工作必須完成之作業,評分為1 如㆖述因子存在;評分為2 如果有兩項或以㆖之因子存在 | 0 |
㆙檢點表之分數加總(第㆒頁到第㆓頁的總和)3..5
乙
作業項目 | 時間評 估 | 危險因子 | 時間/危險 因子 |
黃光微影製程 | 2-4小時 | (一)1,5 | 2-4小時/4分 |
背部及㆘肢部位的危險因子評分第㆒頁 | |||||
A | B | C | D | E | F |
危險 因子分類項 | 危險因子 | 作業時間 | 評分 | ||
2~4 小時 | 4~8 小時 | >8 小時 |
(一)不當姿勢 (重複性姿勢或靜態姿勢) | 1.身體側彎或前俯大於20 度,但少於45 度 | 1 | 2 | 1 | ||
2.身體前俯大於45 度 | 2 | 3 | 0 | |||
3.身體後仰 | 1 | 2 | 0 | |||
4.身體扭轉 | 2 | 3 | 0 | |||
5.長時間站立且無足夠的背部支撐 長時間無靠背支撐 | 1 | 2 | 3 | |||
6.長時間站立或坐著無腳部支撐 長時間站立無半站半靠或移動的機會,或腳部無適當支撐 | 0 | 1 | 0 | |||
7跪立或半蹲. | 2 | 3 | 0 | |||
8.重複的腳踝動作 如縫紉機使用足部控制操作 | 1 | 2 | 0 |
背部及㆘肢部位的危險因子評分第㆓頁 | |||||
A | B | C | D | E | F |
危險 因子分類項 | 危險因子 | 作業時間 | 評分 | ||
2~4 小時 | 4~8 小時 | >8 小時 |
接觸壓力 | 1.皮膚接觸硬或銳利物件 腿部之接觸 | 1 | 2 | 0 | |
2.用膝蓋踢撞 | 2 | 3 | 0 |
震動 | 11. 乘坐/站立於震動 源之㆖(無避震器功能) | 1 | 2 | 0 |
推/拉 | 12. ㆗度負荷 推或拉裝滿蘋果之購物車 | 1 | 2 | 0 | |
13. 重度負荷 在㆞毯㆖推或拉裝滿衣物之衣櫥 | 2 | 3 | 0 |
作業速度的控制 | 1.作業速度無法自行控制 輸送帶作業、機器作業、持續性之監控或每日工作必須完成之作業,評分為1 如㆖述因子存在;評分為2 如果有兩項或以㆖之因子存在 | 0 |
㆟工物料搬運分數(來自檢點表㆛) | 0 |
㆚檢點表之分數加總(第㆒頁到第㆓頁的總和) | 4 |
㆗度負荷:施力9 公斤以㆖以推拉物件,如推/拉裝90 公斤的購物車重度負荷:施力23 公斤以㆖以推拉物件,如在㆞毯㆖推/拉兩層的衣櫥(資料來源:Occupational Safety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1995)
丙
步驟㆒: 利用身體和手之距離決定作業是近距離、 ㆗距離或遠距離搬運 *如每十分鐘就有㆒次搬運動作,則用平均水平距離決定 *如每十分鐘或以㆖才搬運㆒次,則用最大水平距離決定 | 近距離搬運 | ㆗距離搬運 | 遠距離搬運 |
步驟㆓ 估計搬運重量 *如每十分鐘就有㆒次搬運動作,則用平均重量 *如每十分鐘或以㆖才搬運㆒ 次,則用最大重量 *重量少於4.5 公斤,評比分數為0 | 近距離搬運 | ㆗距離搬運 | 遠距離搬運 | |||
危 險區 | 大於23 公斤 5點 | 危 險區 | 大於16 公斤 6點 | 危 險區 | 大於13 公斤 6點 | |
小 心區 | 8至23 公斤 3點 | 小 心區 | 6至16 公斤 3點 | 小 心區 | 5至13 公斤 3點 | |
安 全區 | 少於8 公斤 0點 | 安 全區 | 少於5 公斤 0點 | 安 全區 | 少於4.5 公斤 0點 |
*倘若每分鐘的搬運次數超過十五次,則給六點步驟㆓的分數:0
步驟㆔ 決定其他危險因子之評分 *若每10分鐘或以㆖才搬運㆒次,則定義為偶發性搬運 *若每次搬運動作皆屬危險, 或持續搬運超過1小時者則以持續搬運1小時的評分 | 因素 | 偶發性抬舉 每班工作㆗搬運時間少於㆒小時 | 每班工作㆗ 搬運時間多於㆒小時 | 評分 |
搬運時扭轉身體 | 1 | 1 | 0 | |
單手搬運 | 1 | 2 | 0 | |
搬運物重心不固定(如 搬㆟、液體或重量無法固定者) | 1 | 2 | 0 | |
每分鐘搬運1至5次 | 1 | 1 | 0 | |
每分鐘搬運5次以㆖ | 2 | 3 | 0 | |
搬運終點過肩 | 1 | 2 | 0 | |
搬運起點低於指節高 | 1 | 2 | 0 | |
攜物行走3至10公尺 | 1 | 2 | 0 | |
攜物行走超過10公尺 | 2 | 3 | 0 | |
坐或跪搬運 | 1 | 2 | 0 | |
步驟㆔的分數:ˍˍ0 |
㆛檢點表之分數加總(步驟㆓到步驟㆔的總和分數,將此總分填入檢點表㆚㆗ | 0 |